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念头不正,终生不正”这句话中的“正”是指正什么?

很多咏春拳爱好者可能曾经在网上或者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念头不正,终生不正”。那么这个“正”到底是指正什么?

咏春拳有三个拳法套路,分别是:小念头、沉桥、标旨。其中,小念头是咏春拳的入门套路。说到入门,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是基础,这样理解其实只对了一半。因为练习咏春,讲究无念、无意、无求,也就是所谓的“心首两忘”。

咏春拳“念头不正,终生不正”这句话中的“正”是指正什么?


抛开内心杂念,仅仅以小小的念头为气血意识的引导,开启咏春的修为。从这个意义来讲,小念头不仅仅是作为基础入门那么简单。它的首要任务是让初习者沉下心绪,排除杂念,引领初学者将外形及气血意识规范到咏春的理念上来。

具体说来,“正”的意思包括两个方面:

一、正外形

小念头虽说是一个拳法套路,但实际是由九个单式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是相对独立的存在,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先后联系。

不要小看这九个动作,它几乎包括了咏春拳所有的打斗手法。或者说它是咏春拳所有打斗手法最初始的形态。因此,练习小念头首先要求我们摒弃不是咏春的动作,将自己的一举一动全部规范成符合咏春理论的手法,这就是正外形。犹如我们初习毛笔书法一样,务必一笔一划确保把每一个字写得规范而工整。只有经过长期不间断的练习,形成肌肉记忆,才能达到日后随心所欲的行书、草书。


咏春拳“念头不正,终生不正”这句话中的“正”是指正什么?

二、正意识

不同的咏春分支或派系,其拳法理论是有所区别的。而这里所说的拳法理论往往体现在意识上。咏春的“意识”(本门称之为心法)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小位

小念头的练习,要求身形不动、马步不动,九个动作均在原地靠双手完成。这九个动作的攻防,均在身体外侧呈扇形展开的小位以内完成。

2、防线

一个是发力防线。众所周知,咏春拳善于短距离发力。但是短距离发力有个弊端——力量太小。如果不通过特殊的练习,在短距离范围内是发不出来足以震慑对手的力的。因此,发力防线便是锻炼初学者短距离发力的意识和习惯。

咏春拳“念头不正,终生不正”这句话中的“正”是指正什么?


另一个是防守防线。当受到对手进攻时,自己身体以外30—35公分的范围是绝对不可以被对方攻破的,必须死守。在小念头所有动作中,主要练就一种守防线的意识和骨架力,至于守防线的技巧则体现在咏春中级套路沉桥的习练中。

3、粘甲

“甲”是指人体的上部,特批两腋窝下双肋。粘甲是指出拳及收拳时,小臂至肘的部位均要粘住身体进出。这样一方面便于培养以肘发力的架力意识;另一方面在于训练沉肩坠肘,为后期腰马桥合一的整体发力打基础。

4、归中

这个非常好理解,但却不容易做到。防御时讲究贴身过、顺势攻、护正中,而咏春正身攻防时讲究拳打中线,其实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因此练习时便要求我们无论出拳还是收拳均要归中,更为重要的是,要运用肘归中来促使拳归中。这练就的不仅仅是外形,主要是归中的意识,因为只有长期的意识归中,外形在不经意的瞬发中才能归中。

咏春拳“念头不正,终生不正”这句话中的“正”是指正什么?


5、力点和力源

要求每一个动作,务必弄清力量的源头和着力点在哪个部位。有了这个意识,才能集中全身的力量至一点,真正达到全身力量的“散尽发尽”。同时要通过这种方式明白不能与对手硬碰硬,必须依靠借力、卸力等。

6、刚柔与易筋

在练习小念头时,每一个动作,必须区分出刚和柔。不发力时应尽量发松,类似于蓄力,发力时则应集中全力,一瞬间将力量发出去。这便是咏春震筋力的体现。而易筋也是通过这种刚柔的方式,将手上的筋脉练松,提高攻防的敏捷和便于后期能以手上方寸之间的筋脉发力,也就是被大多数人所神化的咏春“寸劲”。

咏春拳“念头不正,终生不正”这句话中的“正”是指正什么?


总结:从“意”和“形”的关系来看,如果说咏春的形是骨架、是血肉,那么咏春的”意“便是灵魂。如果只有血肉而无灵魂,则无论如何习练,顶多虚有其表,将永远停留在外练筋骨皮的机械外形上。

因此,形和意两者缺一不可。初习者必须严格按照这两个方面练习,如果忽略了小念头正形正意的理念,那么不管练习多少年咏春,都始终难入进入咏春的大门。也就是所谓的:“念头不正,终生不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