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柔性引才”首聘十院士任科学顾问:避免成为空架子

9月7日,江苏省无锡市政府在全市召开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大会上,宣布聘请10位院士担任无锡市的科学顾问,聘期三年。

无锡官方称,这是无锡市首次聘请科学顾问,表明这座位于长三角湾区地理中心的城市希望通过“柔性引才”加码创新的决心。

无锡市科技局局长孙海东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这10位院士与无锡企业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在无锡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半导体、新材料、物联网等领域享有权威,其中5位院士长期在无锡生活工作。

“聘请科学顾问,一是希望可以为无锡重要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研发平台和公共决策等方面起到智库的作用,二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作技术顾问。”孙海东说。

这10位院士分别是:

陈左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超算领域专家,曾参与领导世界最快超级计算机之一——“神威·太湖之光”的研发工作。

吴有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集团第702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许居衍,中国工程院院士,微电子技术专家,长期从事半导体工程科技开发工作;

王广厚,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和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王会军,中国科学院院士、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气象学部主任、气候与气象灾害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丁汉,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院长;

徐芑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集团第702研究所研究员、“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总设计师;

刘文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首席科学家、原所长;

潘复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陈坚,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聘任仪式上,10位院士受邀坐在主席台第一排座位——按照大多数的情况,地方党政领导通常坐在首排。“这是无锡市委市政府的专门安排,体现了我们对人才的尊重和科技创新的渴求。”孙海东表示。

无锡市首次聘请科学顾问,代表着中国最具智慧的一批大脑加入,究竟会给这座矢志创新、但本地缺乏知名高校和人才资源的城市带来多大程度上的改变,尚有待观察。不过,无锡市委市政府已初步想到了如何不令“顾问”流于形式。

“外界可能会怀疑,这是否是一个长效机制?”孙海东坦言,他也理解这种担心,但他更持乐观态度。原因有两点,一是“这些院士本就与无锡当地企业合作紧密,许多院士的成果转化就是放在无锡的企业”。孙海东介绍,无锡的“院士工作站”已达到151家,位列江苏全省之首。

其次,政府会建立专门的机制,比如通过举办一些重要活动,如人才交流洽谈会、科研成果洽谈会、物博会,以及定期开展交流活动等,为院士、企业与政府之间沟通、发布最新思考和成果搭建平台。

此次受聘的潘复生院士就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认为平台和机制正是关键所在。

“如何避免科学顾问成为一个空架子,切实发挥作用,这确实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潘复生院士对包括澎湃新闻在内的媒体表示,“领导需要真正重视起来,首先是要有一个平台,有了平台之后怎么操作,那就需要有良好的机制。”

此外,政府顾问应当有针对性,“不能面面都顾”,而是在擅长领域当顾问,扬长避短。

“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用顾问连接其背后的资源?”潘复生说,顾问往往不只是一个人的想法,而是一个团队的思考与建议,“如果顾问做的更实,不仅带来院士工作站,还可能带来产业化项目,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