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蒼南:“疫”線 上的社志聯動戰“疫”記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民政局向全縣社工和志願者發出有序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號召。全縣社工和志願者在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沒有畏縮不前,而是積極響應蒼南縣民政局的號召,迎難而上、主動作為、奮勇前行,按照“發揮優勢、有序參與、社志聯動”的工作原則,加入到疫情聯防聯控的工作中,在募集物資資金,鏈接社會資源,提供防護物資、心理健康援助和醫務家屬幫扶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迅速凝聚成疫情防控的堅強力量。

當前,共有8家社工服務機構、11家志願服務組織、13家應急救援組織和20家各類公益慈善組織參與疫情防控,累計發動社工650人、志願者1.8萬人,為4名隔離人員、72.3萬人次普通群眾提供服務。


發揮專業優勢

1發揮資源鏈接優勢

壹加壹社區服務中心、同城愛心社工服務中心、民健社會工作事務所、愛友社工服務中心等8家社工服務機構多方鏈接資源,通過和基金會聯合、公益募捐、個人捐贈的方式,募集一大批防疫物資,向全縣機關單位、鄉鎮片區、社區村居參與疫情防控的人員免費發放醫用口罩超過32000個、護目鏡超過2000個、消毒酒精超過15000升、84消毒液超過12000公斤、防護服超過2000套,有效緩解我縣口罩、護目鏡、防護服、醫用酒精、消毒液等醫療物資緊缺的現狀。

社工林少少得知一線醫務人員防護物資緊缺,她第一時間組建了醫務社工突擊小組,通過線上的朋友圈、微信群,線下的各方資源,向社會各界發出捐贈倡議。這得到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積極相應,愛心人士的電話紛至沓來,表達捐贈醫療物資的意願,不僅接到義烏、嘉興、福州、廣州等17個國內城市愛心人士的電話,還接到了印度尼西亞、巴西、日本、烏干達共和國華人華僑的來電。當海外防護物資受疫情影響,在過境通關遇到麻煩時,她心急如焚,積極協調對接縣衛健局、僑聯、縣人民醫院等部門單位。經過她的不懈努力,這批承載眾人希望的物資終於陸續抵達蒼南縣人民醫院社工部。

2發揮心理服務優勢

蒼南縣社工協會聯合民健社會工作事務所、壹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組織25名具備心理諮詢資質的社會工作者,回應民眾需求,化身“紅衣戰士”,開通心理支持熱線和網絡服務熱線,通過微信、電話,積極為有需求的醫務工作者及其家屬、精神情緒受到疫情困擾的人員、其他人員提供危機干預和社會心理支持、心理疏導等專業服務,累計為個人和家庭免費提供專業心理服務1000次。

社工王德伍為奮鬥在一線隔離點的工作人員及隔離群眾提供心理援助。有4名群眾表示:“自從自己被隔離後,其他人看到他們都會躲躲得遠遠的,這種感覺很不好,也擔心隔離結束後他人繼續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們。”王德伍從專業的角度給他們解釋到:“害怕疾病是人的本能,若是你碰到類似的人群,你也會這樣做的。所以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的眼光,但可以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情緒,你隔離結束後檢查是正常的,說明你比任何其他人都健康。”通過4個多小時的在線溝通,王德伍緩解了隔離群眾內心的焦慮。當聽到隔離群眾表示會安心配合政府工作,直到隔離結束時,王德伍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了。


服務防疫一線

1服務在重要卡口

社工和志願者通過自媒體、張貼宣傳單、電話訪問、個別宣教等方式,讓服務對象認識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基本知識;深入動車站、高速口、國道口和酒店、商場、超市等重要卡口,發放口罩、監測體溫、分發宣傳冊頁。累計發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相關預防知識28條,閱讀人次超過12萬,分發預防知識手冊超過5.5萬份,免費為26.2萬人次提供體溫測量服務。

社工賴聯幹帶領志願者每天早晨七點按時接送社工和志願者們到上江貿易菜市場、翔鳳片區、建興路口3個卡點,和他們一起為進出群眾測體溫、記錄信息、分發宣傳單,提醒注意事項,不疏忽任何一個小環節,認真履行防疫職責,連續在防疫戰線奮鬥了26個日夜——每天吃住在辦公室,打地鋪、睡沙發,逆行在抗疫一線,奮戰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前線。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他卻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與使命,用真抓實幹詮釋愛友社工人的責任與擔當,用自已普實的身軀譜寫了一首動人的戰疫之歌。

2服務在社區村居

52名社區社會工作者和3600名社區(村居)志願者積極響應號召,發揮紮根社區、熟悉社區的優勢,積極協助黨委政府在社區(村居)廣泛開展疫情防控宣傳,為獨居孤寡老人、困境殘障人士、低保低收入家庭、困境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等服務對象提供防疫援助、生活救助等服務,打通防疫期間服務群眾“最後一米”,成為社區(村居)疫情防控工作的生力軍。

社區社工黃家怡在大年初一接到工作通知,當天晚上,第一時間返回崗位,開啟了自己守護社區的工作。帶著社區志願者對照每戶家庭信息表,找準“弱、困、殘”及留守老人、兒童等弱勢群體和其他有需要的社區群眾,及時提供宣傳服務、籌措社區急需的口罩、酒精、消毒液等物資;凌晨還在忙著做第二天工作計劃和報表的他,還要心繫社區人員有限,需要增派志願者支援的事情。連續多天的繁重的工作,並沒有磨滅他的工作熱情,讓居民瞭解掌握最新的疫情消息,不信謠,不傳謠,不恐慌,是他工作的動力。他守護社區,守護家園,在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精準服務,無怨無悔、任勞任怨,用自己的責任和擔當守護著腳下這片熱土。


幫扶一線人員

建立社工和志願者相互協作、共同開展服務機制。社志聯動,發揮社工在項目策劃上的優勢,實現兩者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達成一線醫務人員、援鄂醫療隊員、一線工作人員無後顧之憂“抗疫”的目標。

1開展醫務人員家屬“一對一”幫扶項目

民健、同城愛心、蕙芷3家社工服務機構組織6名社工、動員24名志願者開展 “一對一”結對幫扶項目,為全縣30名一線醫務人員、援鄂醫療隊員家屬進行“一對一”幫扶。社工志願者首先通過電話聯繫人員家屬,準確發現有需求的人員家屬,再對需要上門服務的社工志願者進行一個簡單的家訪流程培訓,現場列一個訪談提綱,包含自我介紹、明確本次服務的主題——為家屬解決基本生活需求、確定訪談要提的問題、明確訪談記錄的重點。培訓結束之後,電話預約上門時間,按照訪談提綱的內容介紹自己本次上門的目的,向人員家屬提事先列好的問題,訪談時注意身體前傾,表現耐心,給出語言反饋,同時,運用重複關鍵詞、複述談話者重要信息等技巧,確保完全領會對方的意思並證明你對他表述的信息是充分理解的,精準發現家屬的真正需求。

發現人員家屬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口罩、通行證、午餐、借閱書籍4各方面,社工志願者馬上聯繫民政局為人員家屬免費提供口罩;聯繫村社幹部,幫忙辦理通行證;專人負責配送午餐,將人員家屬要求的書籍送到他們手上。同時,也為他們聯繫專業的心理工作者,為他們提供心理諮詢、情緒疏導、陪伴和支持,教授他們接納恐懼、焦慮等應激情緒的方式,緩解他們因恐懼而過度緊張害怕的心理。

2開展“暖心宵行”公益項目

想到“疫”線上,夜裡防疫一線工作人員的辛苦,蒲門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決定把溫暖送到“疫”線去——發起“暖心宵行”活動,組織近80名蒲門社工和志願者,組建微信群,號召大家自發捐款。活動於2月8日開始,每晚八點後,一箱箱打包好的暖心宵夜從社工鄭松子提供的加工點抬出來,一輛輛載著暖心宵夜的車輛駛向鎮裡、醫院和馬站片區34個疫情卡點。每晚260份充滿“溫度”的愛心紅棗湯、肉羹湯、銀耳雪梨湯、肉燕湯、煎包按時送到“疫”線工作人員的手裡。聽到這個暖心活動,馬站林記煎包主動聯繫工作人員,表示要贊助一晚宵夜,不留姓名的愛心人士也給我們捐贈兩晚的夜宵費用,還有兩位個體老闆也加入了捐款活動,這些善舉為這次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資金保障。

雖然夜裡的寒風刺骨,但一碗碗的夜宵、一聲聲問候,溫暖著戰“疫”一線中的他們。“你們送來的不僅僅是夜宵,更是一片心意和熱情。”他們說:“每天白班夜班輪崗,最辛苦的就是值夜班,風吹過來是入骨的寒冷,能吃上熱乎乎的夜宵,真好。”聽到他們真切的話語,蒲門社工覺得每晚四五個小時的準備、派送、收拾、打掃都值了。(文/蒼南縣民政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