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老师说古代中国除了老子基本没有反思客观世界的哲学,重德而非重智,你认可吗?

用户3486437905


无论是“主观世界”,还要“客观世界”,都是“现实存在的世界”。

更没有什么“反映客观世界的哲学”,哲学从来是人发现并用于为民众服务的,而不是“哲学服务于客观世界”。

客观世界,难道没有人创造出来的哲学,还不存在了不成

王东岳,是连“主观”与“客观”也解不清楚的~不过是重复一下“现汉字典”里错误的解释而己!

主观——以自我为中心,站在自我角度上(自我利益角度与立场),去看人事物。

客观——以所观对象为中心,站在所观对象(事物)的角度上(万物利益的立场与角度),去看人和事物。

唯此解,才是正确的“主观与客观”。其它解释,都是扯淡。

比个例子:那个人是个老狐狸——想欺谝他了几回都没成功。所以说,他很狡猾。这就是“主观”。

比方:在中国不得志的人说“美国的月亮比中国亮”。这亦是“主观”。

比方:清皇帝说:起义的农民布都是刁民。这是主观。

比方:领导自己喜欢喝酒也强迫下属喜欢。这是主观。

比方:男人强行搂抱女人,还说这是爱对方,这是主观。


卜耐夫哲学


东岳先生现在成为一个文化明星,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谋生手段,不是他的专业”,他的专业研究是哲学。他自己说过,在终南山读书二十年,差点饿死,所以现在到处走穴演讲挣钱,这是可以理解的。

他自己还说过一句比较重要的话,给我的震撼很大。他说,讲课、讲演、回答问题,这些都是一种“临场状态”,你必须要考虑你的受众的接受程度,也就是说,你必须要用听众能够理解的方式与语言表述你的观点。所以远远不如去读书,去读他的作品,那里才是作者完全不考虑读者能否接受的最直接、最彻底的思想表达,真正的思想者根本不见作者,只是去读作品。

很可惜,东岳先生虽然火了,虽然成为了文化明星,但却不是他最深在的哲学思想,大家对那个即听不懂,又不感兴趣。

我算是他思想比较坚信的“信徒”,有关他的新闻或讨论也比较关注。前四五年,网上关于他“递弱代偿”原理的讨论很少,但还是有的,只不过太肤浅,基本是看不懂后的胡说一通自己的理解。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再也看不到了,看到的,都是他的演讲视频中关于中国文化部分的具体言辞的讨论。

还是借用东岳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吧。他说过,如果有人对他的评价达到一个“通”字,那就是最高评价了。所谓“通”,就是用一种思想模式,贯穿于整个思想体系,达到整体一致性。具体到个别的点,任何专家学者的学问都可以去讨论,去争论,甚至去批评。不论对错,只要不能触及这个学者思想体系的基础,那就都是无关痛痒的。

说了一大堆废话,再说一下本问题。本问题的关键是,“反思”一词是什么意思,只要明白了这个词所指向的含义,自然可以对照比较,知道结论。

东岳先生说过,中国人现在大都把“反省”当做“反思”了,也就是《论语》里“吾日三省吾身”的“省”,这根本不是“反思”的意思。所谓“反思”是指,

用思想反过来思想思想,这才是西方哲学意义的反思。

反省是什么?是用已经形成的价值观,对行为的对照检查,也就是说,反省必须有一个提前认定的正确答案存在。我认定某种行为模式是对的,不能怀疑,然后再用这种不能怀疑的模式比对另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预设为正确的模式。

反思不是这样,反而是要怀疑一切,甚至怀疑自己的思维,我为什么要把A意识为A呢?A为什么不是B?“A一定是A”的这种模式是怎么进入我的观念中来的?

老子和先秦所有学者一样,只是关心人的行为模式,区别就在于,其他学者从不讨论自己认定的行为模式是怎么来的,一般都以“圣人曰”作为标准,也就是“正确”是什么样子,因为正确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也应该这样做。又或者像孔子说的,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我们要这样做。

老子则完全不同,他没有直接告诉人们他认可的行为模式是什么样子,而是先讨论一番天地运行的模式是什么样子,然后再说,因为天地万物都是如此行为,而如此行为造成了天地和谐自然循环万世不绝,人类也应该如此去做才对,正是因为人类没有如此去做,所以才造成了今天人类社会的纷乱、争端不断。老子把“弱化现象”的运行模式称之为“道”,把人类依照这种模式去行为称之为“德”,并认为目前人类都缺“德”。

从“反思”角度而言,其他学者没有做到,他们没有怀疑“圣人”为什么如此说,更没有怀疑“圣人”说的对不对,他们有一个预设的“正确”摆在自己心中,他们讨论现在社会行为模式的问题时,只是和内心的“正确”进行比对,所以这是“反省”,不是“反思”。

老子则先讨论“圣人曰”是如何来的。很显然,一旦讨论内心中“正确”的出处,就会造成一个现象,你必须不断向纵深追究,直到一个你认定的终点才停止。这个不断纵深追究,直达“终点”的方式,就叫追究终极。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先秦诸子里,只有老子一人具有追究终极的哲学思考。


何处是家乡


看了一圈回答,真觉得"无知者无畏"、"无良者有鄙"。首先,在老子时代根本没有现在的"德",现在的德当时叫"仁",当时的"道"现在叫客观规律,把《道德经》中的"道"与"德"都没读懂,就口沬横飞,不觉得自己的浅漏与卑鄙吗?其次,任何哲学都是百科之汇,尽管王东岳在老、孔之学理解有待商榷,但我还是觉得他读出老、孔的大致要义,所谓"知其大概"也是读书的一种重要方法,而且是总体把握信息的最优方法;再次,王东岳的视频是迎合不懂哲学之人的浅近表述,这个王先生自己讲过,请问各位评论之人如果不看王的视频,有几个人读得懂"物演通论",又有几个人读了"物演通论",既然读都没读过,乱发泄一通只能说明自己卑鄙;第四,即使王东岳的哲学观不忍直视,我们也应该有包容之心,做学问用什么方式达至成就,就一定要上大学,自学不行?华罗庚、陈寅恪都是自学的,你能漠视他们的成就?第五,布鲁诺、哥白尼、苏格拉底在当时有几个人接受?王东岳的学说你不接受,就证明王先生的学问一定是错误的?就一定是没高度的?做人要常怀谦卑之心,要虚怀若谷,更何况你我一介凡夫动不动批评这批评那,唯独对所谓"名星"放个屁都是真理,有流量有钱赚就是真理!


住在红楼


对东岳大师的理论没有系统地研究 只是在头条看了些他的讲座视频 只能谈谈初步看法 首先 东岳大师的讲座能给普通观众普及一些老子庄子孔子以及先秦学说诸子百家的基本文化思想 这是积极的一面 但是 在我看来 他不能算是个哲学家 他只是把历史上中西方的哲学观点有选择地拿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注意 是有选择地 也就是选择的都是有利于自己的内容 而不是得到大众认可的主流哲学 所以 他的有些观点跟结论是很荒谬的 比如 一 盲端侧枝极端化 不错 物种进化过程确实有盲端现象 但是更多的是能发展的侧枝 否则就不能解释为什么世界上的物种越来越多 二 人类发展是纯自然现象 他盲目扩大了智慧生命出现之前的自然发展现象 故意忽略了高级生命的智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反作用力 由此得出了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控的荒谬结论 三 把老子庄子孔子等先秦文化当做中华文化的唯一文化 固执地认为中华文明是农业文明 一成不变 故意忽视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不断地寻求真理的过程 尤其是近代以来 国破家亡之后中国民族英雄们在马克思主义引进中国后所带来的思想剧变 什么是文明?什么是文化?定义了这两个词 就知道东岳先生的理论有多么荒唐 文明就是人类社会对自我行动的规范跟自我约束 通俗点讲 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自我要求人类那些事能做 那些事不能做 什么是文化?就是人类文明传播的时候需要的需要跟文字 从这点上来说 马克思主义是不是文明?毛泽东思想是不是文明?事实是中华文明绝不仅仅只有先秦思想 中华文明也绝不是仅仅局限于农业文明 反但是由于小农经济的高度发达 成就了中华文明的思想大成 以上观点供大家思索参考


亲哥哥000


尊重是一个人文明的前提。

它不针对任何人,不针对任何事,它针对的是自己。

个人认为王东岳先生是个了不起的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能否称之为了不起不在于他能带走什么,拥有什么,而在于他能留下什么。这是我敬佩他的地方。

关于“反思”我是这样思考的。

任何问题的出现必然有它出现的前提。“反思”这个问题的前置就是为什么需要反思?显然就是我们的“信任”出了问题。

而信任作用的客体有两部分---一个是自己,一个是他人或者世界。

我们对自己是无条件信任的。关于这一点已经形成了习惯,所以才需要反思。对于他人我们现在是基本不信任的,关于这一点也已经形成了习惯,所以也需要反思。

老子是我需要景仰的人,这是圣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关于《道德经》当中,老子是提出反智的第一人。所以他才提出:智慧出,有大伪。反智是什么?其实反的就是思想。我们后人在现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是无法理解老子的期望的。包括他的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

我也一再个人说明:智不等于慧,二者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就像我们今天说的词---矛盾。盾是抵矛的,慧是反智的。只是今天我们把它合二为一并且只当成一种意思来理解了。

智慧其出现的原因和目的并不是有助于个人的身体或者精神的进化的。智慧出现的本质是集体的需求。没有伤害就不会有智慧,没有竞争就不需要智慧。你一个人吃饭、睡觉、行走、看书需要运用到智慧吗?不用。只有社会的统治才需要,只有战争,只有竞争、剥削、掠夺才需要。

只有当人与人或者人与其上层维度空间或者人与环境的彼此信任关系破裂了,智慧才会起作用。也才需要各种的欺骗,宣传、洗脑。换句话说,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的逻辑关系是信任。这是一种直接的逻辑关系---最简单、最牢固,而且成本最低。而一旦这种逻辑关系破裂了。统治者们才需要运用智慧建立一条间接的逻辑关系来维持和绑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正是因为如此,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复杂就显示不出智慧的作用)。所以我们今天看任何一个社会的管理成本都是入不敷出的。

所以老子所设想的最美好的社会状态就是不能破坏这种直接的、最简单的、成本最低的信任关系。

谈到信任就不能不提到信任的更高层次信仰。

今天对于每一个活着的人来说,其活着是很累的。因为要小心、谨慎,这就不得不迫使人们需要做出反思,因为反思就意味着提高智慧。但是有信仰的人,其实活着是很轻松的。因为他无需在自我之外再设立一道保护屏障。

老子提出“弱志强骨”,是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值得信任的大环境。这个时候你不需要有很高的智慧,你就能生活得很轻松,很简单。你要思想有什么用,你要智慧有什么用?简单幸福是最好的,只有错综复杂才需要智慧。

但是社会的发展是逻辑反射的必然结果。统治者们为了便于统治和管理,开始运用智慧,开始算计得失,成本。很快他们就能找到运用智慧所带来的好处和利益。但是有一点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

古人说上行下效。统治者们发现智慧统治所带来的好处的时候,那些中间管理层们也就开始为自己谋福利了,紧接着各种权贵也就开始了。慢慢的整个社会的运行秩序就发生了改变。道德社会向智慧社会改变。

由于智慧的迅速发展,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物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这是社会有利的一面。但是社会是以失去了什么作为先决条件的呢?---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欺骗开始出现了,讲道理开始失败了,因为暴力机构出现了。社会开始出现分化与分裂,紧接着人类以自身的能力及智慧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于是人们创造了计算机,借助其他技术和工具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

有一点我们是应该能够清醒认识到的。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技术与工具都是为了人类的需要和利益。说到底都是为了解决人类自身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所以说欲望越大,伤害越大。

这在老子看来。这些问题和困难本来是不存在的,是我们自己人为制造出来的。只有当1出了问题的时候,随之的2和3都会跟着出问题。一旦我们的思想出了问题,那紧接着社会的整个 都会跟着出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是药三分毒。一个人最好不要吃药,不要吃药的前提是你最好不要病,不要病的前提是环境不要被破坏,生活习惯不要随意改变。但是如果前提改变了,那么结局肯定就会改变,这是有因果关联的。

而身体一旦吃药吃多了,身体的原本的生态平衡就会被改变。它虽然看上去没有任何症状,但已经不是你原来最初的那副身体了。原来的那副身体你可以自己运行保持它的生态平衡。而现在的这副身体,你需要借助外力或者外面的工具才能保持它的生态平衡。而社会的发展也是这个道理,社会现在已经不是依靠它自身的最初的信任来保持整个社会的生态平衡,而是需要不断借助外力和外面的工具,才能维持它的平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技术一而再再而三的得到发展的原因。我们已经形成了技术依赖,就像我们的身体已经形成了药物依赖。但这是一个气泡,最终会破灭的就像通货膨胀。

又说的太多了,请原谅我的无知。


自然之子一一来去无意


我曾经到新华书店买过《物演通论》,新华书店没有这本书,是不是所有的新华书店都没有,我不知道。 王东岳先生写“物演通论”拉上了《老子》,只是从几个小视频中看到了王先生的很少的观点,古今中外都被引用了。 王先生解释的道德经没有超出两千多年来已经留下的版本,王先生解释“而”是男人的两缕胡子,但是没有把这种解释带到道德经中,道德经中没有“而”字吗? 仅仅一个“而”字用王先生自己的解释王先生永远也不可能把自己解释的“而”带进道德经中,为什么?当王先生把自己解释的“而”字带进道德经中解释通了,王先生会发现自己解释的道德经中的“无为”是错的,并且王先生会发现除了这个“而”字,王先生以前解释的道德经的每一个字都是错的。 因为王先生解释的“而”是男人的胡须解释我就是这样从说文解字中这么引用的。道德经的解释需要引用一大堆的苏格拉底等等一大堆的名人名言吗?,好好的能把“而”字解释清楚才算真功夫。 不过,不得不承认王先生的博学,按照王先生解释的“无为”,我不知道“博学、或者勤学”是对还是不对。 对王先生的《物演通论》知之甚少,不便多评论,总之,喜欢王先生的博学,但是博学不等于“独立思考”。 为什么这么说?如果王先生引用的那些东西都是真理,那么那些真理足以杀死王先生的《物演通论》,因为那些引用和(王先生视频中的部分观点不是一道的)。如果王先生引用的那些不是真理,那么王先生的《物演通论》就是建立在一堆虚假的真理上面


华民学读道德经


尊重创新是中华文化的缺陷,所以喷子多,自以为聪明,自以为高明,我非常认同王东岳先生对读书的看法,他说,当你读别人的书的时候要清空自己脑子里的东西,读书就是与人对话,读懂人家的思想,看明白人家看问题的思路,不要用自己的知识结构,自己看问题的视角去否定别人,任何一种思想方法在一定范围内都是正确的,人要尽量多了解新思想,拓宽自己思考问题的视角。


蓝色天空1974


王东岳老师的观点很多是现实问题,很有启发性!不能说全部都认可,至少很多思考是对的!如果人类再不反思自己的科学行为,那么人类将走向另一个极端!他的思想至少是当前最伟大的令人反思的导向思维!他的思想高度没有读过《道德经》的人无法理解!任何狭隘的反对言论都是鼠目寸光!


山外青山眼前过


人类所有的哲学和科学,最终都是两个字:幻觉。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制约了人类获取宇宙真理的能力。所有西方科学体系一次又一次地被推翻重建,这是个死循环,是个无限函数。因此,无论王东岳还是李东岳,都不可能揭示宇宙真理。但是,他们是人类中的思想家,沒有他们的存在,人类精神世界要简单得多,至于到底是简单好还是复杂好,鬼才知道


股原逐鹿


一部《道德经》就把所有客观、主观世界哲学讲透了,为何还要其他滥竽充数的书呢!理论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


如果讲不透执其一点不及其余,那么无法高屋建瓴,终将会把人带歪了。世人以为是哲学,可某些西方所谓哲学家却疯了!

我们说读书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第三重境界最高,为何呢?第一重境界是没读懂,第二重境界是读懂了没读透,有智而无慧,只有到了第三重境界把书学透了,发现大道至简,原来大多数的书作者最后想告诉读者不过就是几句话、几个道理而已!


至于为什么要重德而不重智,我们把什么是德什么智说清楚大家就明白了!

什么是德?

这里的德并不是我们今天说的什么礼义廉耻,🈯️良好的品质,做好事不做坏事。先秦之时道德二字是分开的,道是万物之源是规律法则是体,而德是道在万物上的体现是用,换句话说万物遵道而行是为德。

什么是智呢

智慧二字古时也是分开的,智🈯️的是知识,就如今天的电脑,书读多了就会有智;而慧是🈯️可以洞察一切现象、掌控万物的能力。有智不一定有慧!不少名牌大学生出国后卖国,甚至有些还杀母,原因就在于此有智无慧!有才无德则容易入魔!


由此可见,古人为什么重德而不重智了。

至于为什么中国文化缺乏“终极追问”,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太成熟,答案是肯定的。万物之源是什么?上帝、神、佛还是道?从哲学的角度看都是,并没有本质区别。终极追问作为哲学上的“本体论”研究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早早就🈶了,只是我们觉得现实的更重要。我们只要知道万物有源就可以了,毕竟从人类逻辑思维的角度,有果必有因,那么是道是神并没有那么重要,有就好了。我们更为关键的是脚踏实地的去改造这个世界,让生活更加幸福,这个源头迟早是会明白的!


故而华夏民族早早就走入了世俗社会而非陷在神权社会里打转,这比西方可早了2000多年。所以说是我们的文化太成熟了,这没毛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