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郭某鹏这只“漏网之鱼”,是如何通过大数据筛查出来的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吴智星/文 记者 王春胜 图/视频

自意大利返郑,郭某鹏隐瞒境外旅居史;从韩国回郑,王某某隐瞒境外旅居史。前者被送至定点医院,后者被送至集中隔离点。

据相关通告显示,二人均是经“大数据比对”、“大数据反馈”后筛查出来的“漏网之鱼”。

自疫情爆发以来,作为与武汉仅距500多公里的省会,作为一个交通枢纽城市,郑州的防疫压力很大。

而数字技术,成了郑州战疫的一把“利剑”。河南商报记者为你揭秘这把利剑背后的故事。

魏传英说,他们与郑州的工信、大数据、卫健委等部门保持沟通,发挥自身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的优势,通过小程序、App,帮助郑州的一些企业和机构复工复产。

为了帮忙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魏传英说,他们开放的系统中可以提供“一贷通”的服务,利用大数据的方式,把企业公开的数据提供给银行,后者纳入自己的风险评估体系,节省贷款办理时间,协助企业早日贷到款。

河南商报记者发现,防疫物资生产企业驼人集团也在浪潮河南分公司的合作名单之中。

魏传英介绍,像驼人集团等企业可以在云平台上寻找原料、拓展渠道,为其及时供货,也可以帮助寻找下游生态合作伙伴,“帮助企业更高效地寻求资源。”

与李明哲的观点类似,魏传英认为,疫情期间,企业传统渠道受限,而数字化的工具能提升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此次疫情过后,企业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提升。

此外,魏传英表示,疫情期间,在大数据的运用上,对想打造智慧城市的郑州而言也是一次大考,将促进郑州数字化建设水平提升。

社区防疫数字化的背后:

【转折发生在2月22日】

疫情进入拐点。如今,郑州市管城区二里岗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副主任贾群英多数时候的工作,是检查社区居民出入时的颜色卡。回忆起疫情防控初期,贾群英印象颇深。

自1月26日以来,贾群英就已经开始对辖区居民进行排查。遇到人员返郑,贾群英等人需要询问对方信息并记录。

“姓名、身份证号、户籍所在地、现住址、联系方式、春节假期的行动轨迹、接触史……问到身份证号和户籍所在地的时候,居民就很警惕,有的人还不配合,害怕信息泄露。”贾群英说。

“我们肯定是保密的。“贾群英解释。当时,早八点到晚九点,因为要一次次地询问来人信息,贾群英每天的嗓子都是哑的。回到家,她还要把全身消毒一遍,包括鞋底板。有时候,甚至戴着口罩睡觉。

转折发生在2月22日。郑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企业复工复产后居民小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对返郑人员如何进行红、黄、绿三色图标管理。

以上规定对于像贾群英一样的基层防疫工作人员是个好事。一方面,不用提醒返郑人员录入身份证号等信息,减少了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凭颜色就能判断居民是否可以外出,减少了工作压力。

“不像刚开始那么累了。” 贾群英说。如其所言,数字化工具助力基层科学防疫。

自疫情爆发以来,作为与武汉仅距500多公里的省会,作为一个交通枢纽城市,郑州的防疫压力很大。压力面前,郑州选择了早日布局。

【郑州660多万人实现绿码管理】

郑州市大数据局工作人员告诉河南商报记者,1月22日起,郑州市联合阿里巴巴团队,着手开发建设立体化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据其提供信息显示,居民小区健康登记系统上线以来,实现红码管理2千人、黄码管理近1万人、绿码管理663万人。

此外,利用发热门诊登记系统,累计采集超过11万人次发热就诊情况;利用出行健康登记系统,超百万人次累计扫码;利用企业员工健康登记系统,全市超7万家企业提交承诺备案,上报员工30余万人;在来郑人员健康登记系统中,累计登记超过414万余人。而在3月9日,复学健康管理系统上线,将对郑州全市337万师生进行健康管理。

郑州市大数据局工作人员介绍,随着复工复产复学人员返郑高峰到来,在全市疫情防控数据中心内,各个健康系统数据交叉比对、风险预警,实现重点区域、重点场所精细化分级、分类管控;在收集重点疫区来郑人员健康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多源数据综合比对,快速锁定潜在风险传播点,并及时将相关信息推送至一线摸排员和居民小区管理员,社区安排专人上门跟踪排查,落实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措施,消除疫情传播隐患。

郑州市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他们将深入运用大数据技术,助力疫情监测,推动精准复工复产复学,打好疫情阻击战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

你我同心协力,运用好大数据、云计算等工具,希望尽早发现隐患,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河南商报编辑 吴冰 首席编辑 华丽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