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兵杨晗伟:难忘驻守祖国“西陲第一哨”的日子 要继续发扬部队好作风

“遥远有多远,西陲上的第一哨,每天最后一缕阳光,惜别祖国怀抱……”每次听到这首《西陲第一哨》时,目前就读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安工1603班的杨晗伟,就会想起退伍时战友们一张张轮廓分明的脸庞。离开部队半年来,每每回想起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杨晗伟的心中总是波涛汹涌。

曾几何时,杨晗伟和万千莘莘学子一样,怀揣着对知识的憧憬走进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大学第一课,教授却在屏幕上打出这样一行字:“最后一课”,大家顿时摸不着头脑。教授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 你们记得都德的悲愤与无奈么?外敌入侵, 在自己的祖国连母语都学不成。今天尽管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然而世界并不太平,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要居安思危,时刻准备为祖国而战。”大家陷入了沉思,随后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当时,一种忧患意识和使命感在杨晗伟的心中油然而生。在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召唤之下,2015年杨晗伟在望花区应征入伍,服役于新疆阿图什市克州军分区。

2015年9月12日,杨晗伟永远忘不了那个早晨,望着其他战友和亲人告别,他没有眼泪,因为杨晗伟知道,等待他的将是崭新的、巨大的挑战。在入伍报名时,杨晗伟特意填写了一份去新疆的志愿书,这对从未出过远门的杨晗伟来说,的的确确是他人生中一个最重大的决定。

初到部队,杨晗伟身上还带着一股“书生气”,叠被子、铺床单、穿衣戴帽,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都要通通重头学起,这也改掉他懒散的生活习惯和作风。部队里流行这样一句话,“来到了部队,是龙你给我卧着,是虎你给我趴着,不管你在地方扮演怎样的角色,来到这里,都是一个兵。”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杨晗伟的心里。授衔的那一刻,杨晗伟激昂地唱着《解放军军歌》,由内而外的自豪感使血液沸腾起来,训练时的苦和累全部都烟消云散。

经历了六个月的新兵历练,杨晗伟彻彻底底从一个地方青年转变成为一名合格战斗员。背着打好的背囊,他走进了“西陲第一哨”斯姆哈纳。“西陲第一哨”斯姆哈纳,是每天送走祖国最后一缕阳光的地方,这里与首都北京相距5000多公里,与内地有3个小时左右的时差。这里荒芜人烟,远处只有枯山。杨晗伟慢慢习惯着这巨大的落差,代替每天训练的是自力更生的劳作、固边守防的巡逻。虽然过着“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的日子,但是其中不乏乐趣。

“穷地方,苦地方,建功立业的好地方”。杨晗伟所在的连队位于海拔2970米的帕米尔高原上,是中国和吉尔吉斯坦的陆路通道,杨晗伟和战友们对执勤任务丝毫不敢懈怠。下连队半年,由于表现较为突出,杨晗伟被选去参加一年一度的远山口巡逻。跋山涉水,在野外驻扎10天,大大小小的山爬了七八座,身体固然劳累,但是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杨晗伟心里却是踏实的。

由于在部队服役期间表现优秀,杨晗伟曾被推荐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生考试。“当兵的这段经历让我终生难忘,我会把在部队磨炼出来的好作风发扬下去,这段经历让我受用一生。”杨晗伟说。(记者 单小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