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苏30战机生产线,为什么不生产更多苏30而买美国战机?

mic神


说好听点叫做生产线,说直接点,印度所谓的苏30战斗机的生产线就是一个组装车间,俄罗斯首先把苏30重要的零部件生产出来,然后运到印度组装成整机!



这样就导致印度的苏30战斗机生产线想要生产多少,并不是印度自己决定的,而且俄罗斯给了多少架苏30战斗机的零部件,能组装多少架战斗机就是多少架战斗机,印度给了多少钱,俄罗斯发多少能苏30战斗机的货。

当然这里面某些不重要的零部件,也可以由印度自己生产,但是都没有技术含量的,就算印度自己生产再多,也组装不了成战斗机,苏30最重要的发动机等部件,只有俄罗斯能生产,或者也是把发动机部件都生产好,送到印度组装。


那么为什么印度费劲力气把苏30战斗机搞到印度来组装呢,这样成本不更大嘛?其实印度就是想要学习技术,想要学习和积累制造战斗机的先进经验。

我们知道,印度的军用航空工业实力一般,和世界主要大国比起来,差别不是一点点。比如印度国产的光辉战斗机,研制几十年,到目前为止,还是问题百出,所以印度需要学习它国先进战斗机的制造经验,而俄罗斯的战斗机的制造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印度自然可以学习。


但是印度还是水平有限,俄罗斯就是把苏30战斗机全套的图纸给印度,印度还是无法自己制造苏30战斗机。其实不光印度制造战斗机不行,就是组装和维修战斗机,印度航空公司技术也差,导致组装和维修的战斗机坠毁率特别高,甚至某些航空公司修什么摔什么。

所以印度需要学习先进战斗机的制造经验,印度除了想从俄罗斯学习,还想学习美国的战斗机制造经验,毕竟美国的战斗机制造水平,总体来说,比俄罗斯还要高一些。所以印度想要进口美国的F16战斗机,同样也要求在国内建立F16的生产线,让美国提供技术,不过这些都是有代价的,那就是高昂的合同价格。


综合来说,就是印度航空工业实力有限,只能进口战斗机,且通过建立国内生产线学习技术,生产多少,还是对方说了算。


资讯所长


所谓的印度国产苏30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自主,它的生产受到俄罗斯意志的制约并不是印度真正想要的国产武器。

印度有苏30生产线,但不代表它能无限制的生产战斗机,印度生产苏30需要俄罗斯授权并提供关键的技术设备,说白了,这些生产线只是为印度提供了部分工作岗位而已!其薄弱的军工能力并不足以消化吸相关技术。印度在筹建国产的光辉HAL战机时,就需要法国帮助另外采购设备建立新的生产线,可见它本身没有任何基础工业支持高端装备的生产工作。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俄罗斯对印度的绝对优惠,只要它还想继续生产苏30俄罗斯就一定大力支持!廉价提供发动机和材料给印度是绝对没有阻碍的!印度苏30越多,俄罗斯赚取的后续维护费用就越多。那么为什么印度不愿意采购俄罗斯的材料和部件,继续组装生产苏30战斗机呢?原因再简单不过了,因为印度想摆脱对俄罗斯装备的依赖!对于没有军工自主能力的国家来说,装备渠道多元化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关键。历史上,俄罗斯利用印度仅能从自己家获得装备的短板没少坑它。


印度吃够了装备受制于人的苦,下决心自主化,在国产武器不给力的情况下,它更希望用多元化降低对国外军火的依赖,这是采购美国战机的主要原因。

比如大家熟知的维克拉马迪亚号航母,就说明装备严重依赖俄罗斯一家不是好事。这艘航母原本白送给印度,原本达成的舰体改装和舰载机购买合同总金额15亿美元,其中舰体部分的整修重建将耗资9.7亿美元,其余5.3亿美元用于舰载机的购置,这个价格本身就不便宜,但是实际运作过程中俄罗斯又不断涨价。最终交付时的改装费用涨到约23亿美元;工程期限也从52个月延长到115个月,这让印度清醒的认识到依赖俄罗斯不是好事。


更要命的是,航母入住印度后还麻烦不断,很多工程细节的技术不过关,比如印度接手航母在试航过程中,刚加速到29.6节的极限航速锅炉就报废了!8个锅炉就剩下1个能用,这些老式的KVG-3型锅炉本就是苏联时代的产品,当维克拉马迪亚号还在俄罗斯海军服役之时,这些不可靠的锅炉就经常出问题,导致航母窝趴了十几年并转卖给印度。在改造过程中,俄罗斯新设计了配备“电液综合控制系统”的现代化锅炉,当然了,这些新鲜玩意的研发、实验和重建生产线都要印度人买单!再加上航母舰体的大拆大建,整个改装工程给人的感觉就是新建了一艘航母,印度媒体公开讽刺称:我们花钱让俄罗斯重温了一遍航母生产功课”。


除此之外,俄罗斯造船业也并没有借助印度的资金起死回生,它们没能为维克拉马迪亚号生产出合格的设备,更像是草草了事。印度人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维克拉马迪亚号的好多部件质量低劣,无法满足使用需要必须进行改装替换。迄今为止印度科钦造船厂已经进行了2次大改,仅仅是2018年的第二次改装就更换了推进系统25个轴承中的16个,耗资6.64亿美元!也就是说印度在维克拉马迪亚号上花费的钱足够买一艘美国航母了,这个经历让印度迫切的想要摆脱俄制武器。


维克拉马迪亚号的舰载机问题直接改变了印度军方对俄制战机的印象,米格29K的糟糕不仅让印度海军下决心寻找替代品,也让印度陆基空军心存芥蒂,这给西方战机进入印度提供了可能。

同时,俄罗斯改装出来的航母能选择的舰载机非常有限,印度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给奄奄一息的米格公司,让它去重启米格29K舰载机的生产线,并完成搁置了几十年的研发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原本定价5.3亿美元,但截止到目前印度实际的投资已经超过20亿美元。但是高价买回来的战机妥善率却不足60%,尤其是糟糕的发动机设备最让印度头痛,根据去年11月份的印度媒体消息,约有40台米格29K的发动机不能工作。为此,印度海军大将苏尼尔·兰巴专程前往俄罗斯交涉,希望获得厂家帮助,将米格29K的妥善率提高到80%的水平。


对俄罗斯装备失望透顶的印度海军,在2017年发出替代米格29K的新舰载机采购招标,预计花费150亿美元购买57架新型舰载机。其摆脱俄罗斯装备限制的决心终于出现。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等西方国家乘虚而入,希望把俄罗斯重要的军火贸易伙伴抢到自己手里,打击俄罗斯的军火出口经济。为了把米格29K舰载机挤出印度,美国提出了国际版F-18超级大黄蜂、法国则表示可以提供阵风M,但是这些舰载机都因为体型过大无法登上维克拉马迪亚号,于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趁机提出让光辉HAL上舰的计划。


舰载版光辉的出现有给印度轻型战机采购计划带来阻力,军方看不上光辉,又被政府逼着购买,左右为难之际让整个武器采购项目一拖再拖,至今都没有进展。

但是,光辉战机的糟糕程度比米格29K有过之无不及,左右为难的印度海军至今未能如愿以偿的获得新型舰载机。但是印度空军摆脱俄军装备体系的决心同样吓到了俄罗斯高层。由于36架阵风战机不能满足126架轻型战斗机采购计划的需要,印度公开重新招标。普京连忙前往印度游说其高层购买米格35,并承诺可以顺带提供对米格29K的维护服务,希望能留住这个重要的军火市场。但美国等西方国家也不肯善罢甘休,瑞典的鹰师、美国的F-16同时与米格35展开竞争。


美国看到了印度急于拥有国产战机的用心,提出将F-16生产线转移到印度,这种售卖措施其实和俄罗斯转移苏30生产线的手段是一样的,正中印度的下怀,目前印度国内的F-16生产线也已经全面启动,不排除获得126架轻型战机采购合同的可能。但是,采购全新的武器系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2019年年初连续坠毁8架战机的印度空军到了装备紧缺的地步,不能再犹豫也不能再等待,先引进一批廉价的俄制装备是很好的选择。

最新的印度装备购买动态说明,它想跳出俄制装备的圈子恐怕没那么容易。

根据经济时报的消息,印度突然下单购买21架米格29战机,而且还是苏联时代未完成的半成品,零部件封存了大约30年!虽然机身老旧但可以通过升级弥补,更重要的是这首烂尾工程机的价格非常便宜,仅仅相当于阵风的五分之一;与此同时,印度又提出购买零部件继续组装18架苏30MKI,扩大主力机型的规模,这释放出了一种让俄罗斯欣喜若狂的信号,转了一圈的印度有可能重回俄罗斯的怀抱。


兵器世界


印度在俄罗斯的授权下生产苏30战斗机,看似是印度自主生产,实际上印度只是生产了一个空壳,其发动机,杭电系统,武器系统,电子战系统四大装备都取自于俄罗斯,并且印度只是组装其质量都不过关,经常摔毁。印度经常抱怨俄罗斯苏30战机配件质量不过关,可经俄专家仔细检查过认为配件质量没有任何问题,而是印度生产组装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要求进行,并且怀疑印度工人的素质和工厂的技术配套设施对生产苏30战机的能力。为什么俄罗斯原装苏30没有任何问题而到了印度组装的产品就有问题了。

另一方面,中美和亚太多国的四代机都服役了,将来就是以四代机为主的局面,而印度的四代机计划却遥遥无期,虽说与俄罗斯合作研制苏57战机,由于俄罗斯不愿意转让其核心技术和严重怀疑苏57的隐身能力,印度退出了该计划,虽然后来又表示要引进苏57但其态度却模棱两可不明确。

近年来印度所装备的武器都是万国牌,这也是印度外教特点的体现,印度是一个不结盟的国家,她不会与任何一个国家结成可靠的联盟,而是游走与国际社会之间以求得最大的国家利益。特别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提出,印度似乎成了香饽饽,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和拉拢,严重冲击了她与俄罗斯的传统关系,引起俄罗斯的严重不满。西方和美国答应要授与印度先进武器特别是战机方面,有法国的阵风,美国的f16生产线,而印度所寄望的f35缺遥遥无期。印度基于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国家武器安全战略,引进西方国家的武器水到渠成。虽然为了对抗巴基斯坦以天价引进了法国的阵风战斗机,但是印度缺似非常愿意。但她的四代机计划恐怕最终还得依靠俄罗斯。

这也说明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特别是武器系统方面问题)是多么可悲可怕的事情。






小号哥


首先来说一点:到目前为止,印度空军那114架战斗机的招标工作正在进行中——还没有最终结果。参与投标的都是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第三代战斗机的改进型,包括:美国洛马公司的F-16最新改进型号(印度版称为F-21)和波音公司的F/A-18E/F,欧洲的台风、阵风战机,俄罗斯的苏-35、米格-35,瑞典的JAS-39鹰狮。实际上,印度想要的是一款中型战斗机,但谁都想得到这笔“军购大单”,因此连俄罗斯的苏-35也跑来凑热闹了。

印度新战机的换装工作已经拖了有十多年了,这次结果会如何?还真就不好说。美国的洛马、波音公司给出的条件确实非常“诱人”,看上去中标的可能性很大。不过,印度的要求也很“苛刻”,尤其是更看重性价比,比如:高性能、低成本、在印度生产。每架4500万美元的生产成本,就此一点已经让洛马、波音无利可图了,85%的战机需在印度生产更是让两大军火商“头大”。再加上竞争比较激烈,美国是否能够获得印度的这笔采购合同,尚未可知!
一排苏30MKI与一架米格21

其次一点:此次招标的这114架是中型战斗机,与苏-30MKI的生产数量没有任何的必然联系。重、中型战机间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两者的作战目标以及执行的任务也不相同,不存在着彼此替换的问题。也就是说:此次招标的战斗机与苏-30MKI并不矛盾。实际上,这是印度空军在向世界空军强国看齐——“高低搭配”(或者说是“重、中搭配”)是空军发展的必然趋势,如美、俄、中等国走的都是这条路。中型机的采购费用以及维护、使用的成本都远低于重型机,更适于大规模装备。
阵风

重型机的优势在航程、作战半径、性能等方面,但造价太大。举个例子来说,俄罗斯生产的苏-35,外销的单价为8500万美元,而一架同等技术的中型机的价格在5000万美元左右。如枭龙这样的轻型机的价格更低,单价3500万美元。这还只是采购成本,重型机的维护、使用成本都远高于中型机。因此,即便是军费已超7000亿美元的美国,也不得不采用“高低搭配”的方式,以降低开支。实际上,中型机无法替代重型机的地位,而重型机也不可能替代中型机——在可预见的未来,还不会出现“万金油”型的战斗机。
印度国产的LCA


,因问题多多而不遭空军待见

也就是说:无论美国能否获得印度的战机合同,这与印度是否会继续生产苏-30MKI都没有关系,除非印度打算从美国购买F-15战斗机。至于很多中小国家的空军只装备了一种战机,那是因为这些国家受各种因素限制而无法装备其它战机。印度目前还没有购买美国的战机,只能说是其计划之一。印度为什么不生产更多的苏-30MKI?答案只有一个:印度仍在继续生产苏-30MKI。到目前为止,印度已经装备了250多架苏30-MKI,后续还要再生产50架左右。

印度空军现在想要购买的是如F-16、阵风、米格-29这样的中型战斗机,而不是如苏-30MKI、苏-35这样的重型机。俄罗斯把苏-35也拿了出来参与投标,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俄罗斯人够任性!印度空军计划装备的战斗机总数为750多架,也就是够装备42个中队,但目前只组建了31个中队。如果苏30-MKI最终的装备数量达300架,那么中型战机就会有约450架。印度空军的缺口显而易见,这还没算上等着退役的米格-21、美洲虎等战机——这是块大蛋糕!

对于印度“国产”的苏-30MKI,印度没有自主权,并不是“想要生产多少架,就能生产多少”的!印度从俄罗斯引进了苏-30MKI战斗机的许可证进行生产,它的生产数量受双方当初签订的合同限制。实际上,若想生产更多的苏-30MKI战机,不仅需要得到俄罗斯的授权,而且俄罗斯还得为其提供几乎所有的各种零部件——印度的苏-30MKI生产线实际上只具备组装的能力。不过,俄罗斯确实很愿意印度能够生产更多的苏-30MKI,而且会全力支持,但前提是:印度得掏钱!对印度来说,外购武器装备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



儒道之主


纸上的宣仔,为您解答。

其实今年年初的印巴空战已经告诉大家答案了。。。Su0-30mki这款战机太差劲了,难堪重任。印度人自己心里也很清楚它的斤两。本来Su-30mki作为一款多用途战机,对地攻击应该是他的强项,结果呢?越境轰炸巴基斯坦的任务居然还是幻影2000干的,要知道幻影2000并不以对地见长。然而事实就是如此,不仅是对地攻击,还是随后的空战,Su-30mki表现都差强人意,完全没有出现占优的态势,反而被巴基斯坦的枭龙和F-16打的灰头土脸,甚至极有可能在作战中被击落了一架。

这主要是因为这款战机的雷达航电已经比较落后。从印巴空战的实际表现看,它的无源相控阵雷N011M肯定没有宣称的200公里探测距离那么好;加上印度斯坦的维护保养能力差。。。Su-30mki的妥善率怕是惨不忍睹,虽然印度已经生产了200多架,但是能动弹的不多。

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Su-30mki的对地攻击能力不足。纸面上,Su-30mki可以发射大量俄制激光制导炸弹,其中包括KAB500KR 500kg级电视制导炸弹、KAB500L 500kg、KAB1500L 1500kg级激光制导炸弹。然而实际呢?在今年2月的印巴冲突后也开始为Su-30mki配备当时幻影2000使用的以色列SPICE-2000炸弹,配备以色列LITENING吊舱。

幻影2000配备的SPCIE2000激光制导炸弹


以上事实,说明俄制的激光制导炸弹系统实在烂的没法用。当年我国引入Su-30mkk的时候,俄罗斯都还没有一款激光吊舱,说明这方面俄罗斯起步很晚,而苏-30自带的OLS-30激光测距仪工作距离只有3.5公里。。。这就是个笑话。这么个距离几乎等于凌空轰炸,战机这么玩不是自杀么?这还只是说激光制导炸弹,其他类型的制导炸弹就更不用提了。当年我国被逼的没办法,只能自己研究激光吊舱,测距能力也在15公里以上,虽然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差了不少,但是好歹歼10,歼轰-7,强-5都能用了。

我国国产激光吊舱,下面那个是最新研制给歼16配备的鹰隼III,号称国产“狙击手”吊舱。在战机的对地攻击能力上,我国都已经甩了俄罗斯不止一条街了


这还说的只是激光制导武器,还没说别的对地弹药呢。而如果引进了F-16和配套武器系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因为F-16研制之初的定位就是一款对地机,F-15负责空优,F-16负责舔地。F-16能提供的对地能力,除了激光制导炸弹外,还有JDAM联合直接攻击制导炸弹,AGM-154 JOSW(防区外打击武器),从250磅到2000磅各种制导炸弹和导弹应有尽有。获得一个F-16就是获得整个打击体系,比Su-30强太多了。所以,恭喜三哥,摸索了这么多年,终于找对了一款正确的武器!

F-16的对地打击武器,各种级别的应有尽有


纸上的宣仔


额,三哥买武器一直都是很喜欢买生产线的,比如前两年像美国买的145门M777超轻型榴弹炮,只有其中25门是美国生产交付给印度的,剩下的120门将会在印度境内建设一条生产线,由印度自己组装生产,其实吧,这些所谓的生产线仅仅是组装线而已,也就是把主要的零部件买回国内自己组装,你让他自己生成甚至是仿制,印度目前还有没有这个能力,毕竟三哥军工能力的底子摆在那里,基础太差了,军事武器的制造需要完善的工业体系支撑,而印度在整体上还不具备这个能力,只能东拼西凑(当然,东拼西凑这个能力也不是谁都有的)!

▲印度的苏-30生产线

至于引进各种战机的生产线,或者说组装线,印度在上个世纪70代就开了先河了,从一开始的“美洲虎”,到80年代搞来的米格-27,然后是现在的苏-30生产线,如上图,在印度的苏-30生产车间,其实在2016年的时候,印度是打算引进美国F-16战机生产线的,然而,还是像前面说的那样,印度引进的仅仅是组装线,就拿苏-30来说,发动机、机载电子设备和机身关键部位合金材料要从俄罗斯进口,除此之外像Targeting pods(瞄准吊舱)、ECM(发动机控制模块)等是来自以色列,也就是说,印度并不能完全自主的生产苏-30,这样一来导致的后果是什么呢?

后果就是贵,印度如果要自产苏-30,先不管产量有多大(据说年产量感人),但是价钱上三哥就要先放放血,看上图,自己国产的造价比直接进口多出了2200万美金,所以,印度空军如果想要换装自己的空军装备,在产量跟不上、价钱又太贵的情况下,考虑重新进口一款战机也是不错的选择,还有一点,进入新世纪以来,印度空军的换代计划追求的是一款中型战斗机,从法国的“阵风”,到毛子的米格-25,再到后面想引进的老美的F-16,都在印度空军的考虑范围!

也就是说,不管印度有没有苏-30的生产线,他们现在都是迫切需要一款中型战斗机,这款战斗机来源于哪里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印度能不能拿到生产线以及是否技术性能是否满足空军要求,因此,印度引进西方战机跟苏-30的生产线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仅仅是自身需求的问题,当然了,苏-30的成本以及产量也是让印度空军考虑一款中型战机的原因之一!


哨兵ZH


实际上现在印度并没有确定一定就会采购美国战斗机。印度空军目前一共拥有247架苏-30MKI战机,未来两年内还要再接收25架,那时印度空军拥有的苏-30MKI总量将达到272架。基本上已经成为印度空军绝对的主力机型。

但是即使有这么多苏-30MKI,印度空军的战机中队依然降到了31个,而不是希望中的42个。主要因为印度还有老旧的米格-21与米格-27战机在役。

印度知道自己的战机太少,因此一直在不断的招标新战机。当然,其国内繁琐复杂天天扯屁的采购程序加上本国航空工业严重不给力,导致新战机的采购计划一直被拖后。不光新型战机的采购过度被拖累,国产LCA战机的量产计划也遥遥无期。

也就是鉴于这些问题,才有了印度自己有苏-30那么为啥不多生产点?起码时间上有优势。但是对于印度来说,一方面他们不喜欢武器装备被一家独大,必须有不同的选择。在采购中也一样,如果只有2个厂家招标的话,即使产品很满意,印度也不会买必须多增加几个厂家一起来才够热闹,才会下单采购。这思路也是神了~~~ 另一方面就是苏-30MKI这款重型战机空优能力很不错,但是印度觉得272架的数量已经足够,他们希望更拥有一款多用途能力很强悍的机型。而这是苏-30MKI所不具备的。因此,苏-30很可最终只能止步于272这个数字了。

其实阵风战机就很对印度胃口,可惜的是达索为了不给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背锅,一直不同意让阵风战机在印度本土生产。最终126架战机中只出售了36架。不过也确实按印度斯坦公司的水平,造出来的阵风确实也无法让达索放心,最重要的是印度要求自己造的阵风出了问题,达索要负责。那法国人自然不干~~~你TM搞的事儿怎么锅能给我呢?不如给你成品,出了事我到是可以担着。结果36架是买了,但是花的价钱与之前126架一样,这让印度反对派急眼了,天天弹劾莫迪,这种情况下,新机中阵风就落了下风只能去凑凑海军的热闹了。

至于F-16,起码目前印度是不看好的。一方面因为是巴基斯坦都用了20多年的同型机,另一方面美制F-16不兼容布拉莫斯导弹也是印度很不满意的。毕竟对于印度来说,远程打击力量还是靠空军。毕竟,就算有核导弹一般的局部冲突中也不会没事放着玩~~


陶德中士


这问题其实挺好理解,首先在使用过程中,阿三发现苏三灵并没有纸面数据那么优秀,可以叫苏三不灵,比如,雷达看的远却分辨力不行,推力矢量好用可是喷口寿命短,飞机没有飞火推集成一体,说白了,阿三的空军对这玩意心态复杂。说完了心态问题,聊聊生产,其实阿三的生产与中国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完全不同的地方,相似的就是一开始都是俄罗斯提供零配件,组件,然后过度到自行生产部分零件组件。阿三到目前为止,还是有相当多的部件无法生产,只能由俄罗斯提供,这种情况下,阿三基本就被套住了,想生产,产能不足,采购零配件,组件,部件,资金不足,想改进,可是自己搞不定,要么出大钱让俄罗斯来改,要么就是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采购其他飞机来弥补。这里说几句题外话,有一年去北京的航空博物馆,馆里新进了国产化的歼十一,当时还是框架状态,没有蒙皮的。我很好奇的掀开蒙布看了看,框架上贴了很多静力实验的拉条,框架还是俄语标牌,个人愚见,如果是引进生产,静力实验一般不会做,即便做静力试验,也不会直接用俄罗斯的框架组件来做。按照技术规范图纸做就好了,如果要吃透,自行改进,静力试验是必须的。分析俄罗斯的机身框架也是必须的。我不清楚阿三是如何生产的,但是我很清楚如果搞清楚了每个设计的原因,那么改进也就顺理成章了。我们国家基本可以完全自主生产苏27和苏30,还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改进它,阿三做不到,因为它只是个拖沓成性的组装厂,中印两国航空工业的优劣就不用讨论了。


俺村我最穷之天天喝粥


印度目前并未确定说要买美国战机——哈哈,我们说话就是这么直接、干脆,一针见血。

目前印度是在进行114架中型战机的招标,其中有美国军火商(洛马、波音)参与。参与的不止是美国,还有俄罗斯的苏35、米格35,欧洲的台风战机、阵风战机,瑞典的JAS-39鹰狮战机;美国参与的是F-21战机(F-16的印度改型)和F/A-18E/F。

印度目前已经有200多架苏30MKI,后面还会继续购买部分,但与这个事情基本无关,因为苏30MKI是重型战机。对于规模较大的空军来说,中型机采购、维护和使用成本都比较低,便于降低预算和维持规模,所以几个大国,比如中美俄,都是采用中重搭配的方式。印度空军战机所计划的规模为42个中队,也就是750多架。这个规模,基本是英、法、日等国战机规模的2-3倍,还是算比较大的。所以,印度也是需要大量的中型战机来补充的。

印度本打算采购126架阵风战机,可是,结果大家也知道,缩水成了36架,所以就需要另外采购了。这次的114架采购,印度的要求更高,既要性能好,价格又要很低——生产成本每架不能超过4500万美元,而且85%的战机要在在印度生产等。面对这个大单,美国的洛马和波音十分积极,纷纷向印度进行各种许诺。而俄罗斯为了争夺似乎也放下了脸皮——为何这么说呢,你看前文,苏35都参与进来了,苏35是中型机吗?俄罗斯说是就是!

俄罗斯想要获得订单,自己以前的一些毛病还是要改改的。比如,他战机是比较便宜,但是售后的配件、服务啥的并不便宜,而且还会越来越贵,还经常不及时。这会造成购买国机群维护困难,出勤率变低。所以,我国基本都努力自己维修;印度也想,就是能力不足。


晨曦谈兵


印度的军购实在是令全世界羡慕,首先能左右逢源,东西方作战飞机随便买,既有俄罗斯的SU-30MKI,MIG-35,还有法国的幻影2000,还能纠结阵风,英国的美洲虎也在继续服役,现在对美制军用飞机也用的有滋有味,C-130,C-17,P-8都被印度收入囊中,F-16的生产线也很可能转移到印度。而且印度还能负担得起这些采购项目,不像很多小国也想买但确实买得起。这和集邮差不多,看到好的就想拿下。


话说SU-30MKI是个非常锻炼人的项目,当年印度决策引进的时候,SU-30MKI完全是个纸面产品,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矢量发动机、三翼面、西方电子设备,把以前俄罗斯那种傻大黑粗的毛病一扫而光。而且建立生产线,组装产品而已,应该也不是那么难。印度人喜滋滋的以为捡到了便宜。谁知事情没那么简单,一架战斗机的各个子系统整合绝非印度这种二流工业基础国家轻易玩的转的,俄罗斯自身对这个项目也是小心翼翼。这使SU-30MKI项目进度严重滞后,资金超支,形成战斗力比计划延迟了很久。


而实战也证明了SU-30MKI并不是那么万能,纸面上很美好的新技术在实用性上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印度再次得益于他左右逢源的政治立场,多次参加有美国等西方国家参加的合成空军演习,在模拟作战中矢量喷口这些玩意稍显花哨,对比美国F-15,F-16这些空优战机在空战中根本占不到什么便宜,甚至传出在SU-30矢量推力系列中最擅长的近距格斗被F-15打的找不到北的传闻。

当然,这可能也和印度飞行员和其空军体系的水平有关。但按印度人的性格,看上去很美好的事物一定要收入囊中,所以意欲采购美国战机不足为奇。而且美国军用飞机在技术上,性能上,甚至长期成本上的先进性都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的。如果能够引进F-16生产线,对美国印度都是看上去双赢的局面,美国可以甩出一个过时型号,榨取最后一桶金。印度能够深入接触西方先进型号,在巨大的F-16机队维护升级上赚笔小钱钱。

所以,印度打算引进美国战机很容易理解,反正虱子多了不愁,多一个系列不算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