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專接待產孕婦志願車隊隊長:人稱“懿哥”的年輕姑娘

武漢專接待產孕婦志願車隊隊長:人稱“懿哥”的年輕姑娘

在武漢,幾位互不相識的志願者自發組成“W大武漢緊急救援隊”,接送缺乏交通工具去醫院的待產孕婦,被稱為“新生命的擺渡人”,受到多家媒體的關注報道。截至3月7日下午,27名孕婦在救援隊的幫助下,順利生產。

救援車隊的發起人、隊長王紫懿是個1988年出生的武漢姑娘。雖然王紫懿年齡最小,車隊的幾位司機志願者一般叫她“懿哥”。志願團隊有嚴格的群規,相當於“軍事化標準”,盡力保證不出差錯。

王紫懿表示,“W大武漢緊急救援隊”是不屬於任何機構、組織、個人的獨立民間無償志願車隊。這一個多月來的經歷,尤其是孕婦及其家屬的信任,“把一家三口的性命系在車隊身上”,最後母嬰平安道聲感謝,都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武汉专接待产孕妇志愿车队队长:人称“懿哥”的年轻姑娘

救援隊的標識

“不容出錯”的任務

最開始的時候,孕婦群裡的很多待產媽媽都不知道,微信名“懿哥”的王紫懿是個年輕的姑娘。

王紫懿,是武漢一家公司食療板塊負責人。封城後,她就當了一線志願者。一開始是運送醫療等物資,從高速路口接回來,用私家車轉到各個醫院,這種志願工作持續了幾天。在此期間,有其他志願者向王紫懿反映,武漢有一些留守孕婦群,不少待產媽媽出行送醫困難,是否願意提供孕婦方面的愛心用車,接送她們安全渡過緊急時刻。

王紫懿告訴記者,當時形勢緊張,更多人的注意力在感染患者、抗疫上,相對而言這群有特殊需求的人被忽視了。當社區和120運力不足時,解決孕婦接送問題,也會減緩部門交通壓力。

有人提醒過她,接送孕婦,不像運送物資,對時間、流程要求非常嚴,不容出錯,“如果有萬一,這個責任你想清楚了”?不過,這是後話,當初王紫懿做出決定,並沒有考慮太多,只有一個想法:如果能幫到她們,那就開始進行。

四個W

這就是被目前被廣泛報道的“W大武漢緊急救援隊”的由來。隊名錶明,他們以緊急救援為宗旨,是給急需出行生產的孕婦們提供車輛需求。“孕婦是比較特殊的群體,需要更高的用車環境、用車標準,我就想組一支車隊,專給她們用,這樣可能需要放棄其他的志願行為”,王紫懿一開始就很明確。

武汉专接待产孕妇志愿车队队长:人称“懿哥”的年轻姑娘

志願者合影,左起:王震、王紫懿、李文建、朱偉

最先加入的是王震和李文建。這兩位是王紫懿在志願運物資時結識的,兩人對她的想法很快就表示贊同。1月26日,救援隊正式成立。王紫懿同時還在朋友圈和各個志願群中發招募啟示,朱偉看到後,也加入進來:“當時招人不容易,有人會質疑。那時候大家都在忙著運物資等,時間很緊,很少人想到把車專門空出來,24小時待命,就等著待產孕婦”。

巧合的是,四位志願者的名字中都含有w,因此就有了現在的隊名。老楊是最後加入的,他本是社區志願者,王紫懿借調過來。另外,比較特殊的是,老楊就是王紫懿的父親,這個情況只有救援隊員知悉,後來她才把這層關係告訴記者。

王震是一名高級電腦工程師,李文建是一個汽車租賃公司負責人,朱偉做IT公司老闆,楊學彬(老楊)是一家駕校負責人。這是目前志願車隊的全部力量。

王紫懿笑稱,孕婦和家屬一般兩個人,手忙腳亂。推車、拿行李這些活,男司機幫忙還是有優勢的。

嚴格群規規範行動

為了保證接送安全無誤,車輛要時刻處在高度消毒和安全的環境之中;司機志願者要保持24小時電話暢通,隨傳隨到;司機須是換過一本的老司機;原則上司機不能出其他的志願服務;車內配備一把額溫槍,做建議隔離艙;司機要測量自己的體溫給家屬看,還要對孕婦及家屬進行測溫,確認雙方沒有發熱狀況……

在發起及之後的實際工作中,王紫懿和團隊成員共同摸索出一套群規,幫助志願行為更規範、更細緻、更安全。

王紫懿加了很多武漢的孕媽媽群,目前累計孕婦數量以千計,臨產孕婦有300多人。按照提前15天,志願者把孕婦的預產期等信息整理出來,進行排序統計,王紫懿再把各個用車情況排班分給司機。

1月28日,志願者成功接送第一個孕婦。這對年輕人是留守在武漢的小兩口,在媽媽群看到信息後,提出了用車需求。“我們的防護做的到位,操作是可靠的,那麼從第一個開始,就會有反饋。而且我們每次會把孕婦進醫院的過程拍下來,轉到媽媽群裡”。王紫懿說,司機的裝備、車內裝備都是很嚴格的,比如隊員王震從做志願者以來,為了安全,沒有進過爸媽家,買了菜或藥就放家門口,讓爸媽出來拿。

關於接送孕婦的過程,王紫懿提到:戰疫期間,小區封閉,許多小區的門完全圍住。志願者要搞清楚哪個口可以進出,這種信息一定需要提前溝通核對,才能節約時間,減輕孕婦的痛苦。此外,以緊急救援為原則,志願者需要做的主要任務是安全把孕婦送到醫院,他們遵守的規矩是隻送進不接出,如果有產婦想出院回家,一般由社區送。

武汉专接待产孕妇志愿车队队长:人称“懿哥”的年轻姑娘

志願者王紫懿

心要熱,頭腦要冷

作為隊長,王紫懿的工作有很多:統計信息,對接孕婦,分配任務。她說,為預防突發,自己已經連續值了27個夜班,基本晚上是沒法入睡的。尤其是,根據他們摸索出的規律,百分之七八十的孕婦是半夜發作,這是大家最緊張的時間段。

只有到白天,中午12點後她才能斷斷續續補一會:“連續這麼多天後,感覺休息有點不夠了,但還是要有人在啊”。特殊情況下,她也要承擔司機的工作。有一次,本來是朱偉的出車任務,但因為通行證沒在車上,出不去小區,由王紫懿臨時代替出車。

她還負責發放隊員的防護物資。王紫懿說,車隊的防護裝備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在物資最緊張的時候,有人從外地給他們弄到體溫槍、防護服、口罩等。救援隊留下自己僅夠用的部分,然後把剩餘的都轉贈給一線人員。

“我是女生,我年紀最小,但各位哥哥們都比較支持我”,她總結,做志願者,心要熱,同時頭腦要冷,冷靜才能做出更好的判斷;有什麼事情幾個人會商量著來,群策群力,綜合出最好的辦法:“遇到特殊任務、緊急事件等,我們會馬上開會。包括隊長,會聆聽大家的聲音,誰也不會做出一個武斷的決定。”

用車需求排到下旬

截至3月7日下午,27名孕婦在救援隊的幫助下,順利生產。王紫懿告訴南都記者,救援隊實際出車的次數肯定遠遠大於寶寶降生的次數,可能多一到兩倍。因為有遇到沒有達到入院條件的情況,會被退回。

近期,有不少媒體關注報道“W大武漢緊急救援隊”。王紫懿切實感受到一定的壓力。她認為,這是一支小隊伍,很多人比他們更了不起;他們唯一想的是寶寶們可以平安降生。

對王紫懿和她的團隊來說,安全將孕婦送醫就是具體的任務完成;但心裡會覺得,孕婦平安生下寶寶才算圓滿:“孕婦把這個消息告訴我們的接送司機,司機才會真正放下心來”。

武汉专接待产孕妇志愿车队队长:人称“懿哥”的年轻姑娘

一孕婦順利生產後,給志願者發來照片

根據志願者的觀察,目前在政府和社會各方共同努力下,社會秩序趨於正常,交通壓力得到明顯緩解。由此出現一些孕婦退單的情況,因為她們約到了社區車輛或120。與此同時,也有一些之前不知道這一渠道的孕婦看到媒體報道,向團隊求助。最近,孕婦用車需求已經排到3月下旬。

“有一些人想加入我們,但現在暫時不需要。車和人都要考察,很難兩全,而且人數越多,管理起來可能就達不到軍事化標準”,王紫懿向記者回應,保持目前小團隊的原因。

“對不起,爸爸”

王紫懿的父親老楊今年58歲,是車隊中年齡最大的。3月5日晚,救援隊接到緊急任務,江漢區某社區一孕婦需要送醫。這一單,老楊出車。孕婦坐老楊的車,朱偉跟車,上車前孕婦測體溫也正常。順利送至協和醫院,6日凌晨,被送孕婦順產。

“老楊送完先離開了,朱偉還沒走,結果醫院測孕婦的CT有點問題,雖然此時孕婦的核酸檢測結果還沒出,但按規定轉入了疑似病房”,當晚,王紫懿收到反饋後,第一時間通知老楊隔離。在隔離點,老楊等到孕婦順利生產的消息後,才去休息。

武汉专接待产孕妇志愿车队队长:人称“懿哥”的年轻姑娘

王紫懿和爸爸老楊

“雖然他是我爸爸,但我還是以隊長的名義,命令他立刻隔離。爸爸也立即主動走進隔離點”,王紫懿說,這個問題是突發情況,孕婦不存在隱瞞事實。6日早上,孕婦的核酸結果也顯示為陰性。

王紫懿稱,這是老楊第一次出車送孕婦,就遇上這種特殊案例;目前,老楊仍在隔離點,他必須等上述產婦和寶寶安全回家後,才能結束隔離。她坦言,最為女兒,心裡肯定很難過,擔心他的安全;作為隊長,做法沒有錯。

7日,王紫懿發了朋友圈,表示為了其他孕婦們的健康和安全,只能讓爸爸繼續待在隔離點:“對不起,爸爸。感謝您和媽媽給了我一個充滿愛的成長環境,讓我懂得愛是什麼。”

採寫:南都特派記者馬輝 發自武漢

受訪者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