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望闻问切”方法 让调查研究更“合群”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重要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中央政治局出台的八项规定,把“改进调查研究”摆在第一位。“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走向深入,群众对纪检监察工作期待越来越高,调查研究也成为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坚持和经常使用的工作方法。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将助力我们打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如何做好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可作为遵循:“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身入’更要‘心至’。”当下,有部分干部调研流于形式,仅仅“身入”走马观花,缺乏深度与思考,未在“心至”上下好功夫。事实上,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调研报告写了多少页,而是要看调查研究是否收获实效,看调研成果是否有效运用,看具体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加强调查研究,就像治病救人,需要善用“望、闻、问、切”方法,既发现共性化问题,也找出个性化“病因”,有效诊断病症,确保“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望”尘知“敌”。调研中,纪检监察干部要在感情上要贴近群众、思想上要尊重群众、行动上要深入群众,与群众“零距离”交心谈心,切勿拿起材料听汇报,办公室里“拍脑袋”。例如扶贫监督方面,需要着眼于细微之处,在纵观政策规定是否落实到位的同时,也要“脚下沾泥”实地察看每项细节是否执行到点,洞察隐藏真相,掌握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掀开“华而不实,虚而无用”的面具。“闻”“问”兼施。纪检监察干部开展调研时要有的放矢、谋定而动,切莫流于形式。要未雨绸缪,坚持问题导向,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挖掘事件背后的“故事”,提取深层的信息;深入乡村院落,开展“坝坝会”“茶话会”,与群众拉家常,真正地了解群众生活状况;沉下身到田间地头,行动真切,与群众零距离沟通,收集“接地气”的意见建议;只有践行了群众路线,才能穿过“透风的墙”,闻得到“弦外之音”,才能打破“官民”隔阂,问得出中肯建议。“切”中要害。纪检监察干部调研时要精准发力,理清脉络,把握问题关键。将看到的、听到的、问到的所有线索整合起来,分析梳理,将原本杂乱无章的信息变成主次分明、环环紧扣、科学系统的案件思路。精准查找定位存在的问题“穴位”,确定“病症”;系统分析、找准问题形成的原因,确定“病因”,从而“对症下药”。大兴调研之风就是要 “合群”,问人民之需,解百姓之困,合群众之意。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纪检监察机关的监察范围进一步扩大,纪检监察干部就更需要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狠下“望闻问切”的功夫,提高纪检监察业务水平,把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脉,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