滨海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载体平台复工率达94%

  3月16日,在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97场新闻发布会上,滨海新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贾堤介绍了滨海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载体平台复工复产的情况。

  贾堤介绍,滨海新区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前提下,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新区落地,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争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战双赢。

  据了解,2019年滨海新区承接了来自北京的重点项目有468个,5个开发区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南港工业区、北方航空物流基地、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四个承接载体,京津合作示范区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工作也正在同步推进。

  截止3月15日,上述各承接载体的复工复产企业608家,企业复工率达到94%。其中,位于经开区的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入驻办公企业236家,复工率达87.2%,员工到岗率83.9%。南港工业区也位于经开区,28家企业都是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全部复工,员工到岗率87.7%。北方航空物流基地位于保税区,实际运营企业有155家,目前已经全部复工,员工到岗率86%;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也位于保税区,189家企业全部复工,员工到岗率95%。

  贾堤说,为统筹推进承接载体的疫情防控和加速企业复工复产,滨海新区政府和各开发区管委会共同开展了以下工作:

  新区政府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精简审批优化服务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制定了企业复工复产指南,在疫情防控、政务服务、项目推进、供应链协调等方面全力帮扶企业复工复产。按照市指挥部“一企三人一组长两专员”的“132”工作部署,全区成立了246个工作组,全力帮扶企业复工复产。其中项目承接载体有43个工作组,共169人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做好疫情知识宣传教育、帮助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帮助联系防疫物资、帮助联系返津员工隔离场所、帮助企业申请政策支持。

  积极落实我市惠企“21条”政策,经开区、保税区根据承接载体的不同特点,对政策进行了细化,经开区发布“暖企16条”、保税区出台“稳企惠企15条”,从金融支持、稳定就业、减轻负担等几个方面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具体来讲,有对重点科技企业实施园区租房补贴,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缴纳失业保险费50%返还,对企业的线上培训和以工代训给予财政补贴,免费帮助企业点对点接送外省返津务工人员等方面,新区已经派出200次的大巴车,接回接近4000名员工返津返岗。

  帮助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当前疫情防控仍然是最重要的任务,复工复产是当务之急,安全生产是复工复产最重要的坚强保障。针对各承接载体特别是南港工业区主要是新能源新材料企业,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也多是工业企业,新区制定了企业复工复产的安全生产手册,从复工复产的不安全因素、员工易发生的不安全行为、易产生的不安全意识、复工复产必做的安全措施、必做的安全检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提示提醒,同时新区的安全监管和应急部门安排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帮助企业查找安全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要求企业在正式生产时,企业负责人必须在现场带班,以便迅速应对突发事件,确保企业在复工复产时安全保障不出问题。

  贾堤表示,实现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确保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新区落地生根,需要新区各部门、各承接载体与企业的良性互动,需要新区全体民众的共同努力,包括各承接载体608家企业的在内的新区企业家。

  下一步,滨海新区将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聚焦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载体平台,提升承接水平和营商环境,为更多来滨海新区发展的企业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服务。

  (津云新闻记者 马扬洋 刘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