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大股东把股票都质押了,套现了几十亿,任其股票下跌,是不是不看好自家公司的变相减持?股民该怎么办?

蓑笠翁31473457


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把股票都质押了,并不是套现减持,上市公司质押股票,好比是抵押贷款,只是把股票质押给证券公司,这种情况是属于融资行为,这笔钱将来到期后需要还给证券公司的,而且上市公司质押股票给证券公司股价是要打折的,股价一旦跌破其折扣价,证券公司可以强行平仓,这种行为只能算是质押股票融资,不是套现。

套现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卖出股票,如果上市公司大股东卖出自己的股票,进行大幅减持,说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不看好自己的公司发展,通过卖出股票减持套现,当出现这种情况,股民应当卖出这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上市公司减持卖出股票都需要提前几个月进行信息披露发布公告,当上市公司发布了减持公告后,股民还有时间和机会逢高卖出股票。

上市公司股票质押后股价跌,一般是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上市公司也不愿意,但是市场弱势的情况下股价下跌,上市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也是没有办法的,如果上市公司有实力的话,会选择在市场企稳后自救,或者找到机构一起来稳定其股价,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后,股价大幅下跌,上市公司可能会暴仓,上市公司必须自救,能不能自救当然还要看上市公司自身的实力。

如果是上市公司质押股票,股价还下跌,对于股民来说,就需要从趋势上判断股价是否还会下跌,如果趋势上判断股价还会下跌,股民可以卖出股票止损出来。如果趋势上股价不会下跌,并且上市公司有自救的行动,股民就可以持有股票,等上市公司自救。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投资或融资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股票质押,和商誉、减持一样 ,是压在A股头上的“五指山”。

根据东方财务的最新数据,A股3000千多只股票,有2800只股票存在股权质押,占比高达约85%。

其中,质押比例最高的是藏格控股,质押比例高达79.19%,质押市值为高达126亿元。(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质押市值前十分别如下,总市值高达4200亿,其中,三六零高居榜首,美的集团、中国平台、顺丰控股、民生银行等投资者耳熟能详的的公司也赫赫在目。


股东为什么要质押股票

股票质押的本质是一种融资方式,对股票持有者而言,所持有的股票份额是一项可以用来抵押的资产,和抵押房子、设备进行贷款,没有本质的区别。不过,因为上市公司是公开市场定价的,有市场公允价格,在质押时,估值更简单。

能办理股票质押的金融机构也很多,券商、信托、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受理股票质押时,同样会对上市公司和股价进行评估。商业银行更喜欢好公司大股东的股票质押业务,可以同步绑定公司的票据贴现、保理业务等一起做。新三版公司的股票质押,相比而言就没那么受银行喜欢。


股东质押股票核心目的是为了拿到资金,只不过,这些钱可能有不同的去处:
1、用于上市公司经营。上市公司本身有投资扩张的需要,但因为各种原因,很难再通过其它途径融资,大股东为了支持公司发展,通过股票质押融资,再投入到上市公司再生产,可以是借款的方式,也可能是增资的方式。未来,也还是用上市公司的经营所得来偿还。

2、用来股东所控制的别的上市公司经营需要。在上市公司的股权架构中,很多大股东,除了拥有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外,还有别的业务板块没有上市。这些公司若也有资金需求,且么有更好的融资渠道,那股东就可能会质押上市公司的股票,换来资金,用于非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比如,大家熟知的乐视贾跃亭先生,就曾质押了绝大多数的乐视网股票,要投入到海外的汽车制造事业。当然,最后真实情况如何,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3、股东私人需求。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的理由都是:用于改善生活。因为公司上市后,大股东股票有锁定期,减持受限,如果大股东是把股票质押当做一种套现工具,那实质是在变相地减持。实际资金的去处很难说,可能是进行了新的投资,也可能是买了房产,或者资产转移。


股票质押后的风险

股票质押时能融到的资金,是基于二级市场的价格,金融机构基于这个价格的股票市值,按照一定的比例发放贷款,一般在30%—60%左右,具体要看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和对上市公司的评估。比如,大股东将现在市值1000万的股票,质押给银行,他可能能贷到500万的资金。

股票质押后,若是股价持续下跌,对金融机构来说,就是抵押的资产不值钱了。所以,金融机构会设置预警线,当股价下跌时,要求股东还款解压股票,或者提高质押股票的份额,补足质押的资产。若是股价继续下跌,股东又无力还钱,且也没有能够再质押的股票,那就会触及平仓线,也就是说,金融机构会直接卖出股票,来降低自己的风险。


质押比例很高的公司,金融机构若是开始平仓抛售股票,一方面可能会加速股价的下跌,另一方,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易主,管理层变动,都会对上市公司未来带来不好的影响,对小股东来说,可能就会面临极大的风险。


比如,最近被推到风口浪尖的康美药业,大股东所持有的股票,91.91%已经质押。康美药业在财务造假后,主动申请ST,或者也是为了缓解股票下跌速度,防止质押爆仓。即便如此,康美药业的股价,从近期的最高点,已经跌掉将近50%,小股东早已损失惨重。


对股票质押的监管

为了加强对股票质押行为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各方利益,2018年颁布了修订后《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其中,对股票质押行为增加了几项关键的约束条件:

1、融入方融入资金存放于其在证券公司指定银行开立的专用账户,并用于实体经济生产经营,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新股申购、大宗交易买入上市公司交易股票等项目。

2、股票质押率上限不得超过60%;

3、不得导致单只A股股票市场整体质押比例超过50%;

4、单一证券公司接受单只A股股票质押的数量不得超过该股票A股股本的30%;


总之,在看上市公司股东的股票质押数据时,最需要关注的的是质押的动机,如果是为了变相套现,那就值得警惕。质押比例很高,超过30%甚至50%,那就很可能大股东手头剩余的股份已经不多了,这些公司就很可能是一些垃圾股、题材股、概念股,或者庄股,尤其需要注意。


康愉子


如果是过去股价高的时候质押的股票,加上大股东也没有心思要将公司做大,没有什么斗志,那么这些被质押的股票,大股东可能不会在乎,因为无心经营,公司将来只能越来越差,越来越不值钱,而股票在高位质押套现了,等于大股东锁定了不贬值,这种情况下,大股东更希望质押的股票被强平,因为强制平仓后,这些股票跟他就没有干系,公司也跟他无关,等于彻底脱身,当然,前提是大股东几乎全部质押所有股票。

对于这种大股东通过质押减持股票的公司,股民应该深入了解这家公司,确保大股东是否有心经营公司,是否能够讲公司管理好,如果看不出来一家公司大股东的态度,不要买这家公司的股票,自然避免了公司被抛弃的后果,找那些确定不会被大股东抛弃的公司来做投资目标更靠得住。

要判断大股东的心态,需要深入了解,也需要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否则看不出来。


西格玛的化学


A股市场,上市公司质押自己股票的情况是路人尽知的事情。我查看了一下上交所在今年6月份的一篇公告。

按照上交所的说法,上市公司质押股票情况,并不普遍,数量也不大,只是总市值的3%,总体可控状态。

而同一个月份来自另一份调查指出的情况却大相径庭。

据这篇文章的说法:根据第一财经统计,A股没有进行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占比2.8%今年上半年沪深指数持续下探,数据显示有404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票质押触及平仓线。

我的问题是你信哪个?我们要求一个公开公平的市场,公开是信息公开,而这种公开不是造谣。我不想追究这里谁错了。但是这文章挂在这里,我相信会成为日后算账的依据。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高比例质押,平仓风险引起市场的警惕。接近监管层的人士指出,控股股东高比例质押爆发平仓风险,极易波及上市公司,直接影响公司生产经营和控制权的稳定性,公司股价也往往大幅下行,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总体套现的数字不是查不出,只是查不准。因为在每家上市公司的数据里,都能查到股权质押的情况。可以自己去一家家查,去统计。我想,这也应该是一个股民的基本工作之一吧。你在这个信息不公开,不公正,不对称的市场里,要想赚钱,需要有更扎实的功底。

说起来上市公司在IPO的时候,1块钱的资产,卖出了20块钱的价格,资产被放大了20倍,它再喊缺钱,这是不太可以理解的。而缺钱的数量几乎之大又是不可以简单理解得了的,A股质押的总市值达到近6万亿。就上市公司需要发展而缺钱和上市公司发起人和持股人,他们看中的是20倍或者以上的增值部分之间,我宁愿相信后者。

最近又一个消息证实了我的猜想。


有386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离职了。你秒懂了吧。人家跑了。不能卖的资产,人家可以抵押,抵押完了,不赎回,最终宁可不要这个位置,他们要的是什么,钱。简单明了。

至于股民怎么办,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坚决的答案。我这里不用给你提示了吧。


大舟财经观


对于这种高比例质押的大股东,我觉得有一个算一个,股民能做的事情就是赶紧跑,一分钟都不要多停留。

原因很简单,一个公司的大股东把股票都质押了,套现了几十亿,有且只有两种可能性:第一,大股东上市就是为了套现的,上市完成就打算把股票卖掉自己逍遥快活去,但是限售股又不能立刻卖掉,只好把股票质押了,搞变相减持;第二,大股东是想认真经营公司的,怎奈何公司确实不景气,现金流出了很严重的问题,逼得大股东只能把股票都质押了,设法融资来救场,可惜公司还是扶不起的阿斗,所以股价才会一直下跌,大股东也回天乏术。

上面这两种情况,第一种不用多说了,这种公司应该早点从A股退出,大股东也应该被问责,因为他上市融资的目的不纯,如果涉嫌欺诈上市的话,还应该让大股东赔偿受损失的股民;第二种的话,大股东倒是想把公司救活,问题是就算大股东真把公司救活了,也一定会花费很长的时间,股民没必要一直把资金浪费在这种渺茫的希望上,还是用脚投票,配置龙头公司热点股票为佳。


速读财经


评论员门宁:

大股东质押,并不代表大股东不看好上市公司的发展,质押本质上还是一种借贷行为,只不过是用了自家的股票做抵押物而已。

总体而言这种行为是中性偏空的,质押的潜在用意就是换取流动性,类似民间抵押贷款,一定程度上表示大股东或企业现金流不充裕,需要通过质押股票来缓解。质押率越高,说明大股东资金链越紧张,越容易出风险,今年就有不少大股东质押爆仓。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当机构勾结上市公司高管大股东一起坐庄时,就会把股份抵押!目的就是一个可以让机构放心做庄。股票都抵押啦,谁来砸盘?说白了就是大股东对机构的一种变相的承诺!

多数大股东是担心质押爆仓的,因为这些股票是他们的主要财产,决定了对公司的控制权。当质押爆仓时,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财富,还可能是公司的控制权。

股民们该怎么办呢?可以研究一下大股东质押的资金用途,如果是用来支持上市公司发展,反而可以看作利好。


首席投资官


别看上市公司大股东账面资产几十上百亿的,这都是按股票价格x持股数算出来的,并不是实实在在的现金。马云371亿美元身价,他能一次性拿出100亿人民币么?肯定不可能,10亿不周转一下都可能有难度。



但企业上市了,不管什么原因成为大股东的,身价总是有了,不管是自己生活还是其他投资用途,对资金的需求也就更多,一面是账面上有钱,一面是需要钱,把账面上的钱变成实实在在的钱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卖掉一部分股份换成钱,但对于上市公司高管减持这件事情,证监会管理的非常严,有专门的高管减持规定,对高管什么时候可以减持,一次最多减持多少等做了明确规定。2017年5月27日发布的《高管减持新规》 更是做了细致规定。

比如大股东在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比如公司上市一年内高管不得减持公司股份等等。这一系列的目的是为了稳定股市,因为大股东减持往往都会被市场充分解读。比如马化腾减持1%腾讯股份,市场上会怎么认为?

哎呀,马化腾都减持了,说明现在的股价是高点了,说明他对腾讯未来发展没有信心了,要不然为什么会减持呢?1%尚且这样,更何况持续减持更多股份呢?



所以一般情况下,公司大股东大笔减持都会被市场认为是对企业未来缺乏信心的表现。

但大股东又需要钱,怎么办呢?

股权质押给大股东提供了非常好的股份变现机会。既不用经过证监会,也不会引起市场恐慌,所以股权质押成为很多企业大股东股权变现的方法。

原因也是有两种,一是拿出现金再投资,二是对自家公司未来经营没信心。就目前的情况看,更大概率是对公司未来没信心,所以遇到这样的公司,坤鹏论建议你也不要买了,大股东都没信心,你凭啥能力挽狂澜?


坤鹏论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权做抛砖引玉之言。

股权质押并非是不看好自家公司变相减持任其股票下跌,逻辑上稍微有一点偏差。A股有超过99%的公司都存在股权质押,股权质押其本身是比较中性的事件,并非股权质押套现之后股票价格就下跌。我们打个简单的比方说一下股权质押的意思,比如大股东持仓5000万股,现在股价是5块钱,质押率是40%,这个时候我缺钱了,我找金融机构说,我把我的股票抵押三个月搞点贷款,那么借到的钱就是5000万*5*40%=1亿。如果期间股价下跌触及到警戒线,金融机构会要求大股东补仓,大股东说我没钱了,那么达到平仓线之后,金融机构会在二级市场抛售这些股票,这就是股权质押爆仓。


其实关键是股权质押后的这一大笔钱大股东拿去干什么了,如果拿出去挥霍随便花了,带着小姨子跑路了,那基本就相当于是变相的套现减持了。一般比较积极的做法,在没有资金补仓的时候选择停牌筹集资金或者在二级市场上积极回购增加市场信心。


股民怎么办,对于股权质押比例比较高,或者是股权质押比较频繁的公司要规避掉。另外大股东质押股权占其持股比例比较高的这些公司也要规避掉。


山上高老头


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为什么A股市场牛短熊长,就是因为A股的抽血效应,大股东减持就是其中一台。源源不断从股市抽血出来,股市怎么能涨的起来呢?


理论上说,大股东是最了解公司的,对公司的经营是有话语权的,那么就应该好好经营公司,再按比例给股民分红,这只是理论上;现实中,很多企业上市后,无节操的减持,无节操的清仓式减持,无节操的变相减持,都已经套现了,还有做好企业做强企业的欲望吗?倒霉的还是中小散户,散户也是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就不再长期持有,而是炒作,所以A股变成这样,是谁的错,大股东难辞其咎!


所以遇到这种问题,一旦有大股东减持的,搞清楚原因,散户只能是暂时回避!



蚂蚁聊股市


其实这个问题还是很严重的,也是很头疼的事情,但是至今没有看到完善的制度,才导致了出现股票质押危机,也出现了政策底,而很多公司登陆A股市场后极少的分红,热衷增发,热衷减持,还热衷股票质押,想尽办法在股市融资,最终给予股民的回报非常少,导致了股市的长期下跌,也让股市一度遭到怀疑是不是圈钱市。

上市股东的套现问题,是A股面临的较大问题,因为股市每次上涨都会面临股东大的减持压力,有的股东不管股票下跌多低仍然减持,有的清仓式减持,这些都导致了股票长期维持低迷行情难以走牛的原因,不仅影响公司发展,也影响股民投资回报,更破坏了股市的生态环境,变成A股中大部分的股票最终的宿命就是在股东不断的只注重融资中不看好自家公司全部套现离场后股民买单,股票退市的结局,变成了人人谈股色变的市场。


那么股民要认清市场的环境,减少对这些大肆减持的股票投资,或者减少对一些垃圾股的买卖行为,才能避免踩到地雷。

也希望能尽快完善制度,让市场稳定和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