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观点很多来自华与华,但这重要吗?

我原来在几家国际4A广告公司,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品牌方法和工具,但那时我做的是创意工作,最高标准都朝着戛纳广告节看齐,我也乐在其中。

我确实算是一个创意想法特别多的人,创意部里的每次头脑风暴,我大概都是想法最多的那一个,所以我一年半就从4A公司的小文案升成助理创意总监也是有原因的。

后来我从广告公司离开自己开始创业做互联网在线教育产品,那时候创意也能帮到很多忙,至少我们在当时的在线教育圈子里也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品牌,可问题是不赚钱。

后来我为了帮公司卖文案培训课,才写了一系列的《一个广告文案的自白》,逐渐把自己写成了一个文案类自媒体,我早期的公号文章也都是那种戏谑、抖机灵的点子型文章,

以及这篇10万+《老板,我们上315了!》,

我写的广告文章也都是这一类,比如这篇《全国各地啪啪啪指南》。

如果不出意外,我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文案和创意类的专业人才,会以帮人写段子和想创意为生。

但是,后来我读到了一本书,叫《华与华方法: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作为一个西交毕业的理工男,我的内心其实有许多逻辑思考的特性,而这本书让我第一次觉得营销的逻辑是如此清晰。

从此之后,我渐渐在工作中使用华与华方法,并跟随华杉老师的微博微信和简书不断学习。我去上海拜访过华与华公司总部,跟华与华商学院的负责人徐昇聊了很久,那时也解开了我心中的不少困惑。

后来我还曾经想过,能不能去华与华工作学习,我当时跟徐昇商量这事,我想每两周去华与华公司一次,参加公司的工作或者培训活动,我可以免费贡献我的智力到华与华的项目上来。但徐昇说这种不好操作,就作罢了。

2016年得到APP刚刚起来的时候,我曾代表得到跟华杉老师谈开课的事,不过那时得到也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加之各种原因,并没有谈成。后来得到也逐步成长,华与华成为得到的广告代理商,我借着得到顾问的身份也跟华与华有了更多的接触。

再后来听过华杉老师多次演讲,也更多的看了《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华杉讲透论语》等书,心中对华与华方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所以干脆在工作中主要使用华与华方法。

这里并不是说别的方法就不好,而我是觉得华与华方法在价值观和方法论上更符合我自己的认知。

后来华杉老师在得到也开课了,前两天我们在得到x华与华的群里遇到一个小事,当时要有个广告位推荐《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的大师课,其中文案有写俞敏洪在学习这堂课。

华杉老师就出来提了意见,他说,俞敏洪看过我的书,但这个课程是一天放一课,俞敏洪不想每天等着,所以他想全部更新完了再听。那就是说,俞敏洪现在即使订了这堂课,他也没听过,因为我们还没更新完,这就不符和我们“不骗人”的价值观了。

是一件小事,但看得出华杉老师的价值观非常正。

有人会觉得,你也算是个所谓的“大咖”,公开宣称自己遵循华与华方法是不是不太好,有点自降身份。我说这正是华与华方法批评的一种态度,明明觉得它好,为啥不能拿来用呢?

其实华与华方法的思想原型,也是来自前辈的思想,华杉公开讲过,华与华方法的思想原型,一个是中国的孔孟之道、孙子兵法和阳明心学;一个是国外的,德鲁克的企业社会职能理论、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熊彼特的创新利润原理。

我们没有多少新创的理论。

中国定位学派的思想不就是特劳特和里斯的嘛,他们怎么就没觉得不好意思呢?因为他们用的是国外的名人,华与华用的是已经死了的名人,在很多人眼里,大概你用的原理离你越近,你就会觉得越不好意思。

但只要你想通了,就无所谓了,你直接拿来用,不是成本最低的方式吗?这不也符合华与华方法的本质吗?

而且,我自己有我的优势,我是一个思维还算敏捷的人,使用华与华方式对我来说特别快啊,我一个人可以赶上十个人的工作效率。

今年的时候,本来我们要跟一家叫火星人集成灶的企业签约了,但我觉得我对他们的帮助可能并没有那么大,我还把火星人推荐给了华与华,我觉得华与华的服务更系统化,对这个阶段的火星人应该帮助更大(已经签约)。

这也是华与华方法,就是你要真心实意对客户好。

所以如果你看过华与华方法,就不要老在我这里挑毛病说,这不是华与华提出来的吗?我就是用华与华方法在工作啊,亲。写文章的本质在于传播道理给大家,而不在乎是谁的原创思想吧。

如果说原创思想,可能99%的作者没法写文章了,比如连岳老师是个多产的自媒体,但他的思想主要来自奥地利经济学派,因为几乎每一个原理都被人发明发现过了。

以上是今天在“华与华方法传习群”中的一个讨论,我整理了一下发了出来。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