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活着,活着就好

这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到底能有什么价值和意义?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是胆敢不让谁活,必然急眼玩命儿,同时却也明白,最终人人殊途同归都是难免一死。

好好活着,活着就好

这个问题就像“到底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无解。其实,谁都找不到人生的终极意义,更找不到根本的价值。地球已经存在了46亿年,人类仅是瞬间,充其量也就一粒微尘而已。一个人从生到死,也就短短几十年,掐头去尾,真正清醒理性好好做事的时光极为有限。当然,人类繁衍生息代代相传才不至于人种灭亡,单就价值与意义,也经不起更多探究。

随着肉体的消亡,任是天王老子也是一切清零。至于什么精神意识的传承与研究,也许会社会发展,人类发展有些用处,可针对具体某个人也是没什么用处。

我的儿子十二岁时曾经问过我:妈妈,你说这人千辛万苦来到世上,费劲巴拉吃穿拉撒,好不容易长大,上学工作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然后老死,再然后,孩子的孩子也是这么个过程,有时越想越觉得没意思,可要说死,又怎么都不愿肯,还是想要活,不是没意思么,对吧?

儿子小小年纪,这种思考颇有“雪变雨来多麻烦,不如当初就下雨”的消极意味,于是轻松地说道:要知道,思虑太多,上帝就会发笑。既然已来人间,那就好好活着吧!你不妨多想想你爱吃的肉啊,排骨啊,还有喜欢的老师,要好的同学,还有考上大学,美好的恋爱,飞扬的青春,周游世界的梦想,就铁定想要好好活,想去好好努力,想做最好的自己,对吧?其实,有些事不必深究,所有生命都是有生有死,有始有终,咱们只要好好享受整个过程就行了。孩子,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正是好年华,年轻就是财富,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

我知道,孩子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但这种消极不能郁积无心,应该及时疏导。之所以理解孩子,因为自己也曾年少过,也曾有过类似迷茫疑惑,而孩子却还没有老过,还不能完全洞悉生活诸多层面的种种问题。

纵观历史,古今中外历史上,无数风云人物即使跺跺脚,地球都会抖三抖,他们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可随着生命的结束,也是一切归零。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即使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是“俱往矣”只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时却又依然感叹: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季羡林大师说,人生没有意义,也没有价值。贾平凹先生也说,人难免一死,可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为什么有的人让他早点死很不愿意?谁咒骂谁早死都会翻脸,谁不想好好活着?小小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

人之本性,与生俱来喜欢快乐与幸福,并各有自己的快乐方式和幸福定义。有的人喜欢金钱,开豪车住豪宅娶美女;有的人喜欢权利,凌驾众生,改造社会,造福民众;有的人喜欢声名,因而著书立说传于后世;更多人小目标就是夫妻和睦,家庭美满,子女成才……

一旦人生有了目标,生活也就有了盼头儿,并就此埋头苦干不断追求,不达目的不罢休。倘若中途发生了意外,必然深感遗憾,以至于“死不瞑目”。倘若目标如期实现,就更不愿意去死了,想想看,千辛万苦有了回报,成功来之不易,更要好好享受,更希望自己寿比南山福如东海,长命百岁。

其实,活着自有万般美好,却也难免很多不如意。满怀信心却一无所获,总是幻想有生之年发生奇迹,总想看看这个世界到底会是什么样子,从而借口晚点儿离开这个世界。

比如,哪天突然受人欺负,又没能力报仇雪恨,便会寄托老天爷开眼,总是念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并盼着自己多活几年,发誓非要活到亲眼看见仇人遭到惩罚的那天。

所有人都认为,死亡痛苦可怕,因而恐惧,想都不敢想,不知会是怎样的感受。其实,人与万物一样,皆有生死,自然规律,生不可选择,死无可逃避。即使人生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任何价值,但很多人还是意识不到,也根本达不到这种境界,就是稀里糊涂地活着,反正不想死,只能好死不如赖活地活着,谁让他早点死就是天大的仇人。

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也许能够给出答案,富贵失去万贯家财,又失去妻子、女儿、女婿、儿子等所有亲人,年迈时仅有老牛相伴,依然尽力活着。总之,不管你是智者,还是普通人,即使谁也不能理解对方的人生境界,可最大共同点,就是都在尽力活着,都想活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