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可靠性的角度來看,豐田與大眾的差距有多大?

戰火飄香qwer


汽車的可靠性包含很多方面,行駛品質、可操控性、人車安全、動力性能、油耗表現、維修保養、實際運行的耐久性表現、車輛信息準確性等八大要素,這些才是判斷可靠性基本標準,而不能理解為有沒有小毛病和短期穩定性表現,但凡要購買車輛,最優先考慮得就是以上問題。

下面就來說說大眾和豐田究竟誰的可靠性更強:

首先是行駛品質,大家都知道車輛行駛中,不管是平坦道路、崎嶇山路還是上坡、過橋、轉彎、高速、雪地,都要求車輛有較好的穩定性、充足的可支配動力和車輛動態給予駕駛者的信心,這一點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大眾深耕中國三十多年,行駛品質有目共睹,不管是崎嶇路段、過橋拐彎、上坡雪地、高速行駛,大眾車系穩定性、動力輸出、人員信心表現都遠優於日系,越是高速越是穩健自如,優良的底盤調教可以很輕鬆的玩轉爛路、顛簸路段,反觀日系,遇有轉彎高速崎嶇爬坡搖擺、側傾、動力綿軟、超車乏力,行駛品質比大眾差遠了。

其次是可操控性,大眾車普遍操控精準、高速穩定、超車給力、制動優良、皮實耐用,對了,皮實耐用不是日系車的優勢嗎?其實不是,這裡說的皮實耐用是指的駕駛車輛的機械素質和底盤結實程度及穩定性,抗破壞性以及長時間不間斷操作反覆啟動熄火的結構耐力,這些要求恰好是日系的短板,反而是德系優勢所在;你只要看看國內大多數教練車和多數出租車都選用德系就知道了。日系綿軟的底盤結構、虛位較大的轉向操控、同級別表現較差的剎車制動性能以及疲弱的動力系統、抗扭能力較弱的CVT變速箱嚴重降低了可操控性(尤其是豐田凱美瑞、本田雅閣連續出現剎車門嚴重事故和CVT變速箱鋼帶打滑等問題)。

再次就是人車安全,安全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說明,一個是人身安全,一個是車身安全,(各國碰撞測試往往只注重的是碰撞中的人身安全,當然這一點至關重要,但實際生活中,車輛發生高速度劇烈碰撞的幾率遠小於偶發性的刮擦事故和小範圍碰撞,或者低速頂頭、追尾,德系、法系、美系往往更注重人車兩者的綜合安全性,即在保證人身安全的基礎上,保證車身能夠承受一定烈度的碰撞而將人車損失降到最小,日系注重的是市場銷售,只要在碰撞測試中很好的通過測試,人沒問題就OK,至於車的損失,不再考慮範圍內,這當然是因為這幾個車系各自造車的應用環境和理念不同造成的。)由於日系車車身剛性不足(也就是俗稱皮薄餡大,這一點網上有很多人不承認,一直狡辯),但對於老駕駛者和理智的吃瓜群眾來說,眼睛是雪亮的,現實生活當中,日系車在輕微磕碰或者劇烈碰撞中,往往居於弱勢,變形也會比較大,維修更換代價遠大於德系,而大眾車車身剛性相對較強,相對變形會比較小,在嚴重碰撞中表現更加強勢或者說車損更小,給駕車人極大地安全信心,綜合安全性遠勝日系。

然後是動力性能,性能從來都不是日系的強項,有人會說本田、馬自達的發動機如何如何,但是你只要配的是CVT變速箱,那你就不要談性能,只能是穩定平順,性能就已經被閹割了,日系車大多數都大談運動,其實骨子裡還是經濟夠用家用型,這一點從來沒有改變。(關於CVT變速箱優缺點你們可以查一下就知道到了,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主打日系性能的GTR不用CVT反而採用雙離合變速箱了)。相反德系主打的就是性能動力,小小一輛大眾,和同級別日系在高速長途駕駛中更加靈敏精準、沉穩強勁,加速性能優異,前段起步略慢,後程爆發力、持續力更強,而且制動力強勁。2015年本人開速騰和朋友開思域去伊寧(760多公里)就以一頓午餐為賭注,比試了一回,在烏魯木齊到烏蘇路段因為速度限制只能120碼行駛,過了烏蘇以後沒有了監控雙方開始加速,前段思域似乎還很強勢,幾十公里以後180碼以上思域就被甩的找不見了,朋友那次輸得心服口服,CVT變速箱不可能承受長時間極高轉速的扭矩輸出,速騰在1400轉的時候就已經輸出極高的扭矩了,而且持續輸出強勁,動力性能並不是日系常規車輛的優勢。

油耗表現方面,根據小熊油耗百公里油耗實測排行可以發現,日系除了在A0級(小型車)、A級(緊湊型)轎車比大眾油耗略低一點,在A+級、B級、C級、D級轎車領域油耗均高於大眾,在SUV領域日系油耗則更高,尤其是中大型、大型SUV日系簡直是油老虎,省油一說有待商榷,除小型、緊湊型車型外,看來還是大眾更省油。

再來說說維修保養,維修和保養是兩個概念,德系豪華車維修保養代價相對比較高,但是偏偏大眾有遍佈中國的修理服務點,路邊隨便找個修車所就能輕鬆解決,價格很便宜,保養也很方便,日系保養不高,但維修服務相對就不那麼方便,而且有一個關鍵問題大家都沒有注意到,那就是日系車配件及部件一旦損壞基本很少能夠維修,大多數出了問題基本是更換,代價可想而知(通過這個現象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日系車賣出去的沒有德系多,但利潤卻極高,就是它除了賣車外還狂賺零部件的利潤,從整車到零部件一條龍的利潤啊,精明的小日本)。在國內維修保養尤其是出了保養期維修或者發生事故維修,大眾比日系更經濟、成本更低。

最後說說耐久性表現,這個耐久性評判就是依據最權威的全球最耐久行駛里程記錄排行榜、10萬公里耐久性故障檢測、發動機耐久性排行榜等記錄來評判,看看大眾和日系的表現如何。網絡上到處都說日系耐操、可靠性強,日系粉更是這麼認為,但現實是打臉的。根據全球汽車最耐久和行駛里程最長的車型排行榜顯示,行駛里程最長的車型中,有三款德系(其中大眾甲殼蟲排總排名第三位,260萬公里)、三款美系、兩款歐系、排在末位的一款日系思域(160萬公里),汽車真實耐久性日系只有一款而且是墊底的,這個里程數現在國內很多大眾出租車早就超過它了。另外根據德國機動車監督協會長期實測,10萬公里耐久性故障檢測耐久性排行榜如下:No1奧迪 A3、No2高爾夫嘉旅、No3起亞智跑、No4沃爾沃XC60、No5現代I30、No6奧迪A6Avant、No7奔馳V級、No8福特福克斯、No9馬自達CX-5、No10奔馳C級旅行版,其中(德系5款、大眾一款高爾夫嘉旅排名第二)、韓系2款、歐系一款、美系一款、日系一款排名第九。在這個排名中德系表現優秀,日系又一次表現差強人意。再說說發動機耐久排行榜,

第一名再說發動機耐久性,根據

上述的優勢也就同時解釋了為什麼出租車、駕校用車為什麼大多都是大眾捷達桑塔納的原因,機械素質好、操控性極佳、底盤穩定、抗破壞性操作耐力好、剎車制動性能穩定、磕碰刮擦車身損失程度最小、維修保養經濟方便,這就是大眾的綜合優勢。相反日系天籟也有作為出租車的,但是為什麼出租車師傅都有怨言呢,大家知道出租車為了節省成本都是要加裝氣罐的,我們這裡天籟就鬧了個笑話,大眾加裝氣罐運行正常,多年照舊,天籟加裝氣罐不到兩個月,沉重的氣罐居然把車後備箱底板顛散架了,氣罐直接溜出來了,你說說看,這不是很危險嗎?同時也說明了日系車鋼板的強度有多低了。

除了上述情況之外,購車者心理一般希望自己購買的車配置高檔而且越多越好,但新技術和高端配置的應用方面大眾一直走在前頭,日系在新技術應用甚至必備安全系統都比較消極被動,很多設備都是在別的品牌車型大範圍應用了才被迫裝上,比如早期的四輪碟剎、ESP電子制動系統、吸能盒及防撞鋼樑、LED及激光大燈、霧燈、四門一鍵升降、車道偏離輔助、碰撞預警、渦輪增壓、空氣過濾、四區空調、電動尾門、液壓升降、空氣懸掛、紅外夜視系統、抬頭顯示等等,這些在德系車上比比皆是的配置,日系都是在看到周圍很多車都裝了才開始在高配車型甚至所謂高端車型上裝配,低端車型一直都減配,有些配置至今都沒有,更不要說德系無論高低車型全部標配的後座椅防護鋼板,日系幾乎全系高低端都沒有,所以你告訴我,日系的所謂安全性在哪裡?

德系(大眾)良好的機械素質、及維修保養非常方便容易、良好的人車安全性再加上配置優於日系、良好的底盤操控、高速穩定性、長途持續加速能力,這些明顯的優勢使得用戶對駕駛德系(大眾)車有很強的信心和人車互動的良好操控感,對一些無關大礙的小毛病、小維修也就不那麼太在意了,尤其是大眾,繼承了上述優點,價位又不像寶馬、奔馳、奧迪那麼高高在上,相對比較親民,甚至所推出的新技術立刻就能立即應用到具體車型上,用戶在普通型的車上就能享受到很多便捷高效的技術設備,提高了動力、享受到更多的性能,不是更好嗎?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大眾偶爾有小毛病出現,為什麼還是賣的比日系好的原因。別扯什麼懂車的都買日系,那純粹是一種無知。

近兩年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和測試證據,發現日系在發動機功率、扭距參數造假,里程錶及油耗造假,鋼板厚度及防撞梁都比較薄,鋼板強度數據用抗拉強度而不是歐美車系通用的屈服強度,有些車型乾脆就用泡沫代替防撞鋼樑,幾乎所有車型都不用後座防護鋼板(德系都是全系標配後座防護鋼板,日系低端車只有一兩款配備,其它大部分甚至高端車型全部沒有)。


暖風悠揚


說真的,關於大眾和豐田聽了很多也看了很多,最後選擇了大眾。要說為什麼,只是有一次看職來職往,一個國內高校畢業生應聘汽車製造的相關崗位,當時他選擇了日本車企。有人問到日本車為什麼會在碰撞的時候損傷這麼嚴重,他說:因為日本車是通過一些軟性材料去吸收撞擊帶來的力量(大概意思是這個),聽完他說的我真感覺可怕。我們中國人是講究以柔克剛,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但是,人家都是在不損壞自己的情況下去做的,而你們日本車企我服,你是柔了,可裡面的人也能變柔嗎?所以,不為其他,不為自己,只為自己老婆孩子家人坐在裡面,自己開車時心裡踏實點,也要買大眾車,或者德系車。最後,在說一個,日本車企的銷售人員都會說買車是開的,不是去撞的。那我反問他們一句,買房是住的,又不是去抗地震的,那你怎麼不去住那些質量要命的房子。買房的時候,還有看房屋質量,要求抗震等級。


GDSC


在一般用車的角度下,這兩種車的區別並不是很大,這也就是現實情況下,這兩個品牌的車都會有自己的鐵桿粉絲,因為在公路上跑,每一輛車的穩定性,安全性,都要經過大面積的測試,最後才能批量生產,才能面臨消費者,這個時候,這些車,在公路上跑,或者在城市裡跑,穩定性都很好。

但是在特殊情況下,長途的情況下,沒有任何人說大眾能夠比豐田更強,在中東最惡劣的環境下,只有日系車,只有豐田,還有部分塗樂的車型,到西藏無人區,你去看看,穿越者裡邊,有幾個人開著大眾,有幾個人開著奔馳,敢去穿越,多數都是一碼的豐田,要麼就是一碼的日系車,不得不說,日系車的穩定性是全世界最強的,無可質疑。

一輛車的穩定性,並不是在公路上,或者是在傳統的路面上行車,才能表現出來,而是在特殊的環境下,長途駕駛中表現的更加穩定,出問題的概率更低,才是一輛好車,那麼大眾顯然在這方面,跟豐田差的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哪怕是他的高端車型。

可靠性,一般是指的它的穩定性,安全性,這個不用多說了,豐田都是王者,但是豐田車的設計,更加個性化,不適合官方使用,而大眾的車型,設計的更加流線,適合一些商務使用,或者官方使用,豐田的車更適合的是一些比較野的人,或者常規使用,或者自駕遊使用,或者特殊環境下使用,或者當做一個玩具,而大眾的車,更適合商務使用車,更適合官方使用,更有面子,這是它們兩者之間的定位不同。

從概率上講,豐田車出現問題的概率,遠遠要小的很多,而大眾車出問題的概率,要遠遠高於豐田,這就是這兩種車,正式的情況,所以各有用途,各有各的場景,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需求,從這個角度講,豐田和大眾,理論上都是我們需要的好車。



超級自駕遊


從題主的副標題看,您的觀點是豐田的可靠性要高於豐田,而且這二者的差距還不小。那是不是真這樣呢?

SDPAC(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作為官方的可靠性調查機構,他們公佈的數據還是值得參考的。

首先有必要介紹下背景:近年來,國家質檢總局在不斷強化召回監管力度,採取多項措施督促企業依法履行召回義務。


2016年是一個重要的節點,可以看到自2016年起,真的是投訴有門了。所以我們有必要看看2016年至今,SDPAC是怎麼評定各品牌的質量表現的。

2016年,SDPAC上報的缺陷總數為9866條,從Top15車型投訴排行榜看,豐田系的有兩款,大眾系的則有六款。


從投訴總量看,德系品牌的表現也不太能讓人滿意。


2017年,SDPAC上報的缺陷總數為11301條,從品牌缺陷排行榜看,大眾品牌確實不太好,上汽大眾、一汽大眾以及進口大眾都在前十內。相比之下,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排名就比較靠後了。


不過凡事沒有絕對。時間來到2018年,國家質檢總局2018年全年共發佈了169次召回通告,召回汽車總計12323722輛,在召回總量中,合資品牌佔據了召回總數的83.43%,日系車362.58萬輛,佔比29.42%;德系車被召回188.28萬輛,佔比15.28%。

為什麼出現這個問題,想必大家都知道,主因還是機油增多在這一年大肆爆發。不過這個問題主要出現在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身上,豐田的召回量其實並不多。


特別有意思的是,當年豐田召回了56輛進口花冠汽車,召回原因是高田問題氣囊。要知道這些車是2001年10月5日至2003年2月3日期間生產的,十七八年的老車還會召回,可見良心。

除了以上這些數據統計層面,就我周邊的朋友看,豐田品牌的質量表現確實是要更好。相比之下,大眾品牌建立起來的“德系品質”就不太能讓人滿意了。


東拉西車


李老貓說車為你非專業解答各種選車用車問題

從可靠性的角度來看,豐田和大眾的差距有多大,我們可以藉助一張圖表來進行分析。

2017年D.J.POWER公佈的汽車可靠性調查報告表明,豐田汽車的可靠性排名要遠高於大眾汽車。圖中數據含義為平均每100臺汽車中出現的故障數量。

豐田汽車數據為123,表明每100臺豐田汽車平均故障數為123個,也就是每臺車的故障數為1.23個。

大眾汽車數據為164,每100臺大眾車的平均故障數為164個,平均每臺車故障數1.64個。

行業平均水平為156,大眾汽車的可靠性還要在行業平均水平以下,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公司,大眾的品質和實力確實有些不符。

可靠性排名第一的是雷克薩斯,深究來講雷克薩斯也屬於豐田汽車,可靠性排名前三甲中豐田系佔據了兩個,開不壞的豐田也並不是空穴來風。

細數豐田旗下車型,確實不容易找出有故障率特別高的,普拉多,漢蘭達,凱美瑞,卡羅拉,威馳,致炫等等,小毛病都比較少,相當省心。

反觀大眾,邁騰帕薩特發動機變速箱都不怎麼讓人省心,雖然燒機油的毛病有所減輕,但變速箱的投訴率卻一直居高不下,大眾途銳這樣的高端進口車也存在發動機進水問題,嚴重打臉所謂的德國品質。

總結

單從穩定性上來說,大眾確實要比豐田差一大塊,這裡僅僅說的是可靠性。大眾在國內的發展一直順風順水,擴張的步伐也也有越快,心心念的都是怎麼賺錢,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中國汽車法規不健全的空擋,對質量的標準一降再降,作為一個德粉的我都已經開始忍不住吐槽了,如果大眾繼續憑藉國內消費者的厚愛恃寵而驕,那就離跌落神壇不遠了。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發表你對此問題的觀點【李老貓說車】


李老貓說車


對於汽車來說,是不是可靠,是不是少毛病成為現在大家在選擇汽車消費品時要考慮的問題,原因就在於現在汽車的整體質量比較可靠了,這裡指的是三大件件,國產汽車的質量也是提升明顯,而決定是否選擇合資和國產,那就是細節決定成敗了。而合資車中的日系和德系又是兩個很受歡迎的車系,日系的豐田是全球汽車一哥,它的汽車向來以可靠耐用而為自己的重要賣點,也是消費者為豐田車買的主要原因。

而德系的代表車為大眾,它在國內的銷售還是很好的,國內市場表現大眾比豐田好,那麼豐田和大眾的差距又在那裡呢?豐田可靠,大眾卻常出現什麼斷軸,燒機油,雙離合異響等問題。

這裡可以深層次說一下,豐田和大眾的車,從技術來說,它們相差並不大,這也是事實,但是從內在因素的考慮之下,豐田還是要比大眾強一點兒,這裡指它們的鋼製技術,以及整車設計技術。豐田有開不壞的美稱,而大眾有練不好的壞影響,這從另一個面說明了豐田的技術功底更加的紮實。而技術使用上,豐田向使用更加可靠的技術,而大眾還是比較激進一些的,一些新技術還是會使用的。另一個方面,汽車界對於豐田車也是認可的,最簡單的就是保障車,在對新車進行實測時,車企都會選擇保障車,而這個車一般都是豐田車,足見它的可靠性之高。

無論是日系還是德系,它們對於精密工業的要求都是比較高的,所以在汽車這個領域就顯現出來了。而在整體用途上,日系和德系略有不同,日系車更要求環境和節能,所以車的設計高速部分的表現一般,而德系主攻的就是高速車,所以駕駛體驗上,高速行車大眾還是有優勢的。

以上就是小編的簡單回答了,也是個人意見了,希望可以為這位朋友提供一些小小的參考。


百樂魚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是汽車的可靠性?我的理解是長時間使用故障率低、耐用度高,就代表可靠性,那麼對於汽車來說哪些方面需要可靠呢?通常來說汽車的核心部件的耐用程度代表可靠性,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這三大核心部件代表著汽車的可靠性,而作為其他附屬配件的所謂故障並不代表汽車的整體可靠性。那麼衡量可靠性,我們可以通過從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配件的召回進行衡量。所謂的召回是在設計時並沒有發現問題,通過一段時間的使用以後才發現問題,大面積的召回就反應出這個部件的質量。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大眾的綜合可靠性比不上豐田

豐田歷史上並沒有因為發動機,變速箱核心質量問題進行過大面積召回,當然,豐田也有過一些“著名”的召回案件,比如踏板門、剎車門,豐田歷史上最大的召回是高田氣囊事件,主要是因為氣囊設計缺欠爆破後的金屬屑可能會傷人。


而提起大眾,大家首先會想到燒機油,而DSG變速箱大批量召回更是是眾所周知的事。

大眾的Ea888渦輪增壓發動機,存在著機油消耗過度的幾率,特別是早期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由於設計不成熟,技術缺陷,潤滑不當導致渦輪增壓器損壞,大眾車後備箱放一瓶機油也是司空見慣的常事了,機油消耗過度會引發發動機一系列的問題:油耗增加、怠速不穩、積碳增多、潤滑下降、氧傳感器堵塞、最終會導致拉缸。燒機油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影響發動機的耐用性。

大眾的雙離合變速箱於2003年上市,2009年在北美召回1.35萬,原因是其6速溼式雙離合存在嚴重設計缺欠,在特定情況下會出現抖動頓挫、甚至出現突然失去動力、忽走忽停的情況。這次召回事件一直持續到2013年,總計召回260萬輛dsg變速箱車型,而在這個過程中,大眾最令人不齒的是區別對待國內外用戶,對於國外就是召回、更換,而對於國內則是“軟件升級”“延長保修”。直到2013年315晚會曝光以後,大眾才逐步的進行召回,但是遺憾的是很多車型已經超出了召回範圍。


從現代汽車均衡角度來看,大眾和豐田的可靠性基本相當,差距並不大

現在豐田也普遍使用了渦輪增壓發動機,大眾的雙離合變速箱歷經過多年“中國市場”的檢驗,已經日趨成熟,特別是從可靠性,故障率方面基本上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平臺了,事中和來看。大眾和豐田從可靠性來說,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眾口說車


題主的問題說的非常詳細,因為是單單從可靠性這個角度講,豐田是要比大眾好的。

這個話題由來已久,尤其是在國內市場,大眾一家獨大,如今群雄爭霸,在國內,大眾車就是神話,銷量特別高口碑特別好,但是豐田也不差,在國內的口碑也是槓槓的,但是二者不一樣的太多了,我們簡單說一說。

大眾的車子在中國好賣,但是豐田的車子在全世界都好賣,大眾車在國內保值率高,但是在全世界來看保值率一般,豐田才是保值神車,所以撇開國別來講,豐田的車子在國際上的口碑都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大眾的車子就像網友調侃的一樣,豐田研究車,大眾研究中國人。

題主提到大眾的燒機油雙離合等問題,其實這一些是大眾車的一些通病,但是關於這一些,總有一些人會說,那是大眾車子敢於創新技術先進,日本車技術老舊所以不壞,那麼綜合來講,還是豐田可靠性比大眾好的。大眾的燒機油屬於設計問題,像美系車很少有這種問題,大眾的雙離合變速器故障率偏高,但是這不是大眾的特有,很多雙離合變速器故障率都是比較高的,只不過大眾用的雙離合比較多而已,導致了這種市場口碑。

不過根據市場表現來看,豐田的車子市場表現確實要比大眾要好的,可以這麼說,大眾車子沒有中國市場,也許就失去汽車屆霸主的地位了,但是豐田失去中國市場,對他的影響卻不是很大,由此也可看出來大眾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以及大眾車子在全球範圍內的市場份額。

綜合來講,論車子的可靠性,大眾的車子可靠性也是很不錯的,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也是有很多諸如甲殼蟲高爾夫等經典車型的,但是就車子可靠性故障率來看,豐田確實是要領先於大眾的。


九月說車


引言:豐田與大眾都是國內影響力比較大的車企,兩家車企在國內都有著很長的歷史,不同兩個地域的品牌自然也有著不同的文化,他們在國內投放的產品自然也有自己獨特的優點,誰更有優勢並不是一句話可以講明的。

先來聊聊大眾,大眾去年全球銷量千萬臺, 國內銷量就達到了400萬臺,單是國內市場就佔據到了全球市場的40%之多,說其實中國的大眾一點也不為過,大眾產品有著自己獨特的有點,在“德系品質”光環的籠罩下,大眾成為了中國人眼中的神車。

首先大眾的操控真的沒的說,無論是底盤韌性還是方向盤的指向性,即使是最廉價的捷達在國內也有著不錯的駕駛感受,對於一些喜歡操控的消費者來說,大眾作為最廉價的德系車,自然也是備受寵愛。

從設計上來說,大眾同樣也有自己很強的優勢,無論是外形設計還是內飾細節上的處理,都能看出來大眾產品的優秀,這點同樣是日系車比不了的,從低端捷達到中高端的輝昂,設計感以及質感都在這些產品上有所體現。

最後再來說說大眾的可靠性,其實大眾的可靠性一直都比較爛,配置越高的產品可靠性越差,因為電子元器件方面大眾掌握的不夠看,車齡上了三年儀表盤故障碼經常出現,而且發動機漏油、燒機油情況層出不窮,雖然他在國內“比較高級”,但是可靠性真的不咋地。

接著就是豐田,豐田作為國內最大的日系車企,可以說代表日系的發展方向,豐田去年在國內銷量達到了100萬臺左右,全球銷量為千萬臺,與大眾不同的是,國內市場豐田銷量僅為10%左右,全球其他市場銷量佔到了90%,銷量分佈可以說十分均勻,說其是全球的豐田也不為過,即使丟失了國內市場,豐田依然可以風生水起。

先來說說豐田的缺點,首先就是內飾的設計上,真的是非常粗糙,早期的逸緻、威馳內飾就可以看得出來,粗糙的用料以及糟糕的做工,拼接縫較大而且內飾配置以及用料不好,都可以看出來這臺車內飾設計上的低劣。當然豐田也有日系車的通病,那就是操控性上也不如大眾,高速140之後真的有種輕飄飄的感覺,雖然這是底盤調教問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也是個事實。

當然豐田有大眾遠比不了的缺點,那就是整車的可靠性以及穩定性能真的不錯,往前翻10年的老車,豐田老車數量遠多於大眾,豐田發動機很少出現漏機油、滲油的問題,而且故障碼異響問題也不多,如果你找來一臺05年的帕薩特以及05年的凱美瑞,開一圈下來就知道誰更讓人放心了。


汽車扒一扒



如果是在一般的用車條件下,其實大眾與豐田的可靠性差距不大,反正無論誰壞了都能很方便的休息,畢竟不是幾十年前的德系車了,誰也修不明白,最後得了一個修不好的名聲,很多朋友在研究汽車可靠性時,總喜歡用“百車故障率”作為評價可靠性的參考,可這“百車故障率”是怎麼算出來的有幾個清楚呢?

百車故障數=(故障總數/參與評測車數)*100

根據這個公式我們可以得出了100輛車的故障數總數是多少,結果百車故障率全部在100以上,還蠻嚇人的,而百車故障率只是作為一個量詞標準,二實際的故障率得在百車故障率值除以100才能得出。。。現在我上一張2018年百車故障率的圖。。

廣汽豐田依舊強勢,百車故障數僅僅為165,而它的故障率為165/100=1.65,這可以理解成廣汽豐田一輛車的故障率為1.65%,一汽豐田的故障率為2.45%,而大眾汽車的故障率為2.68%。1.65%、2.45%、2.68%這三個數值代表了什麼?它們緊緊代表了,每百輛車中,廣汽豐田出故障的1.6輛、一汽豐田的是2.4輛,傷害大眾是2.7輛,1.6、2.4、2.7有本質的區別麼?就這麼點差距就導致大眾的可靠性低了?別開玩笑了!!如果把總數放大到千輛級別,每千輛廣汽豐田出現故障為16輛、一汽豐田為24輛、大眾為27輛,16輛與27輛之間有多大差距?一個1000輛壞16輛,一個1000輛壞27輛,這算哪門子差距?所以呢也別再總說大眾天天修理廠了,都差不多。



一直以來德系車被扣著永遠修不好的帽子,而實際上是德系車過於複雜,不僅不好修,連拆都費勁,就導致了修不好的說法,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早期的日本車和德國車電控部分就像是繼電器和PLC的差別,同時代的德日系車卻配著不同時代的電控技術。多年前大部分修理工能力還處在繼電器維修診斷上,面對德系車大量的控制單元自然蒙圈,時間長了得出德國車不好修的結論。就好比日系車某個燈不亮了,要先查保險、繼電器,換上新的就好了,而修德國車發現沒有保險、繼電器了,是控制單元直接驅動的,換個控制單元發現不光故障沒修好,別的燈也不亮了,沒辦法還得給控制單元編碼,結果還沒人會編。。。所以德系車修不好!廢話,不會修能修好麼?所以呢,現在出現了那麼多的“德系專修”,不差錢4S、想省錢到專修,基本上解決了德系車修不好的問題!


故障的排除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靠性的一種保證,德國的工業產品都複雜,設計師過於理想化,德國機械故障率不一定高,但排除效率很低,壞了一般人根本修不了,就好比二戰時期的虎式、豹式坦克,非戰鬥減員嚴重,行軍中壞了,隨軍的機修根本修不了,必須得拉回4S維修,這樣就導致了隆帥的處境十分的尷尬。日系車結構簡單,設計師沒那麼多理想的想法,他們更追求實際的狀況,理想的再好和實際也是不同的,所以日系車更加的簡單,保證了故障率低,也保證了故障排除效率高,而這方面德系車稍有劣勢。


朋友們應該瞭解一個客觀事實,“好”這個詞與故障率高低沒有本質的關係,故障率高低與複雜程度的高低關係大些,比方說美國的航天飛機,在航天工具裡看,它最好、最高端。但是呢,它的故障率不低,現在差不多已經摔乾淨了。。而得出的結論就是,越好、涉及科技程度越高的機械製品,越愛壞!(希望不要傷害某些人的感情,其是德日系雙車主)

總而言之,以前怎麼樣不算,就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廣汽豐田1000輛壞16輛,二上汽大眾1000輛壞27輛,16輛與27輛差多少相信各位心中都有數,而一汽豐田1000輛壞24輛已經與大眾幾乎一致,所以大眾與豐田的可靠性實質上差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