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的路标》——金玲芬文集五十六

《四十年的路标》——金玲芬文集五十六

昨天,吃过那盘自称的下午茶点,就约闺蜜王莹去古纤道走走。正月初三见到玉带运河上光秃的柳枝,今已变得青丝柔情,那些残存的梅花还在努力芳华,破土而出的青青小草以及它们的小花朵儿,让我感受春的气息与自然的生生不息。身临自然之舒畅,悠闲之心缓步行,不知不觉迎面看见了熟悉的太平桥,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之古桥,更是四十年前引领我走进“绍兴第四医院”的方向坐标。

《四十年的路标》——金玲芬文集五十六

金玲芬女士

1980年12月,我参加全省统招被四院录取,成为文革后首批全省招考的幸运儿,着实让老屋邻里们羡慕不已,或许几十年弄堂里没人考中的好事了,那些天邻里长辈们投给我赞扬与温暖的目光,好象我中了状元似的。

我也感觉到父母当时的喜悦,在省招工考录取前,我已让父亲高兴:“取得了安昌镇镇办企业招工岗位的任选资格。”

镇长告诉父亲:“你女儿是全镇待业青年提交就业申请人字写得最漂亮的,可以考虑选择岗位吧。”

我知道这是安昌优秀青年没去申请的结果,但那些日子高兴的父亲下班就与我商量“到底去那个技能岗位好。”

《四十年的路标》——金玲芬文集五十六

而我还在默默期待自己偷偷报名去省考能被录取,期待着能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虽然每天应付着父亲的讨论,最终也没决定去那个岗位更好,只是看到父母为家庭生活的艰辛,我也不能回避不去镇企,而且那些刻字、刻花板的技术活也挺适合我的。直到同时填报申请的四姐被镇企录用,我才把自己参加了省考的事情讲给了父亲听,宽容而理性的父亲也觉得该等等。

四姐的招工申请也是我帮忙写的,比我大六岁的四姐与我同年才有招工的机会,而且还是哥哥、二姐、三姐三人支农换得来的留镇名额,可想而知,当时小镇青年有个工作是多么地不易,也可以想象全省招考被录取有多幸运。

《四十年的路标》——金玲芬文集五十六

而恢复高考录取的名额少得实在可怜,记得自己就读安中79届,三个班参加高考,那年录取6-7名同学上大学,是母校老师多少年后还引以为豪的。能招进国家单位是多少家庭、多少年都未能如愿的事情,更让父亲高兴的是:我被录取到医院,似乎成为父亲年青想学医且未了心愿的希望,父亲嘱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才能为百姓治病救人。”其实那时父亲不了解护士与医生是不同的专业,我更不知道护士是干什么的,当我深入学习告诉父亲:“医生是医生,护士是护士,我不可能升为医生的。”

父亲又说“三分医疗七分护理,只要你有为百姓服务的善心都一样。”离开学校什么都不懂的我,怀着一颗忐忑之心就去迎接从此未知的人生。

《四十年的路标》——金玲芬文集五十六

在被正式录取前,必须做一次体检,单纯的、蹦蹦跳跳的我并不担心这体检,与同时被录用的沈妙英、洑菊仙约好,体检日乘轮船去四院之址的阮社,我们不知阮社是个怎样的地方,但父辈们都说“阮社四院”是很有名的医院,镇上有难治病人都得往那里送。没想到那天我们没有赶上计划的轮船,为不耽误体检,三人只能决定:步行去医院。

这是一条陌生的路,有人告诉我们:“只要到了太平桥,四院就不远了。”

于是,我们就把“太平桥”作为了去医院的方向坐标,十七八里的石板老路,要穿过几个乡里小村,更有大片大片的田间石路,不记得问了多少次“太平桥怎么走?”

《四十年的路标》——金玲芬文集五十六

才看到眼前这坐形状特别的古桥,那天是太平桥第一次展现在我眼前,也印在了我心里。别致秀美之桥结构横跨于大运河二岸,由北岸平石板小附桥的步步高升,渐渐登上太平桥之主桥,再由左右八字之桥阶连接到达南岸的古纤道东西,看到行驶运河的大量货船穿梭于主桥之下,也可见那些乌缝小船经过附桥之桥洞,很是赞赏设计者的智慧。那天看到桥碑上“太平桥”三个字,我与同伴才舒了口气,能赶在体检规定时间到医院了。在我们登上太平桥之最高时,路过农伯已经指点我们东南方就可瞭望到四院。

《四十年的路标》——金玲芬文集五十六

从寻觅“太平桥”为坐标的这天起,“绍兴四院”也成了我献青春洒热血的地方,而“太平桥”也永远成了我心中回归故乡安昌与“绍兴四院”之坐标。

今天再见古桥,我与闺蜜回忆青春岁月那些桥边有情趣的事儿,似乎还历历在目,踏上久留在心里的这坐标,左左右右,南南北北,欣赏着古人的智慧,而今南北两岸的景物不再,喜见近处有安静的园林楼阁,远望有高楼林立映在运河二岸。但当我们寻觅不到春天里曾经一望无际、黄红相嵌油菜花、草籽花田时,心里还是有些隐隐作痛,不知所措。

《四十年的路标》——金玲芬文集五十六

感谢大运河、古纤道,以及我心中四十年的方向坐标“太平桥”,依旧如故,祝您们平安!祝行走于太平桥之百姓永远平安!太平桥,您是四十年前引领我入四院、引领我做柯桥人的方向坐标,您也将成为四十年之后的我常常相见、相思,共越春夏秋冬的见证。

《四十年的路标》——金玲芬文集五十六

《四十年的路标》

四百载,太平桥,观望多少月圆缺。

四十年,青中老,满头乌发成霜华。

桥九孔,卧龙居,见证十代人世情。

大运河,古纤道,桥上诉说太平事。

李珍诗

2020年3月11日下午

《四十年的路标》——金玲芬文集五十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