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银行大规模裁员同时大规模招聘,现在进银行到底好不好?

庆阳百科网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在外界看来,这几年身边很多在银行工作的朋友都离开了银行。于是就给外界传递出了一种银行在一直裁员的假象,而另外一边银行又在大规模的招人,其背后真正的原因就是什么呢?

实际上,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近几年来银行的效益一日不如一日,并不是银行在辞退员工,而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自动选择辞职出来创业或干其他行业的。毕竟银行工资少,干得活也累,眼看效益不好了,升职空间还不大,谁还愿意待着。

所以,走得人多了,自然银行也要招人来补充缺口,这就是为什么最近这几年银行一直在大肆招人的原因了。

曾今,银行被看做是金饭碗,因为工作稳定、旱涝保收,多少人挤破头皮要进去,但现在大家都是急着出来。因为时代在变,没有人再愿意拿死工资。时代决定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随着近几年政府大力推广的创业计划,越来越多人选择下海创业。当然,这也要因人而异。毕竟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很多人还是想端着银行的这个金饭碗,但时代在变,没有永远的金饭碗,如果不跟上时代的步伐,说不定时代也会把你淘汰。


正商参阅


银行岗位不行了,近年来,银行裁员很厉害。

2018年1季度,中外资商业银行获批关停的营业网点近180家。工商银行数据显示,2017年末机构总数16888家,比上年减少312家。2017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减员分别为8701人、9391人和9861人。

因此银行不断有人辞职是常态。主要的原因有。

1,银行受到互联网冲击,很多岗位消失…例如柜台岗位,pos机具维护岗位等等。

2,银行关系营销逐渐不需要……拉存款主要是价格,人脉资源要求下降了。

3,银行利差逐渐缩小…盈利能力下降……因此减薪是常态,不少人辞职了。

为什么还有人不断花钱费劲,挤入银行工作呢?

1,银行需要具有专业能力的新人,适应新的竞争。

2,银行老人走了,新人来了,有利于少发工资……新人比老人便宜。

3,很多其他社会工作比银行要差,要么是不稳定,要么是赚钱太少,要么是不体面……因此很多人还是想进银行的。

总结,银行的黄金十年过去了,下一个十年甚至是数十年,都是金融民工时代。员工流动性大就很容易理解了。



飞刀47号


本人11年通过校招进入某国有四大行之一,号称三湘金融领头羊,现在已经7年,基本上都在最基层的网点打拼,除了个金条线没呆过,其他岗位都经历过,经手贷款上亿,大大小小场面都见过一些。

我有几点银行工作的感受,你也可以体会一下。

1、柜台的气氛太压抑

我记得2011年报到的时候,人力资源部就把我分到了网点,第二天就开始上柜台收钱。一般来说进入银行都会分配去基层,不会直接留在机关,在基层最缺人的地方就是柜台。由于没有任何关系,我分到的网点属于支行效益最差的地方。同样是坐柜,同样是工作一天,一年收入就会比别人少很多。

所以我们那个网点柜台里面风气很不好,怨声载道。似乎所有的校园招聘员工都会被下派到网点充实柜台力量,你去网点办业务的时候经常听到这么多人排队?为什么不多开几个柜,实际上,我告诉你,那是因为没有人,柜台里面的人拼命都想离开。

在银行里面,最深一点就是得罪谁也不能得罪老员工。多数年轻人,初入行说话性格都比较直,无意之中很容易冲撞了老员工,老员工最常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不是研究生吗?这点事都做不好!”然后还会有老员工在领导面前打小报告,如果你的能力很强,精通柜员十八般武艺,技能在全省都叫的上号。那也不见得能有提拔,在我行,你做事做的好,就会有更多的事让你做。

银行有个不好的传统,只有稍微复杂的业务都会留给新行员做。如果我休息了就会等我上班再给我做,还美其名曰:“给年轻人锻炼的机会”,可是做错了就要背锅。而且在银行做的越多,错的越多。而且经常会有微信答题,网站答题什么的的,新行员做完自己的,还要做主管的,副行长,行长的。而且做那么多,有可能先进也是先给要退休的,轮不到你。

在柜台,新行员一般是没有什么周末休息的,因为周末银行要开业,柜员只有那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上班的都是新行员,老员工都想休息周末,单凡遇到三天以上国家法定假日,总要上一天班,然后再给你调休,想去哪里玩,都要跟别人调。放假哪里都去不了。

所以单凡有能力,有关系的,都会跳出柜台。多数都会转为客户经理,或者去机关部门,也有一部分离职。如果我第一年还没转岗,我可能早就离职了,实在是没办法坚持了。

银行是一个特别看关系的地方

银行是种特别看中关系的单位,比公务员事业单位之类的还严重。因为存款只是客户的馈赠,或者说是一种利益的交换。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谁都知道利息那么低,那是一种损失。做客户经理、副行长的时候,第一要务就是存款,俗话说,一人在银行,全家来帮忙,到处求存款。

所以有关系的人,往往会受到领导照顾,实际上就是一种利益交换。银行这边善待客户之儿女,客户那边多存几个亿存款,大家其乐融融,心照不宣。如果你没有关系没有资源,那就被领导天天骂,任务完不成。

而且现在受网络支付以及其他电子金融的冲击,银行也已经失去了原本的优势。但是领导并不这么认为,我不知道他们的信心和底气何来的。他们要求我们加入各种营销群,每天在群里@所有人,晚上十点的时候,还有催着营销各种业绩。出去做营销必须拍照,配合文字宣传,大概就是哪种高烧39度还在外出营销,领导过来看一下就是感激涕零哪种。

每天晨会都会给你打鸡血,感觉也是学了传销组织那一套。经常会请外面的培训机构给你上课,什么全员营销,天天营销,开口营销,还有行外吸金等等,但是很多时候银行也不会反省自己的产品是不是不符合市场的,比方说我行推出一个*支付产品,就是移动支付产品,扫二维码就能付款的那种。你说让我们营销,跟支付宝、微信正面竞争。但是你知道吗?这个需要商户先开通商户功能才行,个人开通**支付,根本没有用武之地。曾经大力推广的东西,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如果产品营销不了就强制员工自己掏钱买。比方说贵金属,你知道现在一克黄金也就两百多块钱,但是**黄金(合作单位)的一克黄金做的*钞,卖598。卖不动我们找各种关系,要求信贷客户买。

所以,在银行最需要锻炼的一种本事就是你把平台认识的关系转化为自己的关系,你才有资本。

银行是一个去能力化的地方。

我领导经常自豪的跟我讲,建行是个大平台,感觉你就进了中央一样。我承认这一点没错。但是我更认同另外一种观点:大平台,是去能力化的,它有一套成熟的体制、制度、流程来保证发展稳健。越有能力的人,越有想法,越想创新,变数太多,不确定太多,反而为银行所不喜。反倒是适应制度,按部就班,越来越如鱼得水。所以在大银行内部,机制僵化、缺乏活力,难以实现个人价值或带来成就感。

国有大行发展到今天,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内部制衡制度。什么金融创新,那都是媒体上夸夸其词罢了,你在银行更多的是遵守制度,如何在制度的框架下完成任务。天马行空的创新产品、开拓市场,那是电视里面的剧情。还有在银行,什么活都会推给年轻人,什么锅都甩给年轻人,好处也会跟年轻人抢,老员工还经常很自豪的说:现在你们上班好多了,以前我们怎么样怎么样……。你就好比是一个刚入门的媳妇,慢慢的熬成婆吧!

在银行,领导站住食物链的顶端,行长要么就会有办公室负责一些文字总结,事物安排,文件汇总等工作,管理部门也会有一人作为综合岗,负责报账,OA处理等。只要当了客户经理,除了项目上要独当一面,还要学会工作上“照顾”领导,发言稿,年终总结,报账,OA这种还是最简单的,复杂的时关键时刻要帮领导挡酒,还要在特定场合捧你的领导。而领导的一句话会让你累得半死不活。你想想,你挑灯夜读,跨过高考的独木桥,学富五车,熬过论文的研究生,难道就做这种打杂的事情吗?

所以我个人观点是:有能力有想法的就不要进银行(总行除外),能进也比没有工作强。不要因为表面的光鲜麻痹自己,凡事要看自己喜欢什么,关键还是要看工作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提升。大学毕业具有可塑性,但是进了银行,很难再改变了


鄧行长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也几乎在银行系统工作快要快要退休的银行“老兵”,我首先声明的是,题主说的银行大规模裁员的情况并不存在,大规模招聘每年都有,但这也只是银行员工新老更替、新陈代谢的需要。至于说现在到银行工作,我觉得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现在几天大国有商业银行近几年员工减少了几万人,并不上银行解聘,而是一些员工出于银行任务重、压力大、待遇差等因素,看不到银行工作前景而辞职的。

银行看起来每年大规模招聘,每家行每年招聘几万人,但具体到下面基层银行处,新进员工就比较少了,有时一年都难进1至2个,新的员工还比不上退休的或辞职走路的多。而且这些也都是面临大学刚毕业的校园招生,让一些并不懂得银行工作套路的年轻人来充当一员的营业临柜人员。

至于说现在进银行工作不是最好选择,是因为现在的银行已非昨日的银行,躺着赚钱的日子已经结束,银行在新兴金融业态的冲击下业务市场加速萎缩,曾经的辉煌也成成昨日黄花,“金饭碗”已变成 了“铁饭碗”甚至是泥饭碗。而且现在到银行工作,年轻人都要从一线临柜人员作起,各项任务较重,有存款、贷款、银行卡、网银等,如果有社会资源还好,没有社会资源,这些任务完不成,每月、年底考核拿不钱,待遇很低,等于在给银行做义工,银行工作已成了一块鸡肋,真的令人十分纠结。同时,不胜其烦的是,上班没有规律,每逢节假日也没有休息,别人在休息正是自己忙的时候,而且还会出现“一人在银行 全家都在忙”的局面,让人心情很是不爽。

我有个女儿在银行工作,我也一直怂恿她再考公务员或事业编,离开银行,尽快逃离苦海,而且她自己也倍感无奈。所以,如果你有真才实学,可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或者干脆到上市公司或效益好的企业打工,可能都比银行工作要好。


开伟观察


现在并没有听说哪家银行大规模裁员的,只是有些银行员工自己对工作不满足而辞职的;关于银行的大规模招聘,也是根据退休、离职以及新建网点的情况来出台招聘方案的,并不是随随便便地招聘;现在进银行,个人觉得并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第一,银行员工离职更多的是自主辞职的。所谓的银行大规模裁员都是传说罢了,个人在银行干了七八年,银行没有辞退一名员工,更没有裁员一说,最多是个待岗待遇。很多员工因为不满繁重的任务和工资待遇低才离职的,离职的同志一般去向就是考了公务员、事业编或者去了更好的银行。如果有更好的去处,当然不用在这受罪了。

第二,银行招聘大规模是不假,但是具体落实到实处并没有多少人。工农中建每年招聘几万人,具体到一个省只有几百人,在具体到每个县,基本上也就一两个人了,有时候一年退休的职工四五个,分来一两个人,人员更加紧缺了。再加上有的银行跨区域经营,网点新建、扩建需要人手,只能是招聘了。



第三,现在的银行不是一二十年前了,再考上银行也是普普通通一小职员了。以前银行员工躺着赚钱,现在银行员工任务多如牛毛,存款、贷款、银行卡、网银、手机银行……各种任务考核与工资挂钩,完不成扣钱,完成了绩效工资待遇良好,并且每月、每季、每年任务都在递增。现在的银行工资低得不如打扫卫生的,更不如食堂做饭的老姐姐。


现在银行招聘主要还是校园招聘为主,即将毕业走出校门就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尽量还是先选择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实在没去处了再进银行,银行不是想象的那么美好。


财富公元


作为在银行工作7-8年的人, 我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银行大规模裁员与大规模招聘的现象是不存在的,行外的朋友之所以这么认为,主要是以下的原因:

1、从数量上看目前的银行从业人员基数非常大,机构非常多。 银行确实每年有大量的新进人员,特别是国有四大行,在每年的校招中都会招去很多新一届的毕业生。之所以这样,是目前银行机构特别多,从国有大行、到全国股份银行、再到城市商业银行和农商行。本身机构多,从业人员基数特别庞大。所以新招人的与目前从业人员的基数一比就显得不多了。即使招这么多的人,很多基层网点也是几年才有新人来报到。

2、至于说到大规模裁员这个其实是不存在的,现在银行很少会主动裁员。一般是业绩较差的从业人员,可能会拿到较低的薪水,在银行实在是干不下去了,自己走人。这种情况在银行的业务团队是经常发生的。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目前银行工作并不是特别好的选择,银行躺着赚钱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曾经的辉煌已不在了。加之其他金融行业的崛起,对银行的冲击非常大。所以很多银行从业人员主动跳槽去到这些行业,扩大自己的发展空间,改善自己的收入。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目前银行工作并不是好的选择。1、银行受到其他金融机构以及新兴的网络金融机构的冲击,行业发展的前景一般。2、银行机构的数量现在也很庞大,竞争过于激烈,很多机构为了抢业务,把收益都降到最低。只赚吆喝不赚钱,所以个人在银行的收入现在也很低。3、银行机构一般都较大,自己工作内容会变成流水作业,简单重复,自己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4、总有开不完的会和培训。这些无论安排在工作日还是在周末,都让人身心俱疲。

以上是个人在银行工作中的一点点体会。


金白色木棉花


总听到说关于银行大规模裁员,其实现实中真的还没怎么见过所谓的大规模,伴随着电子信息科技发展,机器人,ATM机确实降低了银行的人力需求并且降低了一部分运营成本,但大规模,全域式的裁员其实并没有发生。

数据显示,只有6家银行2016年员工数量比2015年出现下降,这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四大行,但另一方面考虑,毕竟四大行本身人就多,单凭基数衡量下降显示有失公允。历史原因上来看,银行在2012年出现了大幅的扩招,当年16家上市银行新招了13万多人,这也导致了之后年份的人力需求减少,除此之外,大规模的扩招必然会带来部分人员的离职,这里包含有人才自愿离职和银行裁员。自2012年之后,新招人数逐年下降,而且降幅越来越大。

到2016年,16家上市银行员工净增加数只有1247人,为纳入统计的十年最低水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银行确实有裁员的趋势。说实话,朝九晚五并且在体制内都是银行优势所在,并且相较其他工作而言,银行的福利水平和薪资水平也不算差。

但另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更加追求自由且高质量的生活,银行内部类似柜员,大堂经理等职位是必经之职,若没有好的晋升机会可能要好几年处在柜员这个尴尬的位置,因此银行吸引力也在减弱。加上如今行业竞争就是人才竞争,这一轮的裁员与招聘并存代表了人才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当银行业渐渐达到供求匹配,这种现象自然也就不见了。

最后回到选职问题上,这就依人而定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单从发展前景上,可能银行吸引力已大不如从前。


盘和林数字经济观察


银行大规模裁员的说法不准确,但确实是员工进进出出已经成为银行的常态,不再是当年“铁饭碗”的时代了。如今的银行,就是企业化管理,都是为了追求利润,追求增长,所以在这种模式下,裁员后又大量招聘就不足为奇了。



有好几个朋友,曾经都在银行干过,但是后来又辞职了。他们的工作,其实大家也都熟悉,刚开始时就是办信用卡,相信大家在自己的写字楼都曾经遇到过很多次。银行一方面是揽储,一方面是放贷,这就是银行的生意。而如今银行本身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不论是存款还是贷款,都直接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作为基层员工,具体工作的压力也不小,跟企业的销售人员,其实也没什么区别。不能揽储,不能办足够的信用卡,业务提成就少,所以,收入不高必然导致员工离职。

同时,如今银行很多操作也都电子化、信息化,比如以前办卡、打印资金流水等等很多工作都必须到柜台,而现在很多都是在自助终端就可以搞定,提升了效率,但是他们就需要招一些年轻的人进去,上手快,工资成本还低,你说哪家银行不乐意呢?此外,一些基础的工作,老员工、资深员工是不会干的,因此,只能招年轻人。



这种情况下,银行还好不好呢,是否值得去呢?虽然很多银行都是企业化管理,但是相比一些创业型公司来说,银行各方面还是比较成熟,如果你喜欢金融、经济方面,那么银行仍然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坤鹏论


银行现在的情况让人担忧,所谓银行的大规模裁员,其实是银行很多人觉得待遇不够而辞职,可以很明显的看到,银行现在的情况不比当年,存贷比的下降,存款的减少,银行自身转型的步伐又很慢。再加上银行的任务压力重,导致很多人离开银行。

并且值得深究的是,辞职的人群中,年轻人占了多数,这些年轻人多在基层,比如柜员。所以最近老是听说银行排队,但是不多开窗口,身边某区的银行,一个月辞职了十几个,直接导致各个点都极度缺少柜员,加上去年二胎放开,有的点差点开不了门。

而大多数未辞职的人,年纪偏大,身居相对高位,不需要做太多基层的工作,也适应不了。所以银行又需要招聘大量的人去填补基层的空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银行一定要转型,现在的模式,运营机制,还有人员结构的老龄化,都是不合适银行的发展的。


瞌睡虫的窝


过去我们看一家企业频繁裁员又频繁招人,会评价这家企业人员流失率高,企业内部管理存在问题,慎重考虑。

但是现在对于银行不能这样简单判定,银行的大规模裁员已经是行业普遍现象,这是时代变革带来的必然结果,技术的革新、人工智能的发展导致了用人架构的大变革。

其实,结合自己的生活就容易理解,我们日常生活开支、资金管理几乎都可以用手机来实现,即使偶尔取钱,也可以很容易找到自动取款机,去银行的次数越来越少。

未来无人银行将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过去基层员工的工作将被机器取代。

事实上,不只是银行,面对时代的快速变迁,各行各业都在经历着转变。

所以不存在绝对好与不好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不断提升自己,紧跟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只有自己存在市场需要的真正价值,才能拥有自己觉得满意的好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