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慈:留守後方堅持隱蔽鬥爭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表達對英雄的崇敬之情,號召全社會“銘記英雄,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

為了民族的解放,為了新中國的成立,在張家界這片紅色土地上,當年人口不足10萬的桑植,就有1萬多人參加紅軍。無數父老鄉親前仆後繼,以鮮血澆灌理想,用生命捍衛信仰。這些英烈們是我們民族的脊樑,是張家界的驕傲,是我們加快實現“旅遊勝地夢、全面小康夢”的力量源泉。

在市委宣傳部指導下,主流媒體聯合市委黨史研究室開設 “張家界英烈譜” 專欄,集中報道60餘位張家界英烈,緬懷他們的事蹟,傳承他們的精神。

賀文慈:留守後方堅持隱蔽鬥爭

在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艱難歷程中,湧現出千千萬萬的英烈。公開戰線的英雄可歌可泣,但隱蔽戰線的英雄同樣值得敬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賀文慈就是一位長期留守後方,堅持湘鄂邊隱蔽鬥爭的英雄。

賀文慈,字善臣,號雲鵬,1903年出生於桑植縣洪家關。幼家貧,少讀書,但強悍機敏,敦實體健。1925年8月,隨族兄賀龍征戰,有膽識,槍法準,擔任賀英部指揮。

1928年春,根據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賀龍、周逸群等自上海返湘,到達洪家關,組織革命武裝。賀龍給賀文慈長槍時,他還要求配短槍一支。賀龍說:“要槍自己摘,怎向別人要?”賀文慈當即告假3天,星夜奔芭茅溪,泅渡澧水,奪取桑植坪團防長槍16枝、短槍4枝。隨後,參加桑植起義。旋任湘鄂邊遊擊大隊長,授紅旗一面,擁人槍百餘,留守後方,負責保護革命家屬、工農革命軍傷病員和烈士遺孤的安全。

1929年,湘鄂邊紅4軍東下洪湖,駐守鶴峰的紅4軍團長朱世文叛變,賀文慈被扣,押至苦竹坪欲槍殺。賀文慈越牆逃奔朱家山,與田自英、田自善等重新拉隊伍,奪得鶴峰保安大隊的槍10餘支,開闢游擊區,堅持武裝鬥爭。後擊敗反動武裝的“圍剿”,又獲槍70多支,聲威日壯。

1935年11月,任弼時、賀龍等率紅二、六軍團從桑植出發長征,賀文慈受令繼續留守後方,以四門巖為中心,堅持隱蔽鬥爭。在芭茅溪辛家嶺,創辦自治小學,保護中共地下黨員谷佑箴、馬嘉林以教員身份進行革命活動,培養人才。1937年,賀文慈任遊樂鄉鄉長,由賀學孟駐鄉署倉關峪理政,武裝交部屬賀學規、賀教之,駐沙塔坪,他本人帶10多條槍常駐芭茅溪。

1939年,國民黨桑植縣縣長嶽德威指控賀文慈是“先共後匪、明團暗共”,被“撤職查辦”。朱凡浦乘機邀功,取代鄉長職務。賀文慈改名張登之、黃老五,先後避難於官地坪、袁家界。後被縣警察局探悉搜捕,他與兒子逃至永順高梁坪。不久,參加彭春榮組織的湘鄂邊抗日武裝鬥爭,任湘鄂邊區抗日遊擊指揮部第十大隊長。

1944年,彭春榮部被打散,賀文慈返回洪家關務農。1946年,因涉嫌“異黨”案株連坐牢。

1949年夏,桑植反動頭目陳策勳被任命為國民黨暫編第二師師長,賀錦章(賀錦齋弟弟)任其私人秘書,賀文慈曾接受陳所委獨立營長番號,但受招不受編,僅以賀姓親友組建成營,保家護民。1949年10月,桑植解放,11月,成立桑植縣臨時人民政府,賀錦章任代縣長,命賀文慈任長瑞鄉鄉長,協助剿匪。1961年,賀文慈病逝。

1989年,賀文慈被桑植縣人民政府認定為失散老紅軍,恢復政治榮譽。

(中共張家界市委黨史研究室 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