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死亡,你是恐惧还是坦然面对?

向大呆的呆


我这样的人其实有点偏爱死亡的命题。

几年前看《鬼怪》时,就对那些新颖却又哲学意义浓厚的死亡设定记忆犹新。

没有人能参透死亡,我们总是,或者说只能,从一面去观察它,因为那些到了另一面的人从没回来告诉我们过。

这使得我们对于死亡命题的所有答案都不能证明是对的,幸运的是,也不能证明是错的。

至于我的偏爱,

因为我参不透,所以才苦苦思索,

以期某天它到来的时候我能从容一些。

很小很小的时候,

我也不喜欢祭拜这些事情。

它们繁琐,要我们作揖磕头,还要哭泣。

我到现在也不清楚,什么时候应该连着点四下,什么时候应该抬起头再磕下去。

即使我的姥爷姥姥奶奶爷爷,顺次没有了。

也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了,

我才觉得祭拜是应该的。

现在那个挂着的家谱上,有了我认识的人,有了曾经那么爱我的人,有了期待我长大的人。

姥爷曾经特别希望看到我上大学,

我到现在也特别希望能当面告诉他,

你的外甥女不仅上了大学,还出了国读了博。

其实我也怕再见他,怕他知道这么些年我总惹他的大女儿生气,让她哭了好多好多回。

祭拜就是一种仪式感,让我们表达思念。

或许我们都曾认为它没有用,

但至少,每次祭拜爸爸妈妈都向我们提醒了他们的爸爸妈妈曾经多么爱着他们和我们。

或许,没有提醒的话,我们不会忘掉,

但是我们的孩子呢?

《寻梦环游记》里有这样一个设定:

当所有活着的人完全忘了你的时候,

你会再死一次,这叫forever die。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

如果哪天我死了,除去家人,有谁会哭?

有那么几个人我是自信的,有那么几个人我拿不准,还有好多好多人是我可以确定的:

听到我死,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又得随份子。

人生在世,谁又比谁更无情呢?



稳稳会幸福


面对死亡,是恐惧还是坦然?

这个问题,对一个正常健康、日子过得潇潇洒洒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问题。而对一个饱经沧桑、痛苦的活着、还看不到任何一丝希望的人来说、都不是问题。

上帝不会无缘无故的缔造人类,更不会毫无意义的把男人和女人、闲置在红尘上无所作为。不然千秋三界的天、何来日月同辉?地、何来春夏秋冬?人间、何来欢乐与悲伤?


万物轮转是自然现象,虽然人的生死也是在自然轮回之中,但是,人必竞是有思维能力与做事有方式方法的高级动物。别说恐惧正常的死亡,面对感情的失败和生活中的不顺心事,世上又有几人真正的坦然过?

世界复杂,人们都是试探着迈出每一脚步,红尘艰难,男人、女人都是小心再小心,艰难的在过好每一天。难道这些人不是在恐惧什么吗?其实,这些人坦然的是自己平安无事的还活着。

人到什么地步说什么样的话,若身体健康,生活上过得无忧无虑,这些人敢说不恐惧死亡,还能坦然面对死亡吗?说敢的人除非他是个疯子。当然,对一个完全不能自理的人,或者是一个病魔缠身、求生不能,求死不能的人来说,也许就是到了不恐惧死亡的时候,但绝对不是坦然的去死亡,而是无奈的去选择死的。


唯一糊涂一一知言碎语


记得枕边大智慧里面有一句话,千难万难唯一死。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正是因为释家牟尼佛,看到人类的各种苦难,才一心修行,度大家脱离苦海,得升极乐世界。我看过《苦才是人生》一书,堪布上师著书的背面写着: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社会上各种不平等苦脑着人们,但上天唯一公平的就是死亡这件事。不管你官至多大,也不管你是富有还是贫穷,死神都不会忘记带走任何一个人。所以我们要在有生之年活在当下,并学习庄子对待死亡的态度。提高自己的境界,只要境界达到了,就能正确达观的对待那一天。

我主张进行生前预嘱。给亲人或子女交待自己预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时,家属应该如何处理,让自己有尊严的离去。(原创文/顾作娟)




文化领域创作者飞花娟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在所难免,面对死亡坦然面对,学会放下不要纠结过去的事情,努力向前看,不管以后结果如何努力了就不会后悔也不会遗憾 。








国媛本色音乐


恐惧也好,坦然也罢,终究都会面对。生老病死,所有人都绕不过!

其实,从智人时代开始,人类就有了一个永恒的话题:

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去哪里?

宗教的产生,让人类的生命得以延续(至少在心理层面)。所以,解决了人类归属的人,有了全新的生命的意义,并会为信仰而奋斗。

唯物主义者,将生命看成一个有机体,将意识看成有机体的一种机能。因为有机体会老化、解体,而意识也会随之永远消失,所以,这类人一般是为现实而奋斗。

其实,人类的意识当真是凭空产生的,并凭空消失的吗?

现代科学的发展,或许真有一天解开生命的奥秘,那么,当今的哲学,亦或宗教信仰,都会成为笑谈!

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去哪里?或许有了答案了!

只是,是否我们能等到那一天呢!


文化科学宗教探索者


面对死亡,我坦然接受,

我们农村有句老话,生死有命,富贵由天。就算你再害怕再恐惧死亡,你也还是难逃一死,说不定你越害怕越是死得早,人家都说阎王要你三更死,决不留你到五更。因此,你还不如看开点看淡点,一切顺其自然,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活在当下,乐在当下,谁都不知道死亡和明天哪个先来。只要能看到明天的日出,就决不辜负美好的今天。

人都有一死,那就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当死亡来临时,也欣然接受。


缘生缘灭


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可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想生而不原意死,这是对待死亡的不正确态度。

人到老年往往都恐惧死亡,我想这是不了解死亡所致。

加强和进行死亡教育。让人们认识和了解死亡,我们就会坦然面对。

我的书籍《死后的世界》(或《认识死亡》即将在今日头条连载,感兴趣的朋友可关注。


量子读书


不管是坦然面对还是惊慌失措,我想人应该首先知道死亡是什么?死亡意味着什么?

当然,没人知道死亡是什么,就算有人说知道也没人会相信。但我们可以做个假设来分析。

以我的有限认知,死亡只存在两种可能:一、结束。是肉体和精神的完全消亡,不留痕迹;二、开始。生命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或在另一个维度里重生。

如果是结束,如果是爱恨情仇一笔勾销,永无瓜葛;如果是与你的至亲至爱挥手永别,无缘再聚……而你能坦然面对,我想你一定超越了人类情感的束缚,有着无视一切的勇气,我做不到,我钦佩!如果你惊慌失措,牵肠挂肚,百感交集,我相信这是绝大多数人在离世前的真情实感,我想过,我理解。但无论如何,死亡意味着结束都让人悲从中来,难以自抑。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我从来没有来过。但是,没得选择。

如果是开始?是万丈深渊还是自在翱翔?是永堕黑暗还是身披霞光?是魔鬼地狱还是极乐天堂?没人知道。但是它给了活着的人一线希望,因为你可以在活着的时候有所选择。

这种选择就是信仰。


为知践行


面对死亡 我选择坦然面对,希望活着的时候有质量 在死之前干脆点 不拖累家人 自己也舒服 就是求的好死。



执行者77


恨得要死,怕得要命!早死晚死早晚得死。故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故广告辞:“今天你喝了吆?”古人云:“幸喜三杯好酒,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无定。”“古今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需计效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