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中的"冰與火之歌":《冰龍》

冰與火之歌" 可以說是承載了一個時代人的青春,隨著《權力的遊戲》在全球範圍內掀起狂潮,《冰與火之歌》以及他的作者喬治·R.R·馬丁成為奇幻文學界中繼約翰·羅納德·瑞爾·託金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異世界文藝思考的創作者。

但是很有意思的一點是,一部作品的偉大往往可能會掩蓋住這位作者其他的作品,就好比我們都知道《愛麗絲漫遊仙境》的作者是劉易斯·卡洛爾,但是幾乎很少人會知道,劉易斯卡洛爾還寫下了著名的詩集《蛇鯊之獵》,而更少的人可能會知道,他還寫下了,數學理論的著作。

偉大的喬治·R.R·馬丁也沒能倖免於這個詭辯,在他輝煌的《冰與火之歌》的背後其實還應該注意到他寫一個兒童文學的作品,也是本文所要介紹的對象——《冰龍》。

其實如果你是一個炙熱的《冰與火之歌》的粉絲,或者是《權力的遊戲》的粉絲,那麼你也許就這個題目而言,就會對他產生了一種強烈的熟悉感,確實就像我前面所說的一樣,喬治·R.R·馬丁是一個可以與約翰·羅納德·瑞爾·託金相提並論的一位作家,他們的偉大之處都是用自己的奇幻文學世界構築了一個與現實社會平行了的世界,他們完整他們規律,他們自成系統,現實緊密相連,因此,如果想要探討喬治·R.R·馬丁的這部兒童文學著作,還是需要對他的冰與火的世界進行有一定的瞭解。


兒童文學中的

一、"冰與火之歌" 的世界

由於故事的展開是第三人稱視角,多方線索交替進行,極其龐雜,難以用三言兩語就理清,為了咱們文章敘述的經濟,所以讓我引用百科上的簡介來簡單的回顧一下這鴻篇鉅著已經發型出版五卷的主要梗概:

第一卷《權力的遊戲》(A Game of Thrones)於1996年出版,主要講述各方勢力在首都為掌控權力而進行的政治鬥爭。

第二卷《列王的紛爭》於1998年出版,主要講述大內戰的經過,

第三卷《冰雨的風暴》(A Storm of Swords)於2000年出版,主要講述高潮和收尾期的腥風血雨。。與此同時,北疆的因為塞外遠征失利陷入危機,在逆境中逐漸脫胎換骨走向成年,命運開始對他委以重任。而東方的則開始了自己由流浪失勢的破落貴族蛻變成為女王統治者的征途。

第四卷《群鴉的盛宴》(A Feast for Crows)於2005年出版,主要講述五王之戰結束後在殘局基礎上的形勢發展。

第五卷《魔龍的狂舞》(A Dance with Dragons)於2011年出版,故事與卷四《群鴉的盛宴》同步進行,主要講述在火龍重新現世的同時眾人的經歷。

無論是故事的起因還是整篇故事的進行可以,看來它是一個關於責任與守護的主題,而這個故事所展開的背景就是在極境的寒冷之地。冰雪封城,似乎整個世界只有白色與寒冷,與之相對應的就是人內心火熱與赤誠。

醜與美,在這個純白的背景世界當中展開了強烈的碰撞,其實單純用醜與美來說,這本小說的核心內涵是遠遠不足的,因為它對於人性的探討是更為複雜的,但是為了便於理解,我還是簡而用此,惡美之間的碰撞,而火龍是在這前期印象當中極為重要的一個存在,他的意蘊複雜,這裡不做過多的討論。


兒童文學中的


二、"冰與火之歌" 構築的文化意象與世界

《冰與火之歌》這本書裡面所討論的問題絕非只做消遣那麼簡單。它裡面探討了更為深刻的人性和命運,雖然是展現的是魔法世界,但是與哈利波特不同的一點是在他的魔法世界,魔法只不過是世界背景的一個近乎於沒有的設定,裡面的每一個人物都不過是凡人,幾乎沒有什麼毀天滅地的魔法,他們只是用人的信念和人的尊嚴而支撐起來的希臘式英雄。

在幾乎所有介紹這部作品的百科或者是研究作品當中,都多多少少會有這麼一句類似含義的話,"《冰與火之歌》是極度"低魔"的奇幻小說,不如說它更像是一部虛構世界的平行歷史小說。"

由於喬治本人對於中世紀的鐘愛,以及他本人曾經坦言自己深受那些中世紀文學,尤其是歧視文學的影響,因此在他的作品當中,龍和騎士精神是幾乎以一個符號的形式貫穿於小說的始終。

而就是由於這樣的原因,《冰與火之歌》它才成為嚴肅文學中一朵獨特的奇葩。

而龍與寒冷之地的文化思想背景的構造,其實早在他1980年所創作的這本兒童文學當中,就已經有了初步的展現,人的內心與外界極境的環境衝突對比,從而展現了豐富且複雜的人性的衝突和變化,這樣的寫作手法也是在《冰龍》當中就已經有初步展現了。

兒童文學中的

三、《冰龍》

《冰龍》這本已經出版了近半個世紀的兒童文學著作,是一箇中篇童話,他的篇幅並不長,故事情節也並不複雜。

"冬之子"阿黛拉自幼與常人不同,性格與體溫皆是冰冷如雪,甚至於可以操縱寒冷的冰龍互為好友,對於自己的家人卻冷漠到極致,在自己的腳底板被扎到鮮血淋漓的時候,卻只不過是對父親說了一句我受傷了,更沒有過多孩子的撒嬌喊疼,甚至連流淚都沒有。

在面對家國破滅與親人要有死別之時,阿黛拉才突破內心的恐懼與藩籬,與冰龍一同戰鬥守護家園與家人。

縱然冰龍擁有著強大的能力,且在屬於自己的冬季裡,有著非凡的操縱能力,可是,面對敵國兇狠的強大的火龍隊,雙拳難敵四手,最終冰龍選擇了同歸於盡的方式,慘烈收收束了這場戰鬥,守護了阿黛拉的家人。

而在故事的結尾卻有一個很耐人深思的地方,那就是,冰龍最後融化成一灘寒潭,而與冰龍一起消失的是阿黛拉那冷漠的天性和體溫。

"冬之子"這個與阿黛拉一同出生的,如同詛咒般的稱呼,也如春陽消雪一般消失了,阿黛拉成為了一個所謂的正常的孩子。

就像我說的故事不復雜,但是他卻有著極其簡單但又是極其深奧的,永恆的主題的討論,那就是冰龍究竟是什麼?

在原書當中有這樣的一句話說,人不害怕冰龍也沒有人可以駕馭冰龍,而阿黛拉卻與冰龍成為最好的朋友,她可以讓還不是深冬時節的,才來造訪的冰龍,冒著戰火來營救她,甚至聽從他的命令,改變自己從未改變的主意,去營救阿黛拉的家人,以至最後以那樣慘烈的方式收束。

冰龍是什麼?

用喬治本人的話來說,他想要寫這本書傳達給大家的一個道理,其實不過就是愛與家人的重要。

因為有家人才會有愛,有愛才會自然而然生出了守護這個愛的責任,面向了責任,承擔了這責任,你才能夠才收穫得了愛。

其實這個主題在《冰與火之歌》當中也有了一個更復雜更深刻的展現,所以結合文中阿黛拉這個人物形象的前後轉變,以及在作者所討論的他的創作目的,兩方面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冰龍實際上是阿黛拉將自己與家人隔絕開內心世界的藩籬,是他將自我保護起來,不願意與外人溝通的囚籠。

在絕望與孤獨當中他如酷風暴雪,人人懼怕,當他放下心結,決定用自己去來守護自己的家人的時候,勇敢的承擔起作為一個人的責任的時候,選擇將自己的內心釋放出來,走了出來的時候,那麼他所構築的那種可怕的分離,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所以冰龍消失了,阿黛拉回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