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是什么心态?

罕默德


一个朋友圈,真的可以看出人间真相,世态炎凉,精神和现实。这10条,也许说的就是你。

1、一般情况,不怎么发朋友圈的都是心理年龄很成熟,阅历丰富的人!年轻的时候,看到好的,坏的,开心的,高兴的,都想要肆无忌惮地表现出来,经历的多了才知道,有些苦只能自己一个人吃,有些话,只能对几个人说。

2、不发不等于尚高,发也不算俗气。发是喜欢,不发也是自由。人生百态,个中百味,冷暖自知。

3、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开“朋友圈这个功能”,去年还有很多人关闭了朋友圈功能。只用微信只是用来做家人和朋友的通讯工具。

毕竟你人生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去承受和品味,任何人都帮不了你。

4、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其实也没说的那么高尚,只是……真的没啥好晒的。被人晒房子,晒美食,晒伴侣,晒孩子,而我们,只能晒被子。

5、没空看朋友圈了。不是刻意不去看,是没了那个愿望,上班、带娃、买菜、家务、锻炼,这才是真实的生活。人到中年,看透了繁华衰落,分分合合,能和家人在一起,能和几十年的老同学聚聚会,才是内心的朴素和宁静。默然,但是欣慰!

6、发了朋友圈,别人来点赞,来评论,还要去一遍遍地去想怎么回别人。每个人的生活都有波浪,起伏,没必要公之于众。静静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7、有人说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是心机重,城府深,只会偷看别人的生活而从来不把自己的真实生活展示,太可怕了。他们不知道的是,根本不稀得“偷看”你的朋友圈。

8、微商太多了。

9、只要心中有海,哪里都是马尔代夫,何必去看朋友圈的美图。

10、懒得发而已。

以上10点,你中招了几条?


傅一声


从来不发朋友圈是种幸福的姿态。

我已经将近三个月未翻看过朋友圈,将近半年没有发表动态。因为我觉得刷朋友圈会降低我的幸福感,看着别人吃吃喝喝,到处旅游的照片,我会自愧不如,我会怨天尤人,我会因这种巨大落差感感到无所适从,甚至灰心难过,因此,我觉得关闭朋友圈的那一刻,我可以对他们的生活一无所知,我会感到幸福,我只在乎我的生活,我只为我精彩的生活喝彩。

1,晒旅游。物质条件迅速发展的今天,旅游成了人们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而外出旅游,无论出国,出境,还是国内游,周边游,遇到美丽的风景,繁华的街市,大家总是习惯性的拍照留念,继而发送到朋友圈。


2,晒吃喝。同学聚会,朋友聚餐,出去吃喝玩乐,总喜欢摆拍,在动筷子之前,总要留下点证据——拍照,似乎在证明自己没有白吃这顿饭。然后就疯狂发表朋友圈,而且晒出的事物饮品,让人看着就感觉有食欲,让人看着就感觉高大上,并且极具情调。

3,晒对象晒娃。晒对象是年轻人的一种方式,他们经常会将自己和恋人在一起的状态发表朋友圈,秀恩爱以此来虐死一批单身狗。晒娃是成年人的一种方式,他们喜欢用这种方式来记录自己孩子成长的瞬间,来表现婚姻家庭的美满。晒萌娃是年轻妈妈的常态。



4,朋友圈拉票,寻物启事。随着微信线上投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票圈寻求亲朋好友的支持,进行拉票。或者有物品丢了,选择在朋友圈发布寻物启事。


5,转发朋友圈,日常小事记录。消息铺天盖地的时代,你时刻都在接受获取消息新闻,在某个公众号里发现一篇很好的推文,在朋友圈里看到朋友转发的一条动态,自己也随手一转,接着就是刷屏。还有日常小事如果引起自己的感慨,也会发动态来表示自己的心情,可以积极也可以消极。

朋友圈里翻云覆雨,而我的生活依旧。不看朋友圈的日子里,我依然快乐的活着,不因他人的变化而扰乱了自己思想,道路。我觉得这样,甚好。与其把浪费时间在想文案,配图修图,回复评论上,不如打开书本,阅读几行富有诗意的句子。


折柳送人


隔壁老王就从来不发朋友圈。

但隔壁老王看朋友圈,有段时间他特别乐意刷,看别人的生活打发自己的无聊,他觉得很过瘾。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邻居小陈,明明穷得饭都吃不上了,要找他借钱上沙县小吃,还拼命在朋友圈晒X.O,说昨晚和兄弟们干了三瓶。

同事老黄,明明被老板K了一顿,朋友圈里却在吹自己刚刚签了一份大单,老板就差和他称兄道弟了。

还有楼下的小崔姑娘,昨天看她在楼下地摊买了一根口红,今天在朋友圈里说刚换了新款雅丝兰黛。

原来朋友圈是用来拉风的啊。

以前看报纸评论说:在朋友圈晒LV包,那包可能是地摊货;贴鸡汤文的人,可能下一秒就在骂街。他还不认同,这下他信了,再也不看朋友圈,戒了。

周末回乡下老家赴亲戚的喜宴,一年难得回来一趟,乡亲们都问他过得如何?

隔壁老王说:还凑和吧,反正家庭美满,人脉顺溜,你们要是上城里办事,记得找我,我能直接和市长搭上话。

哥,我怎么听说你把别人给绿了,结果被打了一顿。有一个小道消息灵通的乡亲说。

胡说,是我揍了对方一顿,真的,揍得他满地找牙。

那就是说把别人绿了是真的喽?

呵——,哪个大老爷们不有点风流啊。隔壁老王满是谦虚的得意。

其实,隔壁老王想把别人绿了不假,就是隔壁那空虚寂寞冷的少妇,可惜没得逞,他不行,搞得对方难受,一恨起来跟老公说隔壁老王想非礼她。

结果隔壁老王真被打了一顿,还从此给自己的姓氏抹了黑,让“隔壁老王”成为专用名词。

隔壁老王在乡亲们面前吹着牛,心里突然感慨:我这心态和发朋友圈的人没什么两样啊。

从来不发朋友圈和天天发朋友圈的人,心态确实没什么两样啊。

呵呵。


私大叔


没什么心态,不想发就不发。

1.我爸就是这样子,整个朋友圈只有三条动态,而我妈妈的朋友圈每天都会有动态。我妈经常说我爸,又不在群里聊天,也不发动态,玩微信还有什么意思。我爸就笑笑说,发动态有什么好玩的,不想发就不发呗。

我妈每次发完动态,过了一天,她就开始和我说谁谁谁去赞她了,还乐滋滋的说看来有人赞成她的说话,喜欢她的图片。当然如果这可以让自己快乐,有何不可。


2.我朋友圈里有的好友一天发好几条说说,时常发自拍,一有点动静就要发朋友圈,想让所有人都知道她今天去哪里了,干了什么,吃了什么,有时候也会让其他人厌烦,因为朋友圈刷下来很多都是她的动态。

有次我特别无语,我去见一个老朋友,我们俩拍了一些图片,她就一直在想如何编辑这条说说把图片发出去,想了一个晚上,就写了三个字“你有毒”然后艾特我,我醉了,原来发说说也要思考好久的啊。


3.我前任从来都不发说说,微信也不玩,就玩个qq,而且qq空间还是锁着的我都不得进,他说他不玩空间喜欢清静,不过看他空间等级以前也是玩的,只是后来不玩了。头像也很少换,他头像基本都是别人帮找的,他也没时间找,以前还喜欢久而久之发条个签,现在个签都不发了,总归是:太忙,不喜欢。

反正觉得得挺奇怪的,不过我另一个朋友也是这样,他喜欢给别人聊天,给别人点赞,但是自己的空间都弄得没有空间了,所以说不发朋友圈的人只是不喜欢吧,还有没那么寂寞。


4.发朋友圈是心情的一种释放,也是为了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生活,还有以后翻朋友圈也有回忆可忆,一边刷存在感一边让自己朋友圈热闹。当然不发朋友只是不想发,这都是因人而异吧。


情感小肥柴


我最早之前是刷朋友圈狂,近两年没有发过一条朋友圈,我当时绝对不敢相信我会不刷朋友圈。我从四个角度分析一下:


第一:以前疯狂刷圈,是为了刷存在感。把炫耀当成荣耀。是虚荣心的强烈反映。那时大家都在刷刷刷。时间长了才会发现,疯狂刷圈之后的空虚与凄凉。只能满足一时的自以为是的“炫耀”。其实,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只是自欺欺人罢了。渐渐的也就不刷了。这是一种心理的过程。只有你疯狂刷过,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背后的寂寞。
第二:

生活中喜欢安静,独处的人,慢慢都会选择不发圈。有时对社交的麻木,看透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慢慢会选择回归本我。不喜欢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信息,所以会选择隐私发圈。就相当于自己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思想。这是一个人成熟的过程。
第三:今日头条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很多用户。头条比朋友圈更有价值。很多人一旦接触头条就上瘾了。我自己也是不刷朋友圈后,就开始到头条了。每天早上第一个打开的是头条,不是微信。头条的文字,视频,特别是抖音等的发展,对微信冲击很大。

第四:做自己。只想安静做自己。远离浮华,炫耀,虚荣。形成了不刷圈的习惯。就再也不想刷了。我想如果腾讯对朋友圈不做调整,不能产生更有价值的布局,我估计此生不会再刷了。


Waterkey


从来不发朋友圈,别人看不到你的生活,不代表你的生活就不精彩,也不是不愿意分享。我应该就属于从不发朋友圈的“另类”了。前一段时间,师弟来到我所在的城市,见面后我们聊了很多,感觉也非常开心,在聊天的过程中,师弟突然问我:“你的生活是不是特别无聊?”,我瞬间就明白他的意思了,我就给他说了一下我毕业之后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他好奇的对我说:“你看你一条朋友圈都不发,我以为你的生活很单调枯燥呢,听你这么一说过得确实也挺精彩的。”我觉得朋友圈的分享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变味道了,变成了炫耀、秀恩爱、诉苦、代购等的天堂。看朋友圈对于惜时如金的人来说也成了一种负担,利用宝贵的时间来分享朋友的喜怒哀乐,但看到的内容确毫无营养而言,所以,不发朋友圈的我也已经大概有三年多没有看过朋友圈了。

通过对身边同学和朋友的了解,我发现发朋友圈也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我很要好的一个男性朋友,每次发朋友圈要仔细打磨将要发表的内容,工作都没见得这么精益求精,然后再精修一张美图,最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点击发表。整个过程平均大概要30分钟吧,一天平均发三条朋友圈,一整天就要花费一个半小时在朋友圈发表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正等着他去做呢。

作为一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老师,也有一些学生会问我:“老师,你是教这个专业的,怎么能不发朋友圈?”。我也会告诉她们,不发朋友圈,不代表我不关注热点事件和最前沿的新媒体知识及技术,每天的热点事件和时下最新的技术我都会仔细整理、观察和学习,我也在“悄悄”的进步,只是没有告诉大家,没有让大家知道而已。

其实,我不是反对发朋友圈,我只是觉得朋友圈就是自己简单随感,不需要精心设计那么多引人关注的“点”,这样的“圈”太累!


嘿小迪呀


微信近几年在中国广为流传,身边的人都在用微信。如果有个人告诉你,他没有用微信,你定会觉得惊讶,甚至疑惑不解。


咱们父母辈的人,为了跟时代脱节,也在生涩地使用微信。我七十岁的父亲,是个好学的人,早几年就学会使用微信了。


母亲文化低,没上过几年学,但是近来也学会了使用微信,现在不但会使用语音和视频跟我说话,还学会了发朋友圈。


去年夏天的时候,带父母去海边玩。回家第二天,我竟在朋友圈里发现了母亲发的图片,父亲在她图片下面点赞留言。


后来就经常见母亲发朋友圈,多数是转发别人的东西,她却很高兴,每次见我都跟我说她的朋友圈里发生的故事。


连老年人都把发朋友圈当成一种乐趣,咱们年轻人的朋友圈就更不用说了,向来都很活跃。


今天这个发个美食,明天那个发个风景,都乐此不彼。而那些从来不发消息的人,少之又少。


个人分析,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可能有以下三个因素:


第一、关闭了朋友圈,修养身心,自律能力很强的人。


这种人,很值得我们佩服。他(或她)关闭了朋友圈,潜心学习,不断提高各种技能,给自己制定得有任务和目标。对自己要求严格,是一个很自律的人。


他们不想受到“朋友圈的干扰”,也不想在朋友圈里炫耀,他们低调,他们内敛,他们内秀。

他们只想自己默默地成长,不谄媚,不世俗,闲看亭前花开花落,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巍然不动。


第二、隐藏很深,每天晚上翻看朋友圈,自己从来不发,心机重的人。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社会上有这种人。他们每天躲在背后,把别人发的朋友圈当作笑话和日后的把柄,笑别人幼稚,讥讽别人单纯。


从别人的朋友圈内容中积攒对别人的“别有用心”,自己藏在暗处,等待时机。


这种人,爱用自己的思想去想别人,他们之所以不发朋友圈,是害怕和担心别人像他那样,会从他的朋友圈中读懂有关他个人的信息,会对他不利。


防范心理强,心机重,好疑虑。


第三,工作繁忙,在领导工作岗位上小心翼翼混官场的人。


现在好多工作都在使用微信,最常见的就是单位建立的微信群。一个部门一个群,一个组织一个群,有的甚至一个活动就要建立一个群。


当了领导后,他的微信好友就不单单是好友这个范围了,好多是同事,有上级,有下级,这就给当领导的人束缚住了。


他们从来不发朋友圈,有两种心态。一个心态是真忙,不是假忙,他脑子忙,身体也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看朋友圈或者发朋友圈。

还有一个心态就是官场不好混,需得小心再小心,害怕一个不小心,让上级领导从他的朋友圈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说不清楚,还会惹祸,弄不好会丢了乌纱帽。


第四,做事谨慎,想要往上爬的人。


这种人说好听点的叫心思缜密,不好听点的叫小心眼。他们平时做事就非常谨慎,畏手畏脚,左思右想,遇到事情踟躇不前,容易给人一种胆小怕事的感觉。


尤其在个人细节上,更是严格把关,害怕留下遗憾。他们在生活中特别爱斤斤计较,每月的电话费等各项支出,都会细心的记在笔记本上。


这种人有特别想往上爬的欲望,他们从来不发朋友圈,是不想在朋友圈发了什么让领导产生误会的事情,给自己惹麻烦。


对于其他的朋友,这种人的心态是:“我的生活干嘛要让你们知道!”


总之,发不发朋友圈都是个人的私事,跟别人没有关系。日子是自己的,爱怎么过都是自己的事情,与别人何干呢。


再说了,朋友圈早已经不是只有朋友的地了,好多都是同事、上司,甚至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乱发朋友圈的害处了,所以朋友圈也越来越虚假,越来越无趣了。


有书课堂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给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有人从来不发朋友圈。

一些朋友天天都发朋友圈,有时候一发还好几条;而有些朋友真的是从来不发。

那些从来不发朋友圈的朋友,一般是以下几种心理:

1、嫌麻烦,懒得发。

对,有些人真的就是嫌麻烦、懒得发朋友圈。

比方说,我身边一个男同事,他没事就去给别人的朋友圈点赞、评论,但是,他自己从来都不发。

问他为啥不发,他直接说就是嫌麻烦。

发的时候,觉得麻烦;发了以后,看到别人不点赞,心里不舒服,也麻烦;有朋友点赞评论了,还要回复评论,还是麻烦。

既然这么麻烦,那干脆不发了。

2、不需要通过朋友圈来求认同。

是的,有些人太成熟了,成熟到已经不需要发朋友圈让别人来认同自己的生活了。

他们也会吃喝玩乐。但是,只要自己私底下享受就可以了,不愿意再发到朋友圈里让别人看到。

他们喜欢安静。静静地过自己的日子,静静地享受自己的生活,不需要刷存在感,不需要别人来认同自己,更不想别人评价自己。

所以,他们不愿意发朋友圈。

3、没什么好发的。

有些人不是懒,也不是希望安静不被打扰,而是真的生活好无聊,没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发朋友圈。

我身边有几个朋友,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工作、下班带娃,周末带娃去上兴趣班。

每天就是这样生活,周而复始。一开始,他们还晒晒娃,后来,觉得发来发去,也没啥意思,干脆就啥都不发了。

通过朋友圈是可以看出你朋友的生活状态和心态的。

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一般都是我说的这三种情况。而天天发朋友圈的,除了工作需要,一般都是特别需要刷存在感和认同感的人。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边的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

请关注我。更多教育、心理、人际关系前沿知识推送给您。

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发私信给我,愿意为您答疑解惑。

欢迎您点赞转发。每次点赞和转发,您都是在帮助他人。


柳柳老师


不爱发朋友圈,可能是删的比较频繁或者本身内向,有以下几种情况:
1.极度不自信之人

他们大多数内心敏感,充满焦虑。虽然内心渴望受到别人的称赞与认可,但是由于极度缺乏自信,所以哪怕发了朋友圈,也会每隔几分钟就去刷新一遍,生怕没有人给自己点赞。他们在发朋友圈之前,都会反复斟酌语气和精心选择图片。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发朋友圈就会,内心的不安会达到顶点,从而产生后悔的心情,于是他们选择了删除朋友圈。

分析:如果你在朋友圈经常看到有朋友晒完日常过不到几分钟就删除,那么他可能就有点点小自卑哦,生活中多关心他多认可他,你的一句关心会给他带来无穷的力量。

2.对自己高要求之人

他们大多数生活充实而精彩。人生永远都在进步和变得更好,这类人通常对自己要求极高,过不了多久就会对过去的自己产生厌恶之感,觉得过去的人生经历,根本配不上现在那么完美的自己。

所以,他们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定时删除以前的朋友圈,并展示出眼前更棒的自己。

分析:若是你看到一个人的朋友圈内容全部是奋发前进的,那不如可以多向他学习学习,朋友圈中有这样的人,也会让正能量充满你的生活吧。

3.感情经历丰富之人

他们大多数沉溺于感情无法自拔,或者是受到了感情上的创伤,需要用删除曾经的记忆来眼不见为净,直到找到下一任;或者是情场老手,则是对你不可见,或者删除过去的辉煌战绩来追求下一个目标。

前者,大家可以给予宽慰和祝福,后者请将他广而告之以免祸害到我们的小仙女小仙男。

分析:这也是最常见的理由之一了吧,不管是为了以上哪个原因,但彻底告别一段感情,不就是从删除朋友圈开始的么?

4.内心真正充盈之人

这类人你在朋友圈压根儿见不着他,因为ta忙于自己的充实生活没时间发朋友圈。这类人大多低调内敛,不喜张扬,在我们都见不着的地方暗落落的就过着幸福人生。

分析:他们可能平时神龙见首不见尾,但一旦发朋友圈,那一定就是重大消息。你就会在他稀有的朋友圈看到:

“咦?他居然结婚了?”

“咦?儿子都上幼儿园了。”

“咦?他什么时候就过上这神仙般的日子了?”

你为什么不发朋友圈呢?你又是哪一种人呢?欢迎留言区评论


动容交友


回想在互联网刚刚出现的那几年里,我们格外热衷于发说说,微博,写博客,而现在开始有不少人已经疲于在网络上进行表达,比如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他们也许对着屏幕发呆已经无法诉说自己。是什么使我们失去了表达?

我们觉得,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1. 当网络变成公共空间,我们更加在意自己说过的话

通过发朋友圏来进行自我表达,往往是在我们认为是安全的情境下才会发生:当我们感到诉说的对象、所处的环境都是令人放心的时候,才更容易打开自己。初接触网络时之所以乐于表达,也正是因为那时的网络还是一个匿名性、私密性很高的场所,我们能够借此逃离现实,安全地表达自己。

但变化已经悄悄发生:网络从一个相对私密、封闭的空间,变成了比三次元世界更加开放、透明的公共空间。我们在朋友圈的一举一动,其实都是备受“监视”的。在网络上,我们可以人肉搜索一个人。有时,一张图片、一段文字可能带来的风险,甚于一场几百人规模的公开演讲。

2. 网络上美化过的自我让真实自我无处安放

社交网络和一系列工具的发展,纵容了我们每个人的脆弱和退缩,使我们越来越远离真实的人际关系。

现代化的工具为我们提供了安全的藏身之所,帮助我们避免“暴露弱点”。美图软件已经足够发达并且成为许多人的标配,你可以很方便地展现一个美化过的“虚拟自我”;我们有充分的工具帮助,使我们在朋友圈里展示 出“别人喜欢看到”的样子。

也许在塑造一个美化过的自我时,人们可以收获一些当下的快感。但这样的快感和对真实自己的满足感是截然不同的。快感会在人们必须面对真实自我的时候消失殆尽。甚至会进一步提醒,他们的真实的自己有多让令人失望。

3. 碎片化的网络生活降低了我们表达的欲望

现代人推崇“多任务管理”。十几年前的大学课堂里,学生拿着纸质笔记本听讲;现在的课桌上则摆满了笔记本电脑。一边参加会议,一边查收邮件、回复工作信息也似乎成为司空见惯的行为,仿佛不这么做反而是不够高效的表现。

与此同时,无处不在的推送、弹窗,都有可能在任何时候将我们宝贵的注意力吸引走。比如,在我们工作过程中会被不断弹出的消息所打扰,有时是突然弹出的微信消息,或者是查找资料的时候被其他的新闻吸引了注意。

注意力被切分地四分五裂,表达欲似乎也随之被碎片化了。有时候忽然有想要表达的冲动,也会很快被八卦消息、微信弹窗、app推送打扰。等回过神来,刚刚想要表达的东西似乎已经消失了:想要表达的情绪消失了

也许,失去网络上的表达不失为一件好事情,我们可以有更多的空间探索真实的人际关系,体验或纷扰或宁静的线下生活。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策略性地、适度地使用朋友圈,在某些时候能够帮助我们给一些商业或职业伙伴留下更好的第一印象。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4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