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孩子一看就会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孩子一看就会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江西)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共存诗4000多首,著有《诚斋集》。

2.古诗节奏划分: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小路旁边的树上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菜花中,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孩子一看就会

4.诗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农村早春风光,诗人把人物和景物融合在一起,别有情趣。

第一句是景物的静态描写,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在农村。一径深,说明只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延伸至远方。

第二句也是景物的静态描写,树头新绿,表明正值春夏交替,花已经落了,新叶还未完全长出来。可见诗人观察之细。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写出了孩子们追黄蝶时兴奋、欢乐的场面,反映了孩子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写孩子们在金灿灿的油菜花中寻找黄蝶的情景,再次提现孩子们的稚气可爱。

本诗采用景物人物相间,动静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孩子一看就会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苏州市)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他的诗题材广泛,以田园诗居多。

6.古诗节奏划分: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夏天四五月的梅子金黄,杏子肥嫩,

田野里麦穗花雪白,油菜花稀稀落落。

白天时间长,庭院的篱笆前行人稀少,

只有院子里的蜻蜓、蝴蝶在飞来飞去。

注:兴,读xìng,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8.诗文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江南初夏的田园景色。前两句写初夏时节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描绘了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第三句从侧面反映农民早出晚归的艰辛。第四句由叙事转向写景,由蝴蝶、蜻蜓飞舞的动态美衬托农村的静态美。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孩子一看就会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10.词节奏划分: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ǎo)。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wú)赖,溪头/卧剥/莲蓬。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孩子一看就会

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音是yuè。

村居,词题。

吴音,指吴地方言。

翁媪,老翁,老妇。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淘气、调皮。

12.知识扩展:

辛弃疾是一位爱国爱人,他生于南宋末年,怀有一腔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志向,他也在战场上书写了一段传奇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