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帶孩子:幫的是兒子,不是兒媳

婆婆帶孩子:幫的是兒子,不是兒媳

1

很多女人剛結婚的時候,覺得婆婆對自己還不錯,婆媳相處倒也融洽,可一旦有了孩子,所有的“美好假象”如一面鏡子碎了一地,照出了人心的善良與醜陋。

閨蜜陳玲對此深有體會,自從有了孩子後,婆婆雖然表面上藉著照顧孩子的名義住到了家裡,可是她從來沒有真心實意的幫自己。白天老公走後,陳玲的婆婆就去小區附近的公園跳廣場舞,每次出門的時候還囑咐陳玲把午飯做好。

可憐陳玲一個人在家,剛給孩子喂完了奶粉,又要馬上洗孩子的尿布,忙的像個旋轉的陀螺,在80平方的屋子裡打轉轉,整個人都快暈掉了。往往自己還沒有吃早飯,轉眼就已經到了中午,還得趕緊給婆婆做飯。

兒子在家,婆婆就樹立起無私奉獻的慈母形象。兒子不在,她就露出了真容,“孩子是你生的,誰生的誰帶!”


2

中國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婆婆不幫兒媳帶孩子是個人自由,沒有強制性。可如果兒媳不孝順公婆,就被斥責為不孝。

陳玲雖然對婆婆的做法很無奈,但是她為了家庭的和諧,默默忍受了下來。她相信自己一個人也可以把孩子帶好。都說為母則剛,這話一點不假。女人在生孩子之前,自己還是個天真的女孩兒,享受著愛情的滋潤。可有了孩子後,好像一瞬間就“長大”了。

有一次,陳玲孃家有急事,無奈之下她讓婆婆幫忙照看一下孩子。婆婆斜著眼睛不情願的答應了。她火速的出門辦完事回家後發現孩子在不停的哭,婆婆卻在一旁玩著手機。婆婆說她不會換紙尿褲,只能等著她回家換。

陳玲老公回家後,婆婆立馬和他抱怨,今天自己抱孩子胳膊都酸了,還埋怨陳玲不做午飯,說她不孝順。

陳玲的婆婆,把雙面人演繹的活色生香。兒前一套,兒後一套。帶孩子,只是想在兒子心裡樹立慈母的形象。兒子不在,媳婦又與自己無半毛錢關係,她又何必勞心勞力的去幫她。

只是不知當她老了病了,兒子常年在外工作,她又未給予媳婦半分的幫助,她會期許誰能守在她的病榻前?


3

有時我們必須承認,婆婆不是媽,她沒有生你,沒有養你。婆媳的關係僅僅是因為這個男人才產生了人生的交集,住進了一個屋簷下。

樓下的張阿姨家前段時間添了個大胖孫子,從孩子出生到兒媳休完產假去上班,她一直在精心的照顧著孩子。小區的鄰居們都對張阿姨說,“你這麼照顧孩子,以後兒媳肯定孝順你。”

張阿姨卻嚴肅的說,“我在幫兒子帶孩子,不是兒媳。我和兒媳沒有血緣關係,我在她需要幫助的時候幫她一把,兒媳將來也會感激我的。”張阿姨一番樸實的話卻道出了婆媳關係中的一個大道理。

像張阿姨這樣的婆婆,幫兒子幫的是真心實意,鞠躬盡瘁。媳婦卻很難不孝順!因為媳婦也心疼自己老公,孩子也是自己的孩子。婆婆的付出也是實實在在的,自己回報也是心甘情願的。

4

海靈格曾經說,“家庭矛盾中最大的來源,就是家庭關係中的錯位。”

很多婆婆帶孫子的初心,就是怕兒子辛苦,怕兒子累著。才會強勢入駐小家庭,搶走原本應該由爸爸承擔的育兒責任,以至於,很多男人變得沒有擔當,意識不到自己的責任,心安理得的成為媽寶,享受作為媽寶的狀態。

後來陳玲和老公進行了一番溝通,他明白了母親這段時間在家的樣子,也意識到了自己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只會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給自己的母親。

高情商的婆婆從不把道德標準用於和兒媳的相處中,她明白和兒媳之間這種特殊的關係,懂得相處的界限感。帶孩子幫的是兒子,不是兒媳。人心都是肉長的,兒媳看到婆婆這樣真心的付出,也會對婆婆加倍的孝順,晚年生活也會更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