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促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260万亩

省农业农村厅坚持疫情防控与备春耕生产"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围绕全省打造千亿中医药产业目标和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突出"龙九味"特色,确保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 260 万亩、产量 50 万吨、产值突破百亿元。

疫情防控期间,我省一直在发布中药材产业政策、典型经验、集成技术、市场动态等最新信息。积极向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和省财政厅汇报沟通争取政策支持,省级财政拟继续统筹专项资金,对道地产区、生产规模大、产业基础好和企业带动能力强的县、市、区,采取 " 以奖代补、以奖促建 " 方式,支持中药材基地示范县建设,中药材高标准农田建设。采取 " 先建后补 " 方式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我省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对 2019 年签约的 75 个、总金额 136 亿元的招商项目,加强跟踪服务,促进项目落地。加强全省中药材生产基地示范县、特色小镇和非示范县建设项目指导。

黑龙江:促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260万亩

针对中药材生产基地规模小、初加工能力弱、营销水平低等短板问题,我省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有效提升中药材生产基地规模化、加工标准化和营销市场化水平。重点发展依兰赤芍、阿城天问山黄精、五常刺五加、穆棱西洋参、庆安人参、呼玛金莲花等专品种生产基地。大力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生栽培、绿色有机栽培技术,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全程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全面提高龙江中药材品质和影响力。

我省还在培育新型中药材生产经营主体,支持中药材种植、初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探索推行 " 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 模式,完善订单种植、利润分红、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强化购种、播种、管理、采收、销售 " 五统一 " 管理,实施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提高中药材生产组织化水平。扶持龙头企业加强中药材仓储、晾晒场、烘干室、冷藏库建设,升级初加工设施,引导初加工企业按照药品级、食品级、工业级标准进行规范化产地初加工,提高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户持续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