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縣同樂食品廠生產援鄂燴麵紀實

庚子年的春天,被肆虐的冠狀病毒分割成了大大小小封閉的區塊。悲情的武漢在哭泣,十幾億炎黃子孫的目光凝視湖北,聚焦武漢。一支支醫務工作者組成的鋼鐵勁旅馳援武漢,用血肉之軀組成了防範疫情的萬里長城。這其中,就有一支一千二百餘名醫務工作者組成的逆行隊伍,他們的名字叫“河南省援鄂醫療隊”。

從病毒瘋狂地肆虐,到病毒攻勢漸弱,再到病毒節節敗退。優秀的河南醫護兒女,在特殊的戰場上和敵人展開著殊死的較量,和湖北人民同仇敵愾,守望相助,並肩攜手,直到勝利的曙光一絲絲穿透濃重的黑暗,一點點擴散著光明的希望。醫護人員在前線浴血奮戰,母親的大河南一億多人民大睜著期盼的雙眼,祈禱她的一千多好兒女平安吉祥,等待聽到他們早日凱旋歸來的好消息。

方城縣同樂食品廠生產援鄂燴麵紀實

武漢封城,街空巷寂。物資匱乏,人員緊張,飯食單調。醫護人員的一日三餐, 速食麵和大米飯輪番上場。英勇的河南兒女,他們的胃口想家了。想念家裡那一碗熱騰騰的燴麵。那漂著紅紅辣椒油的家鄉燴麵啊,帶著羊肉的香味,一縷縷飄進他們異鄉辛勞而短暫的夢裡。

方城縣同樂食品廠生產援鄂燴麵紀實

一定要讓援鄂醫護人員吃上熟悉的家鄉味兒!這愛的關懷與傳遞接力棒,從方城縣委、縣政府手裡,傳遞到了方城同樂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同舉手裡。

方城縣同樂食品廠生產援鄂燴麵紀實

“生產2000件燴麵,需要幾天?”

“正常情況下是一週。”

“不行,太慢了。三天。怎麼樣,能完成嗎?”

看著縣委、政府領導們投過來的期望的眼神,劉同舉狠狠地咬了下嘴唇,嚥下了那幾乎要竄出喉嚨的半句話,斬釘截鐵地回答:“沒有困難,保證完成任務!”

方城縣同樂食品廠生產援鄂燴麵紀實

怎麼沒有困難?方城封城,工人放假,庫存原料告罄。可是,退伍軍人出身的劉同舉,習慣了以鋼鐵般的堅定,回答出那句不容置疑的“保證完成任務”!

方城縣委常委、縣長李榮勝沉吟良久,語重心長地再次強調:“這是一個政治任務,一定要在三天時間內,加班加點,生產夠兩千件燴麵,馳援武漢。堅決要讓我們河南醫務工作者吃上家鄉面。有什麼困難,可以及時上報指揮部,縣裡給你協調解決。”劉同舉在領導們殷切眼神的注視下,步伐堅定地走出了指揮部。

二十分鐘後,劉同舉在他的廠區內打出了第一波電話。離廠區最近的幾名工人,在寒風中趕到了他的辦公室。簡短的任務安排,大家分頭行動:通知所有人以最快的速度,向自己所住社區疫情管控卡點上報,說明任務情況,辦理健康證,為逆行者而逆行,以最快的速度趕到廠裡,準備打一場艱鉅的三日戰役。

3月2日的夜晚,同樂食品有限公司院內燈火通明,不管是行政管理人員、生產技術人員,還是包裝、倉儲人員,都變成了清潔工人。大家用無比崇敬而虔誠的心情,認真打掃著、消毒著,哪怕一個小小的角落。大家用無形的刀筆,在心底深深刻下了劉總在動員會上說出的斬釘截鐵的四個字:武漢標準!

而與此同時,在縣城的周邊鄉鎮,公司一直合作的羊肉供應商們,掛斷電話,正戴著口罩,用真誠而急切的聲音,叩開一戶戶山羊養殖戶的大門,艱難地決定著要挑揀出哪一隻肉質最好的山羊。而作為原料供應商的另外一支,那些香辛料、中藥材的供應商們,正通過電話和微信,打探著、蒐集著生產要用的原料。一家沒有再打下一家,一戶不夠再加另一戶,這愛的暖流,通過電波彙集著、疊加著,流淌成了春日裡一條溫情的河。

方城縣同樂食品廠生產援鄂燴麵紀實

3月3日的凌晨,第一批剛被宰殺剔骨、收拾利落的羊肉被送進了潔淨一新的廠區。生產車間的流水線歡快地運轉起來了,身穿工作服、帶著大口罩的工人們忙活起來了。一大鍋一大鍋冒著鮮味的骨湯熬製著,一大鍋一大鍋香噴噴的羊肉臊子炒制著,一根根手工拉扯的面片上下翻飛著,一袋袋材料冷卻分裝著,一箱箱產品包裝運輸著。廠區內,空氣中充滿著爭分奪秒的緊張。

方城縣同樂食品廠生產援鄂燴麵紀實

日已過午,指針已經超過一點。做飯的師傅喊了一遍又一遍:”快吃飯吧,熱過又涼了。”幾乎沒有人應聲,連那些平時老早叫餓的小青年都似乎成了喝風飲露的神仙:車輛禁行,小區封閉,出行不便桎梏了路遠的職工,一個人要頂平時四五個人用。所有部門之間的界限被打破,大傢伙眼疾手快,哪裡需要填補哪裡,哪兒還顧得上吃飯?

劉同舉生氣了。他命令生產部的何大山和副經理楊曉冬,帶頭去到餐廳錯峰吃飯。他知道,大山的媳婦生完孩子剛剛滿月。沒有帶孩子經驗的小夫妻,身邊又沒有其他人幫忙照料,大山五更時幫助媳婦準備了熱熱夠吃一天的飯食,自己空著肚子就來到了廠區;而主抓生產的副經理楊曉冬,昨晚回去睡了不到三個小時,五點多就又到了廠裡,這會兒他的眼皮都腫脹得不停流眼淚。為了帶動大家吃飯,劉同舉抓起了熱了幾遍的饅頭,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大夥兒這才陸陸續續來到餐廳,十幾分鍾便狼吞虎嚥地吃完,把碗往邊上一推,飛一般又跑回了自己的崗位。

方城縣同樂食品廠生產援鄂燴麵紀實

3月3日下午,方城縣委常委、副縣長李榮勝帶隊來到了公司。領導們深入生產一線,親自視察、督促燴麵生產工作,更給了工人們巨大的動力和壓力。這不是普通的食品加工,這是凝集著河南一億多人民心意的“愛之面”。雖然,方城縣衛健、市場監管等部門的工作人員,已經多次到車間督促檢查防疫措施落實和食品安全生產流程,但李縣長還是要親自檢查,嚴格把關。當領導們看到生產秩序井然,快速有序時,不約而同交換了會心的眼神。

方城縣同樂食品廠生產援鄂燴麵紀實

3號夜晚十一點多,一臺機器突然發生了故障:由於連續工作,摩擦生熱,導致關鍵部位一個軸承損壞了。怎麼辦呢?工人忙抓緊聯繫城內唯一一家賣“洛陽軸承”的老闆。電話打過去,老闆迷迷糊糊接通,聲音裡都透著不理解:小區封閉,出不來進不去的,為了一個軸承,至於大半夜的打電話攪搔?管理人員李靜耐心地進行著解釋:醫護人員前線打仗,大後方的我們一定要保證物資供應不是?老闆終於從夢中清醒,一邊穿著衣裳,一邊發送著位置。十分鐘後,宇信凱旋城卡口的工作人員鄭重地打開了關卡,放行了軸承店的老闆。已經開車等在門口的李靜打開車門,拉上了軸承店老闆絕塵而去。終於拿到了那個型號的軸承,趕回廠裡,連夜更換了壞掉的軸承。此時,夜已三點,四周寂靜無聲。只有打開之後歡唱的機器,興奮著這一群疲憊的人的神經。

4日上午,正在緊張的忙碌中,一聲“哎喲”,讓緊張的氣氛驟然縮緊:包裝車間的楊栓,在用刀片切割膠帶時,匆忙間劃傷了指頭。雖然和他搭伴的工友,眼疾手快衝上去捂住了幾乎露出骨頭的傷口,鮮血還是“滴滴答答”落下來。大夥連忙把他拉上車,送到了縣醫院外科診室。接診的醫生一看傷口,牙縫裡“嘶”了一聲:“咋割恁深?得縫針。”楊栓急切地問醫生:“醫生,不能縫,你給生個法吧,這幾天關鍵,你先幫我包好,能支應就行。不中了過了這幾天我再來縫。”醫生驚奇地看著他,搖了搖頭:“還有過後再縫這說法?啥事恁急?你不像是鐵打的,不嫌疼?”楊栓一遍遍央求醫生:“真的醫生,事兒急,這是政治任務啊!我一縫就影響手指活動,幹不了活會影響大局的,你幫我生生法,先包緊,只要不出血就行。”醫生搖了搖頭,用棉球一遍遍幫他消毒,包紮之後囑咐他:“你到外邊買包創可貼,多纏幾層試試吧。”就這樣,手上緊緊纏了幾層創可貼的楊栓,又一次鋼鐵般地屹立在了崗位上。

5日凌晨的旭日,沒有賽過這幫早起的人們。他們中有徹夜未眠的劉同舉,有隻睡了兩個小時的楊曉冬,有做了飯早早跑來的何大山,有把吃奶孩子丟在家裡的年輕媽媽,有把偏癱的老伴交代給鄰居的準奶奶。

中午的飯做好了。錯峰吃飯的人們在一遍遍呼喚和催促中來到食堂。突然,一陣“呼嚕”聲從餐廳角落裡傳來,大傢伙吃驚地發現:楊曉冬正趴在角落裡那張餐桌上,“呼嚕”打得驚天動地,手裡還攥著半個饅頭。人們上去輕輕一推,他猛然從夢中醒來,搖搖頭,自嘲地說:“等到完成武漢標準,我要回家美美睡上一覺。”一石激起千層浪:“等到完成武漢標準,我也要回去好好睡上一覺。”“都要回去好好睡上一覺。我的身上,肉都是酸的疼的。”“真的,太困太累了,從沒有這樣想睡覺過。”“加油加油,咱才就忙這幾天,咱們醫療隊的醫護人員都累多少天了。咱們要讓他們早一點吃上家鄉的燴麵啊!”大夥七嘴八舌,匆匆扒拉完碗裡的飯,一個個精神十足地跑回了自己的工作崗位。

6日的旭日冉冉升起來,暖融融的陽光照著走出車間、一夜未眠的人們。連續運轉了三天的機器停了下來,一輛加長貨車緩緩駛進了廠區。庫房的大門打開了,那裡邊,跺著整整齊齊的兩千件面,大紅色的包裝上,印著醒目的大字:“方城燴麵。”

方城縣同樂食品廠生產援鄂燴麵紀實

下午五點半,整裝待發的援鄂燴麵車在方城縣縣委書記褚清黎和縣長段文漢的殷殷叮囑下、在捐贈送別儀式見證者的注目下、在共產黨員志願者劉鐵五的護送下,突破濃霧,連夜飛馳武漢。與3月7日上午,成功捐贈給了河南省援鄂醫療隊。

方城縣同樂食品廠生產援鄂燴麵紀實

方城縣同樂食品廠生產援鄂燴麵紀實

3月7日的中午,離家三十多天的河南嬌子們終於吃到了魂牽夢繞的那一口熟悉的家鄉燴麵味兒。當醫護人員幸福的吃麵鏡頭傳回方城,傳到劉同舉那裡,傳到“同樂食品廠工作群”中的時候,群裡瞬間炸開了鍋,那激動的聲音隔著屏幕,表達著人們幸福的心音:“武漢保衛戰,也有咱方城一碗麵的功勞。加油,我的武漢我的國”!

方城縣同樂食品廠生產援鄂燴麵紀實

方城縣同樂食品廠生產援鄂燴麵紀實

方城縣同樂食品廠生產援鄂燴麵紀實

通訊員:時兆娟 攝像:陳新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