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元夕》寫了什麼生活情形?

用戶4440440033409


我是一縷英雄,為您解答

《生查子·元夕》這首詞是宋代歐陽修的作品,寫於元夕。“元夕”就是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自古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夕”在宋代是最盛大的一個節日。《生查子·元夕》原詞如下: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詞牌名解釋

《生查子》,詞牌名,“查”讀音為“zhā”。《生查子》是唐代的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又名《陌上桑》、《綠羅裙》,敦煌曲子詞也要這個調子。根據詞話記載,唐代韋應物曾寫有這首詞,可惜散迭。今存詞最早的是唐代末年韓偓的《生查子》:“侍女動妝奩,故故驚人睡。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淚。懶卸鳳凰釵,羞入鴛鴦被。時復見殘燈,和煙墜金穗。”

《生查子》,雙調,四十字,仄韻。元、明兩代以來,詞學家常把兩疊的詞稱為“雙調”。在汲古閣刻本《六十名家詞》中的校注,清代著名詞家萬樹的《詞律》中,還有清代的《欽定詞譜》中,都用“雙調”這個名詞,這其實是不準確的說法。

“雙調”是宮調名,詞雖然有上下兩疊,或者也叫上下兩片,但只是一調,不能稱為“雙調”。“雙調”這個名詞在宋代沒有這樣的用法。一首令詞,上下疊句法完全相同的,稱為“重頭”。重,讀音為(chóng)。

(歐陽修繪像)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解讀

歐陽修的這首詞作於元宵節的夜晚,元宵節在宋代也叫“元夕”,也是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元宵節的燈會也是非常盛大的,據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

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內前自歲前冬至後。開封府絞縛山棚……又於左右門上,各以草把縛成戲龍之狀,用青幕遮籠,草上密置燈燭數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飛走。自燈山至宣徳門樓橫大街,約百餘丈,用棘刺圍繞,謂之“棘盆”。內設兩長竿,高數十丈,以繒彩結束,紙糊百戲人物,懸於竿上,風動宛若飛仙。

(元宵節花燈)

由此可見,在宋代,元宵節是人們非常期盼的一個節日,也是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是一個舉國歡慶的節日。

歐陽修所選取的場景就是元宵燈節的晚上,詞作通過主人公對去年元宵節往事回憶,寫物是人非之感。全詞語言通俗,淺顯易懂,自然流暢。詞作內容情事幾乎一目瞭然,但詞作構思巧妙,又很有新意,這集中表現在詞的分片上。

詞人通過女子對去年元宵夜晚的回憶起筆,歐陽修以女性的視角切入,這是歐陽修詞作的一大特點,也就是所謂的“男子作閨音”。

詞作開篇句“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是女子回憶去年和心上人的美好約會,這兩句也點明瞭時間——元宵節的晚上,也點明瞭地點——元宵節的花市。

詞人通過對環境的描寫,營造出了一個溫馨而浪漫的夜晚,這為接下來主人公的出場做好了情境的渲染和鋪墊。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二句,此時月亮徐徐升起,皎潔的月亮就好像掛在柳樹稍上一樣,如水的月光灑在地上,與心上人相約在黃昏之後共敘衷腸。

元宵節的夜晚火樹銀花、燈火通明,此時燈光與月光交相輝映。“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在嫵媚多姿的柳樹稍的映襯下,明月顯得是那樣的善解人意,那樣的溫馨浪漫,在這樣一個溫馨浪漫的夜晚,怎麼能辜負如此的良辰美景呢?

燈光、月光、柳梢似乎都成了愛情的見證。在花前月下相會的一對情侶此時共敘衷腸,他們沉浸在這美好的夜晚,詞作沒有交代他們在說些什麼,我們也沒有必要去猜想他們在說什麼,在這樣美好的夜晚,與心上人共敘衷腸,就已經足夠了。

詞作上片人與景交融,情與景交融,詞人通過對環境的描寫為我們呈現出了美好的意境。美好的時光總是那麼匆匆,很快成為記憶。如果說上片是回憶去年的元宵節的話,下片就是在寫今年的元宵節了。詞的下片,筆鋒一轉,把主人公的情思從回憶中拉了回來。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二句,又點明瞭今年元宵節的環境。“依舊”兩字又把人們的思緒引向上片的描寫之中,月色還是那麼皎潔,燈市還是那麼絢麗,今年的元宵節和去年的元宵節是一模一樣的,而那個去年相約黃昏後的人呢?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二句,這是詞中人的主旨所在,也是詞中人抒情的主體。去年相約的那個人今年不在了,在茫茫人海中,在元宵節的夜晚裡詞中人苦苦地尋覓,可是依然不見蹤影。詞中人心情沮喪,淚水奪眶而出,打溼了自己的衣襟。

“不見去年人”一句已經將尋尋覓覓,不見蹤影的傷感包含了進去,“淚滿春衫袖”就進一步形象化了這種傷感。

下片在今昔元宵節夜晚的對比中,將物是人已非的傷之情,惆悵之情抒發了出來。而今年元宵夜的美景也變為傷感之景,月光與燈光輝映的夜晚將詞中人的傷感進一步烘托出來,對比愈加明顯。

上片中月光、燈光、柳梢都成了相約的這一對情侶的愛情見證;而下片中相同的景物,相同的環境則成了詞中人形單影隻的見證。尤其是“淚滿春衫袖”一句中的“滿”字,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傷感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生查子》寫法的藝術特點

詞中小序“元夕”,也叫上元節,就是現在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的燈會自唐代就已經成為了風俗,如唐代詩人崔液在《上元夜》中就寫到:“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蘇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詩中寫到“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這些詩句正是寫元宵節燈會的情景,蘇味道詩中的“花”正是被裝扮成節日彩燈的花燈。元宵節不但是觀燈賞月的好時節,也是戀愛中的情侶約會的良好時機。

在燈光闌珊處的元宵節夜晚,在月光燈光下的甜蜜浪漫,詞人只用了“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就將情侶在元宵夜約會的情景展現了出來。

“月上柳梢頭”是在寫一個溫馨浪漫的夜晚,而“人約黃昏後”一句中,約會的情侶是是觀花燈去了嗎?上片的結句如水窮雲起,言有盡而意無窮。這一種寫法像極了《詩經·陳風·月出》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所營造出的氛圍,情侶約會的甜情蜜意溢於言表,這也在情侶心中會留下了美好而又難忘的回憶。

《生查子·元夕》上片寫去年,下片寫今年,元夜、燈光、月亮、人等字面互相關照。兩片文義並列,但詞意稍有變化。詩歌重疊方式運用於全章的,在《詩經·國風》中比比皆是,每章字句大同小異,或易詞申意,如《鄭風·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文義循序遞進,迴旋往復的音節對於簡樸的歌詞有增強表情的功用。雙調的詞有重頭與換頭的分別,重頭的詞上下片字句調式完全相同。

《生查子》就屬於“重頭”詞。詞人歐陽修根據歌詞的特點採取文義並列的分片結構,就形成了章節的重複,頗有歌詞反覆一遍,有迴旋往復的地韻致。

《生查子·元夕》對後世詞作的影響

這首詞對後世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如南宋詞人王邁《南歌子》:

家裡逢重九,新篘熟濁醪。弟兄乘興共登高。右手茱杯、左手笑持螯。官裡逢重九,歸心切大刀。美人痛飲讀離騷。因感秋英、餉我菊花糕。

王邁《南歌子》詞中上片寫“家裡逢重九”,下片寫“官裡逢重九”,就明顯有歐陽修《生查子·元夕》中“重頭”的寫法。

再比如在南宋詞人呂本中的詞作《採桑子》中上片寫“恨君不似江樓月”,下片寫“恨君卻似江樓月”;辛棄疾《採桑子》上片寫“少年不識愁滋味”,下片寫“而今識盡愁滋味”。

以上列舉的幾位詞人的幾首詞作散文寫法,很明顯有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寫法的痕跡,亦或說是歐陽修這種方法的運用或者翻新。

小結

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具有的《詩經》中《國風》那種明快、淺切、自然風味,則是其他詞所不具備的。

從這一層來說,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在情與景交融、人與景交融、甚至是詞作本身的表情達意上,的確是一首非常好的詞作。


好了,我的回答完畢,歡迎交流指正。



















  

  

  


一縷英雄


關於宋朝, 陳寅恪這樣評論: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及於趙宋之世。

也就是說,宋朝的文化那是相當的繁榮。

先來讀一首詩:

生查子·元夕

宋代: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這首詩的意思是:去年元宵節的時候,花市被燈光照的如同白晝一般。我與一位佳人約好,在黃昏之後、月上柳梢頭之時來一場你儂我儂的傾訴。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月光與燈光仍同去年一樣。我卻再也看不到去年和我約會的姑娘了,相思之淚沾溼了春衫的衣袖。

在古代,元宵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

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秦朝。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從《生查子·元夕》這首詩可以隱約看出來,宋朝時期,元宵燈會想必是很熱鬧的,那天“花市燈如晝”,燈火通明,簡直如白晝,一派繁華,許多人都趁著熱鬧出門賞燈遊玩,一些公子哥們或者文人雅士也會到遊船畫舫去,吟詩作對,喝酒尋歡。

當然,熱鬧可不單單隻給男人們,宋代有“婦女出遊街巷,自夜達旦,男女混淆”的的說法,在宋代,女子並不是完全被約束在閨閣之中,她們也可以結伴夜遊,看花燈,猜燈謎等。

所以,在元宵節這一天,趁著熱鬧,一些痴情男女們便有了約會的機會,“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古人的浪漫也是很很極致的。


牧影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自古至今,愛情都是文人筆下描寫和詠歎的經典題材。

唐宋八大家的六一居士也不例外,他寫的這首《生查子·元夕》,就以盛唐京城元夜燈會為背景,描寫了一對戀人慾見而未得、獨自傷懷淚目的相思之情: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 詩裡以北宋年間繁榮的京城為背景,在元宵節晚上京城舉辦元宵燈會,場景是非常的壯觀熱鬧,是當時社會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年輕人於是趁著這樣難得的機會相約會面。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廋》中就有一段類似場景,盛明蘭在丫鬟家丁的陪伴下去遊燈會、賞花燈,偶遇國公府元若的隨從捎信,以表相思之意。花燈滿布、燈白如晝、人山人海、煞是熱鬧。

  • 這首詩與其說是一首愛情詠歎調,不如說說六一居士自己的情感寫照,睹景而生情,藉由描寫所見的戀人遭遇,來抒發自己對往昔年少輕狂的回憶。往昔如江河之水流逝不能再回來,看看自己年歲漸老,回憶之餘,難免一番嗟嘆——人生易老,歲月不歸啊!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 世間人往往見到年輕戀人幸福甜蜜,卻不見彼此相思之苦。剛見面時“你濃我濃,相看兩不厭”。熱度退散後審美疲勞,缺點泛現,又變成了“相看兩相厭”,於是開始彼此傷害、鬥爭,甚至最後離棄、形同陌人。可能這也是文人與世間人一種普遍的情懷吧?


  • 柳三變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便是一語點明,世間多情,終究四散別離,一曲終了,冷落寂寥,恐怕更是令人傷懷不已。

  • 筆者後記:

六一居士作元夕,

寫景寫人寫自己;

多情自古傷別離,

勘破情關豈為易?


書香居


生查子·元夕

[ 宋 ]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不僅領導北宋古文運動,在詩、詞作上也著作頗豐。這首詞通過寫一個妙齡女子去年元宵與今年元宵愛情的變故,反映了她追求戀愛自由的歡樂與悲傷。

上片寫女主人公回顧去年元宵與情人相會的美好情景。前兩句寫這個節日的熱鬧場面:去年元宵時,街市上花燈競放,亮如白晝。後兩句所述的那個夜晚與情人的相會;在黃昏夜幕降臨,明月剛剛升上柳樹的梢時兩人悄悄地相會了。相會的情景必然是美好的,使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的。

下片敘述女主人公對今年元宵“物是人非”的悲傷。前兩句寫“物是”:今年元宵時,圓月依舊皎潔,花燈依舊競放。而這“物是”,則為後兩句寫 “人非”作了鋪墊,它使女主人公觸景生情,頓感悲傷,眼淚奪眶而出。

詞作戛然而止,給人不盡的遐想和惆悵。這使我想到了一首唐詩,與此詞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主人公變為多情的公子: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的這首《題都城南莊》用“人面”、“桃花”作為貫串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給讀者留下了審美想象空間,使讀者回味無窮。




半支蓮6


《生查子·元夕》寫了什麼生活情形?

《生查子·元夕》:詞作者歐陽修通過詞的上下闋,描寫了“去年”與“今年”元宵節的“觀燈鬧夜”及觀燈、賞月的生活情景;以及少年男女相約相會,後不能如願的情形。

《生查子·元夕》近千年來經久不衰,依舊充滿活力和朝氣,其原因:

①全詞采用通俗易懂、清新而又一目瞭然的語言,極易朗朗上口,易於廣泛流傳。

②詞所生動描寫的“物是人非”的情境,讓讀者感同身受,思緒萬千。

③還跟本詞中擁有的金句流傳甚廣,密不可分。

本詞的金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百讀不厭。每每讀到此句,讀者都會感受到其意境深遠;也每每被這特定的語境所打動,每次朗誦,都依然會有刷新人的耳目之感。

為進一步讓大家對詞中所描繪的上述生活情景,進一步理解,下面對《生查子·元夕》詞的相關內容作全面的闡述,以便大家更好、更全面的瞭解、把握全詩所描寫的“元夜”生活情境。

下面做全面的解析:

一、相關“元夜”解釋。

1.“元夜”,今稱元宵節,即上元節之夜(陰曆正月十五日),也叫“燈節”。

2.自唐朝以來,就有“觀燈鬧夜”的風俗。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崔液《上元夜》)。

二、相關在“元夜”少年男女“可私會”的解析:

1.“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這裡所謂的“金吾”:即指元宵節及元宵節前後各一日,可終夜觀燈,地方官取消夜禁(後也泛指沒有夜禁,通宵出入無阻)。

2.元宵節因不夜禁,人們可以快樂的、無拘無束的觀燈賞月;這時的少年男女同樣可藉助這個機會,在稠密的人群中,眉目傳情,或在燈光闌珊處,私密的相約相會。

三、相關全詞的作者簡況及內容解析,以便更好地瞭解《生查子·元夕》寫的生活情形。

有下列三種說法:

①南宋初曾慥所編《樂府雅詞》確認 《生查子·元夕》

為歐陽修之作。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籍貫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②也有認為《生查子·元夕》是朱淑真所作

朱淑真:南宋時期著名女詞人,善詩詞亦工畫,生卒年與身世一概不詳。

③也有認為《生查子·元夕》是秦觀所作

秦觀(1049年—1100年),字少遊,一字太虛,別號邗溝居士,高郵軍武寧鄉左廂裡(今江蘇省高郵市三垛鎮少遊村)人。北宋婉約派詞人,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學者稱為淮海居士。

四、《生查子·元夕》全詞賞析:

(一)全詞內容

1.上闋:“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詞人以主人公口吻,對去年今日的往事回憶:寫人們在“觀燈鬧夜”之時,花市燈光映照如白天;當皎皎明月掛上柳梢頭的傍晚時分,我和相愛的人兒相約,互訴衷腸。

2.下闋:今年元夜日,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杉袖。

詞人以重疊的情節與重疊的語調方式,描寫了今年“觀燈鬧夜”之時,完全和去年一樣,花市燈光依舊被映照如白天。

可就在這喜慶狂歡的日子裡,詞中主人公卻看不到自已相愛的人,憂傷之下,傷心的眼淚打溼了身上的衣服。

詞人通過“滿”字,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感傷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全詞藝術特色:

1.構思巧妙,饒有新意。

通過“元夜”的“觀燈鬧夜”,把少男少女們乘“取消夜禁”時,秘密相約相會,那種甜情蜜意卻溢於言表。在禁錮很言的封建時代,

少年男女借用“元夜”相約相會,讓人讀來記憶難以磨滅。

2.上闋說去年,下闋說今年;元夜、燈、月、人等字面互相關照。兩闋文意並列、重疊,並以此重疊方式運用於全詞。音節詞意循序遞進,對簡樸明義的詞句表達,頗有增強的意義。使詞句在寓意變化中,起著不斷遞進,讓人讀來蕩氣迴腸,從內中流露出不勝悽婉之情。

五、總結

《生查子·元夕》詞人以重疊的情節和重疊的詞句,反覆描寫熱鬧的“觀燈鬧夜”情景;以快樂喜慶狂歡的日子,襯托出“詞中主人”,失去相愛的人的痛苦而擾傷的生活情形。


沿流溯源


明代徐士俊認為,元曲中“稱絕”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來,可見其對這首《生查子》的讚譽之高。此詞言語淺近,情調哀婉,用“去年元夜”與“今年元夜”兩幅元夜圖景,展現相同節日裡的不同情思,彷彿影視中的蒙太奇效果,將不同時空的場景貫穿起來,寫出一位女子悲慼的愛情故事。 

  詞的上片是女主人公對一年前與情人約會的回憶。首先明確地交代了時間,點出了詞的題目。接著用“花市燈如晝”一句描寫了當今風光。花市,每年春天舉行的賣花、賞花的集市,是一種富有詩意的民間風習。花市未收,華燈已上,照耀得如同白晝一般,——這就寫出了元夜的繁華熱鬧。因為是三五之夜,此刻那徐徐升起的一輪明月,正爬上柳樹的枝頭。燈、月交輝,已經為節日增添了異彩;而在婀娜多姿的柳樹的映襯下,明月更顯得嫵媚多情,彷彿在注視著人間的一切。

  這裡寫“燈”,寫“月”,固然緊緊扣住了“元夜”的特點,但更重要的,還是為了設置背景,渲染氣氛,襯托下文將要寫到的人事的美好。這“人事”自然是指女主人公與情人的約會。你看,她止不住內心的歡悅和激動,終於道出了只屬於她與情人之間的秘密:“人約黃昏後。”有了上面的渲染和鋪墊,這約會便顯得無限甜蜜和溫馨。女主人公只用一句話輕輕點出,而把約會的具體情事推到“幕後”,不僅多少表現了少女的羞澀,令人想見她的欲言又止的情態,而且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從而表現了作者刻畫人物心理與剪裁的精湛技巧。。

  下片是女主人公直抒當前境是人非、舊情難續的感傷情緒,與上片恰好形成鮮明的對照。在再度點明那一特定時間後,仍從“月”與“燈”著筆,而以“依舊”二字簡而言之,只是由上文映帶,這就省去了不必要的筆墨。但對人事的敘說有所強化:“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雖然著墨不多,卻也勾勒出了一位傷心美人的形象,讀者從她的衫袖上淚水之多(“溼”)不難看出她感傷情緒的濃重。這完全是由“不見去年人”所引起的。儘管造成這種可悲的現狀,是由於某種原因而暫時離別,還是由於外力的強制而永遠分手,我們不得而知,因而無法判定那種感傷情緒是離愁別恨,還是失戀的悲哀,不過從女主人公深切的悵惆之情中,還是感受到了她內心的極大痛苦。下片是女主人公直抒當前境是人非、舊情難續的感傷情緒,與上片恰好形成鮮明的對照。在再度點明那一特定時間後,仍從“月”與“燈”著筆,而以“依舊”二字簡而言之,只是由上文映帶,這就省去了不必要的筆墨。但對人事的敘說有所強化:“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雖然著墨不多,卻也勾勒出了一位傷心美人的形象,讀者從她的衫袖上淚水之多(“溼”)不難看出她感傷情緒的濃重。這完全是由“不見去年人”所引起的。儘管造成這種可悲的現狀,是由於某種原因而暫時離別,還是由於外力的強制而永遠分手,我們不得而知,因而無法判定那種感傷情緒是離愁別恨,還是失戀的悲哀,不過從女主人公深切的悵惆之情中,還是感受到了她內心的極大痛苦。

  此詞的藝術構思近似於唐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詩,卻較崔詩更見語言的迴環錯綜之美,也更具民歌風味。全詞在字句上講求勻稱一致,有意錯綜穿插,它用上闋寫過去,下闋寫現在,上四句與下四句分別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強烈的對比。上下闋的第一句“去年元夜時”與“今年元夜時”,第二句“花市燈如晝”與“月與燈依舊”,兩兩相對,把“元夜”“燈”作了強調;而“人約黃昏後”與“不見去年人”,則是上闋第四句與下闋第三句交叉相對,雖是重疊了“人”字,卻從參差錯落中顯示了“人”的有無、去留的天差地別及感情上由歡愉轉入憂傷的大起大落,從而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內心的起伏變化。

  詞作通過主人公對去年今日的往事回憶,抒寫了物是人非之感。既寫出了伊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詞的語言通俗,構思巧妙,上片寫去年,下片寫今日,重疊對應,迴旋詠歎,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風味。結尾“淚滿春衫袖”一句,則通過描寫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感傷表現得十分充分。全詞以獨特的藝術構思,運用今昔對比、撫今追昔的手法,從而巧妙地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語言平淡,意味雋永,有效地表達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和苦痛體驗,體現了真實、樸素與美的統一。語短情長,形象生動,又適於記誦,因此流傳限廣。





芯達影視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句很早就耳熟能詳,下邊是全文噢。

《生查子·元夕》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兩句溫柔浪漫至極,濃情蜜意,下一句筆鋒微轉,“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今年花燈依舊,可是去年身邊人不見蹤跡,觸景生情心中難過眼中有淚。就像“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物是人非,滄桑變化,無奈的只能淚溼衣衫。

愛情中的人相信天長地久,所謂的永遠也是極為簡單的事。月亮不知何時悄然趴在柳樹肩頭,一起見證了這對戀人的海誓山盟。

有時候美的像一場夢,只是這美夢醒的太快,讓人猝不及防。甜蜜的滋味,此刻也化為心痛與幻影。

《生查子•元夕》這一首元宵節相會的詩詞很有名氣,通宵歌舞,這樣的夜晚,格外珍貴,當然,這首詞的作者,有爭議,有說是歐陽修,也有說是才女朱淑貞的,不過她的生平無法考證,只知她天資聰穎,飽讀書詩之女。






西洲我意


《生查子·元夕》是古代的一首情詩,描寫了戀人的心路歷程,充滿了對相遇相愛的美好追憶,以及“思君不見君”的惆悵心情。

原詩如下:

生查子·元夕

[ 宋 ]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翻成現代的白話文,大概意思是:

還記得去年的元宵節

燈火輝煌 人頭攢動

你一襲白衣勝雪

我的目光被你吸引

繁華的街景和美麗的花燈

全都失卻了顏色

我們相約在那靜靜的河邊 小橋上

月兒升起 樹影婆娑

你的呢喃比那風兒還要輕柔

你的柔情比那春天的氣息更讓人沉醉

匆匆一年 又是元宵佳節

還是這樣的時刻

還是這樣的場景

還是這樣的地方

還是這樣的月色

我所愛的 你卻不在我身邊

陪伴我的 只有月下自己的影子

你到底在哪裡 我不停的呼喚

不知不覺間 淚已成行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山水之間也”。塗鴉之作,貽笑大方了。


戈滴瑪


《生查子·元夕》由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所創作的詞作,是作者佳作之一。 全詞分為上下兩片,上片回憶從前幽會,充滿希望與幸福,可見兩情是何等歡洽,而周圍的環境,無論是花、燈,還是月、柳,都成了愛的見證,美的表白,未來幸福的圖景。下片筆鋒一轉,時光飛逝如電,轉眼到了“今年元夜時”,把情思從回憶中拉了回來,“月與燈依舊”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環境,詞人於人潮湧動中無處尋覓佳人芳蹤,心酸無奈之淚打溼自己的衣襟。

明代徐士俊認為,元曲中“稱絕”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來,可見其對這首《生查子》的讚譽之高。此詞言語淺近,情調哀婉,用“去年元夜”與“今年元夜”兩幅元夜圖景,展現相同節日裡的不同情思,彷彿影視中的蒙太奇效果,將不同時空的場景貫穿起來,寫出一位女子悲慼的愛情故事。

上閿描繪“去年元夜時”女主人公與情郎同逛燈市的歡樂情景。“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起首兩句寫去年元宵夜的盛況美景,大街上熱鬧非凡,夜晚的花燈通明,彷彿白晝般明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女主人公追憶與情郎月下約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間互訴衷情的溫馨幸福溢於紙上。從如晝燈市到月上柳梢,光線從明變暗,兩人約定的時間又是“黃昏”這一落日西斜、素來惹人愁思的時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會朝著悲劇發展。

下闋寫“今年元夜時”女主人公孤獨一人面對圓月花燈的情景。“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一年過去,眼前的景象與去年沒有兩樣,圓月仍然高掛夜空,花燈仍然明亮如晝,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時光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裡只有無限相思之苦。之所以傷感,是因為“不見去年人”,往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戀人拋諸腦後,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頭。令人肝腸寸斷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淚、浸溼衣衫。“淚滿春衫袖”一句是點題句,將女主人公的情緒完全宣洩出來,飽含辛酸蘊藏無奈,更有無邊無際的苦痛。


電小媒


《生查子.元夕》(宋)歐陽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稍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這首詩描寫的是北宋元夜也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人們遊“燈街花市”的熱鬧場景。

黃昏後,月亮升起來了,明亮又好看,好像就掛在柳梢上;花市彩燈、熙熙攘攘的人流,好不熱鬧。熱戀中的青年男女相約遊花市逛燈街,好不幸福!

當然了這是這首詩中的主人公對去年元宵節甜蜜的回憶了。

今年的元宵節,主人公身邊沒有戀人的陪伴,頓覺淒涼。月亮亦然好看,花市彩燈照舊耀眼,身邊人來人往,但物是人非呀,沒有了愛人的陪伴,元宵節,使主人公倍感孤獨寂寞肝腸寸斷,再也見不到心愛的人了,錯過了一季就錯過了一生,他(她)傷心的淚兒溼了衫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