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其中有什么道理?

鹿塬农事


小区内有许多木桩做成的凳子,有书君每次带着孩子晨跑,都喜欢坐在上面休息一下,这天休息的时间长了一些,一位老奶奶走过来说:“夏不坐木,别在木凳上坐太久了,对身体不好。”

恍惚间,有书君在这位老奶奶身上看到了自己奶奶的影子,多年前,奶奶对着爬上树乘凉、一直不肯下来的有书君大喊:“夏不坐木,冬不坐石,别在树上太久了,你快下来!”

那么“夏不坐木,冬不坐石”这句一直流传至今的俗语,有什么道理呢?

01,“夏不坐木”是因为“夏木”中存在健康隐患

夏不坐木,是说夏天的时候,为了健康着想,不要坐在木头上,尤其不能久坐。这是因为夏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还常常暴雨倾盆,放置在外的木凳、木椅受到露打雨淋,还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从里到外都是湿漉漉的。

在这种情况下,夏日的太阳一晒,木头表面很快就会干燥,但里面的水分却不易蒸发,混合在空气中,就成为很重的湿气。人在上面坐久了,这些湿气就会慢慢的侵入人体,成为中医上所说的阴邪入体,阻气机、损阳气,伤害脾胃、导致消化不良,进而引发皮肤病、痔疮、风湿、关节炎等各类疾病。

另外,夏天有一些虫子,比如毛虫、蜈蚣、蝎子甚至蛇,都喜欢躲在湿冷的木头中,人坐上去,惊动了它们,被吓一跳是小事,最怕的是被它们蛰咬到,危害健康。

02,“冬不坐石”是因为“冬石”易引发疾病

“冬不坐石”就是说冬天不要坐在石头上。这句话有书君深有体会,小时候在农村生活,冬季农闲时节,最喜欢凑到晒太阳的老人身边听他们讲故事,身边没有凳子,就搬块石头坐下。

尽管有暖洋洋的太阳晒在石头上面,但也只能晒暖表面,坐在上面一会儿,就能感觉到石头的冷气顺着厚厚的棉袄棉裤钻进身体中,直往骨头缝里钻,往往是听完一段故事,就被屁股底下的石头冰的浑身冰冷、手指僵硬,要好长时间才能暖过来。

幸好那时候有书君年纪小、活力旺盛,在石头上坐的时间也不长,没有因此留下后遗症。

如果是身体比较弱的人坐在石头上的时间一长,受凉生病,小则感冒一场,重则卧病不起,影响寿命,所以老人们一再强调“冬不坐石”。

03,“夏不坐木,冬不坐石”警示我们要爱惜身体

“夏不坐木,冬不坐石”这句话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得过时,反而对今天的我们有着深深的警示作用。

它提醒我们要爱惜身体,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不要贪图一时的舒适而忽略了健康,比如夏天不要一直呆在空调房里,以免得“空调病”,冬天不要吃太多寒凉的东西,以免寒气入体。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体健康,对我们每个人至关重要。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村教室里都是石桌子,石凳子。北方的冬天,寒风刺骨,又因为烧不起煤,取暖炉子也常常是摆设,所以上课坐在石板凳上,那叫一个冷!那冷气穿过单薄的棉衣棉裤都能渗进去。两个屁股蛋子奔跑一路回家都缓不过劲儿来,用手一摸就是两个冰球!

所以我们对冬天的石头已经有了条件反射!直到现在看到题主的题目,屁股都嗖嗖的冒冷气呢!

“夏不坐木,冬不坐石”这是一句农民群众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就像我们小时候坐冷石板凳的经历一样,因为受过伤害才会刻骨铭心!



夏不坐木

这种感受我们也是有过经历。夏天农村人爱在院子里树下放一些小木凳子,吃饭的时候就可以端出碗来乘凉。如果正好赶上下雨没有拿回屋里的话,那这些小木凳子就会被淋湿。等雨停了你再去坐的时候,就会冷不丁的坐一屁股的水。这些小凳子表面上看着是干的,而其实木头它是具有吸湿性的,坐一屁股的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坐一屁股的水是小事,如果你马上起来透透风也就好了!可是如果你坐不了一屁股水,却只有一股湿气的时候,你更会麻痹地继续坐着。这个时候,湿气就会侵入你的体内,不知不觉中引起你的经络不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痔疮,和一些皮肤病甚至风湿性关节炎!

所以老人们才提醒人们,夏天的时候千万要注意警惕户外的湿木,包括凳子和草地,还有树干等等。



冬不坐石

冬天坐石头的严重性远不止像前面提到的那两个冷屁股蛋子。坐冷石头还会伤及人的根本~肾脏,导致人们的新陈代谢失调,出现泌尿系统疾病,尿频尿急那都是轻的。

综上所述。这句“夏不坐木,冬不坐石”的俗语,意在提醒人们,要从生活细节方面注意养生和保健。

如今,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的生活质量空前提高,夏天和冬天怎么坐?坐什么?仍然都有了很大的选择余地。这样的时刻,这句老话的意义也更加凸显出来了。

其中的道理那就是生活的哲学。谁学会了遵从自然,按四季运行规律办事,懂得自然科学知识,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谁就是生活的赢家!

觉得不错,点个关注,点个赞哦!您也坐过这样的冷板凳和湿木头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感受!


村姑说村事


农村的俗语很多,要么是分析人情世故,要么是总结天气规律,要么是指导田间劳作,还有告知身体保养知识的。这不,“夏不坐木,冬不坐石”就是关于身体保养知识的总结,告诉后人,夏冬季节一些避免招来疾病的注意事项。



下面,我们将这句农村的俗语拆分开来分析,研究。

“夏不坐木”的理解

“夏不坐木”字面上的意思好理解,就是夏天不能够在外面坐上木制的椅子或者长凳或者木头等。那么,为什么不能够坐呢?需要深入了解才行。夏季气候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温高湿。那么,外面木制的凳子椅子时而高温日晒,时而风吹雨淋,变得潮湿,并且暗含一种湿气。人坐在上面,容易被湿气由下而上侵袭身体,导致病害。中医学有句话说的好,“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就是被湿气侵害得病了,治疗起来很麻烦。

所以,为了避免湿气侵害身体,建议夏季不要坐在外面的木制凳子椅子上。



“冬不坐石”的理解

理解了“夏不坐木”,对于“冬不坐石”应该就不难理解了,因为两者都是讲健康养生。冬天的石头冰冷的很,坐上去容易被寒气侵袭,中医学上称之为“阴邪入体”,带来的危害也不可小觑,什么生殖系统感染、前列腺炎等,不得不注意预防。

那么,综合以上分析,对于“夏不坐木,冬不坐石”就容易理解了,是提醒我们,夏天避免湿气侵袭,冬天避免寒气侵袭的注意事项。



好了,以上关于“夏不坐木,冬不坐石”的理解,就分享到此,欢迎分享指导。


终归农村


人的坐立行走,应有所讲究,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优劣。人生世上,应了解认识自然,依自然社会规律办事,如此,才能更好的生活,少生病多寿多快乐幸福。

俗语,夏不生木,冬不坐石,就是强调人坐时要注意的事。木是指生木,石是一般石。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其实,坐要如何坐,坐什么都要注意,不然都给自己惹麻烦得不利。夏天的特点是酷热,物体的水分易被蒸发成气,物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气态最易不知不觉中侵入人体。夏天,在我们南方,空气湿气大,水气足,是很易侵人体的,夏不坐木,就要告诫人,在夏炎热之时,不要久坐生木上,因为生木夏天多水分,也易被温热蒸发出来,如果人久坐生木上,被蒸发出的木水气就会直接侵入人体中,使人热湿过盛而致病,木水气又不纯,有的木是有毒的,木水气入人体内,更易使人直接犯病。凡事要适可而止,恰如就好,所以在夏天要注意,夏天不要久坐生木,以防对身体健康不利。

冬天的特点是寒冷,冬天的石头更显冰凉生硬,人于冬天坐石就会感觉更冷,石内是有水气的,人久坐石上,石内水气被蒸发出来就会直接侵入人体,寒气入体过盛,致人寒湿也使易染病,对健康不利。石中有矿物质,有些矿物质对人也是有毒有害的,矿物质随同石内水气入侵人体,就使人更易致病,病情更复杂难治。所以,在大冷的冬天,特别不多寒湿之人就更不要久坐石上了。为自身健康长寿计,就要重视自己的行为做法,别大意,更不要以为那是小事,夏坐坐木,冬坐坐石没有问题的。

人要多学知识,了解自然,培养好自己的良好习性,知道更多一些宜忌,这对自己的生活是会带来不少益处的。





树德汉硕


一直到了今天,连云港和淮安一带的人还会这样说,不听老人言,性命在眼前!

这句话意思是说,老年人很多经验,就是到了今天还是有用的。当然,有些事情,绝对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今天咱们讨论的这个话题,农村有句俗话,夏不坐木,冬不坐石,这句话不仅过去的农村,就是城里的老人也会这样说,这是很有道理的!

夏不坐木,冬不坐石,要知道这两样物件不是放在屋里。过去的人们,生活还是比较艰苦的,一年到头在外边,活动时间还是很长的。

一个人在一天之中,除了在劳动时,其他很多时间,他是要坐下来。过去的条件下,也不像现在的公园里,有着漂漂亮亮、干干净净的椅子。

人要坐下来,坐在地上是很不舒服,因为坐下来、爬起来不方便,于是看到什么地方有根木头,或者有一块石头,不问三七二十一,一屁股就坐下来。


这就要讲到在农村里的事了,不管是在村子里,还是在村子外,木头和石头还是比较多的。因此,在什么季节坐什么东西,这还是要讲点规矩的。

夏天的木头,在外边风吹雨打,上面容易长植物霉菌,另外还可能有动物的粪便和分泌物等。如果一个人坐在上面,你就是用东西擦一擦,也是擦不干净。

在外边木头上,会长着很多的霉菌。不一定是有毒的霉菌,就是无毒也是不行的。霉菌一旦沾到了人的身上,轻则会让身上皮肤痒痒,重者会引起人的皮肤病!

冬天的石头,由于一天到晚在外面,它的温度是非常低的。不要看河里的水会结冰,其实石头的温度也高不到什么地方。

如果一个人一屁股坐下去,过去人们穿的衣服很少,石头会让人体感到极不舒服。这对于年龄大的,或者身体抵抗力的人来说,如果经常去坐,起码会让它的关节引起毛病!

人们常会说,习惯成自然。如果一个人到外面,坐在什么东西上都不讲究,我身体好着呢。天长日久、潜移默化,你说说看,这个人不得毛病,谁又会去得毛病呢?

感谢您对九文天下三农问答的关注与支持,欢迎您评论留言!谢谢!

.


九文天下


其实这句话并不是农村俗语说,而是古人经过长期的宝贵生活经验得出来的养生智慧。以前我是不太理解的,觉得已经穿了裤子有隔热物,为什么冬天的时候不能坐石头?夏天的时候不能坐到木头上?来北方后我才知道,这是生活的基本常识。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外出时很多老人带小孩都会给小孩准备一个屁垫垫,既使冬天开了暖气,老师都会让家长准备一个屁垫垫,带到学校放在椅上坐着,就是怕寒入体内,这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冬不坐石”就是说冬天千万不要直接坐在户外的大石头上,石头在冬天的时候十分的冰凉,寒气会侵入身体,造成阳气受损。“夏不坐木”就是说夏天不要坐在木头上,夏季虽然温度高,但是夏天雨多,气温也高,湿度也大,表面看起来是干燥的,但湿气特别重。坐久了可能会诱发皮肤病什么的。当然有些人可能肯定会说没有那么玄乎,偶尔的坐坐么没有什么的,况且现在很多年轻人冬天的时候都穿短裤子露脚踝,最终还是会导致寒气进入体内,引发关节疼痛,风湿病等,只是年龄大的时候才会体现出来。又有人说,韩国人和日本人,他们冬天的时候,连袜子都不穿的,冬天小孩都只穿短裙短裤,这是他们的长期以来活习惯,与地域还是有个很大的关系的。

这句俗语,在我们东方女人坐月子的时候家里的老人一般会再三叮嘱要穿袜子要戴帽子,要穿长衣服等等。虽是俗语,但经过古人的长期生活累积累所得的。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还是要注意点,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而行。


阳光彩虹小白龙


农村俗语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其中有什么道理?



农村人虽然文化水平有限,但是他们生活经验丰富,根据经验总结出来很多俗语老话,这些俗语老话都能简明扼要的表达一种观点,说明一个道理。今天我们不说其它的,就来说说农村俗语:夏不坐木,冬不坐石,这句话有什么道理。

夏不坐木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夏天不要坐在木头上,因为夏天高温,木头被太阳晒得发烫,人如果坐在发烫的木头上,那种滋味可想而知;夏季多雨潮湿,木头经过日晒雨淋,就会发霉滋生细菌,并且会腐朽,如果坐上去细菌和湿气容易入侵体内,引起疾病。同时坐在朽木上也不安全,万一朽木承受不了人体重量,突然断裂,人就会摔下来,所以说夏天不要去坐木头。

冬不坐石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冬天不要坐在石头上。众所周知,冬天的石头特别的凉,如果冬天坐在石头上,就会受凉感冒,所以冬天不要坐在石头上。

夏不坐木,冬不坐石,这句谚语是农民生活经验的总结,虽然时代不同了,但这句话并不过时,在如今农村的生活中依然适用。


豫南小平


一年有四个季节,而夏季跟冬季是比较极端的季节,天气上一个偏热,一个偏冷,人们在做一些事情时也是比较讲究适不适宜的,像农村俗语“夏不坐木,冬不坐石”说的是休闲时,夏天不要坐在户外的木椅上包括坐树下坐树上,冬天不要坐在户外的石块上,会对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什么这样说,有什么道理?

夏不坐木

现在6月份了,正是夏天,白天最高温超过30度,特别的热,而在农村的屋外经常会看到有木椅、木墩放置在院子里树荫下,平时人们喜欢坐在那里乘凉,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过这样舒适的地方不单是人喜欢坐,一些虫也喜欢,这样会对人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为夏天的天气太热了,地上的泥土被晒得发烫,而木是吸水的,就算是干的木块在夏天相对石头、泥地也会更凉快些,一些虫就喜欢藏在木块下乘凉;像乡居小菜自己院子里放置的一些木头,翻开我就发现下面藏有百足虫、蜈蚣、蟋蟀、壁虎等小虫。

而像树上虫子更多,如臭屁虫、蚊子、毛毛虫甚至蛇,你爬到树上去坐是阴凉了,但是容易被虫咬伤,而要是在树下坐的话,树上的虫掉到你身上咬你也很痒、疼的,乡居小菜在亲戚家树下乘凉就经历过,后面再也不敢在树下坐着乘凉了。

冬不坐石

相对炎热的夏天,冬天就显得特别的冷了,各种动物也要冬眠了,而像石块下就是一些虫子喜欢藏身的地方,因为那里更暖和;小时候跟村里的小孩子翻一些大石块,下面除了有蚯蚓,还有蜈蚣、癞蛤蟆甚至蛇等动物,虽说冬天那些动物不够天热时活跃,然而你坐在那里待上一会儿弄出声响,万一遇到那虫子出来溜达咬你腿脚呢。

再说了,冬天除了冷,风也是特别大的,显得更是冰冷,而户外的石块更是冷,坐在上面冷冰冰的从养生方面来说确实不够好,寒气太重,吸入皮肤里容易着凉的,若是体寒的人坐着对身体更不利;以前冬天的时候去公园玩,就在大石头上坐过,隔着两条裤子,还是能感觉到那种冰凉,后面坐在木椅上感觉舒适多了。

那现在的人们还讲究“夏不坐木,冬不坐石”吗?

其实有讲究的,也有不讲究的,像在海边农村这边我就发现有不少户喜欢在树下乘凉的,还弄木质的椅子坐,夏季有时候经常下雨淋,木椅都有些长霉了,而树上有虫掉下来被咬过,但那些人还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照样在树下乘凉,用他们的话说,又不经常被咬,怕什么;而像有些人的话则是在房子前面搭个遮阳棚乘凉、吃东西,而不是在树下。

要说冬天坐石块上,有些人也是不讲究的,而有些人也是不坐的,像老家那边村头榕树下的石块,冬天也有人坐在那里聊天,而一般都是男士坐;像我妈妈比较怕冷,体寒的,是不坐的,走过那里,跟人闲聊一会儿一般也就站着。


乡居小菜


农村很多老俗话都有深刻的道理,都是前人经验的结晶。那么老俗话夏不坐木,冬不坐石,又有什么大道理呢?我们来具体聊一聊!

夏不坐木

夏不坐木,字面的意思就是夏天不坐在木头上,那么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呢?其实这句话在现在依然适用!


夏天天气很热,很多在农村生活的人都知道,在空气中暴晒的木头,吸热非常快,坐上去以后,能明显感觉到热!而这些木头如果经历了大雨淋湿,就会含有很多水分,遭受高温暴晒以后,木头上就会有大量的湿气向外散发,这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话,如果这时候人坐在上面,对于臀部来说,会遭受湿气侵扰,甚至会引发关节炎等,不利于于健康。

冬不坐石

冬不坐石,冬天不在石头上坐,这句话在现代适用度还是很高,因为冬天石头吸热能力弱,同时随着石头上水分的蒸发,也会带走热量,所以特别冰凉,而人坐在石头上,容易受寒气侵入,不利于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转,容易诱发一些疾病!




一句看似简单的话,但却是一种养生保健的好方法,由此可见,我国古人的睿智,以及善于总结的特性!


植保小贴士


农村有句俗语:夏不坐木,冬不坐不石蕴含着科学养生道理。

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雨水旺盛气温较高再加上木材质地较松软水气含量高,木质又是热的不良导体。如果坐在上面,湿气就很容易入侵体内。还有就是容易诱发痔疮等,这些都和湿气重热量又不容散开息息相关。

冬天是万收臧的季节,冬季雨水减少气候干燥气温寒冷。石头又是热的良导体,如果人坐在上面,身体的热量很快被吸走。这也是中医上所讲的邪气侵入体内带走了体内阳气打破了体内的邪正平衡很容易染病。医学已证明人体每下降1度体内的免疫系统将降低原来的三份之一所以在冬天要保护体温扶正固本,避免染病。由此冬天还是坐那些能保温的凳子较好。

综上所述农村的有些俗语还是很有科学养生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