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人寿,平安,都有20年期缴,但19年交的产品,你会去买吗?为什么?

简净轩语


说一个事实,从数据上看,19年、29年交的保险确实有人买,而且大有人在,而且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都在推出这种交费期的功能!

为什么?

因为这个营销方式确实有效啊!

通常,19、29年交费的保险产品的费率,与20、30年交的费率“几乎”一样,之所以这样设置,确实能省一年的保费!折算下来,比20、30年交费的少了接近5%、3%,而且是也有不少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在销售中突出这一点,确实有不少保险消费者很受用。

是套路?不如说是营销技巧,有效地绕过了“折扣、返佣”等监管,实现了“通过让利看上去划算进而快速成交、有效扩大客户群体”的目的,在商言商,无可厚非。

发明创造这种方式的险企,确实聪明,但是这个手法太容易模仿抄袭,也会很快过去、丧失吸引力。

也不要争着抢着标榜自己是第一个推出这种方式的公司或者产品,这只是个噱头。


吴军


由于工作需要每年都会买一份普通的一百或者两百的意外伤害险。去年保险员推荐我买一份365块钱的意外伤害险,前提是我说了我是干什么工作的。保险条款里面的《投保范围》我也是看了一下,很长,看到了我所属的工种。于是就买了。后来意外出了事住院,打保险公司报保险,保险公司说我买的那只是一份交通意外险。工作意外是不报的,我在病床上才仔细阅读条款,投保范围下面没有停顿,没有分段,写的工种不低于几十种,有几百个小字,我这次把投保范围看完了,最后一句话是:以上不在理赔范围。我心里十万个草泥马,被坑了。什么叫投保范围?《投保范围》理所当然应该写可以理赔的项目,条款写了那么长,最后那句最有用的话在第二页上面。不能保你写在《投保范围》里面干嘛?你们说这不是明显想坑人吗?



今生wu缘来生再聚


不请自来

首先,先弄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明明缴费期20年的产品,确19年缴费就可以,任何事情都有他的来由,为什么无缘无故保险公司让你少交一年,大家心里都清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特别商业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所以它是有前提有条件的,这些保险公司的前提和条件是一样的,都必须是同一投保人在买一个同类型的产品,或者和什么年金理财保险一起买才可以享受免第二张保单免一年保费的待遇,说白了就是一种营销方法,刺激消费者消费,做到薄利多销吧。但是事情都有两面性,保险公司增加了业务,那做为消费者的我们有没有好处呢?

第二个问题,你会去买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刚好接上我上面👆的疑问?首先说说对我们的好处,买任何商品的提前就是我们有需求,经济条件允许我们购买两份保险的话,那么这个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少交一年保费,少则几千多则几万,这是真金白银呀,少花钱我们的保障确没有打折不是挺好吗,所以如果是我正好有这样的需求,经济条件也允许我当然会购买

至于选哪家的产品就看自己的实际情况了,三家保险公司不做评价,省的有人喷我[害羞][害羞]




一夜知秋915


答案是不会,你说的这种20年期交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健康险,而现在的这三家公司的健康险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本人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不回去选择。

第一、保险产品责任不具有优势

现在这三家公司的拳头重疾险应该是新华的多倍保,平安的平安福,国寿的国寿福。

新华多倍保:刚上市的时候,确实在市场上掀起一股销售浪潮。但是其他公司后面出的产品,无论是从责任还是从交费都优于此款产品。多倍保癌症可赔付三次,两次癌症之间需要间隔五年,且前一种癌症必须治愈之后才可以赔付下一种癌症。而且轻症和重疾共用保额,轻症赔付完毕之后,相应组别的重疾保险减少,豁免保费必须赔付达到基础保额才可以实现。比较抢眼的地方是前十年的关爱金和6种特定重疾度多赔付。

平安平安福:此款产品饱受诟病,从最早的多发轻症缺失,到后来的捆绑式销售,再到现在的保费较贵。反正是一直被吐槽,在这一点上从未被超越。此款产品采取主险寿险

+提前给付重疾的形式出现,确实不够良心。因为一旦重疾赔付完毕之后,主险的保险金额等额减少甚至为零,如果为零之后,保险合同就终止了。现在来看有点四不像的样子,既包括寿险责任也包括重疾责任,但是保费收的是两个险种的,保额却是共用的。有点收割智商税的嫌疑。现在已经把轻症责任重新做了调整,而且也出现了癌症多次赔付的责任。但是终究是一个单次赔付的产品,且保费确实可以的。

国寿国寿福:此款产品和平安福套路一样,只不过是在今年的时候推出一个国寿臻享版,其实就是少交一年的保险费。其他的槽点也就是相对来说较贵,而且也是和主险共用保额。只不过是费率上较平安良心一点而已。

第二、产品费率不具有竞争优势

由于这三家公司都是成立的时间较早,而且都经历了90年代的高利率产品时代,当年销售的产品出现了高额的利差损,这个窟窿总的补吧。所以他们不会轻易在产品价格上做文章,一直保持就好,毕竟有数百万的营销队伍在哪里,他们既是营销员又是客户,自己购买保险单的能力不容小觑。


同样的市场,同样的保额,市场上有更为有知道的产品,真的没有必要选择这三家公司。就从保费来看,新华的保费是最贵的,因为它有多次赔付。其次是平安,再次是国寿。


老炮建议:选择保险产品不用非得名牌,实用就好。正如有一些公司的营销员所说“我们贵有贵的好处”,我不知道这个好处对于客户来说有什么意义?客户买保险是为了未来发生保险事故之后能够理赔的更多的一些,而不是我买一个名牌的保险面子上光荣。


老炮说财经


我是泰康人寿的,你有什么事可以找我,泰康人寿的险种是任何保险公司比不了的,健康百分百c和惠健康你可以搜一下,轻症60类,独立赔付五次,每次保额的百分之三十,豁免保费,症疾继续有效120类,这俩个险种是任何公司里没有的


栗子先生优秀


这其实就是一个促销活动

目的当然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买

平安的营销做的非常棒的

我记得,去年,有个代理人跟我推过,说两个人买,就可以免首年保费

非常划算、机不可失等等

总之,就是创造一种环境,让你觉得机不可失


买保险,基本的东西要知道

各险种的作用

自己需要哪些保障

这是最基本的两点

很多人都不知道,就迷迷糊糊的买了保险

都是听别人说好

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心里其实一点底都没有


这是非常不好的一种消费习惯

目前国内很多的保险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特别是代理人行业

并非是攻击,就讲点基本的事实

希望,广大代理人朋友,真的用心学习专业知识,给客户带去适合的保险

保险公司对代理人的要求是什么?

是卖出本公司的保险产品

卖的越多就是越优秀的员工

所以,保险公司的奖励驱动必然是围绕这个展开的

至于,卖出的保险是不是适合客户的需求

客户是不是可以买这个保险

这些并非代理人关心的重点


而保险公司的培训内容

也主要是本公司的产品讲解

主要是优势讲解

至于市场地位,处于什么行列

基本都是只讲好的,不讲差的

俗称洗脑


然后更多的是营销知识的培训

就是叫你怎么把保险卖给客户


注意

上面两个基本上就是保险公司培训的重点

其他的基本上很少培训


市场是广阔的

保险公司多得很

保险产品更是丰富的很

各险种的作用

各家保险公司产品的条款差别

优势、不足等等

代理人都不知道

保险公司也不希望他们知道

知道这些对于卖自己公司的产品没有意义

反而会产生质疑


古话说的好,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希望更多的保险代理人能够多学习专业知识

兼听则明

服务好客户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给客户带去更适合的保障

更专业的服务


安心家保


一款保险产品,他就像是做生意一样,假定她们的最终回报率都是一样的情况下,那么就看你购买这个产品的总成本是多少?买保险和买房一样,都属于期交,那么能够免一年交纳,也就意味着你的成本就比较低,反之同样的保额就是你的最终收益,那么你的利润率就比交20年的要高一些。在这里不讨论保障的范围,假定保障范围是一样的情况下。我们购买保险,也就是购买一个商品一样,我们要考虑他的投入产出比评价一款产品性价比高不高?就是要看我们投入的成本,和我们获得的预期收益同样几款产品,我们进行分别比较,就能够看出哪一款产品性价比比较高。


巨匠阅读


哈哈,看来,楼主被一群强大的营销业务员围攻了!

这种19年交的产品,本质上就是降价营销。

销售的是19年这个年限吗?并不是!

销售的仍然是那款产品。你问会不会买?这个问题的本质还是问,会不会买这款产品。

好吧,回归到“会不会买这款产品”的问题上来讨论,我们来聊一下我的答案:

我不会买

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这是公共场合,要是拉个对比表出来,别人底裤都露出来了,多不好意思哈,所以我们不要这么过份。我就告诉你基本的判断方法就好了。

第一,看条款

把你被围攻销售的这几款产品,都在网上搜索打印条款出来,自己看看,病种多少?赔付比例多少?有没有轻症、中症?赔付次数多少?

好产品都是简单易懂的,那些附加一堆东西把你搞得懵逼后,会影响你判断力的产品,就是隐藏的坑货,千万别附加,简单地看主险重疾就行了。

第二,看价格

按同样年龄,同样性别,同样保险期限,同样保额,拉个保费出来,看看费用情况

第三,看销售人员

这个涉及到你的人情和你的识人能力,找到一个好业务,省力不知道多少倍,但遇到个干一年就跑的主,不知道你有多烧钱。

综上,我是说19年交的产品我不会买。

不过,如果是20年期交的,在啥都不变的情况下,降成10年交,我是必须买哈!

你如果想买,就应该找一个对市场上所有产品都熟悉了解的保险中介咨询,不要盲目信一家公司的广告哈。


叨叨叨


1首先纠正下题主,买保险不是看公司牌子大不大,不是看缴费期限,不是看免了什么一年的保费,而是看合同,保险是一门生意,签订的是一个几十年的保险合同,保险公司精算师想的是怎么不用赔,消费者要的是怎么在出现风险的时候能赔偿,这是两方的一个对赌,不是慈善 ,是商业行为,一定要三思后行。货比三家,上百家保险公司的存在就是让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经济实惠的保险,买对不买贵

2买保险是买保障,不是投资理财:现在的保险市场热衷储蓄和理财保险,很多不懂保险的人,本来想买份保障,结果就被误导买了理财返还的保险。表面看自己好像是免费买了份保障 ,有返还,还分红,实际上是把纯保障的重疾保险,里面多加一份两全寿险,多家一份年金储蓄理财险。这样的情况下,同样的保额下,保障被弱化,健康保障变附加保险,理财储蓄的成为主险,你花了两分钱买了一份没有保障的保险。你想要免费的保障,结果多花一笔钱,所谓的投资返还,几十年现金流被锁定,钱贬值不说,分红理财还可能亏损,根本赶不上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速度。免费的也就变成最贵的

3买保险是买保障,要有针对性,现金流规划可以选择年金险,做教育和养老金规划,但那不是投资理财,。让保障归保障,储蓄归储蓄,理财归理财,千万不要混搭,合同变复杂的同时,坑也多。


路人蚁


评价一款产品,购买一款产品,他就像是做生意一样,假定她们的最终回报率都是一样的情况下,那么就看你购买这个产品的总成本是多少?买保险和买房一样,都属于期交,那么能够免一年交纳,也就意味着你的成本就比较低,反之同样的保额就是你的最终收益,那么你的利润率就比交20年的要高一些。在这里不讨论保障的范围,假定保障范围是一样的情况下。我们购买保险,也就是购买一个商品一样,我们要考虑他的投入产出比评价一款产品性价比高不高?就是要看我们投入的成本,和我们获得的预期收益同样几款产品,我们进行分别比较,就能够看出哪一款产品性价比比较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