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恐慌情绪加剧,机构却跑步入场

市场恐慌情绪加剧,机构却跑步入场

早盘三大股指继续震荡下行,到中午收盘,沪指早盘收报2734.77点,跌0.88%,成交681亿。深成指早盘收报8943.35点,跌1.02%,成交额1022亿。创业板早盘收报1550.72点,跌0.95%,成交额366亿。然而,在投资者的一片恐惧的情绪背后,是大批机构开启了进场扫货模式。

机构大举加仓扫货

数据显示,本周以来,市场上嗅觉最为灵敏也是最大的投资机构之一的保险公司开始大幅度加仓A股。每家买入的资金规模普遍在几十亿左右,总共掏出的真金白银超过百亿元,仓位因此也上升不少。此次主流保险机构买入的标的,主要是跌至1倍PB以下的周期股,集中在地产、化工、建筑等领域。

市场恐慌情绪加剧,机构却跑步入场

紫苏姐认为,催生险资等机构入场的根本原因还是目前A股市场极低的市场估值。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7月初,沪深300指数市盈率(TTM)11.6倍,不及标普500指数的50%,比法国CAC40指数低30%,较日经225指数低33%。低估值股票数量和市值占比大幅增加,与2016年1月27日前期低点相比,两市市盈率20倍以下股票市值占比从38.3%上升至47.9%,50倍以上及亏损股票市值占比从35.5%下降到18.9%。A股在全球角度极为廉价的估值目前正在吸引包括保险机构在内的国内外机构的普遍青睐,而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之下,目前A股的估值无疑是全球机构投资者非常优质的避风港。

紫苏财经分析师表示,诱使全球资本加速进入A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A股上市公司持续提升的盈利水平和分红能力。根据最新数据,目前深沪两市已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业绩预增公司占比72%,净利润同比翻番公司占比40%。2017年深市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合计2200余亿元,较上年增长17%,分红总额创历年新高。

在保险公司大举加仓的同时,产业资本、企业高管增持、境外资本等各路机构投资者近期都在持续加码A股。数据显示,上半年A股北上资金累计买入1602亿,北上资金所重点关注的对象就是类似贵州茅台、恒瑞医药、中国平安、长江电力、招商银行、伊利股份这样的行业龙头品种。 A股6月入摩以来的一个月时间,北上资金流入就达320多亿,呈现加速流入态势。

机构思维:利用好市场的狂躁和恐惧

股市尤其是一个巨大的心理作用市场,羊群效应在股市的不同阶段放大这任性的弱点。这也是为什么股市都是在疯狂中坚定,在恐惧中见底的重要原因。

“羊群效应是任何上涨和下跌的极端位置的重要体现,上涨时候往往过度夸大了企业的估值,而下跌时候则会将股价打到一个极低的低估水平,”紫苏财经分析师表示,“我们通常说市场估值,这个估值是基于市场基本估值水平和个股在行业中的估值水平最终确定我们要不要买卖股票的一个平衡点,当个股严重低于行业估值平均数时候,买入机会就会出现。站在这个角度,市场恐慌的时候是最好的超低时机。相反的,当所有人看好一个股票的时候,股价加速上升,往往是机构逃顶的最好时机。很多机构也擅长利用这种心理效应,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赚小钱却亏大钱的根本原因之一。”

市场恐慌情绪加剧,机构却跑步入场

紫苏观点:市场到了中长期投资者加仓的好时机

站在世界角度看,中国大的经济环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稳定和健康的,经济增速依然保持着中高速的增长,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强大的经济基础正朝着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迈进。而A股目前估值在全球维度看有着极好的估值基础,这个时候更加适合那些喜欢存款的投资者进场,因为目前的估值已经接近于2638点的水平,以银行股为代表的很多上市公司无论在盈利能力、现金分红比例和未来的成长还有全球角度的估值都处于较为严重的低估逻辑。随着贸易战影响逐渐消退,预计这些股最佳的买点机会也在逐渐失去,投资者不可以轻易错过这种所有人都在恐慌的时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