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試運行“黑名單”功能 專家:系安全整改措施重要組成部分

央廣網北京10月18日消息(記者孫瑩 馮爍)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依據滴滴出行官方微博10月10日發佈的公告,滴滴APP在今日(18日)做出版本更新,試運行“黑名單”功能,司機和乘客都可以把對方拉入黑名單,而且這份“黑名單”在試行期間暫時不可取消。在司乘雙方選擇拉黑之後,滴滴將在12個月內避免為雙方匹配訂單。

乘客醉酒乘車、逃單不付賬,司機繞道、強行拼車、以不雅言辭在微信群裡議論乘客,侵犯乘客隱私甚至發生刑事案件,“黑名單”功能如何將這些所謂的“極端人士”逐漸屏蔽出滴滴出行平臺呢?滴滴出行公關部相關負責人鄭建濤介紹,如果司機多次被不同的乘客拉黑,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司機在服務上有問題,也會受到相應的投訴,平臺會在核實投訴之後按照規則進行相應的處罰;乘客如果被很多次拉黑,會一定程度地影響可以被匹配到的司機的數量,對出行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很多網約車用戶認為,首先要做好對司機的監管。復旦大學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主任鄭磊分析,“黑名單”功能有限。鄭磊說:“它主要是事後評價,第一是自己將來不再跟這個司機進行匹配,第二是給其他乘客做一個提醒。但是如果發生在途中臨時起意、強姦或者殺人的情況,這個黑名單是不能直接起到作用的。”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分析,“黑名單”功能是安全整改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朱巍表示:“滴滴這次正式上線‘黑名單’功能,結合之前上線的一線報警、形成錄音、改革投訴等相關新功能,是滴滴安全整改的重要組成部分。拉黑功能並非僅從乘客和司機相互不滿、相互不匹配的角度考慮,而是拉黑功能本身就是信用體系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拉黑的這些數據不單純是司機和用戶不再匹配了,而是司機和用戶的信用構成基礎。同時這也是充分尊重消費者自由選擇權的一個做法。”

鄭磊強調,提高網約車出行的安全水平,平臺需要在事前、事中、事後都採取有效手段,事前對司機資質的審查尤為重要。朱巍認為,“黑名單”功能對信用體系的建設有可視化作用。他說:“實踐中有的情況是司機和用戶之間相互不滿,而不滿的基礎可能並非是違法違規的行為,如果一個司機態度不好,經常被拉黑,一方面他的信用會降低,另外一方面他的單量也會下降。所以從這個角度說,保證自己的信用就一定要減少用戶拉黑自己,所以司機可能為了自己的可視化信用會更加地努力。”

互聯網專家包冉在接受央視採訪時分析:“通過一系列抬高網約車運營過程中安全保障的舉措,這些都是需要真金白銀往裡投入的,如果一旦形成市場標配,對於很多其他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來說,是很大的打擊,或者叫市場的擠出效應。”

一些網友評價,滴滴在為順風車再上線做準備,對此,鄭磊表示:“我不能說‘黑名單’是為了順風車上線做準備,但它至少在提高了整體安全水平之後是有利於順風車再上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