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里努力读书,但是不去考研,这样有用吗?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典型的线性学生思维的体现。

在大学里努力读书,但是不去考研,这样有用吗?

为什么会觉得“努力读书,但是不考研”就有可能没什么用?因为在许多人的理解里,大学里努力读书的唯一用处,就是去考研。而如果不是学习专业课,考研课的知识,就不算是在“努力读书”。读其他书,很可能还会被归类为闲书,杂书,不务正业的书。

在大学里努力读书,但是不去考研,这样有用吗?

而且,默认读这些书是没用的,因为这些书既不能直接帮自己考上研究生,也没办法直接帮自己找到好工作,更不会因为读了书,而直接赚到钱。所以,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是视野狭隘,看不到读书的其他好处的问题,隐藏在深处的则是对非线性、模糊、不确定事物的逃避的问题。

在大学里努力读书,但是不去考研,这样有用吗?

做所有事情都迫切地希望别人给他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是不是只要自己做到了A,就一定能得到B。这种情况,你就算告诉他,读书还有这样,那样的好处,但只要不给他一种保证,只要读到什么程度,就一定能得到这些好处,他仍然会抱有怀疑态度,仍然觉得,你说的这些都是有的没的,飘忽不定的,不靠谱的东西,还是读书去考研才是有用,确定的事情。然后,依然会觉得,自己不去考研,干嘛要努力读书呢?读这么多又有什么用呢?

在大学里努力读书,但是不去考研,这样有用吗?

学生思维是在多年的应试教育体系下形成的,因为这个体系下的人都有一个很清晰,明确的分高者得的心态。有这种心态的人,只要去面对非线性,没有明确的判定标准,没有大纲,没有标准答案的事情,都会觉得很难受,迫切地想要“指路明灯”“人生导师”指引自己前进。

事与愿违的是,他们遇到的,往往都是些老练的“镰刀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