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对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有人说,我做这个公众号,其实是在搞

“视频号成功学”,听起来像讽刺,但我还蛮喜欢这个比喻的。前面讲了5篇背景和产品分析,写得我吐血。这一篇开始,终于有点像“成功学”的味道了。


我之所以搞这个“视频号成功学”,是因为我发现,很多人在教大家怎么开通视频号,讲得都很碎片化,他们没有我分析得那么全面,像我这种有强迫症的人,看了很抓狂,所以才做这个公众号了。


你可以说我自大,但我的目的不是为了吹捧,而是为了帮大家节省时间,不是为了灌输成功学,是为了让大家系统对“视频号”这个新物种,有更加全面的认知。


你不喜欢可以不看,但如果你喜欢,记得打个赏,或者点个看好转发个朋友圈什么的,你知道的,我需要鼓励。


视频号对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好,我们继续讲正事儿。


2012年年底,微信上线公众号,刚开始大多数人都没有把它当做一个机会,认为不就是一个可以订阅的推送文章功能。内嵌在微信里面,并没有太大的价值。所以在头几个月,只有一些科技圈的人在玩。传统媒体人迟迟不肯入局,认为对自己没有什么价值,更不可能有啥影响。


直到2014年,整个科技圈和媒体圈突然意识到,公众号的出现,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媒体革命。这场革命对传统媒体来说,是致命的。在过去的八年里,传统媒体进入关闭潮,整个行业一蹶不振。


对个人来说,在过去的几年,很多传统行业的记者面临失业,被逼转型,真是应了网传的那句话:“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批注:这很成功学!)


而那些早早入局公众号,做起自媒体的个人,在过去的八年,可以说赚得盘满钵满,从屌丝跃迁为城市中产、中小企业老板的,大有人在,也有不少自媒体人,甚至实现了财务自由。可以说,公众号掀起了一股造富浪潮,使得很多人可以低成本创业,并实现阶层跃迁。


视频号对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像公众号这样的机会,一般是5年左右才出现一次。2009年的微博,2012年的公众号,2017年的抖音,都算过去十多年来最大的草根造富浪潮。如果你错过了,就只能用更高的成本来创业了。


我们通常所说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要是在没有这种机会的情况下,组建团队,以做生意或者融资开发产品的形式创业,这一类创业成本比较大,成功率非常低,有人统计,95%的创业都是失败的,说的就是这种创业。


但像公众号这样的自媒体创业,其实是不需要太大成本的。如果你有足够的才华,只需要一台连了网线的电脑即可。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才华,但学习能力很强,足够勤奋的话,也是有机会在窗口期,成为一个获得小成就的创业者。我就有一个哥们,跟他那做前台的老婆,在公众号时代做了十几个草根号,现在不算大富大贵,但的确靠这个在深圳买了三套房,即使现在公众号低迷的状态,他们月入也有5到10万。(批注:有点知乎体的味道了哈)


对于我们这一代有想法的普通人来说,一生不会遇到太多这种机会,如果错过了,可能又得等五到十年,而随着年纪的增长,抓住机会的能力越弱。最典型的是抖音,很多人其实意识到那是一个机会,但因为要拍视频,觉得非常困难,不敢尝试,最后让一波敢于表现的年轻人占了先机。


那么,即将上线的视频号,对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一些自媒体人是这样鼓吹的:“如果你错过了2012年的公众号,千万不要错过2020年的视频号!”


的确,视频号可能是微信生态里最后一个大机会。


一般的现象级内容生态平台,它只能释放一次机会,比如微博、今日头条、快手和抖音,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内容形态平台。但微信不一样,微信首先是一个社交工具,它的特点是适合每一个人长期使用,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款国民级应用。在这个应用之下,可以不断衍生出新场景和需求,从而形成一波波创业浪潮。


视频号对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公众号之所以是一个大机会,因为微信在发展过程需要填补媒体资讯内容进去,所以出来公众号这么一个自媒体场景。到了2017年,微信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站的场景,上线了小程序,也是一个B端的大机会,但不适合普通个人。


新的场景不是说有就有的,跟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有关,也跟产品自身的发展阶段有关。


短内容,一直是社交媒体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短内容里的短视频,是在这几年大面积兴起来的,恰逢5G时代来临,微信上线了视频号。所以很多观点都认为,它是微信生态里最后一个机会,因为视频号上线后,基本补全了微信这个大生态,很难会出现新的超级场景了。嗯,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视频号其实也是很多人一生中遇到的比较难得的大机会。


大多数的人一辈子,都不会选择创业,因为太艰难了。创业的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需要足够的资源,需要对环境清晰的认知和判断,当然,最关键是遇到合适的机会。像视频号这种机会,最多付出点学习剪辑和买拍摄设备的成本,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都可以尝试做起来。只要有足够的创意,符合这个时代的文化需求,就可能成功。


这种机会是少之又少的。


传统行业已经固化,跨越阶层越来越难。生产资料被富一代和富二代控制,普通人想翻身,主要方式是通过努力走职业经理人这种越走越窄的路线。而从事传统行业的小本经营,这个“小本”也是不低的,一间普通的快餐店,租金加押金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各种软硬件设备,如果手里没有20万以上,在这个时代其实很难做所谓的小本经营了。


视频号对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所以说,这个时代真正的小成本创业机会,其实是隐藏在新兴的互联网行业,因为很多风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新的,大家都在一条起跑线上。尽管有些人也拥有不少生产资料,但机会繁多,特别有助于阶层流动。而在这些机会里,能批量造富的,又少之又少。



无论是微信的过往案例、口碑还是综合分析,从创业的角度,视频号也是一人一生中遇到的为数不多的大机会之一。当然,现在这样说可能为时尚早,就等于在2012年年底一个人跟你说,做公众号吧,它能帮你实现人生跃迁,走上人生巅峰,估计大家会觉得你是傻子。


这不是开玩笑,当年公众号上线时,我真的跟几个南方系的老哥说,他们真的只是轻蔑的对我不屑。有个曾经掌管几本杂志、特别有情怀的老哥,在2013年还跟我说纸媒不死,迟迟不肯布局新媒体,结果一年后杂志经营出现问题,跑去做自己鄙视的公关总监了。


我们不是在乱鼓吹,做视频号,的确也依然有风险,毕竟大局上依然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但是,从这么多年的新媒体从业经验以及创业经验来看,视频号是过去五年来我觉得作为一个普通人遇到的风险最低,成功率最高的机会。在过去五年,一个拿着3000元工资在深圳奋斗的小女孩,拿起手机在抖音里分享自己的故事而成为网红,然后在深圳买房的故事,在未来的五年,这种故事有可能诞生在视频号的生态里。


当然,机会是好机会,但就算摆在你眼前,你也不一定抓得住。正如我改写的一句泰戈尔老爷子名言说的那样:“如果你错过了星星,还不好好反思,那么你很可能要错过月亮了。”


视频号对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知名自媒体人三表老哥就吐槽:“大家也没必要太发力做「视频号」,尤其是自媒体。你不做视频,不是因为还没有「视频号」,而是你就没那能力,所以切勿高呼自己的春天来了。你真有那几把刷子,早就在抖音、快手、B站上声名鹊起了。”


他这段话说的是有道理的,里面指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视频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表达语言,大家需要掌握好这门语言,推出优质的内容,才可能把握住这次机会;第二个是即使对现在的自媒体来说,也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甚至很多媒体人因为善于文字而不善于视频,可能处于劣势,不一定干得过小年轻。


这个角度看,其实大家不用急于去拿到内测权,而是把精力放在视频测试和内容打磨上,想好自己要做什么,这需要结合自己的优势。对普通用户来说,发个视频,没有什么门槛,拿起手机一拍就可以。但对创业者来说,这意味着做产品,需要考虑受众,可持续度以及成本的支出。


机会是留给那些拥有迅速学习能力,提前做好准备,对微信这个生态有精准判断,对自己定位清晰,有一定的时间和制作水平,可以持续投入半年到一年的人。这中间,你会经历怀疑人生,坚持不下去,脑子捉急等一系列状态,最后也不一定能成。(批注:鸡汤浓度200%)


但总有一批人,会因为视频号的出现被推上了浪潮之巅,我希望那个人是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