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變成500萬:收藏就這樣刺激

【導讀】收藏家財富如何暴漲的?行內有話說:散盡千金換古玉。這話一點沒錯,10年前,閆耀領在一件古玉上的花費就有幾十萬元,現在他手裡的一個唐代玉鴛鴦粉盒,是10年前他花30萬元收來的。去年有人給他出500多萬元,他沒捨得賣。

文博城內不缺高人,有的玩得貴,有的玩得小眾,未來將有兩家收藏館在這兒開業,到時候鎮館級的藏品不少,如何與這些跨越千年甚至億年的珍品結緣?每個藏家那兒都有不少的故事。


30萬變成500萬:收藏就這樣刺激

1,古玉,30萬變500萬

10年前花30萬收藏的一件唐代玉鴛鴦,現在已經漲到500多萬

行內有話說:散盡千金換古玉。這話一點沒錯,10年前,閆耀領在一件古玉上的花費就有幾十萬元,現在他手裡的一個唐代玉鴛鴦粉盒,是10年前他花30萬元收來的。像這樣保存完好的一對很少見,這對鴛鴦一隻長約15公分,尾部也有三四毫米的厚度,中間是空心,看上去精緻極了。他說去年有人給他出500多萬元,他沒捨得賣。

到現在,只要看到一件玉器,閆耀領就能大體知道這件玉器是什麼年代的。但他不太願意講撿漏的故事,儘管這是古玩收藏圈裡圈外最津津樂道的談資。


30萬變成500萬:收藏就這樣刺激

可能玩玉的人很多,但是真正玩古玉的人一定不多。閆耀領說,雖然古玉近10年來一直保持上漲之勢,但是國內古玉市場並不算十分火熱,離制高點還相差甚遠,收藏古玉不失為好的時機。但是,古玉對收藏知識要求很高,現在市面上夏商周時期的古玉已經不可能得到,唐宋時期的也非常罕見,能見到的古玉多數是明清時期的。


30萬變成500萬:收藏就這樣刺激

古代玉器能滿足人們愛好古文化的情感,但因為數量有限,真正懂得古代玉器的人鳳毛麟角。比如,有的收藏者片面追求大器,卻不知道“高古無大器”。漢代之前的玉器多是掛飾件,民間沒有資格擁有,另一方面,宋代之前的人席地而坐,沒有空間放置大件的玉器擺件,自然也不可能有這些大器的傳世,“收藏者如果對歷史不瞭解,用現在的生活去想象古人,就一定沒辦法正確收藏,因此這個市場並不大。”


30萬變成500萬:收藏就這樣刺激

2,民間收藏家,將開小型博物館曬寶

但閆耀領手裡的好東西還真不少,戰國玉璧、漢代樂舞俑在他那兒都能一見。

他入行已經有20多年了,當初太喜歡這行,大學畢業分配的工作都沒要,就開始鑽研古玉,這麼多年,手裡留下不少好東西。

玉器收藏,除了成色、質地、水頭等先天材質條件之外,還有後天的年代、雕工、器形等影響它的附加價值。他喜歡古玉,更多是因為工藝上的美,還有材質的美。以前的工匠,“畢生於一器”,現在的技藝是已經達不到了。很多人認為古玉是“純手工”的,所以“出品”一定粗糙難看,事實上卻恰好相反,漢代以前的玉器是皇家用品,用來彰顯身份之用,所以料好、工細,精氣神是現代無法企及的。


30萬變成500萬:收藏就這樣刺激

正因如此,他對古玉的鑑別也頗有心得。比如,他介紹,現代的工藝多以高速運轉的電機帶動鍍有人造金剛石粉的合金工具鑽磨而為,雖然現代工具效能高,但磨削快,加工時間較短,玉器表面多會起熱幹磨出毛道,線條邊緣會出現崩碴,玉器拋光不均且泛有“賊光”,大弧面上會出現“小坡面”等,問題不一而足。像古代的“遊絲毛雕”這種工藝,他說,自己曾找工廠裡最好的師傅花盡心思也都難以模仿。


30萬變成500萬:收藏就這樣刺激

不久,他在鄭州文博城的古玩鑑藏交流中心即將開業,據他介紹,裡面古玉就有20多件,經濟價值在3000萬元左右,自己多年的珍藏都將集中亮相,讓人們過足眼癮。


注:本站上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不代表小藝書的立場,也不代表小藝書的價值判斷。轉載旨在分享,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