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独钓寒江雪”为什么成为许多中年人的梦想?

听红歌长大的少年


采菊东篱下

背景

  1. 陶渊明先生生活在晋代,当时社会文风被后世称为“魏晋之风”,是指当是文人很多厌倦仕途,而是希望纵情山水、归隐田园。前提当然得需要家庭经济条件许可,不然为了柴米油盐琐事烦恼,哪有心思去想这些事。但是也不妨碍大多数文人羡慕与向往这种田园生活。
  2. 陶渊明先生早年确实也有田园生活经历,所以他的诗作里多见描写田园风光。在他最后厌倦仕辞官归隐后,就到庐山种田务农,真正过上了理想的田园生活。并且写出了诸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等知名诗句。当然还有诸如《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些传世经典之作。也都反映出陶渊明理想中所向往的生活境界。

如愿

陶渊明先生的这些诗作,也都是借诗言志,表明了不堪世间纷扰,希望纵情山水、归隐田园的理想,并且终于如愿以偿。在归隐田园之后,是真正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诗里行间都表达出安隐恬淡,乐在其中的感情

独钓寒江雪

背景

唐代诗人柳宗元,性情与陶渊明有相似之处,也是有些刚直不阿。在仕途受到党争排挤迫害后,一直郁郁不得志,心怀愤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运用夸张的描写手法,描绘了寒冬山水,人罕鸟匿,孤舟钓翁,独立江雪,一片高冷意境扑面而来。

失意

仍然是借诗言志,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受到压迫的苦闷与不满的情怀,只希望能如这独立江雪的蓑笠翁一样,远离纷扰的世间,宁愿一人独处。

两句诗文,两个时代,两位诗人,相同的一些经历,但是借诗所言感情并不一样,陶渊明是乐在山水田园,而柳宗元是苦闷逃避,心境迥异。

现实生活

现代社会中年人大多家庭责任多,工作压力大,很多人是不堪重负,出现疲惫或厌倦感也是正常现象。只是希望大家能够端正心态,可以学陶渊明那样的精神,虽然不能都去归隐田园,但是在工作之余,和家人朋友一起去广阔的农村走走看看,或者到名山大川游览一番,或可缓解压力。

不必去效仿“孤舟蓑笠翁”,那样会很冷!


书香居


采菊东篱下,与独钓寒江雪,不是中年人的理想,而是中年人无奈的妄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需要有强大的资金做背景。

不需要考虑房租,或者房贷,车贷,不会吃了这顿没下顿。只有生活有保证,才能不管不顾地只顾自己的喜好,每日里悠哉游哉地种菊,采菊。心情闲适地欣赏南山的景致。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他们没有自己的时间,需要不断地挣钱,养家,照顾老的,伺候小的。前路漫漫,没有片刻歇息的时间。没有时间看风景,没有闲情逸致采菊东篱下,更没有一处地方给自己种菊,采花。

渴望采菊东篱下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

人是群居动物,不可能离群索居。尤其是现代社会,到哪里都有一大堆人,各个旅游景点都是人满为患。想要找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还真是很难。

再者,人即使不愿意也不得不去赴那些无聊的酒宴,不得不与那些不喜欢的人把酒言欢。

酒酣耳热,菜冷,人散之后,便渴望“独钓寒江雪”的意境。

天地之间只有一舟,一浆,一人。这世界仿佛是自己的。喧嚣之后爱上了安静;聚会之后爱上了独处。

大雪之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苍茫的世界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于是便想做一个独钓寒江雪的孤舟蓑笠翁。

真的能找到一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地方吗?寒江边一叶孤舟,天地间没有旁人,只有自己,这是不可能的,只是臆想罢了。


润杨阆苑


“采菊东篱下”出自陶渊明《饮酒·五》,后面一句是“悠然见南山”。“独钓寒江雪”则是柳宗元五言绝句《江雪》中的一句,前面一句是“孤舟蓑笠翁”。这两句诗表达了不同的意境,也内涵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追求。

但是,若说许多中年人都追求陶渊明、柳宗元诗句中的梦想,恐怕有以偏概全之嫌。大概,把陶渊明诗句所表述的意境当做梦想追求的,倒是为数不少。而“独钓寒江雪”则远远谈不上梦想,若是讲白了这句诗的含义,似乎便没有多少人愿意去追求这样的境遇。

陶渊明的人生境界

《晋书·陶潜传》说,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祖上曾做过西晋大司马,祖父做过南昌太守,名副其实的官宦世家。陶渊明最先做的官是州祭酒,大约是州府掌管飨宴时酹酒祭神事务的官员。陶渊明不堪吏职约束,很快就辞职不干了。后来,州府召他担任主簿,做主官手下的掌管文书的官员。这个职务一般都是地方长官任用最信得过的人,很有些权势。从祭酒到主簿,职务上升了一大截,但陶渊明没有应召赴任,而是种地自给。不久,就抱病在家。

过了一段时间,陶渊明还是出来做官了,担任了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所任的官职,都是在州府一级,虽然官名很大,但不能与朝廷大员相比。比如镇军,在宋代以前,朝廷便有这个官衔,但还有后缀职务限定。《三国志·陈群传》就说,陈群曾经担任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即便陶渊明的镇军不能与陈群相比,但之于主簿而言,大概也是升职了。

官越做越大,陶潜反而对亲戚朋友说:“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意思是说,我想给大家拂弦而歌,能不能赚到些回家隐居的费用啊?“三径”典出晋代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代表隐居之所。官府管事的人听了陶潜的话,知道此人不愿意在此地做官,就让他去彭泽县做县令。

到了彭泽,陶渊明只要求大家种秫谷。干完这个差事,就不管事了,整天以醉酒为满足。陶县令生活简朴,不巴结上官。有一次,郡守派员前来巡察,县吏告诉陶渊明,应当穿戴整齐去见上差。陶潜叹了口气,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于是,陶潜做《归去来辞》,挂印而去。

此后,朝廷又来征召,陶渊明便再没有出去做官了。陶潜过上了隐居生活,整天与乡里乡亲们饮酒、游山玩水,断绝了与官府的一切往来。

陶渊明隐居,绝不是作秀,而是真正的厌倦官场,情愿过乡野生活。边饮酒边作文,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陶渊明曾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大概,《饮酒》诗就是在北窗之下所作吧,否则,怎么“悠然见南山”呢?

陶潜结庐所在,一定是种了很多的菊花,秋风送爽,花气醉人,采菊东篱,悠然自怡。这样的诗情画意,如此的闲情逸致,对于最是为自己以及上下老小忙碌之际的中年人而言,确实犹如梦境一般。哪怕偷得半日之闲,恐怕都是一种奢望,“采菊东篱下”也只能做做梦罢了。

柳宗元为何作《江雪》

刘子厚曾经在朝廷为官,做到了监察里行,职事相当于监察御史。柳宗元少年即有才名,凭借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出任秘书省校书郎。继而,又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被授予集贤殿书院正字(从九品上)。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时,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两年后,调入京城任职。

从柳宗元的早期经历看,也是凭借自己的实力,一步步往上升职的。期间,经历了由地方官员到京官的历程。进京做了官,就意味着仕途越来越宽广了。因而,踌躇满志的柳宗元决心在朝廷中大干一番,一展政治抱负。于是,便参与了王叔文改革,也就是历史著名的“永贞革新”。

起初,改革还算顺利,王叔文集团占据了明显上风。柳宗元也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负责为朝廷选拔人才。但是,就在柳宗元春风得意的时候,形势急转直下。永贞元年4月,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立李纯(淳)为太子,“永贞革新”领袖王叔文被削职罢官。同年八月,唐顺宗在宦官、大臣的胁迫下让位,发生了“永贞内禅”。这段历史非常清楚的显示,“永贞內禅”与“永贞革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王叔文集团就此一蹶不振。

唐宪宗即位后,开始清算王叔文集团,多人被谪贬到边远之地任司马,造就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柳宗元就是“八司马”中的一员。起先,唐宪宗把柳宗元谪贬为邵州刺史,在途中走了两个月时,柳宗元又接到诏书,再贬为永州司马。

永州有“南荒”之称,远离朝廷,孤身无助。到任半年后,母亲去世,柳宗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孤寂之中。曾经在京为官,也曾面临重大机遇,继续辉煌的人生,竟然在几个月时间内,落到如此境地,柳宗元不得不以“孤舟蓑笠翁”自喻。

身在南荒之地的柳宗元,时刻期待着皇帝宣召,重新回到京城做官。但是,人生如梦,永州司马任上,不知不觉十年过去了。大概,就是在这人生最悲凉的时刻,柳宗元写下了《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对比永州司马当时的心境,这首诗其实是一首自况抒怀之作,诗中的景象恰是作者处境的真实写照。此时,朝廷再也没有人为他撑腰说话,他只能像一个孤独凄凉的钓翁,独守一只小舟,在漫天风雪中垂钓。柳宗元所钓者,大概就是功名吧。

“采菊东篱下”的主人有官不做,官越大越懒得做。“独钓寒江雪”的主人却恰好相反,求官不得,理想抱负犹如寒江之雪。

一个是梦想,一个是绝望

从上述分析来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谓人生梦想。这种梦想又正是在仕途中沉浮,为案牍所劳形者的一种逃避的梦想。但是,这种梦想只属于陶渊明,之于所有的“中年人”而言,无非是一种忙碌时的遐想,业余时间的叹息,辛苦之余的哀怨。

其实,实现陶渊明的“梦想”并不是很难,人到中年,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我曾经回到故乡,萌发过归乡隐居的念头,假如真要付诸行动,不需要花多少钱,就能拥有陶渊明那样的生活。盖一间茅舍,开一扇北窗,夏日饮酒纳凉,半醉半醒中抬眼眺望,南山便就在眼前。然后,栽一篱菊花,赏花饮酒,岂不是就陶渊明了么?

忙碌之后,闲暇之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与人生的释放。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享受大自然的美妙,心旷神怡,何尝不能体会陶渊明式的生存方式呢?

因而,我并不主张一定要学陶渊明那样,“怀良晨以孤往,或植杖而芸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过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所以,偶尔走进“梦境”,但却不可永远停留在梦中。“心远地自偏”,似乎也无不可。


不难,但并不一定就实现得了。因为,人生有很多的羁绊,很多的难舍,也有太多的名利束缚。哪怕有一丝闲暇,也是在大自然中匆忙的走马观花,难以入梦。况且,很多人宁愿如柳宗元那样,独钓寒江雪,也不愿意真心实意的追求陶潜的人生境界。

忽然想起孔稚圭《北山移文》的几句:“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很多隐居者,大约如孔稚圭所言,其实都是在“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境界说透了就是一种孤寂中的绝望,寒江之雪能够钓得上来吗?

在永州呆了十年后,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1月,柳宗元终于接到诏书,启程北上。但是,经过两个多月跋涉到达长安后,尚未来得及洗去满身征尘,便又被贬为永州司马,这年3月,再度南下。公元819年,唐宪宗大赦天下,在宰相裴度的关照下,敕诏柳宗元回京。但是,尚未启程,柳宗元就病死在柳州。

柳宗元的境遇为何如此凄凉呢?这件事情与王叔文大有关联。《新唐书》说:

叔文沾沾小人,窃天下柄,与阳虎取大弓《春秋》书为盗无以异。宗元等桡节从之,徼幸一时,贪帝病昏,抑太子之明,规权遂私。

虽然后世也有为王叔文鸣冤叫屈者,但当时的情况确如《新唐书》所言,王叔文没有得到更多的支持者。这便是柳宗元孤寂无援,无奈“独钓寒江雪”的深层次原因。

“采菊东篱下”、“独钓寒江雪”是冰火两重天,不同的人生追求所产生的不同的人生境界与人生结局。其中,更隐含了人生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其实,我倒认为,这两种价值观并无矛盾之处,无论中年人,还是其他年龄段的人,都可以有悠然自得的人生美遇,或者孤独寂寞的人生低谷。

当我们遭遇到人生艰难的时候,学会往好处想,不妨以陶渊明式的境界激励自我,为自己编织一个美好的梦想。有时,即便是逃避,也是一种境界。“独钓寒江雪”,却需要正确理解与正确对待,不建议把自己陷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失去朋辈、孤立无援的绝境。


绿野萍踪01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是菩提花🌸!

采菊东篱下,独钓寒江雪,从字面意思上简单理解,这是一种,没有压力,没有竞争,悠闲的一种生活方式。独钓寒江雪选自柳宗元的《江雪》,当时柳宗元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做的是个什么官呢,就是永州司马,他没有这个权利,因为他是被贬的,所以当时柳宗元等于是带衘带职被流放到永州,心情非常郁闷,居住条件也不好,他母亲跟他一块去之后,没过多长时间就去世了,所以他当时是一个人,是一种非常绝望的心里状态,绝望到什么程度呢?什么鸟都没有了,什么动物也没有了,什么人也见不到,就这一个孤老头子,在这半路中间,钓这点寒江的雪,他已经愤怒到极点,也无奈到极点,最后他也也痛苦到极点,但是文学家有个好处,他生活中的痛苦,在艺术上能转变成极致的美,实际上当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感觉到的是,他写了一个雪的世界,在这个雪的世界里面,有一个超乎尘外的老头,他在钓他的心灵,他的心灵是纯净的,实际上,他的所有的苦都被过滤掉了,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孤独的美,所以这首诗之所以源远流长 大家都那么喜欢,他的内涵就在此处。

采菊东篱下,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但是事实上,陶渊明诗文中,表现焦虑乃至愤激的情绪,还是很多。

现实生活中,压力是蛮大的,尤其到了中年,这个大家都非常理解,各有各的不同,只不过是向往那种生活,对于采菊东篱下,独钓寒江雪,会成为一个梦想。



菩提花pth


“采菊东篱下”真的成为许多中年人的梦想吗?未必。但它所代表的悠然的田园生活的确是部分中年人的梦想。

至于原因其实很好理解,最重要的原因或许是因为身体累加心累,各种累。人至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除了工作还需要照顾家庭,每天疲于奔命,电话、消息不断,即使是晚上或者休息日也不敢关机,不敢错过工作群的消息,再加上职场也不是事事顺心啊、老板也不是省油的灯、客户也不好搞定啊,老人可能生病,孩子升学也是问题……

陷于其间,偶尔难免会想想,如果可以避开这一切世事,手机关机,到一个没人的地方过一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该多好啊!

我想生活在现代,不少人或多或少都曾有过这样的想法,但很快便被现实打败,我们还是得去面对这一切。因为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即使到了这样的田园之境中,依然会面对这一餐吃了,下一餐吃什么的窘境,何况,还有一家老小。

我们再来仔细看看题主所提到的这两句诗。“采菊东篱下”虽然是写诗人田园之乐,但更多所讲的其实是一个心境,因为诗人所居住的地方并非是在远离人烟的地方。这句诗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开头他就写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他的房子其实是在“人境”,也就是有人的地方,只是没有车马喧嚣往来。

他接着写道“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就是有人问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他说是因为心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世界,所以所居住的地方也就自然感到人迹罕至了。

所以你看,住在哪里不重要,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心境。当然,如果住的地方能够望得见山望得见水,这是更好的。

再看另一句诗“独钓寒江雪”,更并非想象中的那样,一个人划着小船戴着蓑笠在没有鸟声,人迹罕至的地方,悠然地钓着寒江雪,这首诗虽然是柳宗元寄情山水想要超脱,但其实反映的是他在受到政治挫折被贬谪到永州之后写下的。

我们看着这满世界都是幽僻清冷的环境,其实是他对政治环境恶劣、内心孤独寂寞又不甘的一种抒发。表达的并非是田园之情。

所以,其实人们向往的是可以不被打扰,一个人悠然过着生活的日子,但这样的日子,如果没有一颗清净的心,是难以长时间坚持的。

因为即使是古代隐士,也是需要面对现实的;更何况如今有这样梦想的人应该都是拖家带口,更是要向现实低头。


读书灯下


“采菊东篱下”出自东晋末年陶渊明的诗《饮酒•其五》,其时,渊明隐于安徽省东至县,与江西省彭泽县毗邻,诗里透出避世后与自然亲近的快乐;“独钓寒江雪”出自唐柳宗元的诗《江雪》,当时其因参与永贞革新运动被贬永州,流放十年。两位诗人都是仕途不如意,政治抱负不可施展,郁郁之情不可伸发,只能付于诗文。“诗可以怨”是钱钟书先生说的,大有道理,二位诗在郁愤中写出了惊艳千古的美丽诗篇。二位诗人的不却成就却是文学史的大幸。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历经沧桑沉浮的中年人最容易找到诗中的落漠、无奈,而后有放下之念,有去亲近自然美好的想法,然而上老下小,又怎能真放下,所以诗中之境只能是梦想了。




皖南沈胜东


谢谢平台,“釆菊东篱下",是陶渊明归隐山野所写的诗句,″独钓寒江雪,"是柳宗元所写的诗句。这两位都是政治失意,一位对官场冷淡,不愿同流合污,而不愿五斗米折腰高贵清雅之士,离开污浊的官场,寻找与世无争的世外桃园。过着看云展云舒,听着大自然鸟啼虫鸣天簌之音,自产自给清淡生活。″独钓寒江雪"作者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孤寂苦闷,把自己看成一个不怕雪大,不怕天冷,忘掉一切钓翁,在这奇寒天气里专心垂钓的孤高清傲,凛然不屈的高贵形象。再来看看陶渊明生活,人到中年该放下的要放下,年青时苦苦挣扎,生活磨难,人情关糸冷暖。这都令我们苦不甘言,"采菊东篱下",放眼野外,那旺盛野花小草在微笑中摇曳,嫩绿野菜放出芬芳的香味,扑面的泥土芳香。每天,散步其间,累了少时小憩。沏一绿茶,慢慢啜饮,养个几十只小鸡,为提高食欲,剜个野莱,做成美味。吸大地之精华,远离喧嚣,宁静致远,高兴渔具一背,骑上电车,垂钓在绿水碧波中。什么名利、金钱统统抛在脑后。逍遥自在,岂不快哉。


布丁姥爷姥爷


就拿陶渊明的这首诗来说吧。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大意是我住城市的高楼大厦中,但是周围并没有路上那些川流不息的汽车的声音,有人问了,你是怎么做到的,毕竟在城市里生活,哪可能听不到汽车声呢。陶老先生微微一笑说道:我心中无车,自然听不到。

又问:那你心中有什么呢?

我心中的只有那悠远的南山,一片藩篱,一片菊花,一片飞鸟,一片夕阳。陶老先生望着远方痴痴的说道。

这首诗,被王国维誉为已经达到了无我的境界。人与天地万物已经融为一体。不再有那权势的博弈,不再有那金钱的追求,不再有那地位的攀比,不再有那不喜欢做的事。脱离了社会的束缚,淡泊而宁静,放松又自由。

而作为现在时代的中年人呢?

上有老下有小,一个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身上:要挣钱照顾好父母妻儿,要挣钱还房贷,还车贷。担心领导交代的任务做不好,被降级被开除。

每天一睁眼就要想到今天要做哪些事,要和哪些人吃饭,要给哪些人送礼,要和哪些人处理好关系。

每天有加不完的班,做不完的事。

每天都有很多不想做的事,但发完牢骚后还得继续去做。

看到同事升职了,同学发达了,朋友换大房子了,心里总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是羡慕还是忌妒,是怒自己不争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呢,总之是心里有股不甘。

我们每天生活在这种攀比的环境中,每天都感觉到压力重重。

一天的时间,就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

有时候开车回家,宁愿在车库里发一会呆。也许只有这一会,才能真的放空身心,享受一下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没有压力,没有攀比,没有孩子的吵闹声,没有父母的唠叨声。

有时候真想抛开这一切,去享受一下那久违的自由,但看看到期的贷款,再看看银行卡的余额,还是得打起精神继续前行。因为一旦停下脚步,后果不堪设想。

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的过,感觉被束缚的不行,还得挣扎着前行,满身疲惫,有时候还是忍不住的想什么时候是个头?

你说,我能不羡慕那种无忧无虑的见南山的生活吗?

更别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了。那可是彻底回归自然,远离社会的喧嚣,抛却生活的烦恼,一个人逍遥天地间,想钓鱼时钓鱼,想喝酒时喝酒。





f梦飞翔f


中年人为何会把这这两首诗的意境当做梦想?让我这个中年人来回答最合适不过了。


就拿陶渊明的这首诗来说吧。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大意是我住城市的高楼大厦中,但是周围并没有路上那些川流不息的汽车的声音,有人问了,你是怎么做到的,毕竟在城市里生活,哪可能听不到汽车声呢。陶老先生微微一笑说道:我心中无车,自然听不到。

又问:那你心中有什么呢?

我心中的只有那悠远的南山,一片藩篱,一片菊花,一片飞鸟,一片夕阳。陶老先生望着远方痴痴的说道。

这首诗,被王国维誉为已经达到了无我的境界。人与天地万物已经融为一体。不再有那权势的博弈,不再有那金钱的追求,不再有那地位的攀比,不再有那不喜欢做的事。脱离了社会的束缚,淡泊而宁静,放松又自由。

而作为现在时代的中年人呢?

上有老下有小,一个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身上:要挣钱照顾好父母妻儿,要挣钱还房贷,还车贷。担心领导交代的任务做不好,被降级被开除。

每天一睁眼就要想到今天要做哪些事,要和哪些人吃饭,要给哪些人送礼,要和哪些人处理好关系。

每天有加不完的班,做不完的事。

每天都有很多不想做的事,但发完牢骚后还得继续去做。


看到同事升职了,同学发达了,朋友换大房子了,心里总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是羡慕还是忌妒,是怒自己不争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呢,总之是心里有股不甘。

我们每天生活在这种攀比的环境中,每天都感觉到压力重重。

一天的时间,就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


有时候开车回家,宁愿在车库里发一会呆。也许只有这一会,才能真的放空身心,享受一下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没有压力,没有攀比,没有孩子的吵闹声,没有父母的唠叨声。

有时候真想抛开这一切,去享受一下那久违的自由,但看看到期的贷款,再看看银行卡的余额,还是得打起精神继续前行。因为一旦停下脚步,后果不堪设想。

结束语

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的过,感觉被束缚的不行,还得挣扎着前行,满身疲惫,有时候还是忍不住的想什么时候是个头?

你说,我能不羡慕那种无忧无虑的见南山的生活吗?


更别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了。那可是彻底回归自然,远离社会的喧嚣,抛却生活的烦恼,一个人逍遥天地间,想钓鱼时钓鱼,想喝酒时喝酒。


没有了不想做的事,没有了不想见到的人,没有了各种工作汇报,没有了别人在你面前炫耀。

你说这能不是我的梦想吗?


这是我的答案。


大额头者


“采菊东篱下”出自东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他是诗人在放弃官场生涯,归隐田园生活后所写的一首诗,表现诗人一种不被世俗所羁绊,选择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悠闲自在的美好愿望。

选择回归大自然的生活,首先要对世俗价值观否定。自古及今,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大抵是人们所追求的基本对象,也便是社会所公认的价值尺度。

现在的我们生活何尝不是被一些东西羁绊,房子、车子、票子、位子,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特别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压力更大,不敢放松半步,诗人的意境固然妙,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

“独钓寒江雪”出自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身处当今社会,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特别当年轻时坚持认为对的东西,到了一定的年龄时,你会发现并不是理想中的东西,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和你相左,你就会自暴自弃,甚至放纵自我,选择与他们同流合污。这时我们不凡来一点“独钓寒江雪”的傲气,继续做些自己认为对的东西。

纷纷攘攘的尘世间,有太多的诱惑、太多的不如意,我们不必压抑自己也不要放纵自我,何不多一些“采菊东篱下”的闲情逸致,也有些“独钓寒江雪”的傲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