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道》:心有盜 何來道

一起文物盜竊案件為引的展開,《長安道》所聚焦的卻並非是盜墓本身,而是在這起案件背後複雜詭變的人性之道,當私慾與正義成為了一道選擇題,警匪關係中夾雜的父女之情成為了這部電影戲劇性的矛盾,而範偉精湛的演技 ,對一個極具層次感主人公的出色塑造,則成為了這部電影的點睛之筆。

《長安道》:心有盜 何來道

根據海巖小說《長安盜》的改編,《長安道》明面上講的雖然是一盜墓案的故事,但發生在一對父女之間的愛恨情仇,才是電影關乎“道”的主線。電影中的父親是範偉飾演的歷史學教授萬正綱,女兒是焦俊豔飾演的刑警趙紅雨,父親早年拋棄了妻子女兒,再見女兒的他滿是愧疚疼愛,女兒雖然表面上恨著父親,但為了案子,臥底回父親身邊的她,心中仍舊同樣渴望著父愛,但兩人暗下匪與警的身份,則成為了電影一個無解的繩結,將兩人拉入了悲劇的宿命。

《長安道》:心有盜 何來道

萬正綱這一角色是全片最具層次感的靈魂性人物,作為教授的他有著不俗的底蘊氣質,這一身份也成為了他掩蓋罪行的外衣,面對女兒他有負罪感,希望女兒能感受到自己的愛,但他在罪行暴露後,我們才發現一個能做出拋棄妻女行徑的父親,一個能在非法利益面前出賣知識的歷史教授,相比於女兒,他更愛的只有自己。面對這樣一個角色,範偉一改世人認知中的那個敦厚形象,將一個在善惡中不斷掙扎,具有兩面性的知識分子形象演繹的淋漓盡致。

在《長安道》中,作為導演的李駿有著不小的野心,他試圖借這段盜墓案中的父女情去一探人性的尺度,然而實際成果卻並沒能盡善盡美,電影在敘事上一面需要將一部小說的量級壓縮其內,一面也要考慮到原本小說在懸念上的不足,所以電影採用了非線性敘事的手法,力圖製造更多的懸疑色彩,並藉此不斷的去勾起觀眾對結局走向的興致,但非線性敘事同樣對導演也是一個挑戰,它更為苛求導演對整體節奏的掌控,而從成片來看,這恰是其不足的短板。

《長安道》:心有盜 何來道

《長安道》最大的懸念,便是萬正綱的惡,這也使結局成為了電影最精彩的環節,但電影在前段即便打亂了敘事模式,也並沒能給人一個足夠引人入勝的開篇,警察間的手足情和盜墓案件本身的發展,都無從給人帶來多深的感觸,便是閃回的運用也並沒有實質性的使整個故事變得與眾不同前來,蒼白簡單的展開使電影給人帶來的是一股電視劇質感,可以說如果沒有範偉的演技,沒有一個關乎人性反轉的結尾,那麼這部電影其實是平庸的。

固然《長安道》不乏缺陷,但一個本可安享生活的教授,因心生盜念,廢道而行,終因一己私慾萬劫不復的親情悲劇,仍舊有著一定的社會意義,心有盜,何來道,他的人性之惡,何嘗不是這人世間的真實寫照呢?

個人評分: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