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宇宙中30万公里内人看到的是真实的?30万公里以外的都是过去?

李怿屿


如果有一天航空器飞船真的超越了光速,那么回到过去是肯定的,我们看到的太阳光是八分钟之前的光那些几百光年以外的星系咱们要是能在一天或者一个月一年之内到达那就是能到达过去,理论是这样。


车行五洲汽车俱乐部


宇宙中30万公里内人看到的是真实的?30万公里以外的都是过去?这个问题稍微有一点迷惑性,言外之意就是在30万公里这个距离尺度内的光速是瞬时的,传播不需要时间?而30万公里外传播才需要花费时间?这明显是不对的。

光速虽快但也不是瞬时到达的,这是当年16世纪70年代,丹麦的一位天文学家奥尔·罗默在观察土星的卫星艾奥(Io)从土星阴影出现的时间,在一年中的几个月内会发生变化,才得出光线的传播需要花费时间,而艾奥(Io)出现的时间差异正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造成,当地球朝向木星运动时,由于两地之间距离的缩短看到艾奥的时间就会提早一些,远离木星看到艾奥的的时间就会推迟一些。

至此人们就十分确信,光这种玩意传播需要花费时间,那么既然它不是瞬时的,那它的速度是多少呢?

奥尔·罗默根据以上的时间差计算的光速也不是很准确,它估计出太阳光到地球需要10-11分钟,我们现在知道是8分18秒,明显罗默低估了光的速度,他认为光速大约为20万公里/秒。在1667年伽利略也曾认为光速是有限的,还曾试图通过一种现在看来十分简陋的办法想测出光速,他让两个人分别拿着用黑布遮盖的灯笼,站在已知距离的两个山头,据说相距还不到两公里,先让其中一个人掀开灯笼,第二个人看到光线以后然后也掀开自己的灯笼,等第一个人再次看到光线的时候,伽利略认为这应该有个时间差,可以计算出光速。

但这样做误差太大了,人看到光线以后并做出作动应该有个反应时间,就算扣除这个反应时间,由于相隔距离实在太短,根本就光线可以说是可以“瞬间”到达的,因此伽利略当时只能猜测光速非常快,至少是声音的十倍以上。直到19世纪,美国的迈克耳孙在改进了傅科发明的旋转镜后,才第一次准确的测量出了光速,为每秒299,910公里。于今天的光速299792458m/s十分接近。

并且在1887年,迈克耳孙会同爱德华·莫雷还进行了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实验,他们利用光线干涉仪,以及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动证实了以太这种绝对静止的参考系并不存在,而且光线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对以太的否定让爱因斯坦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假设:光线的传播只需要时间和空间足已,并且光线速在真空中是恒定不变的;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在任何地方、任何运动速度的任何观察者,看到的物理定律和光速都是一样的。并依据以上的假设在1905年发表了狭义相对论。

由于光速是恒定的,所以只要存在距离,不管是数亿光年、或是30万公里,还是短短的1米光速传播都需要花费时间,只是花费的时间不同罢了。所以我们看到的任何现象在理论上都是过去。但距离十分短的话,这种延迟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可观测的效应,例如一米的距离光传播只需要花费大约1/30万秒,这对我们来说基本就是同时发生的。

但是相隔距离比较远得话,例如月球上发生的事我们只有在1.3秒后才能看到,也就是这个事件的信息才能被我们获取,而太阳上发生的事只有在8.3分钟才能被我们直到。但是在月球上,太阳上的人会认为这个事件立刻发生的。这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同时性也是相对的。处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观察者看到同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并不一样。

所以,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看过去发生的事,但由于在一定尺度上距离非常小,我们就认为这些事件是立刻发生的,但是对于其他较远距离上的观察者,他们就会出现于我们同时性相对的情况,但是物理定理对认为位置和速度上的观察者都是一样的,因此这种信息传播的延时效应并不会造成认为观察上的区别,也不能阻碍我们对遥远宇宙的研究。


量子科学论


不需要30万公里,你看到的永远都是去过的。甚至,在地球上的某一刻发生的某事件,有的人先看到,有的人后看到。往大的说,又要和相对论扯上关系了。

人眼可以看东西的原理是,光线通过瞳孔,落到眼球的晶状体上,经过折射,最后在眼球后面的视网膜上成像,由视神经把看到的东西传给大脑。光速即使再快,电磁波(光)从物体传到眼睛也是需要时间的。虽然,这个过程耗时非常非常短,在生活中人类根本无法察觉,但是,严格来说人看到的永远是过去的。

放到宇宙中,这个现象更为明显,宇宙中现在发生的,将来才能被观测到。举个例子,参宿四是一个红超巨星,距离地球640光年。据现在对参宿四的观测,它可能快爆炸了。但是,参宿四爆炸后640年,才能被地球观测到(包括引力波),也许现在参宿四已经不在了。

拓展一个问题,小李和小明是一对好朋友。小李住在一楼,小明住在三十楼。有一天,小李和小明同时站在阳台向外看,距离小李十米远的地方一个小孩摔倒了。当然,住在三十楼的小明也能看到。这个事件,小李先看到,小明后看到没有问题吧?小孩摔倒是具体时刻,具体地点发生的具体事件。如果,小李,小明都戴着一块儿非常准确的表!那么问题来了,他们看到小孩摔倒事件发生时,手表上显示的时间一样吗?


神州上卿


不是

人类能感知到的电磁波只占大自然存在的极小一部分,称为可见光。可见光进入眼睛中光感细胞向大脑发出信号,这些信号经过大脑加工处理后变成我们”看到”的自认为真实图像

在大脑处理之前,这些神经脉冲信号是无意义的,或者说人是不能理解的

所谓真实,其实是脑补。脑补的肯定不是真实,比如做梦。能做梦说明我们是不需要眼睛就能”看到”东西的。比如清明梦,比如冥想内观,比如幻视………幻视就是人体自带的增强现实

从做梦到清明梦,修炼者可以逐渐掌握梦境。再到冥想内视,就可以自己制造视觉场景。再到幻视,修炼者就可以达到终结者的境界,将目标的属性可视化地叠加到现实场景中,更快地进行视觉化思考

当然,一旦走火入魔,就只能去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工作了


yanzhen74


过去的景象就不是真的了吗?如果按照光的传播时间去判定事物,那我们看到的一切都非真实,就算只有1毫米的距离,光传播过来还是需要时间的,尽管非常非常短暂。

人类能看到东西,正是因为光的存在,如果物体可以自行发出可见光,或者可以反射可见光波段的物体,我们都能看到它们。而反射只涉及物体的物理性质的变化,不涉及物体物质属性的变化。甭管发光的物体距离人类有多远,只要它能够发射出可见光波段的光,不管它的性质是否发生变化,我们都能观测到,并且通过光属性的变化来判断它的变化,这依赖肉眼就能看到,不过肉眼的能力有限;

所以人类发明了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X射线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紫外线望远镜等等,覆盖所有的波段,它们的性能远超人体,可以将很微弱的信号聚集放大,使人类观测到它们,经过光电转换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便于人类观看,而这种观测过程中,也是不影响源头天体,我们转化来的信号也只是电磁波的反应而已,望远镜就是人类眼睛的延申。

不过宇宙实在是太大了,尽管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我们观测到的都是“过去”的景象,并不能实时地反应天体的变化,尽管如此我们看到的也是真实的,但只是天体过去的样貌和变化,你不能因为看到的是过去的景象就觉得观测到的是假的或者不存在的。而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观测来判断天体已经发生的变化,由于宇宙足够大,各个阶段的恒星、恒星系统、星系系统都有;我们只需要观测到它们收集足够多的数据,就能初步判断数万光年外的某天体后者天体团如今可能是什么面貌,这个虽然是估计,但也是建立在大量数据基础上,也是靠得住的,但是由于光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受到引力场等影响,在判断天体位置和距离的时候,要费一番周折,需要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计算。这同时也是人类科学的手段,通过大量的观测归纳总结规律,形成理论体系,然后以规律去判断天体的运行状况。

现如今人类没办法超越光的限制,宇宙又这么大,所以只能观测到过去的宇宙景象,但这也足够了,而事实是不管距离多远,我们看到的都只是过去的景象,只不过离得近的光传播很快,相应的时间就很短暂,在这短暂的时间内,事物发生变化的可能就更小了。


来看世界呀


是不是宇宙中30万公里内人看到的是真实的?30万公里以外的都是过去?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明白人眼的视物原理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在地球上我们之所以能够观察到星空、看到周围的物体,原因就是它们正在发射或者反射着光线。星空里面的星星,通常情况下都是遥远的恒星,有一些距离较近的行星能够发光,则是由于反射太阳的光线所致。

而我们周围的物体,同样遵循着这样的规律,电灯、电视和手机屏等能够自我发光,高楼大厦、花草树木、桌椅板凳等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反射太阳光。从这些物体表面反射出的光线,当进入到我们的眼睛以后,通过晶状体的折射,最终会在视网膜上成像,然后通过视神经把相应的光影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就会做出物体形状、亮度、颜色等各方面特征的判断,我们就形成了对这个物体的概念。

人类从光线进入眼睛以后到视觉的形成,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仅需要0.1秒左右,而我们周围的物体和我们之间的距离又比较近,光线在从“光源”发生进入到我们的眼睛这点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就认为自己所看到的现象,和物体本身所处的状态是一致的,并不会察觉视觉形成与物体所处状态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理论上只要物体处在光线0.1秒所走的路程范围(3万公里)之内,只要我们的眼睛能够清晰地把光线或者反射的光线捕捉到即可。

但是,这并不是说明我们在这个临界点,之内看到的就是真实,之外看到的就是过去。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所看到的物体或者现象,都是它们的过去时,因为光线从它们所处的位置发出,到达我们的眼睛上必须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这点毋庸置疑。所以,放眼浩瀚的宇宙,我们无论是用肉眼还是用天文望远镜,看到的星空都是不同时间点它们的过去状态,这个时间点取决于它们与地球的距离。

比如我们看到的月球,是1.3秒之前的;我们看到的太阳,是8分钟之前的;看到的织女星,是26年之前的,等等。依此类推,随着宇宙大爆炸带来的空间膨胀效应,在我们可观测到的宇宙半径465亿光年之处,我们理论上看到的将是465亿年前的样子,也就是宇宙大爆炸的初始状态。而与我们地球的远离速度正好与光速相同,在此处以及以外的地方发出的光线将永远到达不了地球,我们或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之外是个什么状况。


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我们更能了解光的速度。真空光速定义值:c0=299792458m/s

光速计算值:c0=299792.458km/s (一般取300000km/s)也就是说光在一秒钟内的速度是30万公里每秒。那么就好理解了,你也总看到的也就是一秒前30万公里以外的事物!

那么答案就显而易见了,不是的。你看到30万公里以外的事物,不过是一秒前的吧了!宇宙浩瀚无边,如止1万个30万公里,那总该有万万个亿万个30万公里吧。





洋洋的生活记


光速约为每秒30万公里。就是说当你看到的来自30万公里外事物发出或者反射的光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一秒之前的情形。当然那也是真实的。

不管是什么距离都是真实的。同样,不管什么距离都是过去。只是在你面前的光,时差微乎其微。只有远达30万公里,时差才积累到1秒。


素衣安


科技科普促使人们养成理性思考和理性处理事务的习惯!

过去,现在,未来状态核心在于对时间的感知力。

人类对时间的感知<0.1秒,即以0.1秒个单位为基准,则0.1秒前的为过去,0.1秒后为未来。

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公里/秒。即从探测30万公里点看一个往返即2秒。

宇宙是动态的,则人看到30万公里点已经距离观测时刻点过去2秒。从时间轴上已经是过去。


识柔


对,包括你现在对面手机,一飞秒过去都可以叫过去(一飞秒二亿分一微秒,己经是时间最小单位了),你,一句话末讲完已经不是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