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柳宗元:才知道孤獨的最高境界

簡介

讀了柳宗元:才知道孤獨的最高境界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理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柳宗元遺族所建柳氏民居,現位於山西晉城市沁水縣文興村,為國家4A級景區


孤獨的最高境界

讀了柳宗元:才知道孤獨的最高境界

孤獨,是人類與生俱來,也是最原始的一種情感。曾經有人說,每一首詩的背後都有一位孤獨的詩人,每一位詩人的背後都有一段孤獨的故事,這些故事,或是去國離家,憂思難忘;或是壯志難酬,滿懷抑鬱;或是故人相望,相思難斷。而這句話,用來形容柳宗元這位詩人,那麼我想,也是符合的。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當千山萬徑不見一隻飛鳥,不見一縷人煙,白茫茫的大地上,卻只有一個披蓑衣戴笠,垂垂老矣的人,撐著一葉孤舟而來,孤座寒江,獨釣江雪。而這位白髮老翁,則正是曾經被貶永州的大詩人柳宗元。

看到這本來,也許有人會問,冰雪寒江,孤舟垂釣,釣上來的是什麼,又能釣上來什麼?是魚,或是雪。不,我想,或許釣上來的不是魚,也不是雪,卻是和雪一樣冰冷的寂寞。

在前面,我們曾說過,此時的柳宗元是被貶永州,處於人生的低谷時期,是以,他的內心想必也是孤獨寂寞、荒蕪寒涼的。理想的覆滅,是寂寞;官場的傾軋,是寂寞;曾經立下的誓言,不移白首一片冰心卻被殘酷的現實湮沒、淡忘,同樣也是寂寞。於是,他要孤座寒江,獨釣江雪。

而這首江雪,其中所包含的孤獨、寂寞,卻遠遠不止於此。如果你曾仔細讀過這首詩,便不難發現其中暗藏的玄機。“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如果我們把這幾句詩的第一個字,單獨連起來看,你會看到這樣一個詞,“千萬孤獨”。是的,千萬孤獨。孤獨不是一個,而是千千萬萬個。

那麼,千千萬萬個孤獨,我們不禁會問,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孤獨呢?同樣,到底又是一番怎樣的人生境遇,才能當得起這個詞,當得起這份孤獨呢?只有孤獨二字,尚且不足以道出其內心的蒼涼、蕭瑟,竟還要千千萬萬個孤獨,才能夠形容。

千山鳥絕跡,萬徑無人蹤。萬里寒江雪,孤舟一釣翁。想來,也唯有這樣一番景象,這樣一種孤獨孤獨,才能當得起千萬孤獨,才能稱得上是孤獨的最高境界,而擁有這番孤獨的人,也才撐得上是這風雪塵世,最最孤獨的人了。

螺螄粉

讀了柳宗元:才知道孤獨的最高境界

螺螄粉起源於唐代,唐代文學家柳宗元被貶官來到廣西柳州任刺,由於心情不好、加上水土不服、不思飲食,身體欠缺,御醫不知所措。時任府中大廚師的周萬福也十分焦急,不知如何是好。一天,他到柳江邊洗菜時隨手撿回幾個螺絲,剛精心只做好一碗螺螄粉,柳宗元非常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