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看過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的人可能還未能忘記魏敏芝的形象,那麼一個小學,卻還需要有人去那裡堅守。我們今天就走進高灣鎮的鄉村教學點看看那裡的老師和孩子們。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薛塬教學點新教室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薛塬教學點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賈存明,今年50歲,是靖遠縣高灣鎮笠山村薛塬教學點校長,也是班主任。承擔著13個孩子的教學管理工作。

薛塬教學點設立於1958年,幾經搬遷,1973年最終設立在現址,當時是兩孔窯洞,條件比較差。1999年,薛塬社社員集資辦學,在鄉政府及學區的支持下,村裡的老大學畢業生王懷靜的幫助下蓋成了平板房。現在這幢平板樓就在新教室的後面,看起來已經舊了,但是,當時應該是一幢漂亮的教室。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舊教室

2000年,全村集資款建學校。當年考了一個北京醫科大學的學生我還是很開心的。在這個之後考得學生比較多,一個長安大學,天津理工大學的一個大學,甘肅農業大學考上的比較多。

賈存民的故事

賈存明,1991年靖遠一中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據賈存民講,當時家裡經濟困難,開學去學校的時候,背上半袋子面,中間要是斷頓了,借個同學的自行車到家裡去馱面。就這樣他堅持把高中讀完,也沒有考上大學。看看別的青壯年結婚的結婚,日子都過得風生水起的。也就在沒有去補習,成了高灣鄉村裡的一名莊稼漢,先在一個磚廠幹了兩年,後來結婚,然後另家,農閒的時候上小煤窯挖煤。那幾年的日子,賈老師記憶猶新。家裡底子薄,農業收入低,農閒時不出去,日子過不去呀。後來村裡教學點沒人,地理偏遠,公辦教師派不到,村裡人找了他幾次。他想了想就答應了,畢竟不能讓村子裡的孩子失學。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賈存明的高中畢業證

幹了兩年又被調到別的學校,當時是複式班,他帶一、二、三年級。這期間,他的大兒子和姑娘在學校,兒子貪玩,荒廢了學業,姑娘基礎不紮實。他平時不在家,只有週末回家。用他自己的話說,把娃娃沒有抓,只想著工作了,大兒子當時上高中不上職中,當時上了蘭州鐵路技校,後來去了寧波,現在蘭州打工。現在都成家了春節回來,還後悔當初讀書太少。小兒子學習習慣好,每天放學後先寫作業,不寫完飯都不吃。笠山初中第一名,靖遠二中154名,一直進步,最後到高三前十名,但是孩子學習很努力,上的是二中的科苑班,這是一個養鹿的老闆支援的。讓賈老師欣慰的是:小兒子成績不錯,從小就是班裡的第一名,到現在還有上學時候的獎狀保存著,現在是北京某高校的研究生,也是這個村子裡目前考得最好的學生。他覺得自己的兒子有出息了,沒有辜負他這個做教師的老爸。讓他覺得自己這個老師很值!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賈存明小兒子的照片

自從從事了教師這個職業之後,他也在不斷學習,娶了一個自考的專科文憑,後面考了一個成人本科。他覺得自己的學歷提高了,對學生也是一種鼓勵,雖然小學低年級的知識量不大,但是,他儘量把這些知識講述的更加簡單明瞭,要對得起每個月的工資。

賈老師每天堅持步行,來的時候20分鐘,回家的時候也是20分鐘。一天往返兩次。賈老師2003年縣聘,2006年參加縣聘考試,2010又回到了薛塬教學點。2000年,六十幾個學生,學生還是很多。2010年,王老師退休。很多家長也在考慮要不要給孩子轉學?有的家長已經把孩子轉到三場中心小學或者縣城小學,還有打工帶走了孩子。村學應該怎麼辦?很多村子裡的家長們也發愁,讓孩子轉出去,必須有人去照顧做飯,農業生產誰來做?很多家長為了孩子們上學方便,還是懇請把薛塬教學點保留下來。就這樣,政府新建了一棟漂亮的教室,並且配備了觸摸屏電視。

笠山薛塬村

薛塬自然村80幾戶,420多人。現在全部是種瓜,種瓜收入如果好,打工的人比較少。如果種瓜收入不行,很多人賣掉瓜之後就外出打工了。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馬立琪、馬立歡走在回家路上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馬立琪、馬立歡的家

馬立琪、馬立歡是一年級的雙胞胎,在十里淌居住,距離學校大約有一公里。有時候孩子們自己步行,有時候孩子的家裡人接送。中午的時候,馬立琪、馬立歡沿著水泥路一路前行就到了她們家。她們的父母正在外面給羊粉草,馬立琪跑到廚房,先要掀開蓋子,看一下啥菜?看著熱吱吱地冒著氣的菜,便要用手抓。

劉森源、劉森傑也是雙胞胎兄弟,家就在學校門口,平時在家裡也比較淘氣,有時候還會翻到學校裡來玩,農村裡沒有地方玩,可能覺得學校也比較好玩吧。

一個老師十三個娃

每天早上到學校最早的是賈老師,開門,打水,有時候是搞衛生,冬天的是生爐子。這些日常,賈老師早已熟悉,平時這口水窖的蓋子都是蓋著的,孩子太小搬不動,不然不安全。所以打水這樣的事情,就成了賈老師的日常。孩子年紀小,很多事情需要老師去做。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賈存明打水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賈存明填煤

上課當中,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舉手說:“老師我要尿尿”。賈老師說:“你不是下課才去麼?”“我要尿尿”賈老師有些無奈“好吧!去吧!”不讓去的話孩子有可能會尿褲子。當時讓去的話,這個同學的後面會跟著一隊人馬,有的只是想逃離一下,去搗亂。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賈存明的課堂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賈存明的課堂

因為孩子少,哪個孩子的什麼毛病,賈老師非常瞭解,比如哪個同學字寫得不好看,算數不好,還是粗心大意。在自習課輔導的時候也比較有針對性,甚至有時候,握著學生的手一筆一劃地寫字。作業也是面批,當著孩子的面批改作業,告訴孩子錯在了哪裡。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旗臺,也是孩子們的舞臺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旗臺,也是孩子們的舞臺

冬天天氣比較冷,孩子們趴在旗臺上寫作業,太陽暖烘烘地照射著他們,他們時而發出一陣笑聲,或者認真計算的安靜。但是,很快,他們的笑聲就會席捲而來。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賈存明的體育課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賈存明的體育課

不用說,孩子們還是喜歡體育課,賈老師打開器材室的門,孩子們蜂擁而進,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器材,然後就在教室門口玩了起來。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放學了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賈存明回家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賈存明回家

賈存明的家裡一切收拾的井井有條,全部都是紅磚鋪地,院子裡曬著玉米。雖然說是二人轉,平時就賈老師和他愛人在家,只有過年的時候,孩子們才會回來,這個家庭才會充滿熱氣騰騰,人聲鼎沸。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賈存明家的院子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賈存明和愛人

平日裡,賈存明上班,妻子幹家務做飯,農忙的時候,人手不夠,全部僱人是種瓜。隨便一戶人都是幾十畝瓜地,自家人根本顧不過來。在高灣,種瓜也是一種農民的短工,採取流水線種瓜模式,挖坑,放籽,埋籽,效率高,速度快。兩口子沒事的時候就和兒女視頻,看他們都在做什麼。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賈存明獲獎證書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賈存明獲獎證書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賈存明獲獎證書

甘肅靖遠高灣薛塬教學點: 1個老師和13個孩子的堅守

賈存明的獲獎證書

我們要走了,問賈存明有沒有什麼願望?他說,我也50了,希望能派個年輕一點的教師來,讓孩子們有信心,開心地在我們這個小小的教學點學習。

這就是十三個孩子一個老師的故事

目的及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目的只為信息共享,無其他目的;

備註:如有異議,請聯繫我們處理,其他平臺轉載請註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