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內的卡車都是平頭?國外的長鼻子卡車頭為什麼很少見?

乖乖的Jane


我國最早生產的卡車“解放”就是長頭的,再到後來市場佔有率很高的東風140也都是經典的長頭卡車。大概到了90年代,長頭卡車逐漸消失,從進口三菱汽車、紅巖、斯太爾等各個車廠開始全部生產短頭卡車了,可以說短頭卡車時代來臨!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短頭卡車取代長頭卡車呢?

首要原因就是車輛載貨能力核定。長度與載貨量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車頭加車廂,所以,如果車頭過長,必然要減小車廂的長度,車廂短,意味著將直接降低這部車的載貨能力,這是市場需求不能接受的。

其次,我們從安全因素分析,短頭車視野開闊,尤其在轉彎視角方面要比長頭卡車視野更好,因為,短頭卡車駕駛員的角度更高,因此相對死角也更少,轉彎半徑也會比長頭卡車要小。

但是,長頭車重心更低,在轉彎和側風方面穩定性更高。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長頭車在發生碰撞時會有生命保護緩衝。數據顯示,在重載和每小時120公里的情況下,發生正面碰撞,短頭卡車的死亡率是100%,長頭車可以把死亡率減少到80%左右。

另外,我們從駕乘人員舒適度方面分析,長頭車的駕駛位置剛好在前軸和後軸之間,因此減震效果會更好;當然乘坐駕駛空間也更大。這方面,短頭卡車由於座位在前軸和發動機的上面,減震和靜音效果要差很多。

美國對於車輛長度的計算是從駕駛室(駕駛艙)後面開始算起直到車尾,作為衡量一個卡車的標準長度,因此駕駛室的長短不會因為“長頭”或者“短頭”影響這部車的核載載貨重量。所以,我們看到在美國具備都是長頭卡車。

綜上所述,長頭車從安全和舒適角度考慮明顯要優於短頭卡車,但是由於國家汽車產業政策不同,特定時期市場營銷需求不同,所以只能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愛車愛生活,懂車懂保養!





寶叔論道



車ming遠揚


應該說長頭卡車是美國卡車的標誌才對,中國、歐洲的重卡現在都以平頭為主。奔馳、斯堪尼亞、沃爾沃、曼、福田、歐曼現在這幾個重卡品牌基本都是平頭卡車。

美國流行長頭卡車也是有一定特定條件的,地廣人稀、人高馬大、自由奔放這都導致了美國卡車文化朝向大車頭,大空間方向發展並延續下來。美國的重卡基本都在洲際公路上狂奔,到了交通流量大的市區也得換成中小型卡車。美國國土面積僅次於中國世界排名第三,也可以說幅員遼闊了,橫縱洲際公路網就像中國西部的公路一樣,筆直、路況好還沒什麼車,所以長頭卡車的視野盲區大、轉彎半徑大等缺點簡直不叫事,反而長頭卡車帶來的寬敞的駕駛室空間讓人高馬大的美國人感覺更舒適。美國人可能是全世界最惜命的人種,長頭卡車動輒兩米開外的長鼻子顯然要比平頭卡車能提供更好的碰撞潰縮空間,安全了,卡車司機喜歡的不得了。長頭卡車的駕駛室空間要明顯好於平頭,而且駕駛室相對還低,行駛平穩性也要好於平頭車。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美國卡車司機基本都是五大三粗麒麟臂那種,雖說不可能是普遍情況,但也應該是代表,寬大的駕駛室空間可以讓這些大漢待的更舒適,甚至金屋藏個嬌也不在話下。

到了歐洲的路況環境就和中國很像了,路窄、車多地域小,長頭卡車的所有優點到這都成了缺點,拐個彎一不留神都能掉溝裡,顯然平頭卡車更適合在這裡生存。平頭卡車最讓司機擔心的就是碰撞安全性,沒有了長鼻子擋著,追尾直接懟大腿啊。但是歐洲可能並不太擔心這個問題,司機該休息就休息,限速多少跑多少,該拉多少拉多少,停得住,站得穩。但是國內的卡車要也想這樣估計司機全家就要喝西北風了。

其實早期國內的卡車也都是長頭,像解放、黃河什麼的。但是現在政策對不同軸數卡車頭長度有了限制,這就導致卡車生產企業不得不把有限的長度用來設計拉貨。


懂車5哥


這個真得說國情不同,長頭卡車基本上也就美國西部地區比較常用,城市地區也比較少見長頭卡車,歐洲國家更甚,和國內幾乎一樣清一色的平頭卡車!

美國地廣人稀,特別是西部地區公路,基本上跑幾十上百公里遇不到一輛車是常事,很多公路都是筆直的,所以不需要考慮太多轉彎半徑,加上人少,所以視野相對差些影響不大,但話說回來,長頭卡車維修方便,前面是動力艙,直接打開就能上下左右全方位修理動力艙。

還有,國外的政策不同,美國計算貨車的荷載長度是從貨箱算起,所以車頭就比較好設計了。國內是從車頭算起,所以只能壓縮車頭空間換載貨空間。


A胡元軍



主要還是 安全 省油 帥氣

這邊的路也寬闊 但路況堪憂 。。。

很少有長鼻頭卡車不能去的地方

所以慢慢的平頭就少了

至於年薪也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多

我在這邊開了三年 換了兩個公司 從新手 年薪2w 到現在第二個公司 年薪5-6w 扣完25%的稅後就沒多少了

下一步準備試試做 owner operator 看看能不能做到年薪十萬 再來這跟大家分享下經驗

祝廣大的卡車司機們 安全第一 健康第一 家人第一


龍舞蒼穹1


首先糾正你的定論,國內不是都是平頭車,正好相反,我國造車之初都是長鼻子車,就連客車大巴都是長鼻的,主要是方便發動機檢查維護。。大量生產平頭車,是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後,進口和仿製日本的,優點是節省車身長度,把有限的位置留給貨箱,縮小轉彎半徑,適應當時的道路空間。


龍江評論員


在我國,運輸行業還是非常發達,所以貨車的使用率很高,再加上網購的發展,所以貨車的數量也是巨大。很多人就算沒有開過大貨車,不管是在道路上,還是在新聞裡,也都見過這種大貨車,對它也不是很陌生的。貨車運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關於貨車的外形設計,有心的車友應該會發現,美國的貨車設計和中國的貨車設計,可很是不同,美國的貨車車頭屬於長鼻子,而中國的則是扁平頭,那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差異如此巨大呢?為什麼國內都是平頭卡車,而國外的長鼻子卡車頭卻很常見?

其實並不是只有美國的卡車是“長鼻子”,澳大利亞的大卡車的車頭也是這種設計,這個的確跟國家的路況以及一些國情有關。因為美國和澳大利亞地廣人稀,地盤大、人口少,平原和沙漠地勢十分多。美國人的人均道路面積超過500平方米,而且視野開闊路況很好,因此拉風的長頭卡車在美國和受用。而我國人口比較密集,道路擁擠,多山地陡坡,在這種情況下,長頭卡車因為轉彎半徑大,操作不便的劣勢就尤為突出,所以像中國這樣的道路運輸路況更適合平頭卡車。

還有就是國外的政策不同,美國計算貨車的荷載長度是從貨箱算起,所以車頭就比較好設計了。國內是從車頭算起,所以只能壓縮車頭空間換載貨空間。物盡其用,這一直都是中國人的行為理念,所以毫無疑問中國人自然會縮短車頭的長度增加車身的長度,以達到更大的乘貨量!另外把車頭設計成長鼻子形狀不只是設計師大腦洞和標新立異的而體現,更是一種出於安全的考慮。比如說要是遇上事故,這樣的設計會將撞擊感分散到車身上,這樣人體受到的損傷就會變小,安全係數更高。

還有就是長鼻子卡車在遇到出現問題的時候,也只需要打開蓋子就能維修了,而不用像我們現在的平頭卡車一樣,非常麻煩。但是這樣的造型也有一定的缺點,比如風阻會比我們的卡車要大,也會對駕駛員的視野造成影響,所以並不是說,鼻子長,就一定安全,都是有雙面性的。在我國道路上跑還是視野開闊更實用,視野好心裡才更踏實,貨車視野更能讓司機保命,所以長頭卡車固然有寬敞舒適,維修起來也是要更加簡單的優點,但是在路況複雜的我國還是平頭貨車更安全,更符合國情!


卡車小蘇


我覺得應該有不少老司機在美國大片裡都看到過美國的卡車,那長長的車頭別提多炫酷了!而國內的卡車基本上都是小平頭,為什麼國內與國外的差距會那麼大呢?

其實像國內這樣的小平頭卡車才是現在主流的卡車車型!因為“小平頭”可以減少風阻,而且司機的視野也開闊不少,從而減少了交通事故的發生的頻率。


現在在中國,基本上已經看不到長頭卡車了,都已經被淘汰了。而美國為什麼那麼喜歡長頭卡車,主要還是有很多優點的。首先對於美國的司機來說,長頭卡車的安全係數要比平頭卡車高的,因為長頭卡車可以提供更多的潰縮空間來保護駕駛員的生命安全。

一般在美國的卡車是牽引重卡,價格基本上是上百萬的,他們的卡車的制動性能是很好的,並且都是用電控制制動系統的,車身穩,發生事故的概率也比較小。

其實車內的差距也挺大的。美國這種長鼻子卡車的駕駛室像一個小型的的臥室,一應俱全的配置,看起來非常人性化。而國內的卡車,開幾個小時可能就會腰痠背痛了,硬邦邦的!


鯨車評



富比封君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24, "thumb_url": "65f1000848b466ec80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