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万里归国,一位英雄长眠天山(下集)

(接上文)

揽丝疆,不许烈马回头望

英勇的土尔扈特人在向东出发那一日起,就赌上全部的身家性命,决无中途放弃的打算。无论是沙俄的构陷收买、各路强兵的袭扰阻截,还是恶劣的自然灾害,都没有扑灭他们想要回家的热望。而事实上,渥巴锡是充分估计了敌我的军事实力才决计东归的,否则在绝无胜算的情况下,就单凭着思念故乡回到祖国的理想,带领族人踏上一条回归的路,那只能是不归路。但是到后来,在与严酷的大自然的搏斗付出了那么多族人的生命,可能是渥巴锡始料不及的。

一个民族万里归国,一位英雄长眠天山(下集)

开弓就没有回头箭,“揽丝疆,不许烈马回头望”!在智慧勇猛的渥巴锡的率领下,英雄的土尔扈特蒙古部落经过7个月的血腥征战和长途跋涉,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已经阔别一个半世纪的故土。

这一天,他们终于看到了新疆天山,和祖辈们繁衍生息的牧场。

亲切而陌生的故土

对经过九死一生,活着回来的土尔扈特人来说,这是个未曾谋面的,既陌生又熟悉的祖国,说她陌生是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说她熟悉,是因为她一直在土尔扈特蒙古人的心中。

一个民族万里归国,一位英雄长眠天山(下集)

1771年的金秋,在承德清王室的避暑山庄,乾隆皇帝接见了渥巴锡等人,并用蒙古语询问自俄国归来的详细情况和部族历史,并写诗称颂他们“终马怀故土,遂尔弃殊伦”。我们可以想见,在异域他乡饱受欺凌、得不到任何尊重的渥巴锡和他的族人此时此刻的悲喜心情。

这一年又是自称为“十全”皇帝乾隆六十寿辰和圣母皇太后的八十寿辰,乾隆隆重邀请渥巴锡等人参加为皇太后祝寿举行的盛大法会。土尔扈特部万里归来,无疑是这次庆祝活动中最好的政治礼物,也充分说明大一统的中国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强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个民族万里归国,一位英雄长眠天山(下集)

土尔扈特部的归来应该说正是时候,这时的清王朝是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俗话说,弱国无外交,假使土尔扈特部回归到一个国力衰微的王朝,那么,可以想象尊待土尔扈特人的命运又是什么。

所以,土尔扈特人的归来,清王朝是欣然接受的。因此,在随后与俄国开展的外交斗争中,清政府义正词严地拒绝了沙俄关于交回土尔扈特部的无理要求和武力威胁,明确表示:“或以兵戈,或守和好;我天朝惟视尔之自取而已!”

清王朝一直推行满蒙联治,尤其是在清朝中期之前。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与北方各民族的关系,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现固。清朝的民族政策之所以比较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主要依靠漠南蒙古贵族,采取政治联姻、封王封爵、优厚的政治经民济待遇等手段,利用他们打击分离势力,这样就较好地统一和巩固了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为我们今天的辽阔的国土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土尔扈特部蒙古部的归来,清王朝也没有例外,采取了优抚的民族政策,我们从乾隆亲自撰笔书写的《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的碑文中可以看到,清政府为回归的土尔扈特蒙古部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并且在新疆划拨了水草丰美的牧场,并在此后的100年间,清政府没有向土尔扈特征兵,还给土尔扈特部百姓免赋8年的待遇。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土尔扈特人民在祖国的故土上得以安居乐业。

一个民族万里归国,一位英雄长眠天山(下集)

一个民族万里归国,一位英雄长眠天山(下集)

乾隆亲笔书写的土尔扈特归顺记

但是,清政府对渥巴锡本人的安置却不那么大气,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一个如此强悍的蒙古部落的回归必然造成了清统治者的不安,清政府又拿出了“分而治之"的杀手锏。因此,渥巴锡的政治权利在回归后实际上受到了很大削弱,在清政府“众封以分其势”政策的安置下,渥巴锡往日尊贵的王权变成了几乎和原属下的策伯克、舍楞同等的封爵和职务,但是渥巴锡承德之行,从土尔扈特部落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接受了这样的安排,即土尔扈特分为新旧两部,渥巴锡只统领旧部,这对于渥巴锡来说无疑是个痛苦的选择。

1772年,回归的第二年,由于部落天花瘟疫流行,渥巴锡的妻子、女儿、母亲和幼子相继病亡。1775年,渥巴锡也因病去世,年仅33岁。但也有坊间传说,是当时的清政府为防止彪悍的土尔扈特人拥立渥巴锡,威胁政权,密谋暗杀了渥巴锡和其直系的族人。

一个民族万里归国,一位英雄长眠天山(下集)

渥巴锡汗的画像

一个民族万里归国,一位英雄长眠天山(下集)

这样的结局,使得东归的悲壮更增加了一层悲剧气息,年轻的可汗仿佛就是为了完成震惊世界的东归故土这一历史大任而生而来的。

载入史册的东归英雄

一群离开故土150多年的草原牧民,向着太阳升起的东方,不屈地行进着。

回家,回家!一个英雄带着他追求自由的灵魂,率领他的部族历经亘古罕见的艰难困苦,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万里回归故土。

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也震惊世界,正如英国作家德昆赛所说:“从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哪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民族(指土尔扈特蒙古人)跨越亚洲无垠的草原,东返祖国那样轰动于世界和激动人心的了(英国作家德昆赛著《鞑靼人的反叛》。”

年轻的汗、暴虐骄傲的女皇、大清帝国、亚洲腹地草原、民族压迫、哥萨克、战争、英雄、故土,凡此种种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激动人心的英雄史诗般的传奇历史。这样的黄金题材,如果遇到出色的导演,一定可以打造出如《斯巴达克斯》、《李尔王》、《亚瑟王》、《勇敢的心》那样的史诗巨片来的。

一个民族万里归国,一位英雄长眠天山(下集)

我们早已看厌了矫揉造作的都市情感片,看腻了生编硬造的古装宮廷戏,看惯了儿女情长的市井人物故事,如果有一部波澜壮阔的描写土尔扈民族东归的影视作品,一定会唤醒观众深埋在心底的英雄情结!

是的,我们需要英雄,民族需要英雄,时代需要英雄,一个民族、一个大国在它昂扬向上的时候,更需要一点英雄气概的,我想,这就是渥巴锡和他的英雄部落让我们如此感怀的原因吧。

一个民族万里归国,一位英雄长眠天山(下集)

(全文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