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陝會館:十大商幫各有會館,秦商和晉商因和要聯合建館?

商人會館最早起源於明朝,在清朝時期大行其道,相當於現在的“地域商會”。清朝時期徽、晉、陝、魯、閩、粵、寧波、洞庭、江右、龍游這十大商幫確立,因為市場競爭激烈,各地客商相繼合資成立了各自的同鄉會,建有會館。各商幫會館都已本地省府州縣命名,如福建會館、江西會館等。唯獨陝西秦商和山西晉商多聯合辦館,稱“山陝會館”。這又是為何?

山陝會館:十大商幫各有會館,秦商和晉商因和要聯合建館?

【中國商幫】

陝西秦商起步要早於山西的晉商,絲綢之路就是秦商所開闢的一條通道。南宋時期,政治經貿中心南移,沿海商幫崛起。直到明朝建立,陝西秦商和山西晉商才重新崛起。當時為了防禦殘元勢力,朱元璋在邊塞設立“九邊重鎮”,為了解決邊防要塞的軍糧供應難題,明朝出臺制度,藉助商人用糧食物資從官府換取“鹽引”,憑鹽獲得食鹽運銷許可證,當時食鹽銷售是朝廷專營,有暴利可圖。正好山西境內有大同鎮、太原鎮兩個個軍鎮,陝西境內有榆林鎮。有道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秦商和晉商獲得食鹽專賣,因此迅速崛起。

山陝會館:十大商幫各有會館,秦商和晉商因和要聯合建館?

【中國商人】

到了清朝時期秦商以涇陽、三原為中心,晉商以祁縣、太谷、平遙為中心,形成輻射大江南北的兩大商業集團。明末清初的宋應星在《野議·鹽政議》中論述:"商之有本者,大抵屬秦、晉與徽郡三方之人" 。隨著徽商快速崛起,為了抗衡徽商,秦商與晉商聯手合作。

山陝會館:十大商幫各有會館,秦商和晉商因和要聯合建館?

【山陝會館】

陝西和陝西一河之隔,自古有“秦晉之好”之說,秦商和晉商都靠鹽業經營快速崛起,後又開闢出茶馬古道,為了維護同業利益,調解商業糾紛,提高抵抗風險的能力。陝西秦商和山西晉商所到一處一般都聯合建館,這就是“山陝會館”。秦商和晉商雙方合作雙贏,互通商情,所以被其它商幫統稱為“西商”,所以山陝會館也被也稱為“西商會館”。陝西秦商講究“先義後利”,山西晉商講究“義中取利”,雙方共同膜拜的財神就是山西的武聖關羽。但凡山陝會館都供奉關帝聖君,所以有時候也被稱作“山陝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