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小朋友吃東西總喜歡爭多的?該如何勸說?

美國隊長要成長


在孩子對事物已有大小多少的意識時,家長會因孩子小,不懂事為由,一般把最好的或最多的食物留給孩子,讓孩子感到開心和滿足。

寵膩嬌慣的教養讓孩子逐漸養成自私自利的行為和思想,造成生活中吃和用都要多的好的。

孩子在公共場合、幼兒園或親朋好友聚會時表現出自私自利的行為,會讓家長感到非常難堪和尷尬。

在家庭中,孩子不知禮讓父母,吃東西時爭多的,挑大的。孩子的行為會讓父母感到自己教育的失敗。

對父母自私的孩子

父母的嬌慣讓孩子對親人沒有禮讓之心,只知滿足自己的私慾和貪心。

在飲食上挑最多的和最好的 ,不考慮父母的存在。並對自己所做的行為認為是理所當然,孩子在氣勢上也就顯得理直氣壯。

讓孩子看些懂道理的寓言故事圖書,對孩子行為有益的動畫片,在生活中舉實例對孩子說明道理,孩子慢慢會領悟父母的教誨,對以後自私的行為會慢慢收斂並改正。

孩子在公共場合表現自私行為時,會讓在場的父母感到很難堪。

在眾目睽睽的公共場合,孩子撒潑要好的多的食物。面對孩子的自私,父母會覺得不好意思,感到別人在指責自己沒教育好孩子。

即使當時對孩子進行斥責打罵,孩子自私的行為是不會被這一時的教育而改變,另外那樣的場合也沒法對孩子進行深刻教育。

父母可採取置之不理,不允諾不支持不反對。過後再嚴正的對孩子指出錯誤,講明道理和父母觀點。讓孩子能真正認識錯誤,下次注意並改掉自私的行為。

預防孩子在幼兒園就餐過程中或課後和小朋友分享食物時,表現出自己的自私行為。

幼兒園即是孩子開發智力的開端,又是孩子和眾多小同學玩耍娛樂的樂園。

為防止孩子在幼兒園有自私的行為,父母在孩子入園前,就教育孩子入園後不能有自私自利的行為,否則會失去老師的表揚和小同學的友誼。


鼓勵孩子把心愛的玩具和喜愛的零食和小同學一起分享,讓孩子感受分享的快樂。以後會主動的和小同學共同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自私自利的行為會在不知不覺中改掉。

孩子在親朋好友的聚會上,把喜愛的東西都堆在自己面前,會讓父母又羞愧又不好意思。

歡聚在一堂的親朋好友,相互之間興高采烈的進行互動交談。

孩子對滿桌的萊餚挑三揀四,把喜愛的食物堆放自己面前。孩子的行為會讓父母尷尬萬分,在這樣歡樂的情景下,對孩子即不能斥責又不能打罵。

父母在平時就要注重孩子自私的不良行為,不因在家沒人看見,就放任孩子自私的行為。教育孩子如果父母這樣對孩子自私,孩子的感受會如何?

在外要自私、不講文明禮貌,會得不到別人的好感和讚揚。父母要教育孩子,只有改掉自私的行為,才能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最後會贏得別人的讚譽和表楊。

孩子的舉止行為有時像是在試探父母的態度,父母一次次的寬容與寵膩,就慢慢養成了孩子的任性和放縱。


父母能疼愛有度,教育有方,會讓孩子成為一個不自私自利、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平霞中年服飾


首先小孩子愛爭吃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太過份,孩子如果過份的爭吃東西家長不去管教的話,時間長了孩子會養成自私自利的壞毛病。4歲的小朋友已經能聽懂道理了,和她講講道理,小朋友要懂得分享!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吃東西不能只顧著自己,也要考慮別人的感受!還可以講一些小故事比如孔融讓梨,雪中送炭等等這些成語故事。我小時候就是聽了孔融讓梨才懂得分享,不和姐姐弟弟爭吃。還有爸爸媽媽可以裝作很餓很想吃的樣子對她說:寶貝!這個東西看著好美味啊!爸爸媽媽也好想好想吃啊!你可以分享給我們吃嗎?這樣說!我相信大多數小朋友都會分享的!


容汐悅


每次看到這一類的問題,我都呼籲家長首先要看見和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而不是一來就要知道方法,怎麼改變孩子。

我們必須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啊!

醫生看病都是這個道理,為什麼在養育問題上,就看不到這個道理呢??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樣的行為

有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1.家長的溺愛,經常讓孩子吃獨食。

比如買了什麼食物,總是讓孩子先吃,而且喜歡這樣逗孩子,比如

“媽媽看你吃的好香啊,我也想吃,給我也吃點吧。”

一開始孩子還願意拿給你吃。

然後你立馬說“媽媽開玩笑的,你自己吃吧。”

這就讓孩子矛盾了,你不是想吃嗎,給你。你又不吃,那以後我都不給你們了,我自己吃,反正你們也不會吃。

然後,家裡來客人了,你又希望孩子馬上變得“樂善好施”,你覺得孩子能做到嗎?孩子不願意分享,就馬上給孩子貼上,“這孩子怎麼總喜歡爭多的”或者“你這孩子真自私!”的標籤,孩子不冤枉嗎?

2.家人平時對孩子的有效陪伴比較少。

孩子發現他爭東西吃,能引起你額外的注意。所以,他就會喜歡爭東西吃咯,這樣媽媽就能額外給予他一些關注。

3.家有多個孩子。

家裡有二個以上的孩子,家長分配的關注度不夠或者家長沒能讓孩子覺得他能夠靠你們得到公平分配,比如家長偷偷給其他孩子東西的事情被孩子發現過。

所以孩子覺得只能靠自己爭啦。

4.家長們在孩子面前就喜歡爭強好勝。

孩子喜歡吃東西的時候爭多的。

或許家長就喜歡在其它方面爭多爭快的。

比如誰先拿到遙控器,誰就有權利決定看哪個頻道。

誰掙得錢多,誰就可以不用做家務。

大家都生活在一個“你爭我鬥”的環境中,孩子怎麼可能不受影響呢?

5.孩子平時生活不是很豐富。

孩子平時生活單一,且被包辦的情況比較多,抗挫能力差,總是喜歡依賴大人。

所以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的經歷很少,成就感也很低。所以,只能靠一些簡單的方法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吃東西爭多的,相對來說就比較容易,不是嗎?

針對各種原因,如何對症下藥呢?

1. 家長的溺愛,經常讓孩子吃獨食。

家長減少對孩子的溺愛,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孩子在家庭中沒有特權。不要經常讓孩子吃獨食,買了東西,大家都要一起分享吃,而不要總是隻買只能孩子吃的東西。

不要用那種方式引逗孩子,你想吃,孩子給你吃,你就接受。不想吃,你就不要說你想吃!

2.家人平時對孩子的有效陪伴比較少。

多關注孩子好的行為,不要總是在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才給予一絲注意。

平時有空,主動和孩子互動,一起閱讀,一起玩遊戲,做手工都可以,而不是孩子自己纏著你,你才不情不願做一下。

3.家裡有多個孩子

儘量做到公平公正,每個孩子不都是你生的嗎?

大小孩起爭執的時候,不要總是偏袒小的。很多事情得問清楚了,才知道誰對誰錯。

你越偏袒一個孩子一分,就會增加另外一個孩子對這個被偏袒的孩子的憎恨一分。

不要偷偷給某個孩子東西,你以為你做得滴水不漏,說不定哪天就被另外一個孩子發現了。

4.家長們自己就喜歡爭強好勝。

家庭環境儘量做到“和睦溫馨”,才會對孩子的成長有積極的影響。

爸爸如果不喜歡做家務,不要總是在“反正我掙錢比你多”的理由下,心安理得地葛優躺。家務是每個家庭成員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媽媽如果喜歡追劇,不要總是在“反正我先拿到遙控器,我就有權利決定電視今天主要放哪個頻道。”的理由下,心安理得地追劇。也要問問大家的想法,能不能想出一個好辦法,讓大家都贏呢?

5.孩子平時生活單一

應對方法肯定是豐富孩子的生活,不要只是對著電視,手機平板,不要只是一天到晚就在小區商場閒逛。不要包辦,多賦予孩子一些責任,做家務,一起種植,一起玩樂高,一起畫畫等等,不都是很有意義,且很容易讓孩子獲得成就感的事情嗎?

我是Cici,一個在早期教育行業工作了快8年的老師,非常熱愛孩子和教育事業。希望靠自己的微薄的力量能幫助到更多家庭,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幫助。


CICI的口袋早教


在不少父母眼裡,“孔融讓梨”那樣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其實,2-4歲的孩子喜歡爭吃的、爭玩具,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哪怕是原本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只要別人想要,他們就必須出來橫插一槓:你要這個,我偏不給;你要吃蘋果,我就要把最大的挑走。

原因就是,2-4歲的孩子正處在物權敏感期。他們會對一件物體,表現出強烈的佔有慾。這個時候,如果父母一味地批評,或者要他們禮讓的話,可能會適得其反。

那麼,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該如何教育引導呢?

首先,不強硬地要求孩子分享或禮讓。

不管你承不承認,父母跟孩子說話的方式和口吻,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所有的人都不喜歡被敵對和教訓,孩子也一樣。如果父母一開始就用指責的口吻,說孩子怎麼這麼沒有禮貌,不知道要跟別人分享嗎,那麼孩子大概率是會不滿的。

所以,先不要急著指責孩子,跟不要強硬地讓孩子分享。

其次,可以教孩子換位思考。

有的孩子並不覺得自己爭多的有錯,這個時候,講大道理沒用。不妨用換位思考的方式,來跟孩子探討。

比如:你去別人家做客的時候,主人是不是會拿出好吃的糖果招待你呀?有好玩的玩具,也會邀請你一起玩。那麼,別人來我們家做客,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把最好的東西分給客人呢?

最後,給孩子一定的消化時間。

即便是前期父母做了很多工作,孩子可能也很難一時就轉變過來。

所以,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定的消化時間,讓他們自己轉變。只有孩子自己想通了,他們才會從內心認可這樣做是對的,才不會覺得是被逼的。

育兒,就像是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只要方向是對的,慢一點又何妨呢?

(歡迎關注:菈媽親子,一起分享育兒成長故事。)


菈媽親子


題主問題首先是爭,然後才是爭多。

面對孩子總是爭搶的情況家長其實可以從具體情況來看,有些時候可能是孩子覺得好玩,有些時候則是孩子自己特別喜歡而害怕被別人搶走。

如果是僅僅只是覺得好玩,家長可以適當的引導教育,如果因為爭強而造成了其他小朋友的不愉快,那就不是好玩而是惡作劇了。

若真的是因為孩子自己特別喜歡,家長也可以嘗試引導問孩子,也許別的小朋友也和你一樣喜歡,那怎麼辦呢。

至於貪多的概念,個人覺得是天性。沒有必要去特別糾正。孩子還屬於生長髮育階段,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的滿足慾望,對性格的形成也是具有積極影響的。

我猜測也許題主隱含的問題,是擔心孩子的行為給旁人造成的困擾,其實就是如何培養孩子同理心,讓孩子學會為他人著想。

由於年齡的限制,孩子可能很難理解“我們要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的這種話。但是如果使用情景扮演的模式,就簡單多了。

把發生的情景重新用遊戲扮演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復盤,結束後分別說一下自己的感受,然後角色交換後再重新玩一次,同樣再說一下自己的感受。

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孩子非常直觀的感受到自己的行為給他人帶來的感受,父母再簡單說明總結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照顧別人情緒這種事情,我們大人做起來也不一定是得心應手的。而對於孩子,家長需要在充分理解的情況下再適當引導,切記長篇說教和道德理論。

更不要奢望一次引導後就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我們要做的就是陪伴他們一起成長。


普媽二娃


喜歡爭多,是因為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缺乏愛,他只有爭多一點獲取缺失的安全感、缺失的愛。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習慣。家長可以多關注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愛,並引導孩子分享,讓孩子享受分享帶來的快樂。生活中無論發生什麼,儘可能不要指責孩子,打罵孩子、大聲吼孩子。畢竟大家都是第一次當孩子生活出錯很正常,對孩子多一分包容和理解。




嬰櫻育兒


小朋友可能都會是這樣,他們不光爭最多的吃,還要挑最好吃的吃,在我小時候也是這樣的。我想作為家長想必也是非常的愁。那認為可以這樣給孩子說:

[玫瑰]1、你看我們吃的東西都是一樣的,沒必要強呀。

[玫瑰]2、給孩子說他自己定飯量大小自己定。不夠可以可以加,吃飽了就好。

[玫瑰]3、你看這麼多,要是你吃不完怎麼辦呀?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的糧食,那不是浪費啦!

[玫瑰]4、可以和孩子舀的飯差不多,鼓勵孩子光盤行動。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多講一講歷史典故,讓他也多看看有關的視頻,養成良好的習慣。



青春之益


首先,孩子爭多的東西吃是本性,請父母先不要去言語責怪。

其次,可以跟孩子說一日三餐的規律時食作息,自己的小肚子也是要休息的,講解從時間上分離食量。

最後,與孩子說明合理膳食的知識,東西要吃多樣的,而不是多的。也即從數量上分離食量。

祝孩子身體健康!


你的Q版


在平時多和孩子溝通,可以跟他講道理,把中間的道理的東西跟他說清楚。對孩子要有耐心,慢慢的來教育他,不要著急,他一定會明白中間的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