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太监手里要拿个带毛毛的棍子?

手机用户64603105510


这个东东就是佛尘,佛尘一开始是作为扫除尘土或是驱赶蚊虫的用具,因为比较轻盈便于携带,并且外观也较为好看,在汉魏时期也就成为了士大夫阶层的喜爱,之后慢慢的衍生出了道教,在道教中道长一类的人又将佛尘演变为一种法器。


到了佛教传入中国后,佛尘受到了汉传佛教的影响,也被佛教吸收为法器的象征,寓意着扫除烦恼的意思。


我们在电视剧里经常会看到,大凡是皇帝或者皇后身边的大太监,他们手里都会拿着一个佛尘,那么这个佛尘又是起什么作用呢?

扫除灰尘

每当皇帝或者皇后要出外走动时,太监都会手拿佛尘在前面带路,一旦主子要早哪里坐着歇会儿,太监都要用佛尘扫去上面的灰尘,皇帝或者皇后才会放心的坐下来。


身份的象征

历朝历代,皇帝或者皇后身边都少不了一个分忧解乏的太监,起初太监的存在,实质上就是顶替宫女做些繁重的粗活,像宫廷内院的打扫、抬东西、上房揭瓦等等都属于他们,但皇帝身边的太监不可能去干这些粗活的,他们手拿佛尘宣读圣旨、传达皇帝的命令,因此手拿佛尘的太监都是皇帝非常信任的人。


警醒的作用

太监手拿佛尘以示太监去势如无根之人,皇帝要身边的太监时刻拿着佛尘,希望他们每天警醒自己,铭记自己的身份,一心一意的侍候好自己,不能妄想着地位或者金银珠宝之类本不该属于他们的东西,不能有贪念。


古代的人都信奉神佛,尤其是那些王公贵族及大太监,他们认为佛尘具有驱灾避祸的吉祥之意,因此只有那些具有一定身份的太监才能够手持佛尘。






遗产君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为何古代太监手里要拿个带毛毛的棍子?”

古代太监手里要拿的那个一头带有毛毛的棍子叫:拂尘。

拂尘,顾名思意就是拂去尘土,掸灰用的。期初的作用就掸一掸家俱上的灰,或是帮助皇帝、皇后掸一掸身上的灰,掸一掸周围的苍蝇蚊子什么的。这比较类似于现在的保安手里要拿个对讲机一样,保镖耳朵上戴个耳麦似的。要比就这么干站着,手里不拿个东西,是不是感觉怪怪的,而且怎么凹造型呢?开个玩笑啦!

最初,这拂尘主要是打扫灰尘用的,后来,这拂尘逐渐就发展成为一种礼器,也就成了身份的象征。因此,在古装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在皇帝身边的太监,手里面一般都会拿着一个拂尘。那么,这太监手里拿个拂尘有什么作用呢?为什么要拿呢?

拂尘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因为不能杀生,所以用拂尘来拂除蚊虫,将其驱赶开来。而在我国古代,拂尘作为一种掸拭尘埃与驱赶蚊蝇的器具使用,后来,逐渐成为封建时其皇室卤簿仪仗之一,按等级不同各有相应的定制。又因为拂尘还是佛教的法器,所以,还有做接风洗尘、慰劳远方来人之作用,寓意扫去烦恼、祛除恶障的意思。

太监手持拂尘跟在皇帝身后,当皇帝象征某个地方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就用拂尘打扫一下,清理上面的灰尘。特别是到了夏天,会有很多蚊虫围绕在皇帝身边,总不能用拍子拍在皇帝身上吧!所以可以用来驱赶蚊虫。没事的时候将拂尘搭在胳膊上,显得高大上,又有派头,绝对是身份的象征啊!

另外,拂尘本是无根之意,与太监的身份也十分贴合。太监手持拂尘,也是在时刻提醒自己,牢记本分,注意自己的身份,好好伺候皇帝就好。但是后来让他们发扬光大,成了提高自己身份地位的法器了。


大史官


古代的太监手里经常都会拿一个带毛的棍子,就是传说中的拂尘。也许有人看着拂尘这个东西似乎很高雅,会疑惑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处呢?事实上,拂尘这个东西刚开始是用来驱除蚊虫叮咬的。

拂尘这个东西是印度人发明的,因为在印度天气比较湿热,当时的人们就发明了这种东西来,去除蚊虫的叮咬。印度又是佛教的发源地,当时有很多印度的高僧长期打坐,遇到蚊虫叮咬的时候,不可能经常起身去驱赶蚊虫,就用拂尘这个东西随手取出,效果很不错。

后来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而拂尘作为很多僧侣常用的法器,也跟随一起传到了中国,中国的很多和尚平时在做法事的时候,也会带着这个东西,久而久之,拂尘就成了佛教的一个专用的法器。到了两晋南北朝的时候,佛教在中国盛行,当时的皇帝甚至都对佛教文化非常崇敬,因此拂尘这种东西最后也传到皇宫大类中。

当然皇宫中跟随皇帝的太监,有事没事也会拿着这个拂尘,虽然也有的时候也用这个浮尘驱赶叮咬皇帝的蚊虫,但是大部分时间是无所事事,纯粹作为一个装饰的物品,看起来显得非常的高雅。当然皇宫大内的拂尘都是比较精致的物品所制,和那些苦修的和尚的拂尘,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首先这个不叫做带毛毛的棍子,而是拂尘,而且一般不称太监,称为宦官。下面来说说这个拂尘的作用。

拂尘的使用

拂尘本来是拂去尘埃的意思,然后引申为了拂除尘埃的器具。宦官并不是一开始就使用拂尘,关于宦官使用拂尘,《宋史·仪卫志》中有“宫中导从执红丝拂二人”的记载。然后有些朝代,拂尘成了卤簿中用到的礼器之一,《大明会典》卤簿中有“拂子四把”的记载。《大清会典》以及《皇朝礼器图式》的卤簿之中更是有皇帝大驾卤簿拂尘的详细描绘,根据描述,清朝的卤簿拂尘于乾隆十三年定制,其形制为:“朱氂为之,长二尺,结於木柄,柄长二尺一寸,围一寸五分七厘,通髤以金,上饰镂金龙首二寸五分,衔小金环以缀拂,下饰镂金龙三寸三分,末属金环,垂朱緌”,卤簿拂尘的使用并不是时时刻刻,一般就是大朝会的时候使用,还有就是“立夏始陈之,处暑后不用”。



何谓卤簿

然后再说说什么叫做卤簿,汉应劭《汉官仪》下:“天子车驾次第谓之卤簿”,即帝王出行或者举行重大活动时候随行的仪仗队。古代帝王举行重大活动或者出行,身边的仪仗队有着一套的仪礼礼器配备。这套配备随着制度的发展,并不是随意配置,而是依照典制,像是《大明会典》曰:“凡正旦、冬至、圣节、会同锦衣卫,陈卤簿大驾於殿之东西,须要各依次序,勿得错乱,有失朝仪”。卤簿配备的东西很多,像是幡、仪刀、扇、旗、车驾等。唐朝之后,四品以上的皆给卤簿,只是配备的东西不同而已。




所以古代有些朝代的宦官为何要拿着个拂尘,因为是这古代宫廷典制礼仪的要求,但也不是每个宦官都拿这个,而是规定的人才可以拿而已。


淡看天上月


拂尘 又称拂子、麈尾。

是一种在手柄前端附上兽毛或者丝状麻布的工具,起源于秦汉时期,历史十分悠久。

历史上,关于拂尘的最早记载是在汉代。秦嘉《与妇书》中记载 " 今奉髦牛尾拂一掖 , 可拂尘垢。"由此可知,拂尘的最初功效是用来打!扫!灰!尘!所以拂尘一开始,是用来扫除尘土或者驱赶蝇虫,因为轻盈易携带,外观也较为好看,所以深受汉魏时期士大夫阶层的喜爱。 而且,拂尘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具有养生益智、祛病健身、扶正避邪之奇效的手工艺品。

经典中屡有菩萨或长者手执白拂的记载,如佛陀上忉利天为母说法归来时,梵天尝执白拂,侍佛之右。禅宗则以拂子作为庄严具,住持或代理者手执拂子上堂为大众说法,即所谓"秉拂",因此,拂尘是说法的表征。

拂尘也是道派的一种有名的武器 在武当派武功中,有不少奇门兵器,拂尘即是其中一种,俗话说:“手拿拂尘不是凡人”,拂尘在道门中有拂去尘缘超凡脱俗之意,也是道门中人们外出云游随身携带之物。 在道教体系里,拂尘是道场中的一种法器,然后由道人将其又演变成兵器,属软兵器之类。 人们熟知的太上老君,太乙真人,八仙中的吕洞宾,皆以拂尘壮其神威,仙风道骨油然而生。为中国的道教历史文献增添了无穷的文化魅力。

太监手里的拂尘究竟是做什么用的?

拂尘起源古代秦汉期间,从汉语的意思来理解“拂”是一个动词,也就是用器具来擦拭或打的意思,最早出现于汉朝秦嘉《与妇书》:今奉髦牛尾拂一掖,可拂尘垢。拂尘到了汉朝制作艺术大幅提升,后被道教和佛教收入为法器。

明朝太监拿拂尘是权利的象征,一开始是因明朝皇帝大多信道教,所以让身边的太监拿着拂尘,既可表明自己心中道教,又可起到权力的象征,实在是一举两得。而发展到后面的朝代,每个太监都拿着拂尘了,只不过拂尘就只是起到清洁的作用了。

身为皇帝的贴身太监是不用做什么重活的,只不过皇帝所到之处太监都要跟着去,所以难免有一些地方打扫不干净。而这时候太监手里的拂尘就起到作用了,直接拿出来扫一扫便可以将灰尘尽数扫去,这样皇帝就可以随意触碰或者坐下了。也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尽快的将此地打扫好。

一开始太监拿拂尘只是为了更好的伺候主子,之后因为佛教渐渐的传入了中国,拂尘是佛教的法器,因此太监就相当于手中拿了一件法器,是有吉祥的寓意的。而且古代都是相信神佛之说的,作为神仙手中的东西,百姓都从心底里认可他有扶正辟邪的功能。各个朝代更是希望自己的家室能够传承千秋万代!加上皇帝都是以真龙天子自居,所以他身边的人自然要与众不同,于是拂尘就成了太监手中的必备品了,逐渐的演变成了太监身份的象征了!

拂尘也是分等级的

伺候皇帝和太后等的那些身份高贵的人们身边的大太监才是有机会拿拂尘的,而且这个拂尘也是有分各种档次之分的,就是都根据不同的材料而制成的。拂尘越贵重就表示太监的身份越高贵,而一般的小太监就只能用麻布来做拂尘,而皇帝身边太监的拂尘是用马尾巴或者鹿尾巴来制成的。

拂尘起于魏晋,本作“尘尾”,为一种鹿类动物“尘”的尾毛所制,比什么“马毛”可珍贵得多,当时士大夫雅号老庄,崇尚玄谈,口吐珠玑之时,掸拂指挥,以示清雅闲逸。后世此风传入山林,为黄冠所用。戒律中允许比丘执持拂尘,以拂除蚊虫的侵扰,然禁止使用如"白拂"等,以较为华美贵重之物所成的拂子。


天使飞翔11111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带毛毛的棍棍?好吧,请允许俺先乐一会。说真的刚一开始瞅着这题目,俺先是一懵,跟着就是一愣,扣着脑门想了半天,才琢磨出这带毛毛的棍子是什么东西来!

惭愧啊!不过题主说的还是挺形象的,这东西确实是一根棍子上边捆了一小撮毛毛。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部分小伙伴,还懵圈呢:“说了半天,到底是啥玩意?后槽牙都要掉了!”

这东西不是别的,是拂尘。正宗咱大华夏出产的特有物品。

话说这拂尘在大家伙的印象当中,这应该是道家的东西。瞅着电视剧里边,那些个道法高深的老道,一头银白色的长发,再配上一把亮白色的大胡子,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这怀里必定抱着一把拂尘,没事还得晃两下。

其实大家伙的印象是不对的,这拂尘最早是民间的一个物件,他不是道家的专有东西。

秦汉时期拂尘就已经有了,只不过在后来的应用中,得到了推广,道家将他纳入了法器的行列,那么后来走入咱大华夏的佛家入乡随俗吗?也将这拂尘纳入了法器的行列。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发问了:“那么这拂尘为嘛又被太监使用了呢?”

太监使用拂尘,他是按照最初秦汉时期的功用来使用的,不是小伙伴们认为的为了装饰一下,给自己的主子添加那么一点不同的装饰,不是的。

那么这拂尘最初的设计是用来干嘛的?

说出来您都不信,最开始的时候,这拂尘他是用来驱赶苍蝇,蚊子的或者用他代替抹布之类的,在坐下之前,用这拂尘打扫一下要坐这地,免的把衣裤弄脏了回去洗。

所以他兼有驱赶蚊蝇,扫把和抹布的作用。

毕竟古代那会,山好,水好,空气好,主要原因是那会原始森林他也多,花花草草的过滤一下,那啥氧气因子的含量杠杠的。

但结果是,花花草草不仅提高了氧气的含量,他还外带一个负面效果,苍蝇咱就不说了,蚊子贼多。

如果您坐一凉亭里边,喝喝茶,弄盘残棋和老友逗乐,你还得防着蚊子这帮家伙往你肉皮上叮,烦不胜烦,所以咱古人就发明了这东西。

时不时的晃悠一下手里的拂尘,这蚊子就没法下口了。

估计说道这里,有小伙伴不相信:“拉倒吧!你是体验过,还是咋得?就这东西能挡住蚊子的进攻?”

您还别说,俺还真体验过,当然用的不是拂尘,但这原理应该是一样的。

想当年,俺还是出生社会的小年轻,仗着自己身强力壮,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兼职做下夜的老大爷,所以晚上咱就得在单位了睡觉。

但好巧不巧,这单位的门口,种了一排的大树,有俺大腰子那么粗,而且不远的马路对面,有老大一片湖水,其实说是湖水,也是一人造的坑,灌了一点天然水,没有活水来源的死水坑而已。

大家伙也知道,这种环境是最容易产生蚊子的。

而俺这地生的蚊子,有大拇指头那么大,叮你一口,不起个大拇指头那么大一包,他都对不起你。

头一晚上,俺就哭了,那是夏天啊,您要是把身子用被子包起来,热不死你,但不包,它咬不死你,二选一都是非常扯的选择题。

哎呦!睡不着不说,撕心裂肺的痒啊!那耳边嗡嗡的轰炸机的声音压根就没有停过。

熬了三天,俺终于呛不住了,卖了一个小个的电风扇,把那电风扇打开之后,对着俺自己个吹,然后把身子包起来。

神了,大半夜俺把被子踢开了,这蚊子都没落下来啃一口,俺是安安稳稳的睡到了大天亮。

就这电风扇和俺熬了一个大夏天,但这东西有个毛病,第二天,总得跑会肚子才成,但比睡不着,还被蚊子咬,这都是小事。

所以这蚊子他在叮咬你的时候,你时不时的挥动一下那拂尘十有八九他不会咬你。

毕竟蚊子他也胆小,怕你一不小心把人家给拍扁了,得不偿失不是。

好了,不小心插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有助于大家伙理解。

那么这拂尘最开始也就是士大夫阶层使用,平民老百姓用的比较少,或者基本上就不用。

这东西既然能在士大夫阶层流行起来,也算是时尚所在,后来被道士接过来使用。

总结一下

那么为什么道士会接过来呢?难道就是因为流行?时尚?

那倒不是,最为主要的是,道家建立的庙宇这都是在名山大川的山腰或者山头上。

这些地方最为突出的地方,就是蚊虫比较多,所以这佛尘就被道家拿过来使用了。

而且他们在整理书册的时候,还能用这佛尘清扫灰尘,这就成了道家的必备之物,这也是为嘛道家的人出去游历的时候,总是喜欢拿一柄拂尘出去。

这样慢慢的就变成了道家的法器,而且还具备了武器的功用,拂尘属于奇门兵器的软兵器。

过去都有一种说法:手拿拂尘就不是凡人。

咱这里在插一段小知识。

道家收徒是相当严格的,新收的这徒弟,你必须得干满三年杂活,这期间师傅就会传授你一些基本的典籍功夫之类的。三年期一到,师傅就会给你最后一项考验,让你出去云游历练。

在云游历练的过程中,有那心志不坚的就会一去不回头了,但云游历练是道家的一个根本,必须得去。

所以师傅就给你三件东西,一个是腰带,意思是把你那小心思收一收,别一天想别的。

另一个就是这拂尘了,这就是借着拂尘有着清扫的意思,一旦和俗世有了瓜葛,记得清扫一下,清扫这瓜葛。

第三就宝剑,一个是防身,另一个就是斩断世俗的瓜葛。

那么拂尘因为具有清扫的功用,所以佛家也引入了这拂尘,在佛家里边这拂尘还有一个功用,当时佛家几个派别的人相互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一方将手里的拂尘放下,这就代表甘拜下风。

那么到了宋元明清的时候,这拂尘又被宫里边的太监使用,他基本上恢复了他最初的功用,但这拂尘使用的频率可不高。

最为常见的是,在戏曲舞台上,演太监的人物会经常拿着。

那么到了现在,咱瞅电视剧的时候,他就把这形象给引了进来,给大家伙的印象是,太监似乎经常使用这拂尘,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使用的机会少。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那个带毛毛的棍子其实叫拂尘,在亚洲各地乃至中东使用都挺广泛的,吐槽机也没法考据那玩意最早出自哪里。反正在咱们这边可以追溯到汉朝,算是一种很原始的工具。

拂尘的实用性

这玩意的名字听起来像是除灰尘的,但实际上清洁效果并不好,不信你可以找一柄拂尘去试试,太长的毛尾受力不均,只能把灰尘抽得满天飞。你要是真想除尘得找另一样传统工具加刑具——鸡毛掸子。


其实拂尘真正功能是驱赶蚊虫,古代卫生条件差,苍蝇蚊子多,你去别人家做客免不了受到袭击。要是像吐槽机一样上抓下挠肯定极不雅观,在强调礼仪和逼格的古代,这么做会被人喷死。

但你也很难不理会那些蚊虫,人要是刺挠起来简直要命的!这时候拂尘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和人聊天时随手甩两下显得非常之飘逸,一定也不失礼。有蚊虫近身可以驱赶,没有蚊虫可以抽自己几下解痒。

拂尘的象征性

因为拂尘的名称和功能,它很容易引申成宗教的“神圣”与“净化”意义,佛道两家都不约而同拿来当做法器使用。象征着“清净无为”或者“六根清净”之类的寓意,或者拿来勉励自己。

全真道士姬志真专门在他的《南山集》中单独写诗说拂尘,“不萌枝上剩龟毛,在手蛟虻见影逃。坚起示人成按款,坐看平地起风涛”。吐槽机个人很喜欢这首诗,里面处处透着自在逍遥的感觉。

在佛教中拂尘也是挺重要的法器,还是身份的象征,《十禅支录》中考据禅册十门,第十门正好就是秉拂,而且在禅宗里大抵只有首座、藏主、书记僧等少数人有秉拂的资格。在密教里拂尘也是扫去烦恼、断除障难的法器。

太监为啥拿拂尘

吐槽机觉得太监拿拂尘简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试想这世间还有比他们更六根清净的人吗?他们都已经没根了好吧?而且作为重度残障人士,他们向往带毛毛的根子有错吗?肉的都没了,还不许人家拿个木头的吗?

好吧,上述内容请选择性观看,引发任何歧义吐槽机概不负责。其实拂尘不仅在宗教里意义非凡,在凡俗中也是身份的象征,两晋时期文人清谈时经常拿着拂尘装逼,时间长了就让人感觉只有高门中人才使唤这玩意儿。

后来逐渐成了皇家的仪仗礼器,起码在宋朝开始就有两个拿红拂的人引导銮驾,太监这种常在宫里厮混的人肯定需要常备的。一方面是礼仪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拂尘确有实用性,作为宫里的服务员,他们得经常给主人驱赶蚊虫,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历史吐槽机


古代太监手里的那个带毛毛的棍子叫拂尘,又称拂子、麈尾。功用是将兽毛、麻等扎成一束,添加到一根长柄上,用来打扫灰尘之用。这个东西本来是倒角的圣物,就人们所熟知的道教那些神仙,随手所带的也有这种拂尘。拂尘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见东西,可以说间接地代表了中华的文化。出了道教的一些高人拿着这些拂尘,那些太监也会拿着这些拂尘,而他们那这些拂尘之用当然不是为了相信这些东西的文化底蕴,而是为了打扫皇帝后妃所到之处的灰尘。

太监是来服侍后宫之用的,为了杜绝他们对后宫妃子的非分之想,故而将他们去势。他们几乎是贴身跟在皇帝后妃的左右,贴身服侍他们。而这些皇帝后妃索道之处当然会有一些灰尘之类的杂物,这时太监手中的这柄拂尘就起作用了,他们可以利用拂尘打扫灰尘。

久而久之,这些拂尘就有了另外一个作用——一种象征。太监用拂尘,拂尘也成为了太监的象征(当然仙风道骨的道士除外),这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太监职位虽低,但是靠近权力的中心,这样一来,低职位的太监也显得不低了,别看在紫禁城中,太监是最低的存在,但是到了地方上,那些地方官巴结还来不及。就拿清朝末年的大太监李莲英来说,他虽然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慈禧也上次给了她许多东西,但是相比于地方官员非他的贿赂,简直是九牛一毛而已。李莲英最后将慈禧所赠之物传布归还给隆裕太后,出宫之后照样逍遥快活,完全不缺钱。李莲英出宫之后,连同拂尘也一起交了上去,从某种程度上讲,拂尘也代表了太监的权力。


心说历史


这个题目让我想起相声《当行论》里的外行典当,给铜拨起个名字叫铜草帽。

那个带毛毛的棍子叫拂尘,不只是太监,道士、和尚都有拂尘。


拂尘有什么用呢?望文生义,拂尘的作用首先是打扫尘土,其次就是驱赶蚊蝇,后来则发展成为了一种礼器,特殊情况下也是一种兵器。

拂尘的起源不可考,大概在及早之前就有了,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中为了方便发明的。拂尘一般是在木质手柄前端附上兽毛(如马尾、鹿尾)或丝状麻布,兵器拂尘则是铁质。

就拿太监的拂尘来说,皇帝出游出巡的时候,走累了要休息一下,这时候,太监就会用拂尘拍打打打灰尘请万岁坐下,有个蚊虫苍蝇的,也可以驱赶。

因为拂尘有祛除尘土的功能,因此,人们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

在皇宫内,拂尘逐渐成为皇室卤簿(大型纪念活动)仪仗物品,并且有了等级。

《清会典图·舆卫二·卤簿二》:“皇帝卤簿拂尘,朱氂为之,长二尺,结於木柄,柄长二尺一寸二分,围一寸五分七釐,通髤以金,上饰镂金龙首二寸五分,衔小金环以缀拂,下饰镂金龙尾三寸三分,末属金环,垂朱緌。”

佛教和道教当中,拂尘又成为了祛除尘世烦恼的象征,成为了宗教法器。和尚道士经常云游四方,为了自身安全,有些人会使用特制拂尘作为防身兵器,这在小说之中经常看到。

宗教里的拂尘既然是法器,那就不是随便用随便使的,像佛教里面,对于拂尘的授予使用,是有严格规定的。

佛教里面住持或代理住持者上堂时,持拂尘为大众说法,此称“秉拂”。又执行秉拂之职务的前堂首座等五头首,称秉拂五头首;秉拂尘之侍者,称秉拂侍者。其他人是不能使用拂尘说法的。


道教里面,拂尘也是身份的一种象征。一般有得道者,由师傅授予拂尘,代表了身份传承。


别酒流年


答题者:理科男读历史。

兄弟,那个带毛毛的棍子是有学名的,人家叫拂尘。不仅太监手中有,像一些道姑手中也有,比如灭绝师太。不过放在太监手中和放在道姑手中是不一样的。

放在灭绝师太手中,拂尘就是一个武器,然而放在太监手中,可就算不上武器了,毕竟太监不需要去保护皇帝,否则那些贴身侍卫也就没什么用了。

太监职责是宫廷内的杂务,所以他手中的拂尘也和杂务有关。在古代拂尘有一种功能是掸灰尘、驱赶蚊蝇,比如皇帝想休息了,太监就要提前在皇帝休息的地方掸掸灰尘。

拂尘在太监手中还有另一层意思,我们都知道太监都是一群阉人,而太监手中的拂尘就代表他们是无根之人。

后来,拂尘成为了汉传佛教的法器,有着扫去烦恼、除去恶障的含义,所以拂尘升级了,不再是以前的含义,而是变为了太监身份地位的象征。

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太监,只有地位高崇的太监手中才会有拂尘,而像那些小太监是不会佩戴拂尘的。

其次,这些级别高的太监拿着拂尘,随时服侍皇帝,在皇帝看来,这是能够带来好运,吉祥的东西。

因此,古代太监手中常常拿着这些带毛毛的棍子,拂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