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区“五张网”构筑食品安全防线

2015年,南京市正式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栖霞区市场监管局深入推进改革步伐,紧紧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栖霞的目标,牵头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以“人民满意”为核心标准,织密权威监管网、综合执法网、示范创建网、考核督查网、科普宣传网等“五张网”,构筑全区食品安全防线。

权威监管网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栖霞区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重点,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截至2017年,该区无公害认证种植基地面积达13.9万亩,有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1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1个,“三品”认证总产量9.84万吨,占食用农产品总产量的54.85%。同时,加强“放心菜”工程建设,完善全区农药监测管理网络,从源头抓好“放心菜”的控制监督。

目前,全区已初步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食品抽样检测体系。截至2017年,全区建成了27家农贸市场快检室,对农贸市场的初级农产品,如蔬菜农残、猪肉“瘦肉精”、水产品抗生素等项目进行快检,每天快检蔬菜农残、兽药残留等8000余批次,抽检结果全部在电子大屏幕或公示牌上进行公示,并上传数据到网络平台,接受各方面监督。快检不合格的食用农产品全部进行下架封存或监督销毁,通过绿色通道送检验机构全面检测,并核查来源,进行追溯。

综合执法网、考核督查网为食品安全添力量

栖霞区深入转变政府职能,把“放管服”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在全国率先推行查处分离的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将行政检查权下移街道,街道组建综合执法队伍,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为重点,强化综合巡查,对多发性轻微违法行为力求解决在现场。以社区为单位划分网格,变条块分治为网格集成,实行网格化监管,确保了服务无遗漏、巡查全覆盖、监管无盲点。执法部门如市场监管局、农业局等,将一部分执法人员下沉到街道各分局,推进街道综合执法改革,不断推进基层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下沉监管阵地。

区食安办还印发了“食品四小”整治提升行动方案,对所有的小餐饮、小摊贩、小作坊、小食杂店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纳入了有效监管范围。推进建立“一户一档”的餐饮服务单位诚信经营档案,目前建档率达100%;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站建设,在仙林、马群等商业综合体特色餐饮街区集中成立食品安全工作站。结合创建要求,区市场局提出 “四个一”要求,即每月进行一次实地抽查,经营主体责任落实到位;进行一次督查通报,发现问题整改到位;进行一次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分析、汇总,总结经验指导到位;进行一次对街道月度考核,属地责任落实到位。

示范创建网、科普宣传网树立行业新形象

为了树立食品行业新形象,栖霞区大力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在生产环节,全区规模企业全部建设食品生产电子追溯系统,并开展食品小作坊集中治理。在流通环节,加强了食杂店、超市、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四类食品流通业态的规范整治,全区各农贸市场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了经营和监管数据的即时上传,手机APP与网络即时查询。在餐饮环节,推进“智慧食堂”创建工程,在学校食堂内各关键控制点设置监控探头,使校方、教育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学生家长都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现场情况。

栖霞区食安办将新《食品安全法》纳入公民法制普及、科普常识、职业技能和学生课堂教育,开展食品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聘请了一批专家,开展“百场讲座进社区”,就一些流传已久的“食品谣言”、“食品添加剂的功与过”等热门话题,和百姓一起现场做实验,明辨是非,面对面进行科普宣传,引导群众科学消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