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對於論語的解釋有那麼多版本,哪一個才是論語的本意?如何閱讀理解?

我們是湖南人


《論語》還是看原文比較合理,解讀只是輔助,而很多解讀也都是一家之言,就連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都沒搞清楚。

孔子《論語》到底是說誰,說什麼?現在很多解讀恐怕也沒有搞清楚。

在我看來,孔子就是講的“君子”之道,離開君子這個主題,解讀論語,都是瞎扯淡,只會變成斷章取義,說教的言辭。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們一般的解讀,連漢語基本語法結構都不遵循,天然默認學習的主人就是一切人,好像對天下人都適用,就是說人學習。真的是這樣嗎?

開頭的解讀,就沒搞清楚狀況,後面能好到哪裡去?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誰學?學什麼?怎麼學?學了能成什麼?

都沒搞清楚,就解讀論語,有何意義?

如果不搞清楚學習的主語,那豬也可以學習,豈不是成了豬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顯然是不對的嘛。

孔子之學,其實就是君子之學,那這主語顯然就是君子,離開君子來解讀,都是斷章取義,那君子之學又是什麼?何以為君子?之類的問題論語後面就有了詳細的解釋。

而市面上大多論語解讀,卻成了教人為人處事,投機取巧,成功學之流,簡直就是對《論語》的褻瀆。

因此,讀書貴在獨立思考,自由之精神,切莫讓別人的思想在你的腦袋裡跑馬。







饅頭一哥


《論語》東方的“聖經”,中國人不可超越的聖典。歷史上對《論語》解釋的版本數不勝數,究竟哪一種版本才是《論語》的本意,眾說紛紜,爭執不下。其中影響最大,註釋最全面,內容最完整的,可能還是宋代理學家朱熹的《論語集註》。

《論語》的正本在秦王朝的焚書坑儒一度失傳。漢代民間出現多種傳本,最有代表性的是《故論語》、《齊論語》、《魯論語》三大流派,它們在文學、篇名互相都有差異。後經東漢鄭玄的編訂,才有現在的《論語》。

漢代有《論語解》十九篇,已失傳。另有巜論語註疏》,何晏集解,邢昺疏。清代劉寶楠《論語正義》。近代楊樹達的《論語疏證》。

楊伯峻《論語譯註》,注重字音詞義,語法修辭,名物制度。鄉土風俗的考證,各種思想論證的周祥,語言流暢,表述清晰準確,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論語集註》是儒家理學著作《四書章句集註》中的一部分,是南宋理學家朱熹對《論語》的註釋。朱熹經過40多年的用心“理會”,花費巨大的精力,最終寫出這本經典之作。

《論語集註》探求經文之本義,注重義理闡發,從而將訓詁學與義理學熔為一爐,使其義理建立在經義的解釋之上,成為後期儒學史上最有影響的一部經典。

朱熹的理學,在元明清成為官學,成為後期儒學的主流學派。《四書章句集註》,備受推崇,數百年中被定為科舉考試的必考教材。朱熹代

“聖人立言”,徵引廣博。他學問淵博,著述很多,後人把他的遺文編輯為《朱公文集》,《朱子語類》,《朱子全書》。朱熹是封建社會儒學大師中唯一有著“”的尊稱。

歷史上任何一種版本的巜論語》解釋,與原本的《論語》都有差別。各種版本之間對同一種問題解答,也是各有各的思想主張,不盡相同。學《論語》應該先練好文言文的基礎,儘量讀原著,才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朱八戒CC


《論語》,儒家的基本經典,是孔子弟子及其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語錄體散文集,書中借記孔子言行來發揚和傳播孔子儒家學派的思想學說。

《論語》傳到西漢時,曾出現3種版本,有《古論語》、《齊論語》、《魯論語》,後來經東漢鄭玄編訂,才成今本《論語》。那麼究竟哪一個版本最符合論語的本意,應該是《古論語》此版是古文,是在孔子的牆壁中發現的,其餘兩個版本是齊國學者和魯國學者編寫的。


如何閱讀和理解?我認為:

"仁”的思想是《論語》積極因素中的精華,孔子強調統治者要“以德治國”,要求領導者要給民眾以實惠。

中庸之道是《論語》中第二個重要的理念。中庸絕對不是提倡人們搞折中主義,遇事和稀泥,不講原則,更不是讓人懦弱和畏縮,它強調是在處理任何問題時要把握分寸,以免物極必反。

《論語》重視禮儀作用,在個人修養方面,孔子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甚至是真理性的建議,如求真、求善,講究寬容和堅持正氣等,這都對我們做人做事都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半個南山人


論語最權威的註解本是:程樹德的《論語集釋》.

程樹德的《論語集釋》,是書為程樹德先生精心之作,參考了及其豐富的《論語》解釋史材料而寫成,所以,對歷史上多種《論語》解釋都有充分的考辨,為研究者讀《論語》的入門之書。

如果要做相對比較深入的解讀,有:

第一,何晏注、邢昺疏:《論語註疏》,此書見於《十三經注疏》,為一般性研究最基本的入門書。何晏之注,其注甚古,其言甚精,邢昺之疏,其解甚貼切。

第二,朱熹《四書章句集註》中的《論語章句集註》,此書為理學家注論語集大成之作,為研究理學必讀之作,也是理解“朱熹眼中的《論語》”最重要的作品。讀此書需同時參考《朱子語類》和《大學》、《中庸》、《孟子》的朱注,才能有貼切的瞭解。

第三,劉寶楠《論語正義》,此書為寶應劉氏對何晏注的正義,劉寶楠以“以經注經”之法註解《論語》,其材料之廣博,考辨之精審,令人歎為觀止。如果要研究《論語》,竊以為此書可以做最基本的材料。

第四,楊樹達《論語疏證》,此書為以經注經的典範性著作,一般可能比較難以讀懂,不過研究《論語》,此書必讀。


東土文40376606


總體來論,對論語有權威的版本應是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註。

一,楊伯峻先生是著名的語言學家,他的《論語譯註》一書影響非常之大,曾被香港,臺灣等地翻印,日本的兩所大學也用作教材,該書文明流暢,註釋重字,音,詞,義,語法規範,修辭恰當,名物制度,風俗習慣等等的考證,在結論集古今學者之大成的基礎上,頗多個人的新見與獨解,堪稱權威註釋。

二,通過學論語,我們應當感悟到要勤奮好學,虛心求教,誠實做人,認真做事,子曰:學而不思則卡罔,思而不學剛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就是放之當代的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用戶呂有虎


論語是孔子述而不作的經典語錄,流傳的版本很多,傳遞的信息大致相同,至於說哪個才百分百還原了孔夫子的原意,基本上沒有。因為人的想法,當它需要傳遞給其他人時,就等於是再翻譯的過程,總會失去原來的味道,而且越到後來差距越大。同時,孔子的本意弟子們也只能大概猜測,後來的學者就離的更遠,差的更多。


和女兒一起讀書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本書。從書中我們可以理解到許多人生哲理,處事方式,道德規範。通過理解學習,可以提升我們的思想境界。


某年某月某天雨


提高自己的境界,變焦自己的視角,自己來判斷。

他人提供的,未必適己!


卜耐夫哲學


還是看原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