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2019-12-19 大爱无言

罕见老照片

老照片是历史永恒的凝固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农村的土坯房已经不在。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农村老物件,城里人的世界看不懂,其实慢慢的很多农村人也看不懂了。

科技在进步,我们小时候在农村耳熟能详的老物件已经在渐渐从我们身边消失,有些我们已经叫不出它的名字,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的。

若干年后,也许在博物馆我们才能看见它,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无情的淘汰

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祖祖辈辈吃饭最重要的家当——犁。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犁与牛在一起,就叫牛耕。牛耕从西汉开始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从中国这片土地上慢慢消失,延续了2000多年的历史。

耙,犁田是翻土,犁完田后就要碎土,碎土就要用到耙。耙与犁同样的命运,90年代末后逐渐被犁田机代替。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耙田的动力也是靠牛来拉的。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都不需要牛了,牛被送进了屠宰场,牛哭了!从此,90后,蛋蛋后吃过牛肉,就是没见过牛跑。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风车,摇动里面的风叶去除谷物里的谷壳等灰尘杂物,如今的农村已经极难见到。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煤油灯,90年代末被电灯代替,自此煤油也就没人卖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连枷,用来打谷物脱粒的农具。它比较耗体力,效率又低,更重要的是收割的机械化,让它进了博物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用连枷脱粒很费力,即使是现在的强壮劳动力也很难吃得消。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磨。主要用来磨豆腐、磨糯米粉,过年时用的最多,现在在农村一些角落还能见到它,但是已经被荒废没人用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轱辘架子,西北农村干旱缺水,井打的比较深,所以都要用这样的轱辘卷绳打水。

现在的西北农村基本解决了吃水问题,用它应该减少了很多。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风箱,农村人主要用它来给土灶催火;它也是农村乡镇上的铁匠铺不可缺的催火工具。现在农村人已经没有人用它了,就连铁匠铺也消失了。

不过我们现在还能见到它,就是街头炸爆米花的摊贩还在用它催火。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西北农村的土灶,左边是风箱。风箱,西北农村土灶用的最多,南方几乎不用。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西北农村人用的轱辘石碾,主要用来用来碾谷物,现在几乎没人用它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石臼又叫小对窝,主要用来将辣椒、蒜、花椒粒等调味品捣成细末,现在农村的老奶奶可能偶尔会用一下。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簸箕,农村人常用的老物件,做饭之前一定会用到它,用来簸米去除里面的糠及其它灰尘杂质。

现在几乎很少用它,因为机器磨出的米去糠率可以达到99%,很干净。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托盘,农村红白喜事时,主要用它来端菜,现在只能在一些民俗博物馆可以见到它。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针线蒲篮,西北农村妇女、老人做针线活放在炕头上盛针线的篮子,现在它已经被塑料针线篮子代替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木匠用的墨斗,斗盒里填充有墨汁,由一根绳子沾墨汁拉出来,用来标直线锯木头。

这样的墨斗都是木匠自己手工制作的,比较笨拙;现在墨斗有厂家专门生产,小巧方便。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铡刀,农村用来铡草喂牛,刘胡兰就死于这样的铡刀之下。现在它已经进入博物馆了,因为农村已经不需要牛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纳鞋底的锥子。90年代中期以后它就逐渐消失了,因为没人做鞋了,农村人富裕了都去买鞋穿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顶针,农村人做针线活时,把它戴在手指上用来顶针穿线,现在农村很多老人做针线活还在用它。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妈妈腌咸菜用的坛子,腰粗口小。这种坛子在90代后,慢慢的就消失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马灯,有了 电灯以后农村人也就不用马灯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老式摆钟,90年代,农村人家盖新房,亲戚朋友就会送这种摆钟以示庆贺。现在人人有手机,也不需要钟表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杆秤,已经被电子称代替,但是偶尔在马路边的一些流动的老年菜贩,他们还在用杆秤卖菜。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铁皮暖壶,这种热水壶在七八十年代最常见。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石磙,主要靠牛来拖拽在打谷场上脱粒的农具,上世纪90年代后,逐渐被农业机械化取代。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耧,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把扶,用来完成开沟和播种两项工作,这种农具在东北使用比较普遍,它也是现代播种机的前身。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耧是从古代传至现在具有千年历史的播种工具,现在已经被农业机械化代替而进了博物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这是农村人用来锁门的锁,现在还有人在用。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油吊子,粮油店打油的计量工具,还有右边的油漏斗。90年代后,油吊子就被付油器替代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葫芦水瓢,现在已经没人用它了,被塑料水瓢代替。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扁担和箩筐,这一套装备农村人主要是用来挑谷物用的,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它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南方人用的竹箅子,主要用来蒸馒头,蒸饺子,蒸菜。南方盛产竹子所以它的箅子是用竹子做的。北方盛产高粱所以它的箅子是用高粱杆做的。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篦子,80年代以前的农村卫生条件很差,头发中容易生虱子,奇痒难忍,就用篦子梳虱子,现在彻底没人用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粪箕子,80年代农村用它来捡拾猪粪、狗粪等牲畜粪便作为庄稼肥料。

化肥普及使用后,逐渐就没人捡粪了,也就没人用它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小时候,妈妈给我们做的千层底布鞋,舒适耐穿。现在这样的手工鞋千金买不到,已经没人会做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七八十年代,农村都很穷买不起鞋,妈妈就给我们做鞋,做鞋就需要鞋样,也就是鞋模,鞋样一般都是用纸剪成的。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油布伞,是由桐油抹在雨布上,伞骨是用竹子做的,油布伞比较笨重,90年代后农村人已经很少有人用它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如今安徽泾县昌桥乡孤峰村的这家“国民油布伞厂”,还在坚持使用传统工艺制作油布伞,图为伞厂的工人在制作油布伞伞骨。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搪瓷碗,相对纯瓷碗来说结实、轻便、耐用。70、80年代它可是人们生活常用器具,90年代后它就被不锈钢给代替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茓子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茓子,囤粮用的粗席子,通常是用高粱杆或芦苇的篾儿编成的。现在农村已经很少用它了,都用塑料袋子直接装粮食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这是农户家米缸里用来瓦米的“升”,这种器具基本上在80年代就消失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农村人主要运输工具架子车已经被手扶拖拉机代替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手电筒,农村最常见的家园电器,农村走夜路回家,除了用马灯就用手电筒,里面装的是干电池,待电时间短,现在已经彻底被手提电瓶电灯代替。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医药箱,那时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但好的是农村赤脚医生可以背着这医药箱上门看病,现在赤脚医生已经没有了,这种药箱也很难看见了。

赤脚医生是指一般未经正式医疗训练,仍持农业户口,“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农村土灶木锅盖,现在土灶还在用,很多人家已经把木锅盖换成了轻便的铁锅盖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农村人家里来客,必做八仙桌,城里人家极少用八仙桌,因为八仙桌比较大占地方,城里人一般会用小巧的圆桌。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对窝,舂米器具,有了机米机器以后,它也就被废弃不用了。我们小时候,过年时,妈妈常用它来把糯米捣成粉做汤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叫箩筛,用来筛粉状物质,底部比筛子密,用绢做成。

对窝捣成的糯米粉就需要用箩筛把细粉过滤下来,粗粉继续放在对窝里捣。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刨子,木匠工具,用来刨平木头,出光的一种木工工具。刨子,宋朝时已经发明,现在还在用。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钻子,木匠工具,用来给木头钻眼,现在已经被电钻代替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婴儿车,70后、80后应该都是从这里开始长大的。等你们长大后,你的孩子已经不会再用它了,因为看不见也买不到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水吊子,北方人叫烧水壶,这种烧水壶现在已经被淘汰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农村姑娘用的梳妆镜,外框时用铁丝做成的,现在都用塑料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独轮车,现在极难见到,应该成为古董级别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高粱穗子做的刷锅把,现在还有人在用。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南方人用的土灶。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牛骨搓麻绳,70后、80后的妈妈们就是用这搓麻绳的,然后用搓好的麻绳纳鞋底。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坯模子,80年代以前农村盖房子制作土坯时使用的工具。

那时,农村盖房子,墙体主要材料是土坯,与现在的烧制的红砖形状一样,不过土坯要比砖头个头大得多。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婴儿绣花鞋,这样的手工工艺现在妈妈们已经不会做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木制搓衣板,现在都用塑料的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汽油灯,名字虽叫汽油灯,实际上它的用的燃料是煤油。灯中间是纱罩,一般为石棉网。

灯座上有打气管子,打进空气,把煤油从一组小孔中压出,喷成雾状小滴,化为蒸汽跟空气均匀混合后燃烧,使纱罩发出炽热光亮。

这种灯在农村还没有通电之前,举办红白喜事时就要用到这种灯,因为它特亮。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笸篮,用柳条或竹篾编制而成用来晾晒谷物、食物的日常工具。现在农民用它已经很少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扬锨,农民在打谷场上扬场用的工具。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打完谷,在有风的时候,就用扬锨将谷物向空中抛洒,让风吹去谷壳等灰尘杂物。农业机械化在收割时可以直接去除谷壳,用它也就少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猪槽,青石凿成的猪槽,现在的猪槽都是用水泥做成的。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盐坛子,这是七八十年代农村厨房用来装盐的罐子,那时的盐都是颗粒比较大的粗盐,成块状,比较适合装在这样坛子里。现在都是细盐肯定没人用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酒盅,农村人喝酒的家伙,杯子酒量很小,但是连续端起来喝那就厉害了。现在农村人用它很少了,都改用玻璃杯了。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竹篾凉席,天冷不用就把它卷起挂在墙上。竹篾凉席容易刮伤皮肤,现在这种凉席基本上已经退出市场。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装衣服的箱子,纯实木的很结实,咱奶奶的嫁妆。

现在农村姑娘的嫁妆已经没有这样的实木箱子了,现在的家具基本上都是用三合板做的,实木家具已经成为奢侈品。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织布机,70年代就在农村慢慢的消失,现在已经成为古董了,在博物馆可以看得到。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这是咱们农村人80-90年代的土坯厨房,就是在这里妈妈为我们烹饪出很多美味佳肴,说来想家。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这就是咱们农村人80-90年代的家,我们就是在这里长大。

「老照片」--没有当过知青的人看不懂

微 言 大 义

城里人的世界你不懂,农村人的世界你难懂。时光飞逝,在农村人的世界里许多老物件,我们曾今那么熟悉,现在找不见了,它们去哪了?

它们已经被卷入时代的车轮里,被时间带走了。曾经城里人的世界看不懂农村,现在在农村人的世界里读不懂自己,我们曾经固有东西再也找不见了。


能认识10种以上的都是牛人,欢迎评论哟!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不如点个关注,每天都有优质内容奉上哦~也欢迎您转发,留言。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