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蘇軾描寫冬天詩詞七首寫盡人生百味


關於蘇軾描寫冬天詩詞七首寫盡人生百味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


門外東風雪灑裾。

山頭回首望三吳。

不應彈鋏為無魚。

上黨從來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

時平不用魯連書。


蘇軾的朋友梅庭老,要到上黨(今山西長治)任學官,詞人寫詩相送,充滿激昂。門外的東雪,灑落在你的衣襟上,這是一幅美麗的圖畫。蘇軾只說“雪灑裾”,不說“淚沾衣”,頗有豪爽氣質。蘇軾在下片將毫爽體現得淋漓盡致,先生您志向遠大,即使是被派去上黨那樣地勢顯要的地方,也應無所畏懼。


關於蘇軾描寫冬天詩詞七首寫盡人生百味


《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蘇軾對朋友是真好,好友劉景文年邁不遇,蘇軾視他為國士,曾上表推薦,並以詩歌唱酬往來。蘇軾在杭州見劉時,劉已58歲。這首詩寫初冬景色,卻色彩鮮麗,充滿了希望,他說:荷花凋謝,連那荷葉也枯萎了,開敗了的菊花還在傲鬥寒霜。你一定要記住,一年中最好的景緻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臨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


冬夜夜寒冰合井,畫堂明月侵幃。


青缸明滅照悲啼。


青缸挑欲盡,粉淚裛還垂。


未盡一尊先掩淚,歌聲半帶清悲。


情聲兩盡莫相違。


欲知腸斷處,樑上暗塵飛。


這是蘇軾寫給友人徐君猷侍女的。徐君猷是蘇軾在杭州為官時原同僚,徐的侍女勝之,要離開杭州,蘇軾寫此詩相送。上片渲染出嚴寒難御、悽清慘淡的環境,表現出侍女的哀傷心情。下片寫侍女借酒消愁,而情愁更深,令人動心、消魂和斷腸。


關於蘇軾描寫冬天詩詞七首寫盡人生百味


《雪後到乾明寺遂宿》


門外山光馬亦驚,階前屐齒我先行。


風花誤入長春苑,雲月長臨不夜城。


未許牛羊傷至潔,且看鴉鵲弄新晴。


更須攜被留僧榻,待聽催簷瀉竹聲。


元豐四年,黃州大雪,蘇軾在雪後遊乾明寺,在寺中留宿賞雪的喜悅快意。


看到門外下了雪,蘇軾趕緊來到到乾明寺,一睹雪之風采。“我先行”可見蘇軾的急迫之情。寺廟被大雪覆蓋,猶如梨花開遍。月光與雪色交相輝映,使這不夜城光明總似白天。不能容許牛羊來踐踏至潔的銀雪,卻喜歡喳喳歡鳴弄晴的鴉雀。我還要攜著被褥在僧床留宿,好傾聽融雪時摧簷瀉竹的音樂。


《浣溪沙·半夜銀山上積蘇》


半夜銀山上積蘇,朝來九陌帶隨車。


濤江煙渚一時無。


空腹有詩衣有結,溼薪如桂米如珠。


凍吟誰伴捻髭鬚。


元豐四年,黃州大雪,太守徐君猷帶著酒來拜訪蘇軾,在此期間,蘇軾寫下五首《浣溪沙》,這是其中第四首,此時,友人徐君猷已去。蘇軾對著茫茫大雪,曠野江渚,即景而賦。深夜下起鵝毛大雪,野草叢上覆滿白雪,猶如一座座銀山,早晨看到田野裡雨雪交加,昔日大江裡奔湧的波濤和沙渚上瀰漫的水煙,這時間都沒有了,變成了白茫茫的冰天雪地。


關於蘇軾描寫冬天詩詞七首寫盡人生百味


《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


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


這是蘇軾寫給侍妾朝雲的一首悼亡詩,他以梅花比喻朝雲。上片寫梅花的風姿,梅花玉潔冰清,自有一種仙人的風度,連海上的仙人也不時來探視。下片寫梅花的形貌,梅花天然潔白,不用妝飾。愛梅的心思已隨雲而散,蘇軾說,我已許久沒有夢到梅花了。這首詠梅詞空靈蘊藉,詞雖詠梅,實有寄託,其中蘊有對朝雲的一往情深和無限思戀。


關於蘇軾描寫冬天詩詞七首寫盡人生百味


《臘日遊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天欲雪,雲滿湖,樓臺明滅山有無。


水清出石魚可數,林深無人鳥相呼。


臘日不歸對妻孥,名尋道人實自娛。


道人之居在何許?寶雲山前路盤紆。


孤山孤絕誰肯廬?道人有道山不孤。


紙窗竹屋深自暖,擁褐坐睡依團蒲。


天寒路遠愁僕伕,整駕催歸及未晡。


出山回望雲木合,但見野鶻盤浮圖。


茲遊淡薄歡有餘,到家怳如夢遽遽。


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後難摹。


這年冬天,蘇軾在杭州任通判,這個臘日,蘇軾不在家陪妻子兒女,而去訪孤山的僧人惠勤惠思。詩中敘述了蘇軾拜訪兩位僧人的經過:天空將降瑞雪,樓臺與青山隱隱約約。我漫步山中,景緻優美,幽深的樹林沒有人跡。到了禪房時,惠勤與惠思,裹著僧衣,正在蒲團上打坐。天寒路遠,僕伕催著回家,告別時,還未到黃昏日暮。出山回望山中景色,樹木都籠罩著煙雲,一片模糊;有一隻野鶻,在佛塔上空盤旋迴互。這次出遊雖然淡薄,但我心中充溢著快樂。回到家中,神思恍惚,真像是剛從夢中醒來,那山中狀況還歷歷在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