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起源、我是從哪兒來的?淨空老法師開示

我們這篇《妄盡還源觀》,前面三段就說得很明白,它說什麼?說宇宙的起源,這世界怎麼來的;生命的起源,我從哪裡來的。在禪宗裡面,祖師教學人參究「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佛在這部大經裡面告訴我們,一開頭就給我們講,「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講宇宙的來源,宇宙太大。我們今天的科技、今天的天文學,能觀察到的宇宙是極小的一部分。從什麼地方來的、為什麼會有宇宙,所以它第一段講「顯一體」。一體是什麼?是真如、是自性、是本性,也叫做法性。名詞很多,都講的是一樁事情,一樁事情佛講了十幾個名稱,為什麼?叫我們不要執著,不要分別,只要說的是這個意思就行,用意在此地,不是故意說好多名詞。就是叫我們不要分別、不要執著,你才能回得了頭,你才能找到自性,就是佛家講的明心見性。性是宇宙的本體,是生命的根源,都是它現的。自性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也說不上是自然現象,什麼都說不上。古大德見性的時候有人問他,這性是什麼樣子?你說說我看看,他的回答「說似一物即不中」,說不出來。可是說不出來,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出來,那是什麼?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自性的體相、理事、因果,說得詳詳細細。我們又曉得,中國唐朝惠能大師明心見性,他跟五祖忍和尚報告說了二十個字。五祖聽了之後,沒錯!衣缽就傳給他。這二十個字,他說「何期自性」,這是個問話,沒有想到自性,「本自清淨」,這第一句;「本不生滅」,本不生滅是大涅槃,「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宇宙、生命是從它那裡生的,它能生。惠能大師講的二十個字,給諸位說,要細講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把《華嚴經》濃縮就這二十個字,不增不減,一個是略說,一個是細說。

這兩個明心見性的人給我們做樣子,給我們表演的,我們要懂!賢首國師慈悲,這篇文章是教學《華嚴》的人怎麼樣回過頭來明心見性,「妄盡還源觀」,你要是明心見性,你必須把妄要斷盡。妄指的是什麼? 《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你只要把這三樣東西放下,你就明心見性,你就還源。這個話說得很容易,做起來可真難。執著你能放下嗎?執著都不能放下,分別就更不用說,最微細的是妄想,妄想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這四個字,誰能聽得懂?我們聽了好像是懂,其實完全不懂。我學佛五十七年,對於起心動念大概是三十年之後才有個印象,原先不曉得什麼叫起心動念,以為我自己起個念頭,這個念頭善,那個念頭惡,不是,完全搞錯了。看到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才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我們凡夫心裡有念頭,就是我剛才講的,我們動個善念,弘法利生;動個惡念,貪瞋痴慢,動了個念頭。這個念頭時間不長,動個念頭,佛就用這個來問,這一個念頭,這個念頭裡頭有幾個細念?這個念頭很粗,這個粗念裡頭多少個細念,幾個細念?幾個念、幾個形、幾個識?這問得很詳細。我們看到這個問題,這個念頭裡還有細念、還有形、還有識,形是什麼?形是物質境界,識是精神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是從極細、微細的念頭裡面發生的。彌勒菩薩回答的,其實是跟我們講的,佛哪有不知道的!佛提出這個問題,叫彌勒菩薩講給我們聽。彌勒菩薩是唯識學家,專攻唯識的,他對這個事情非常清楚。他說「一彈指」,一彈指時間很短,「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我們也找同學給我們算一算,現在人是用秒做單位,一秒鐘能夠彈幾次?大概可以彈四次,彈彈彈彈四次一秒鐘,那一秒鐘乘四。一秒鐘多少個細念?我們可以說,一秒鐘我們有四個粗念,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念頭,一秒鐘可以起四個念頭。每一個念頭三十二億百千念,一秒鐘裡面就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個念頭,一千二百八十兆,一個微細念頭也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這叫細念,這叫念頭。這個念,用現在科學的名詞來講,就是波動,極其微弱的波動現象,我們凡夫不知道,不但凡夫不知道,阿羅漢也不知道。大乘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到什麼時候才知道?八地菩薩,八地菩薩見到阿賴耶。這就是阿賴耶最微細的,阿賴耶的業相,業相就是波動,我們講無始無明,無始無明就是這個波動,無是沒有開始。你不要認為,為什麼會有這個波動、幾時有這個波動、這波動在哪裡出現的?你要問這個就糟了,為什麼?它是妄想,它不是真的,你不能當真,你不能去問它。你不問它沒事,你一問就壞了,一問就錯了,你把問題愈搞愈複雜,複雜到最後回不了頭,這就是我們六道凡夫回不了頭。不理會它,什麼事都沒有。所以這個動,是阿賴耶的業相。佛不是問嗎?幾個形、幾個識,阿賴耶立刻就變成轉相,轉相就是見分,見分就是佛問的識,這是生命的來源。幾個形,形就是三細相里面的境界相,就是能生萬法。宇宙現前,這是一念頓現,同時現的,時間太短,你要曉得,一秒鐘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你就曉得它多麼細。你知道這個,宇宙是怎麼來的,生命是怎麼來的,在這個現象裡面現的是什麼境界,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它只有三細相,沒有六粗。我們再一問,什麼原因有的?幾時有的?好,這個念頭一起,六粗出現。六粗第一個叫智相,這個智是什麼?知識。前面三細相都還屬於智慧,不是知識,為什麼?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你一問幾時起來、什麼原因起來,這是屬於知識、智相,迷了,愈迷愈深。這個念頭一起,實報莊嚴土不見了,實報莊嚴土變成四聖法界,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法界。再要一起執著,好,那就又變成六道,嚴重的執著就變成三途,宇宙是這麼來的。

所以佛說了一句話說得好,「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這個世界跟諸佛如來的實報土,有什麼差別?一點差別都沒有。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當下就是實報莊嚴土,就是極樂世界。這裡面什麼災難都沒有,不但實報土沒有災難,四聖法界裡面也沒有災難。為什麼?四聖法界是淨土,它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執著,它沒有善惡,它有染淨,它是淨土。對六道來講它是清淨,它是淨土;六道是染土,染汙、穢土,六道里面有善有惡。一切美好的境界是天上,天人福報大,怎麼產生的?善變現的,叫三善道。你修善,你感得善業的果報,沒有傳染病;你心不善,起心動念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這是不善,不善就變成下三道。所以我們曉得,疾病從哪裡來?今天天災人禍從哪裡來?是我們居住在地球上這些眾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善業的感召,是這麼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