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的中國男籃為何被稱為黃金一代?那一屆男籃到底有多強?

控衛之魂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94年的那支男籃堪稱歷史最強,其強大之處在於他們能打硬戰,基礎也好,而且每個人身上都有股子霸氣,不服輸。戰術上,也算是引領了當時的一股潮流,讓人意識到籃球不僅僅是靠突破與力量,小快靈也很管用。但是,當時歐洲籃球還沒有崛起,所以當時男籃可以取得連續八強的成績,放到今天估計很難。下面來具體闡述一下我的觀點。

開頭語:中國男子三大球一直是中國體育的軟肋,這其中足球最為人詬病,而男籃則是三大球裡面最大的驕傲。1994年男籃被稱為“黃金一代”,中國隊第一次打進世界前八。比起2008年以東道主的身份進入前八,那次在加拿大顯得更加難得。當然,除了自身實力之外,或許還有一些“客觀”因素。

1994年的加拿大,那是一屆特殊的男籃世錦賽,美國隊第一次由正規的NBA隊員參加世錦賽,蘇聯解體之後,美國隊更是沒有了對手。而在那屆比賽中,來自亞洲的中國隊,讓世界見識了“亞洲力量”,小快靈的打法讓世人驚歎,隨後的奧運會上,男籃再次打進八強,那是中國男籃最好的時代,不過,那個黃金時代除了自身的實力之外,或許還有很多的“客觀因素”,假如放在今天,即便是他們再回青春恐怕也很難達到當時的成就。

從專業隊過渡到職業隊,舉國體制的優勢已然存在

這一代男籃隊員處於一個過渡時期。他們在青年隊時期基本是在專業隊打的,但是到了成年之後,趕上了職業改革,從專業運動員變成了職業運動員。鞏曉彬當時還成了第一個拍廣告的籃球運動員。

這種改變沒有讓這群經過專業隊“嚴苛訓練”的孩子“飄”起來,反而讓他們更加珍惜眼下良好的待遇與環境。另外,這一批人的默契也很好。因為在青年時期,處在專業隊的時候,他們一年就2個月待在省隊,其餘的時間都在國家隊訓練,雖然說這種專業制度在高度職業化的現在已經不合時宜,但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職業籃球還處在初期的情況下,專業模式下的默契優勢還是很明顯,這也是他們可以成就輝煌的一個大前提。

除了默契之外,他們的基本功確實也比現在的隊員好太多了。說實話,職業體育肯定比專業體育要好,這個無需爭論。但是,在眼下中國社會,職業體育的兩面性還是很大的。因為一個有天賦的年輕球員,很快就可以變得很富有,而我們的球員素質也無法與歐洲那些球員相比,因此很多年輕球員很容易迷失自我,不再願意專心練基礎。

現在的球員,你還能找出像是當年劉玉棟那樣的“投籃機器”嗎?而且不只是劉玉棟,論投籃,估計那個時代的球員都可以碾壓現在的球員,所以,基礎也很重要。那個時候男籃的內線真不厲害,三大中鋒還沒有打出來,單濤已經是國內最好的中鋒了,但是,中國隊愣是憑著一群投手,生生打到了前八的成績。

隊員打硬戰的能力更強,各個都是地方隊的核心

翻看當時的陣容名單,鞏曉彬山東一哥,孫軍吉林一哥,胡衛東江蘇一哥,鄭武浙江一哥,單濤北京一哥,加上王者八一隊的阿的江,劉玉棟,各個在隊內都是核心,那個時候,外援在各隊裡面基本都是“綠葉”,上面這幾位“大佬”才是隊內核心。

可是再看看咱們現在的男籃,除了易建聯,還有人是隊內的核心嗎?都是給外援打下手的,隊內的得分王,籃板王,助攻王,搶斷王,蓋帽王都是外援,戰術也是外援拿球單幹,實在不行給咱們國內球員,要麼三分扔一個,要麼一個內線扣籃,這樣能練出什麼來?心理素質肯定上不去,一到了國際賽場,遇到硬茬就慫了,可是94年那會兒,他們各個都是隊裡的老大,怕過誰?

最為明顯的就是胡衛東,在美國人頭上扣籃。加時賽面對南美冠軍巴西一個人拿到十分,幾乎以一己之力扛著男籃進了8強,現在的男籃那還有這麼硬的球員,也就是易建聯還行,但是,那個時候,男籃名單裡得有7到8個易建聯式的人物。

也不是說咱們現在的男籃不拼了,但是,確實沒有那股子的霸氣。咱們好像覺得碰美國,西班牙這些隊輸了很正常。但是,那個時候,男籃打美國也是輸,但是,我輸也得把你扒層皮下來,你是老大,我在我們那也是老大,咋了,誰怕誰啊!

客觀條件對於男籃也有利

當然,這個客觀條件並不是指當時的分組有多好。當時與美國,巴西以及西班牙一組,也是死亡之組。當時巴西是南美冠軍,西班牙打美國,“只”輸了15分,可別小看這個分差,當時美國第一次以NBA球員參加奧運會的時候,從沒試過贏小於20分的比賽,場均淨勝對手32分,可見西班牙有多強。

但是,客觀上說,那個時候的中國男籃與歐洲的差距沒有現在這麼大。那個時候歐洲輸美國多少,咱們也差不多,什麼希臘,西班牙之類的球隊,並沒有像現在這樣對中國隊呈現碾壓的態勢。

而且,但是美國最大的兩個對手蘇聯與南斯拉夫,一個解體了,一個被制裁沒有參賽,客觀上也幫了中國隊。那會兒,也就是這三個隊在國際上有著絕對的實力,其餘的球隊實力沒有像現在這樣那麼大。

其中男籃可以在90年代出現輝煌期與女足90年代一個道理,因為那會兒歐洲人不重視籃球。後來看到看球真能帶動市場,所以他們開始大力發展,就像是現在的女足一樣。一個女足世界盃要不是美國奪冠,差點變成歐洲盃,什麼中國,朝鮮之類的昔日強國,在歐洲人面前根本不堪一擊,只要是歐洲人用心思搞體育,他們可以分分鐘“秒殺”亞洲。玩的不好只是人家不願意玩而已。

最簡單的道理,1992年美國的NBA球員第一次參加世界大賽,中國隊與歐洲球隊一樣輸美國30-40分,但是10年之後,南斯拉夫在美國本土,從NBA球員那裡拿到了世界冠軍,我們還是輸美國40多分,這就是差距。

所以,咱們的乒乓球希望用“養狼計劃”找對手,其實沒用,因為歐洲人根本不喜歡看乒乓球,沒市場,只要是歐洲人不熱衷,這項運動的競爭性就永遠提不上來,所以乒乓球中國可以獨霸世界,因為歐洲人不怎麼玩,有朝一日乒乓球可以有網球的影響力之後,或許我們就不用再養狼了。

因此,男籃94黃金一代之所以可以殺進八強,這個歷史的機遇也很重要,那個時候歐洲還未真正重視籃球。自從2000年歐洲籃球冠軍聯賽成立之後,歐洲人對於籃球的重視程度加強,尤其是以西班牙,法國以及意大利為代表的西歐球隊強勢崛起之後,歐洲籃球才真正把中國籃球甩開了,所以,假如那屆男籃放到現在,肯定比這批男籃打得好,但是想要在世錦賽與世界盃連續打進八強,除非分組極好,否則絕無可能突破歐洲球隊的圍剿。

球員搭配合理,各種類型的球員都有

當然,當時的主帥蔣興權能力很強,而且很會挑人,並且可以把各地方的“大佬”融合到一個隊裡,願意為團隊貢獻,這很難得。蔣興權有點像是NBA的菲爾傑克遜,可以把一群性格迥異,實力超群的球員捏合到一塊,這種能力不是什麼人都有的。

同時,除了像是鞏曉彬,胡衛東這些“地方大佬”之外,也有像是張勁松,紀敏尚這樣的“藍領”球員,作為有效的補充。而且那個時候的隊員,國家意識也都比較強,畢竟都是吃過苦的,所以隊內相對比較和諧。

而且,歷來講究力量,講究對抗的籃球運動,在中國隊的引領下,卻掀起了一股像是如今的勇士掀起的“小球旋風”式的打法,戰術上也很先進。像是當時的內線大前鋒鞏曉彬,以他的力量與噸位估計到了歐美那邊也就是是三號位選手,但是,他靈活的腳步以及精準的半截籃,確實在當時讓大前鋒充當“藍領”的年代裡不多見,也讓對手很難防守。

結論:因此,我們說當時的男籃可以連續打進世界前八既有當時實力的原因,也有當時的客觀條件幫忙。他們堪稱中國男籃史上的最強,但是,拿到前八估計很難。就算是當年的中國隊,也打不過眼下的這些歐洲強隊跟美國,阿根廷等美洲對手還有現在的澳大利亞。當然,假如有現在的環境,或許中國隊員可以更多的去到NBA發展也說不定,那樣的話,或許那支男籃的上限會更高。


極度說球


中國男籃歷史上其實有過多次鼎盛時期,其中94黃金一代算是打出了名堂的一屆國家隊。94年中國男籃在主教練蔣興權的指導下,獲得了當年世錦賽第八名的好成績,這對於中國男籃來說,世界八強確實是難得的。雖然後來有姚明、大郅、阿聯和朱芳雨等優秀的男籃隊員,但這一代的成就也只能說是勉強趕上了94黃金一代,94一代男籃可以說是一直被追趕,還從未被超越,那麼這一代被封神的男籃到底有哪些大神呢?他們有多強?


94黃金一代的組成

首先來看看94一代男籃都有哪些重要球員,被大家熟知的有胡衛東、劉玉棟、鞏曉彬、阿的江、吳慶龍和孫軍等,還有吳乃群、鄭武、單濤、劉大慶、紀敏尚和張勁松等一批非常出色的球員,這樣的陣容配置確實堪稱歷史豪華級別的。時任主教練是蔣興權,如今隨已白髮蒼蒼,但他確實是一代傳奇教練,助理教練宮魯鳴,也成為了後來的男籃主教練,教練組非常給力,當時的球員們也是各個地區,眾多籃球隊中的中堅力量。


94黃金一代有多強

從世界大賽的戰績上來看,他們是創造歷史的一代男籃,那一屆的男籃隊員們個個都是狠角色,他們作風頑強、技術一流,陣容搭配也十分合理,能裡能外,進可攻退可守。從打法上看,94一代外線水平非常高,戰術上空切跑位打得多,人球轉移配合都很出色。94黃金一代最強的要數他們的鋒線球員了,鋒線位置上幾位球員技術全面,能組織策應,能自主進攻,中遠投更是拿手好戲,因此那一代男籃的比賽也是非常具有觀賞性的。


94黃金一代是傑出的一代,當年的12名球員在後來依舊是中國籃壇舉足輕重的人物。其中,胡衛東被認為是中國男籃歷史上最強的得分後衛,退役後他曾執教過江蘇男籃,吳慶龍則是先後執教過遼寧、福建和山西等多支球隊,阿的江先後在八一和新疆隊擔任主帥,而山東人鞏曉彬則一直效力于山東男籃。中國男籃94黃金一代是值得被人們記住的一代,他們依舊是現在中國男籃需要學習的一代。

原創文章,謝謝閱讀,喜歡籃球的朋友記得點贊加關注哦,謝謝大家!

歐文專區


94年的那一屆男籃說他們強,不因為是成績取得過最好,世界第八,也不因為和個別人的強,哪怕是被譽為中國喬丹的胡偉東,也無法在場上的統治力、個人成就上和後來的姚明相比。

94年男籃強是強在整體實力均衡,全隊十二名隊員,除了一位劉大慶因為傷病早早退役,其他人可以說都是這麼多年來,中國籃壇出類拔萃的球員。個個都是“狠角色”!

尤其是前鋒線的實力更是世界級別的,胡偉東(也經常打得分後衛)、孫軍、鄭武的組合,可以說小前鋒位置上的配備絕對是以後幾屆男籃無法比擬的;另外大前鋒劉玉棟、鞏曉彬的能力放在如今估計也只有易建聯可以比擬,吳乃群也是能裡能外,實力不俗;再加上攻守平衡,防守不遺餘力的防守尖兵張勁松,可以說那一屆中國男籃前鋒及得分後衛的實力絕對是這麼多年來最強的,沒有之一。


而在控衛線上,特點鮮明,組織能力控球能力超群的阿的江,身體強壯,組織得分均衡的吳慶龍形成互補,面對各種對手可以說進可攻,退可守,基本可以應對自如,而不像現在經常要為後衛線能夠穩定輸出祈禱。那一屆中國男籃最弱的要數中鋒位置,完全不能與三大中鋒時期比較,但單濤、紀敏尚那也是身體條件初衷,基本功紮實。

所以說94年男籃黃金一代的強主要在鋒線,主要在整體實力,當時能夠取得世界第八的好成績,有運氣成分,也有實力使然的因素,這也是以後的中國男籃雖然人才輩出,但始終無法達到這一高度的主要原因。


看球數據控


90年代的中國屬於黃金一代——胡衛東、劉玉棟、孫軍、鄭武、吳乃群們,

在1994年世錦賽和1996年奧運會上的世界前八戰績。胡衛東的無所不能和三分球,孫軍的油滑爛熟,鄭武的輕逸,吳乃群的幹練,鞏曉彬的瀟灑,劉玉棟的精準,李曉勇的突破分球和8點三分,吳慶龍的大肚子弧頂遠射,紀敏尚的中投,單濤的左勾手。這都是當時那個時代非常經典的一些特色絕技。

我都記得。我自己就是胡衛東的死忠球迷,但是:1994年的中國隊,只看片段很美,但看全場錄像,你會覺得很野路子。反擊很好,突破分球有籃,但延阻輪轉、對球緊逼、弱側擋切這些就少得多。這麼說吧,1994年的中國男籃很輕逸奔放,也很好看,但對抗、防守和整體站位,都不夠機械(在這裡,機械是個褒義詞)。

實際上,我個人認為,1996年奧運會,保留了全部外線王牌,加上巴特爾+王治郅的內線,就比1994年中國隊強;1998年亞運會決賽112比92大破韓國的那支中國,又比1996年強。但90年代黃金一代,在2002年謝幕了。那年世錦賽,中國隊不僅是敗北而已,而且像個48公斤級舉重選手,上了72公斤級的舞臺。對德國那戰,在CBA橫掃八荒所向無敵的戰神劉玉棟,

在德克高他半個頭的遮蔽下,只能嘗試“原地調整,左,右,努出一個空間來施展經典的高手位投籃”。郭士強過半場很艱難;鞏曉彬在內線放不進球;胡衛東和李楠各有發揮出色的場次:前者靈逸,送出全隊最多的助攻;後者精準,所以有機會總還把握得住,但他們倆的穩定性都沒法依靠了。

2004-08,中國男籃又是一個盛世:兩次奧運會八強,2004年擊敗世界冠軍塞黑,2008年奧運會把西班牙拖進加時。這是為姚明打造的中國隊,而2002年世錦賽帶去的那幾個孩子——杜峰、朱芳雨、劉煒——成為關鍵人物。然後是2008年上位的孫悅和易建聯入列。2008年的中國隊,外線沒有1994年那麼華麗,但防守、對抗、戰術明確程度,比90年代靠譜多了。2008年在北京,中國是能和世界最頂級球隊過過招打幾個回合,至少拼個半場的。當然,你會覺得以姚明為軸心,拼防守投三分半場迂迴,不像90年代看得那麼瀟灑過癮,但籃球這玩意到最後不是看瀟灑,而是看對抗的。

2004和2008年的中國男籃,都不遜色於1994年。也許不那麼瀟灑,外圍小球也沒那麼妖異華麗,但更實用剛毅,跟世界頂級強隊拼也能站得穩腳。就是如此。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中國男籃取得第八名的歷史最優異成績,被視為中國籃球史上最輝煌的一頁。

隊員名單如下:李曉勇、鄭武、王治郅、孫軍、胡衛東、吳慶龍、吳乃群、劉玉棟、鞏曉彬、單濤、李楠、巴特爾。

我們再來看看08一代中國男籃的首發:姚明+易建聯+朱芳雨+孫悅+劉煒,替補則有王治郅、杜鋒、王仕鵬、陳江華、李楠、張慶鵬、王磊,主教練則是尤納斯。


這屆中國男籃最大的特點就是擁有姚明、易建聯、孫悅這三名NBA球員,而王治郅同樣有NBA經歷。朱芳雨、王仕鵬、杜鋒在當時都是亞洲頂級的球員。毫無疑問,這屆男籃的實力十分強勁。小組賽31分不敵美國,但這已經是雙方交戰史最小的分差。而險些戰勝世界冠軍西班牙,則十分令人驚喜,最後力克德國,成功晉級八強。

毫無疑問,這屆中國男籃的表現是十分令人滿意的,甚至被認為是史上最強的中國男籃。因為有NBA頂級中鋒姚明的存在,中國男籃在內線具備很明顯的優勢,加上外線出色的射手群,在當時甚至具備了和歐洲強隊叫板的實力。

在內線的對比上,擁有姚明+易建聯+王治郅的08一代,無疑要比王治郅+鞏曉彬+巴特爾的組合更加出色,也更具殺傷力,搭配也更加均衡。而在小前鋒的位置上,朱芳雨雖然沒有孫軍那麼全面,但他特點非常鮮明,三分神準,而且防守能力強,作用顯然要比孫軍強。而在得分後衛這個位置上,王仕鵬儘管足夠出色,但顯然無法與胡衛東相提並論,不過孫悅的全面性也比96一代尤勝一籌。最後在控衛這個位置上,劉煒因為與姚明的默契,才成為了男籃的先發,與96一代智勇雙全的李曉勇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不過在球隊的身體素質,以及陣容的磨合程度上,08一代還是要比96一代出色一些。

整體來看,08一代還是要比96一代出色一些,堪稱是中國男籃的鼎盛時期。

如今的中國男籃已是殘破不堪,若想東山再起,必要付出加倍努力,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加油,中國男籃💪!


籃解籃分


94年的黃金一代,創造的是前無古人的成績。即使後來者強如姚明,王治郅,易建聯等世界級的球員,也只是達到了94黃金一代的成就,至少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超越他們的前輩們創造的戰績。



可以說94黃金一代創造了歷史。看看那些如雷貫耳的名字,胡衛東,孫軍,劉玉棟、鞏曉彬、阿的江、吳慶龍,張勁松、吳乃群、鄭武、單濤、張勁松等一批球員。就是這一批人,看看他們創造的奇蹟,94年世錦賽第八,96年奧運會第八。他們都是後輩追趕的標杆。

一批標杆式球員的出現是井噴,更是厚積薄發,是大批籃球人臥薪嚐膽,刻苦訓練,共同努力的結果。縱使時至今日,94黃金一代仍然是現階段中國男籃的中堅力量,他們仍舊奮鬥在中國籃球的各條戰線上,仍舊在奉獻著他們的光和熱。

他們是現在這些連罰球都沒法保證的球員的學習標杆。

老謀不深算,歡迎評論關注


老謀不深算


參加94年世錦賽中國男籃12名隊員是單濤.紀敏尚.吳乃群.鞏曉彬.劉玉棟.孫軍.鄭武.胡衛東.張勁松.劉大慶.吳慶龍.阿的江,在小組賽擊敗世界勁旅巴西隊西班牙隊進入八強,鄭武在這二仗都投中關鍵球,這屆男籃戰術靈活,高中鋒單濤上場時間很少,內線主力是身高只有2米02的吳乃群和1米98的劉玉棟,外線有胡衛東.鄭武.孫軍等神投手,控衛阿的江控球穩健。胡衛東場均15分多,是隊內得分王,劉玉棟.吳乃群場均也在10分以上。


江山歸一統


1994年的多倫多世錦賽上,黃金一代在蔣興權的帶領下,成功打入8強。值得一提的是,這不僅是中國男籃在世界大賽上第一次打入8強,同時也是至今為止,中國男籃在世錦賽上的最佳戰績。

1998年世錦賽,中國男籃未能獲得參賽權。但2002年美國世錦賽,由於姚明當選NBA狀元,中國男籃備受期待。可當時王治郅由於不歸事件未能隨隊出征,結果中國男籃最終僅獲得第12名,讓很多球迷大失所望。

2006年的日本世錦賽擴軍到24支球隊,中國男籃在最後一輪由王仕鵬完成了神奇的壓哨三分絕殺,最終險勝斯洛文尼亞隊,闖入16強。

而2010年的土耳其世錦賽,中國男籃的經歷更加神奇,在小組賽僅贏一場球的情況下,他們卻靠著非洲兄弟科特迪瓦的幫忙被出線,闖入16強。這也是中國男籃迄今為止,最後一次在世界大賽中打入淘汰賽。

2014年世界盃,中國曾試圖舉辦,但在競選中輸給了西班牙。而由於2013年亞錦賽時僅名列第5,中國男籃也未能獲得2014年西班牙世界盃的參賽資格。本次世界盃參賽全隊擴大到32支,中國將主場作戰,這也是他們時隔9年再次征戰世界盃,也希望他們能取得好成績。


即刻猜球


屬於中國男籃自己的夢之隊,那就是94黃金一代,但是如今25年過去了那支黃金一代創造的最好成績至今仍無法超越!





本月中國本土迎來2019籃球世界盃了,作為東道主中國男籃在本屆世界盃的表現也被給予了厚望,很多球迷都期待著中國男籃能夠在這屆男籃世界盃上想中國男籃的歷史最好成績衝擊,而提到中國男籃的最好成績就要提到25年前1994年男籃世錦賽上首次打進前八的那支中國男籃夢之隊!



在25年前男籃無論硬件條件還是外教配置都與如今沒法相提並論,而且在那屆男籃世錦賽男籃還被分到了死亡之組同組的有美國夢二,歐洲勁旅西班牙和南美冠軍巴西。在這四支球隊中中國隊無疑是最面的那支球隊,中國男籃要想出現只有同時戰勝巴西和西班牙才有可能因為戰勝夢二的美國隊顯然不現實。在此前中國男籃與巴西和西班牙的交手中中國男籃重來沒有贏過,尤其是面對巴西隊更是被對手蔑視了大半場。






在當時巴西男籃賽前自認可以穩勝中國隊,所以在比賽開始的大部分時間裡巴西隊並非全主力出戰,但是巴西隊卻為他們的輕敵付出了代價,在最後77:75領先的情況下鄭武投出關鍵一球扳平比分進入加時,最終男籃憑藉不屈的拼勁在加時賽以97:93歷史上第一次戰勝南美冠軍。在與西班牙的比賽中男籃又以逆轉的方式贏得了比賽歷史性的殺進了世界前八強,要知道當初94黃金一代所面對的對手是男籃歷史上最困難的挑戰!



如今男籃世界盃終於來到了中國本土,希望男籃上下以“94黃金一代”為榜樣在本屆男籃世界盃上打出血性贏取尊嚴!請所有球迷記住94黃金一代的名字:胡衛東、吳慶龍、吳乃群、鄭武、單濤、孫軍、鞏曉彬、阿的江、紀敏尚、劉大慶、劉玉棟、張勁松。主教練:蔣興權


深秋水暖


94年的中國男籃被稱作黃金一代,不是白叫的,他是中國籃球首次打入世界大賽八強,被作為一座標杆性的豐碑被籃球界所銘記。可以說,當時的中國男籃,非但人才濟濟,在打入八強的含金量也是歷屆最高。同時,在兩年之後的亞特蘭大奧運會,同樣是這一批球員,再一次率隊殺入八強。黃金一代即是戰績上的體現,也是球員名聲的體現。

94黃金一代的球員們

94黃金一代出了我們態度耳熟能詳的球員,“戰神”劉玉棟、“中國喬丹”胡衛東,“虎王”孫軍,鞏曉彬、阿的江、吳慶龍、紀敏尚、單濤、張勁松、吳乃群、鄭武、劉大慶。對於這些球員,相信較早時間觀看CBA的球迷都非常熟悉。他們的存在,代表著中國籃球統治了亞洲籃球一個時代。他們都是70年左右出生,在94年時,都是24歲左右,正處在黃金年齡。因此後人將他們稱之為黃金一代。

在之後多年的CBA賽場上,眾多獎項基本都被這群球員所包攬。從95-96 賽季開始到02-03 賽季的8年時間中,除了姚明成功搶到一次MVP,其他七年時間都被這批球員包攬。而在得分王上,則是連續八年時間都被他們包攬。總冠軍更不用多說,除了姚明跑出來搶鏡,其他冠軍都歸屬八一。由此可見94黃金一代對中國籃球對影響力和統治力。

最具含金量的八強

94年世錦賽的八強與現在不同,當時參賽球隊為16支,分四個小組進行單循環比賽,小組前兩名出現。而當時中國隊被分在“死亡之組”,三個對手分別是美國夢二隊、巴西隊和西班牙隊。美國隊自然不用多說,絕對實力拿下冠軍的球隊。巴西是南美冠軍,西班牙是歐錦賽第五。中國隊被公認為小組最弱。

首場比賽中國男籃面對的是巴西隊,而在世錦賽結束前兩週的“友好運動會”上,中國男籃被對手狠揍一頓,輸了49分。當然,那只是主教練蔣興權的試探,隱藏大部分主力,以替補球員摸清了對手的實力,同時又麻痺了對手,讓巴西隊認為中國隊實力不濟。

果不其然,巴西在首場比賽中計,以替補球員出場應對中國隊,結果在半場比賽結束後,中國隊以8分優勢領先。在下半場,巴西反應過來,以全部主力出戰。, 但終究為自己的輕敵而付出了代價,在加時賽以93:97輸給中國隊。而這也是中國隊歷史上第1次戰勝南美冠軍。

在第二場與美國隊的比賽戰略放棄之後,與西班牙的最後一場成為天王山之戰。兩隊都在爭奪進軍8強的名額。上半場結束後,中國隊一度落後15後。但在下半場比賽中,中國隊抱著必勝的信心,絕地反攻,在十分鐘不到的時間內追回14分,最終78--76戰勝對手,昂首挺近8強。這應該可以被稱作弱隊的逆襲吧。

結束語

94黃金一代可以說是中國籃球的標杆,他們創造了中國籃球歷史上的太多第一。世錦賽八強,奧運會八強,都是這批球員創造的,此外,CBA最有價值球員獎盃的原型就是劉玉棟,也被稱作“戰神杯”,可見他們對中國籃球的影響有多大,黃金一代名至實歸。


籃球也是球


戰神劉玉棟,胡衛東的三分,瀟灑飄逸的鞏曉彬,阿迪江,張勁松,以及孫軍,鄭武,吳乃群,李曉勇,紀敏尚,單濤,在主教練蔣興權指導的帶領下,在94年的世錦賽以及兩年後的奧運會都打進了前八的好成績,這也是中國男籃目前為止最好的名詞了。之後這批隊員也都在俱樂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當教練的,有做解說的,可以說在當今中國籃壇,他們是中流砥柱,是精神領袖般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