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裡努力讀書,但是不去考研,這樣有用嗎?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典型的線性學生思維的體現。

在大學裡努力讀書,但是不去考研,這樣有用嗎?

為什麼會覺得“努力讀書,但是不考研”就有可能沒什麼用?因為在許多人的理解裡,大學裡努力讀書的唯一用處,就是去考研。而如果不是學習專業課,考研課的知識,就不算是在“努力讀書”。讀其他書,很可能還會被歸類為閒書,雜書,不務正業的書。

在大學裡努力讀書,但是不去考研,這樣有用嗎?

而且,默認讀這些書是沒用的,因為這些書既不能直接幫自己考上研究生,也沒辦法直接幫自己找到好工作,更不會因為讀了書,而直接賺到錢。所以,這個問題表面上看是視野狹隘,看不到讀書的其他好處的問題,隱藏在深處的則是對非線性、模糊、不確定事物的逃避的問題。

在大學裡努力讀書,但是不去考研,這樣有用嗎?

做所有事情都迫切地希望別人給他一個清晰明確的答案,是不是隻要自己做到了A,就一定能得到B。這種情況,你就算告訴他,讀書還有這樣,那樣的好處,但只要不給他一種保證,只要讀到什麼程度,就一定能得到這些好處,他仍然會抱有懷疑態度,仍然覺得,你說的這些都是有的沒的,飄忽不定的,不靠譜的東西,還是讀書去考研才是有用,確定的事情。然後,依然會覺得,自己不去考研,幹嘛要努力讀書呢?讀這麼多又有什麼用呢?

在大學裡努力讀書,但是不去考研,這樣有用嗎?

學生思維是在多年的應試教育體系下形成的,因為這個體系下的人都有一個很清晰,明確的分高者得的心態。有這種心態的人,只要去面對非線性,沒有明確的判定標準,沒有大綱,沒有標準答案的事情,都會覺得很難受,迫切地想要“指路明燈”“人生導師”指引自己前進。

事與願違的是,他們遇到的,往往都是些老練的“鐮刀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