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刚刚建国时一无所有吗,那以色列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时是怎么打败阿拉伯联军求得生存的?

虎历


以色列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时,并非是一无所有,一战时大批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及周边的

应许之地。这批大迁徙的家庭大部分有点钱买下阿拉伯人的土地,改良土垠,扩张建设,行成了一大批定居点。二战前,希特勒反犹太人运动变本加厉,又有大批破产了的犹太人漂泊到巴勒斯坦地区,因和当地武装的阿拉伯人有冲突,犹太准军事组织有哈加纳,伊尔贡等,靠海法等港口偷偷运进犹太人定居点一些武器。太大的武器偷运不了,轻机枪还要拆解完了藏在货物底部才能运走。

美国犹太民族帮了还在蓝图里的以色列大忙了,犹太人一直在美国各地集资p2P忙活着,纽约犹太人出力,买下来一成套制造子弹的机床装备,因为是二战剩余物资,省下来不少钱,东

东西好买不好运,英国人海关检查特别严,美国聪明的犹太人通过赂贿直接买下2战淘宝上的运输机,拆掉座椅,拉上急着用的东西,直接飞到捷克再装一批捷克式轻机枪🔫

当时苏联是支持以色列建国的,2所以以色列人能从布拉格兵工厂搞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以色列人一无所有,只有先用步枪手榴弹装备自已,对抗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围攻。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领袖叫候赛尼,地位类似阿拉法特,能招唤起一大批阿拉伯人围攻以色列人的定居点,该人性格暴烈,沙特王子为了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地区的同胞把犹太人赶到大海,但只送来几箱一战时的古董步枪🔫,候赛尼当来人的面破口大骂,还用膝盖双手,掰碎了一支老枪。其实当时巴勒斯坦人也非常缺步枪,侯的性格可见一斑。

候赛尼指挥官组织上千人拨除妈的好几个关键地区的定居点,但缺点就是要自带干粮,饮水,啸集围攻一天,晚上散伙,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点帮了犹太人的大忙。

但是在48年4月的一次进攻中,候赛尼被乱枪打死,所有追随者也马上散去。几个定居点也,暂时获得了安全。

但是犹太人最大的危机马上就要到了,约旦国王想独占巴以地区(包括古城耶路撒冷),国王候赛因的看家本钱是有一支中层军官都是从英军高薪招聘来的,是有重型大炮(75榴弹炮)的中东地区战斗力最强兵团〈阿拉伯军团〉。

49年5月14日午夜12点,新举国一致选出来的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宣布独立,阿拉伯军团马上枪炮齐鸣,大举进攻,

农村包围城市的阿以战争终于在耶路撒冷这座千年古城正式打起来了,?

但是聪明的犹太人把钱花在刀刃上,事先买通了市警察局的掌握城门钥匙的英军军官,提前15分钟抢占了城门和警察局等坚固巨石垒成的建筑物,暂时防守反击了阿拉伯军团的围攻。

但是阿拉伯军团炮火连天,攻势被阻火冒三丈,把耶城和外界的连系分割包围断开,守军最后连水差点都没有喝的,耶城眼看就要落入敌手,

以色列人通过美国人给英国施压,让英国人断绝阿拉伯军团的军火供应,马上撤出英国军官,美国务卿以不马上办理就中断对欧洲战后援助耍挟英国首相,后者只有忍气吞声,钱是真理,舅服它!

以色列本来就是没商人:钱,本,古里安派出日后的女接班人梅厄夫人直飞美国募捐资金支付军伙费用,以色列都是志愿军,不发军赏,义务劳动。但没有重型坦克等装备真打不过阿拉伯五国联军!

梅厄夫人不虚此行,一次东西海岸的演讲,让富有的犹太商人们捐了几千万美元,犹太人马上面临生死考验,犹太人复国大业要汝捐款。"一成功打动了刚刚从二战时期的600万犹太人灭绝的打击中刚刚醒来的犹太人民。

苏联政府复员了大批犹太红军指战员,放宽了出国护照发放,无数久居沙场的俄罗斯犹太人,乌克兰犹太红军战士,端着挺捷克机枪,冲锋在刚刚走下船的久别的故土,打退了五国联军的猖狂进攻,让想办法把犹太人赶进大海的阿拉伯人的心愿彻底落空了!

在联合国监督下最终停战时,除了占领了耶路撒冷旧城的约旦阿拉伯军团战争力强,以军久攻不克没有拿下外,以色列达到了所有战略企图。把自己重要的城镇据点都打通了,还多收获了几块意料之外的战略据点,结束了立国之战,恢复了2000年被亡之国!


user4210272105487


先更正下题主,以色列建国时并非一无所有,战争初期双方的兵力对比并不特别悬殊,但武器装备的差距的确非常巨大。

如何总结第一次中东战争的胜负呢?小编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

首先,阿拉伯联盟的自大、贪婪、无法团结、愚蠢让他们错过了消灭以色列的最好时机;

其次,美苏两国的态度让以色列起死回生;

咱们先看看这些阿拉伯国家有多么自大、贪婪和不团结以及愚蠢;

1948年2月,阿拉伯联盟在开罗召开会议,就坚决阻止犹太国成立一事取得一致意见,决定在5月14日英军撤离后就派兵接收巴勒斯坦。

注意下这个措辞,不是击败犹太人消灭犹太国,而是派兵接收巴勒斯坦。他们根本没有将犹太人当做一个颇具实力的对手,而真正在意的是巴勒斯坦那块土地。

巴勒斯坦地区最为显赫的大地主侯赛尼家族希望将犹太人赶出巴勒斯坦,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王国。而他最大的竞争对手则是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他是阿盟中唯一能够正视犹太人实力的人,他并不特别排斥犹太人建国,只希望将联合国181号决议中分给巴勒斯坦国的土地以及耶路撒冷并入约旦版图,并削弱甚至铲除令人讨厌的侯赛尼家族。

埃及国王法鲁克与伊拉克王国则互为竞争对手,他们一直在争夺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地位,出兵巴勒斯坦只是推高他们声望的必要手段。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各种“各怀心腹事”的阿拉伯国家们就急匆匆开始出兵进入巴勒斯坦。

埃及人希望抢在约旦人的前面占领耶路撒冷,他们甚至没有想过去同以色列作战,而是以为要去接管一个正在崩溃的社会。而伊拉克军队则根本没打算打仗,他们的参谋部中连一分巴勒斯坦地区的军用地图都没有,只得找到当地的中学,把地理课本上的地区弄下来当做参考。叙利亚的主攻方向是加利利海南端,企图在约旦的阿拉伯军团到达前吞并巴勒斯坦北部地区。黎巴嫩却是为了防范叙利亚霸权在其边界以南扩张,试图赶在叙利亚人之前,占领从黎巴嫩边界到阿克的地区。

这么多个国家一同出兵,却因内部分歧而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联合总司令部都无法建立,联合作战根本无从谈起。所谓的阿拉伯联军的真正目的根本不是为了解放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与以色列作战,而是为了控制巴勒斯坦彼此作战。

为了限制对手,埃及竟然扣留了一批经由苏伊士运河运往约旦的英国军火。。。。

(图中的阿拉伯解放军是阿盟在1947年派进巴勒斯坦地区的叙利亚土匪部队,阿拉伯军团则是约旦控制的阿拉伯世界装备最为先进,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

我们对照下联合国181号决议划分的巴勒斯坦地区;

可以看出,即便阿拉伯联军相互戒备,各自为战,但以色列的形势依旧岌岌可危,根本无法抵抗阿拉伯联军的进攻,经历了近一个月的战斗,以色列几乎弹尽粮绝。

阿拉伯国家的自大、贪婪、相互倾轧让他们错过了最有可能消灭以色列的四个星期,这时候他们展现出的愚蠢彻底毁掉了这场战争;

6月11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第一阶段结束,进入四个星期的停火期。这次停火最初是美国在5月17日,即阿拉伯国家入侵以色列第三天提出的,但英国对犹太国(1949年最终停火前,他们一直拒接称其为以色列,而称之为“巴勒斯坦的犹太当局”)没有被消灭感到遗憾,因此一直犹犹豫豫,致使全面停火一直无法实现。

但英国驻各阿拉伯国家外交代表纷纷接到驻在国的请求,要英国替他们争取到停战,不论条件是什么。停火期限被规定为4个星期,在这期间双方不得把战斗人员、适龄人员和战争物资运进巴勒斯坦(这一条后来做了有利于以色列的修改,以色列可以接纳服役年龄段的移民,但不得将其编入现役或对其进行军训),联合国将派出军事观察员监督遵守停火的情况。

(注意上面这段的黑色部分,小编看到这段资料的时候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整整读了五遍。这些阿拉伯国家愚蠢的何种程度,才会在战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要求停火。。。。。。)

小编没有查到阿拉伯国家要求停火的具体原因,但必须承认,就是这次停火,将以色列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对于濒临弹尽粮绝的以色列来说,联合国的停火无异于天降甘露,让他们得到了起死回生的机会。

阿拉伯国家的愚蠢可见一斑,

美苏两国的大力支持,让以色列在四周的时间内,满血复活并实力大增;

在上面那段已经介绍过了,对以色列帮助最大的这次停火就是美国提出的,由此可见美国对以色列的态度。

虽然从明面上,美苏两方都摆出了中立的态度,但事实上,这两个国家都非常希望以色列能够在战争中获胜,微妙的态度让战争的走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利用停火的机会,神通广大的犹太人在捷克斯洛伐克、美国等地购买了大量重型武器,甚至以“拍电影”的名义在再次开战前夕从美国购买了三架刚刚退役的B-17飞行堡垒轰炸机(后来又获得两架),同时美国还提供给以色列高达一亿美元的借款来解决财政困难。

在这里必须指出,犹太人之所以可以从捷克斯洛伐克大量购买武器,是得到了苏联的默许,而美国政府对犹太人花样百出的购买要求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苏联方面鼓则励东欧的犹太人移民以色列,这为以色列提供了必需的人口基数和优秀兵源,其中大部分适龄移民都是二战退役老兵,其战斗力绝非阿拉伯那些战五渣可比。

同时,以色列内部也在大力动员所有适龄人口服役,到七月时,以色列可以投入战斗的兵力已经高达7万,而开战之初,以色列投入战斗的兵力仅不到2.7万并在第一阶段的战斗中损失了2500人。

而且美苏两国措辞严厉的批评英国阿拉伯联军的支持,美国甚至以马歇尔计划为威胁,逼迫英国放弃对阿拉伯国家的军事援助。在随后的战斗中,阿拉伯联军的弹药都无法保障了。

双方的实力对比就在这一进一退中此消彼长。


这次战争的结果相信大家都比较清楚了,小编就不在这里赘述了。虽然说美苏两国的支持是以色列转败为胜的主要原因。

但小编还是认为,最关键的就是阿拉伯联军的自大、贪婪、不团结以及愚蠢,如果不是因为这些,以色列根本等不到四周后的停火,就会被阿拉伯人赶到大海中去。

以色列的第一任总理 本 古里安在宣读完《以色列独立宣言》后,就立刻派人将这份文件存入了耶路撒冷的英国银行金库,就是担心随之而来的灭国,将这份珍贵的文件一同摧毁,让以色列这个短暂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中连一点痕迹都留不下。

也就是说,即便当时以色列的最高领袖,都对自己国家的命运都并不看好。

成就以色列这个国家的是那些阿拉伯人。


在开战之初,以色列连国防军都没有,在停火的四个星期中,以色列完成了内部整合、甚至清洗,终于在第二次开战前成立真正意义的国防部队,其过程也颇具戏剧性,不光阿拉伯国家,即便在以色列内部,各种派别也是错综复杂,但好在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属于犹太人的国家——以色列,有时间小编写篇文字和大家分享下。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喜欢的小伙伴请猛击关注并轻轻点赞,您的转发和评论小编不胜感激。。。


听闻知事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了181决议,正式宣布在1948年5月14日结束英国在巴勒斯坦的托管统治,在其境内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



“我们当中没有一个知道明天将发生什么。”在联合国决议通过的次日,哈加纳(犹太复国主义军事组织,于1948年6月改组为以色列国防军IDF)情报部门主管大卫·沙尔蒂尔在日记中写道。就在决议通过的第二天,11月30日凌晨8点20分左右,一支来自雅法,由8名巴勒斯坦武装分子组成的游击队,连续在沿海公路上伏击了两辆属于犹太定居点公共汽车,打死了7名乘客,标志着双方武装冲突的开始。哈加纳被迫在各个犹太人城市和定居点与巴勒斯坦武装展开零星,频繁的交火,这种战争模式显然是巴勒斯坦人擅长的。然而相对于阿拉伯对手,犹太人对战争的准备更加充分:“早在1946年12月,本·古里安就预计到,未来新生的以色列面对的第一场战争的对手将不是英国占领军,而是在内线与巴勒斯坦和周边阿拉伯国家展开一场不分前线与后方的全面冲突。”莫里斯表示。为此,哈加纳参谋本部正式制订了完整的代号“C方案”的作战计划,要求在初期确保各城镇,定居点安全之后,向外逐步反击。

“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大卫面对歌利亚式,众寡悬殊的战争,但以色列在兵员素质,指挥统一方面的优势却已经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作者本.莫里斯说,“哈加纳拥有大约35000名战斗人员,此外还包括2000名 IZL行动队员和500名以色列自由战士(LHI)” “不要忘记,还有大批来自欧洲和美国的志愿者。”根据莫里斯的统计,从1947年11月至1948年12月,共有4000多名来自各国的犹太和非犹太人志愿者来到巴勒斯坦,其中包括空军飞行和地勤人员,海军水兵,无线电通信兵和汽车驾驶员,以及战地医疗急救队。以色列空军IAF成立之初的193名飞行员中,有171名为国际志愿者。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担任哈加纳/以色列国防军高级参谋顾问,后被授予将军军衔,曾在二战中担任盟军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参谋的大卫·米奇·马库斯。对于大多数来自欧洲和美国的志愿者来说,这是为了弥补30年代西班牙共和国被佛朗哥颠覆,以及二战早期因绥靖,孤立政策而导致西欧陷入第三帝国统治的赎罪之举。 “1940年,我没有能够参加不列颠之战……那些被关入集中营的犹太受难者呼唤我们在今天再次尽责,我为会这个新兴的犹太人国家竭尽全力。”美国空军后备役上尉米尔顿·M·鲁本菲尔德在日记中说。同时,各犹太定居点的秘密兵工厂开始加紧制造武器,根据解禁档案显示,仅仅在在1947年10月至1948年5月之间,哈加纳就生产了15468支仿造英式MKIII斯特恩冲锋枪,4千万发9毫米子弹和20万枚手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阿拉伯与巴勒斯坦方面招募的志愿者虽然多达8000名,但素质良莠不齐,只有少数在二战英军阿拉伯部队中服役的退伍老兵和逃避盟军军事法庭追捕的纳粹德国党卫军,国防军拥有足够的军事经验。

相对于对手的井井有条,巴勒斯坦方面情况显得杂乱无章,他们采取的战争模式和1936年反英起义时一样,无数缺乏统一指挥和配合的武装团体各自为战,对邻近的犹太定居点发动规模不一的攻击。在这些“圣战者”中,最大规模的一支就是由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以及来自叙利亚,伊拉克的志愿者组成的阿拉伯解放军(ALA),根据哈加纳情报部门1947年10月的统计,它拥有大约5000名战斗人员,武器不足且规格五花八门,不得不尴尬地依赖周边阿拉伯国家提供给养与后勤;其他力量则是各个阿拉伯村镇的民兵,只会偶尔协助一下自己的邻居,在一次战斗完成后,无论胜利或失败,成员都四散回家,等待下一次首领的召唤。阿拉伯解放军领导人阿明艾尔侯塞尼和其他武装组织领袖于1947年12月,在大马士革举行会晤,达成了一个粗略的划分,加利利和撒玛利亚地区划归ALA,耶路撒冷地区指挥官为阿布德·阿尔·卡迪尔·候塞尼,南部地区则由埃及志愿者负责,“然而这些任命不过是纸上空文”莫里斯说,“阿拉伯人依旧习惯于效忠部落,氏族,这些领袖之间也互相猜忌,对他们来说,巴勒斯坦仍然是个虚无缥缈的名词。”

在经历最初40天的防守后,本古里安决定开始回击这个色厉内荏的对手。1948年1月,哈加纳发动了自开战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攻势——纳赫雄行动,1500名哈加纳士兵,护送给养车队,摧毁了候赛尼民兵的防线,强行进入被围困的西耶路撒冷犹太人区。4月8日,在耶路撒冷西北小镇艾尔盖斯托(Al-Qastal),耶路撒冷阿拉伯武装的最高指挥官候塞尼意外身亡,这一事故极大地打击了巴勒斯坦人的士气。22日,IZL部队已经逼近巴勒斯坦境内最大的阿拉伯控制城市雅法。“本古里安和哈加纳是在和时间赛跑”莫里斯说,“因为他们决心在全部英国占领军撤离前基本摧毁巴勒斯坦境内阿拉伯武装力量,否则无法应付阿拉伯联盟的干涉。”为了完成这一目标, 以色列在美国设立的影子公司索尼伯恩(Sonneborn)不顾联合国对交战双方施行严格的武器禁运,从向以色列输送急需的武器装备与资金:4月1日,一架包租的美国C54运输机送来了200支步枪,40挺MG-34机枪,第二天,更多的武器通过海运抵达特拉维夫港,“我们的士兵热泪盈眶,他们忍不住俯下身去,紧紧拥抱,亲吻这些还被厚重防护油脂覆盖的武器。”哈加纳参谋总长伊萨尔·加利利在回忆录中写道。

“枪杆子犹太复国主义”在巴勒斯坦取得的节节胜利,使“外交复国主义”的游说活动变得异常顺利。即便是在战争开始后,美国国务院仍然在重新推敲联合国托管的可能性,国务卿马歇尔认为在没有一个大国军事和外交支援的情况下,以色列的坚持不会超过两年。为了调停,美国国务院提出了形形色色的和平协议,包括停火期间,阿拉伯和犹太双方都不谋求在巴勒斯坦建立各自的主权国家,以色列大幅度削减移民配额等。尽管一些在美国的复国主义领袖倾向于接受这些条款,以换取华盛顿的支持,但本·古里安坚决反对,在他的影响下,犹太执行委员会负责人摩西·夏里特向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表示“我们不会为了友谊而做出自取灭亡的举动。”很快,以色列迅速的胜利促使国务院重新推敲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倾向:3月18日,在华盛顿犹太院外集团的极力游说下,杜鲁门总统在白宫会见了魏兹曼,根据以色列外交部解禁的档案和杜鲁门之女玛格丽特的回忆,杜鲁门重申,美国支持181号分治决议,并认为内盖夫沙漠等地区应划归其领土之内。对于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来说,唯一的希望就是阿拉伯联盟国家的直接干涉了。

1948年5月12日,在英国托管即将结束的最后一天,即将登台成为新以色列国临时政府的以色列人民委员会在特拉维夫举行了会议。和街道上热烈庄严的气氛截然相反,首脑们显得忧心忡忡,亚丁将军预计一场阿拉伯国家的入侵将在几天内发生,相对乐观的本古里安也认为新生的以色列虽然能够顶住联合武装干涉的压力,但势必付出沉重的代价。尽管如此,他仍然反对在宣布建国时标明领土范围,理由是,一旦以色列转入反攻状态,那么西加利利,与耶路撒冷等分治协议外的领土就可以纳入疆域之内:“这些都将是以色列未来的一部分,没有理由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 确实,在已经从战争第一阶段的胜利中信心百倍的以色列领导者看来,阿拉伯人的武装挑衅是将新生的犹太国家扩展至联合国分治决议外领域的天赐良机。5月14日下午4点,在匆忙装修粉饰过的特拉维夫博物馆,以色列的建国典礼只持续了短短的半小时左右,11分钟后,杜鲁门总统就通电宣布承认以色列。

对于阿拉伯联盟国家来说,无论以色列建国与否,战争已经不可避免。早在4月,阿拉伯联盟秘书长阿扎姆就在阿曼表示,挽救巴勒斯坦境内阿拉伯国家命运的唯一途径在于用武力将犹太人“赶下海去”。然而潜台词却是,“这些国家需要一场战争,来外化解决自身层出不穷的社会经济矛盾。”希伯来大学政治学教授什洛莫·阿伦森说,“英法两国通过控制依附性王室和上层阶级所建立的殖民统治体系已经弊病丛生,而宗主国的撤离则标志着土崩瓦解的开始。”入侵发生第二天,埃及首相诺库拉西就被暗杀。叙利亚军队总参谋长胡斯尼·扎伊姆在3月刚刚发动了军事政变,伊拉克的费萨尔王朝和埃及的法鲁克一样,与中产阶级军人,民族主义者和伊斯兰激进派离心离德,在英国中东事务局的一份秘密报告中,“大马士革,开罗和巴格达街头布满了要求复仇的狂暴呼声,任何不顺应民意采取军事行动的阿拉伯领袖都会遭遇政变颠覆和暗杀的危险。”埃及国防部长穆罕默德·海达将军一再向媒体保证,单凭埃及军队就可以在15天内占领特拉维夫,然而在私下里却称即将到来的入侵,是“一场冒险。”

确实,以色列抓紧了每一分钟来保证自己的胜利:来自境外代理公司和黑市的武器源源不断:根据解密的哈加纳档案中得到的数字,仅仅在1948年4月,以色列购买的武器就包括来自捷克的十架S199(二战中大名鼎鼎的德国Bf109G战斗机的仿制版),几百挺ZB-37与MG34机枪,以及来自美国的几架退役B-17空中堡垒轰炸机,C-46运输机与M3半履带装甲车,法国H-35轻型坦克。哈加纳在4至6月的短短几十天内,就把战斗兵力从6个旅,扩张到了12个——兵员来自世界各国的犹太移民“那些皮肤深褐或白皙,无论疲惫或矍铄但一概斗志昂扬的年轻人,从海法,特拉维夫各个港口的拥挤渡轮上一登岸,就从哈加纳部队的训练军官手中接过新旧不一的武器,然后加入不断延长的志愿兵行列,等待前往叶海姆,哈密佛雷兹等闻所未闻的地点,去保卫这个陌生的祖国。”

与以色列的缜密相比,阿拉伯联盟进行的完全是一场天真的冒险:按照一位年轻的英国阿拉伯军团退役军人瓦斯非·塔尔拟定的作战计划:从5月15日起的11天内,黎巴嫩军队将沿海岸快速推进至阿克,叙利亚军队兵分两路,最终占领阿富拉,埃及军队则沿海岸北上,经马吉达勒直奔特拉维夫,其他联盟军队以利达和拉美拉为目标西进,伊拉克的努尔阿尔丁马穆德将军被任命为联军指挥官。盲目乐观情绪笼罩着阿拉伯世界的各个角落,曾担任约旦军队最高指挥官的英国陆军中将约翰·格拉布在自传《阿拉伯人中的战士》里回忆说,5月15日午夜零点,即将从阿伦比大桥跨越约旦河,进入巴勒斯坦的约旦军队士气高昂,GMC装甲卡车上都装饰着棕榈叶与夹竹桃花,所有人的感觉都像是参加一场轻松的阅兵式。然而实际上,联军在行动伊始已经四分五裂,位于大马士革的联合司令部没有为协调作战准备任何措施: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名义上是联军指挥官,但在5月初,就已经在阿曼与以色列秘密特使,果尔达梅厄夫人进行了两次秘密会谈。以色列人民委员会的秘密档案显示,在会谈中,约旦国王对即将发生的阿拉伯联合入侵毫无信心,并保证约旦军队不会进入联合国分治决议划定的以色列疆界,同时希望能够在约旦河西岸领土上得到某种回报;伊拉克的首要目标也不是挽救巴勒斯坦,而是力图占领先进炼油厂设施的天然良港海法。同样,埃及为了约旦独占西岸,防止又增加一条东部进军线路,从贝尔谢巴直指耶路撒冷,并暗中下令阻挠军火送往约旦。

在初期的防御后,以色列迅速取得了主动,“是哈加纳和IDF的迅捷最终决定了战争的结果”莫里斯表示,“1948年6月,7月的停火,并非只对以色列有力,双方都需要整顿,只不过以色列的成果更为优异。”第二次停火结束后,以色列国防军从5月时的3万5千人扩充到了大约6万人,并成功地从苏联,和捷克获取了更多的武器,然而阿拉伯国家却在这方面束手无策,因为它们主要的武器供应商,前宗主国英国和法国不得不严格遵守联合国的武器禁运条令。而到了1948年底与1949年初的第3次停火时,以色列军队已经深入西奈半岛,并在法卢加把4000名埃及远征军团团围住——摆在阿拉伯联盟面前的,只有走上谈判桌一条现实出路了




用户69792950182


以色列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国家,但是以色列人民可不是一无所有的人民,以色列的建立是在美英法苏共同扶持之下建立起来的。

而且以色列拥有大量的强制被退伍的精锐老兵。

第三点,联合国对以色列的拉偏架。

第四点阿拉伯国家内部人心不齐。

因为在英国,在法国,在德国。美国在苏联都有着大量的犹太人,

斯大林在以色列建立以后,命令大量的犹太籍苏联官兵前往以色列。

美国的犹太人也是大批大批宣布退伍,然后携带自己的家产前往以色列。



至于德国嘛,有一种东西叫做隐姓埋名。遇到以色列建立的,可不是赶紧跑路。

然后,大量的精锐部队退伍官兵呀,那能力杠杠的。对付这群乌合之众的阿拉伯国家军队,那不是小菜一碟吗?

然后联合国四大常任理事国里面全部对以色列拉偏架,阿拉伯国家有得玩嘛。

至于第四点,阿拉伯国家人心不齐,不然的话以色列早被推下海了。


啸鹰评


第一次中东战争于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爆发,当时以色列的确是一无所有,只有兵力3.4万人,飞机33架。以色列能够挺过第一次中东战争,完全是国际社会大力支持这个新生小国的结果。而以色列在建国初期之所以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又是犹太人的团结以及在全世界富有影响力的结果。

第一次中东战争起源于1947年通过的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即联合国181号决议)。这项决议旨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但是划分领土十分不公平,犹太人不到巴勒斯坦人口的1/3,却占据了57%的领土,且多分布在沿海肥沃地带;而阿拉伯人分得的土地支离破碎且多贫瘠,该决议引起阿拉伯世界的广大不满。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立国。隔天,1948年5月16日,阿拉伯七国联盟纠集4万大军对以色列发动侵略。以色列刚刚建国,兵力薄弱,许多政府职能还没运作,在阿拉伯联盟的突然进攻下,节节败退,很快丢失领土过半。以色列连忙向联合国安理会求救,这时联合国拉了以色列一把,命令双方停火。6月11日,阿以宣布停火四周。

对于以色列来说,这是宝贵的四周。由于当时联合国主要被美国操控,因此可以说是“美国爸爸”救了以色列一把。当然,其中不乏其他欧洲国家,甚至是苏联都在不遗余力地帮助以色列。在以色列建国的181号决议中,正是苏联驻联合国代表葛罗米柯感人肺腑的演讲,有力地促使了决议的通过。可见当时犹太人在全世界的影响力,由于犹太精英在世界各地的呼吁和踊跃捐款,带动了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广泛声援和支援,武器和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输入以色列,短短四周,以色列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停火结束后,待到阿拉伯联军再次进攻时,发现他们的敌人已非吴下阿蒙了,一开始阿拉伯联军就陷入被动,节节败退。1949年2月24日,埃及首先与以色列签订停战协议;1949年3月23日,黎巴嫩与以色列停火;1949年4月3日,外约旦与以色列停火;1949年7月20日,叙利亚和以色列停火……阿拉伯联军土崩瓦解。以色列取得全面胜利,得以在中东立足,近百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成为难民。

由此可以看出,第一次中东战争不仅仅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战争,而是所有西方国家与阿拉伯世界的战争,美国、苏联以及其他欧洲国家通力合作,在中东地区投下一枚楔子,成为日后中东动乱的根源。


萌叔观世界


以色列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时取得胜利的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1、以美国为首的众多国家的支持;2、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的支援;3、阿拉伯各国之间产生分歧。

中东战争,或称阿以战争、以阿战争,是指以色列立国后与埃及、叙利亚等周围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五次大规模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于1948年5月15日开战,以色列人称之为“独立战争”,阿拉伯人称之为“大灾难”。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地图

历史上,以色列地带曾经先后被巴比伦、波斯及希腊、哈斯蒙尼王朝、大希律王、罗马、拜占庭、阿拉伯马木留克、奥斯曼帝国所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该地区由英国委任统治,被称为英属巴勒斯坦托管地。

19世纪末,大批犹太人陆续移居巴勒斯坦,1897年,第一次全世界犹太人大会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由西奥多·赫茨尔当选主席,开始从事犹太复国主义,准备复国。

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大181号决议案”决议,规定:在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国土11203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犹太国国土为14942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

以色列步兵

犹太人同意此决议,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布成立。在以色列国成立第二天,阿拉伯国家联盟共集结40000人,对以色列发动了战争。

战争起始,阿拉伯国家处于有利地位,当时以色列只有3.4万兵力,33架飞机,坦克4辆。5月17日,美国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一份议案,建议命令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6月11日双方停火前,阿拉伯已经占领了过半巴勒斯坦领土。

在停战期间,以色列开始大力扩充军备,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立即发起支援以色列的行动,以色列政府正式建起了一支正规的以色列国防军。

在此期间,以色列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犹太人捐赠的新型轻重武器,从美国、英国进口轰炸机,从法国引进坦克,从捷克获得了大量轻武器、野战炮、炸弹和炸药。

阿拉伯联合军

7月9日,战争再次爆发,以色列一口气夺取了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阿拉伯国家由于内部分歧,没有统一的军事计划,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地位。

在军事上已占尽优势的以色列军队针对埃及军的弱点,一口气发动了约夫战役、希拉姆战役、霍雷夫战役,致使埃及军节节败退。埃及军的败退使得阿拉伯联军毫无斗志,致使联军被完全赶出巴勒斯坦。

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以色列大胜,占领了巴勒斯坦80%的土地。


鼎盛成宁


以色列建国时并非一无所有。

可能大家会认为,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军队里都是新兵,百废待兴。但其实,当以色列宣布复国重建时,有一部分犹太人武装组织加入了年轻的以色列军队,这其中就包括了哈加拿、帕尔马赫、伊尔贡。

▲以色列军队

一、阿以两军实力一览

哈加拿起源于奥斯曼帝国时期,发展于20世纪初巴以冲突,是由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组成的军事组织。在以色列复国时,哈加拿这个组织就已经成了半个世纪左右了,而且拥有着多年的前线战斗经验。

帕尔马赫则是英国殖民时期的一支归属英国的军事部队,拥有三支战斗力极强的地面战斗旅,以及下属的航空、海军、情报单位。后来,在以色列复国时,帕尔马赫的部分力量加入以色列国防军,其余部分解散,但自加入以色列国防军以来,该组织的成员一直是以军中最高指挥部的中坚力量。

伊尔贡这个组织的本质,其实可以说是一个恐怖组织。它起源于1931年,也即是在二战之前。在以色列复国之前,该组织也一直活跃于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旧地,在那个年代经常策划恐怖的爆炸和刺杀行动。如今,它在以色列的身份是利库德党。

由此可见,以色列刚刚复国时,其军事力量并非一片空白。有了这些强而有力的犹太军事组织的加入,至少在战斗力上是不会差太多的。

▲阿拉伯联军

不过,当我们看到战斗初期以色列和阿拉伯联军总体的军事力量对比时,又不禁为新生的以色列捏一把汗:

▲战争初期两军军备对比,数据来源于维基百科

从战争初期两军军备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新生的以军在装备上远远不如阿联军。特别是在装甲武器的对比上,以色列看似根本就没有胜算。

▲战争初期两军军队人数对比,数据来源于维基百科

从战争初期两军军队人数的对比上,我们可以看出,战争初期阿拉伯联军总投入是28800人以上,而以色列国防军的人数总数为29677。表面上,双方人数似乎旗鼓相当,但我们要清楚一点,以军中还是有一部分是新兵,所以在人员总体的战斗力及经验上,以军可能还是略逊于阿拉伯联军。

因此我们可以说,新生的以色列军队还是具有一定的战斗力的。只不过在人数和装备上,还是阿拉伯军队占优一点。

那么,以色列到底是如何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打败阿拉伯联军求得生存的呢?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得从战争刚开始时说起。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6462975541463508285, "vid": "v02004c20000bdbhta5p06voi12f9el0\

WarOH协虎


第一次中东战争于以色列建国的第一天爆发,当时以色列的确是一无所有,只有兵力3、4万人,飞机33架。以色列能够挺过第一次中东战争,完全是国际社会大力支持这个新生小国的结果。而以色列在建国初期之所以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又是犹太人的团结以及在全世界富有影响力的结果。


京川6


因为犹太人有钱,以色列建国是得到全世界犹太人支持的,有钱人多,大家都捐赠点,有钱就能买到先进武器了,阿拉伯联军那个时代石油还没有像现在这样让他们富起来,一帮子部落武装能打的过现代化军队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